佛教與印度教的関係

2015-06-07 3:31 am
各位居士:我以為--佛教與印度教應該是不同的宗教,但兩者的関係又好像很密切.時常在報章看到,有娛樂圈中人,要往印度禪修一段時間,禪修不是佛教才有的功課嗎?

回答 (3)

2015-06-07 4:57 am
✔ 最佳答案
印度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印度教是南亞次大陸,佔主導地位的宗教,或生活方式,並包含許多不同的傳統。基於因果報應,印度教法和社會準則的「日常道德」規範。和廣泛法律和規定範圍。印度教歸類一種獨有的知識或哲學觀點,而不是剛性的,共同的一套信仰。包括了濕婆教、毗濕奴派、沙克達教及其他許多的印度教教派,以及以業、法和社會規範為基礎的法論,內容是廣泛的日常道德。印度教是一套各自不同的知識或是價值觀,而不是一套剛性,共同的信仰。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如誠實,仁慈,純潔,自我約束,等等。是不分階級、種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

印度教有大約十億人信仰,其中的九億五百萬居住在印度,僅次於擁有23億信徒的基督教與16億信徒的伊斯蘭教,雖然印度教信仰人數高於佛教的5億信徒,但是,普遍認為印度教具有民族性限制,多數集中在特定國家印度,因此普遍認為佛教比印度教更適合稱為世界三大宗教。所有的印度教派別都以撰於公元前1500年的《吠陀經》作為經典教義。在此之外,各派別還各自信奉其他不同的經文。
「印度教」、印度教(Hinduism)一詞是19世紀時期的歐洲殖民者創造的。印度人自古以來則以恆法呼之。事實上,印度教不同教派教義的區別很大,甚至大於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摩尼教之間的差異。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與佛教也頗有淵源,起源於上古時梵天傳給人類的《吠陀經》,印度的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去掉了婆羅門教的一些糟粕然後形成了印度教。印度教不是只分佈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

2015-06-06 20:59:36 補充:
佛教由古印度(今尼泊爾境內)的悉達多·喬達摩35歲時創立,關於悉達多太子的生年說法有二,佛教開始的時間也有兩種不一的說法,一種認為是在公元前543年5月月圓日,另一則是認為在前589年或前588年。當時悉達多在畢缽羅樹(佛教信徒尊稱菩提樹)下悟道,後來走遍恆河兩岸向人傳教。當初隨他修行的五位貴族接受了悉達多的教導之後,成為比丘,也就是第一批僧侶或和尚。社會各階層和各種身分的人都來聽他演講而成為他的弟子。他在其後的幾十年中四處遊行,招收了許多弟子,佛教影響逐漸擴張。到他在80歲的高齡逝世(佛教稱之為涅槃)時,他已舉世聞名,被尊為釋迦牟尼佛。

2015-06-06 21:00:37 補充:
從孔雀王朝開始,佛教分別向南北兩個方向傳播。南傳佛教(又稱為上座部佛教)經由錫蘭傳播到東南亞一帶,主要影響東南亞的印度支那等地。北傳佛教(又稱大乘佛教)經喀什米爾到達新疆,早在1世紀的東漢時佛教就傳入中國,後又傳入古朝鮮、日本;北傳佛教於8世紀正式傳入印度北鄰的西藏;至此,北傳佛教分為漢傳佛教和藏傳佛教兩支。藏傳佛教這個教派對西藏人民的生活文化有着極大的影響,後來又傳入蒙古和中國東北等地區。到16或17世紀,藏傳佛教在遠東各地已奠定了根基。

2015-06-06 21:02:10 補充:
佛教的基本教義從解脫苦難為出發點,有菩薩道和解脫道為兩大教法。解脫道依據四聖諦、十二緣起為核心,要求僧侶信徒遵守五戒等戒,修十善、四無量心,並教導以禪觀三界皆是無常、不安穩,斷除對三界的所有執着,脫離三界輪迴,證悟無漏的四果阿羅漢。菩薩道則是六度四攝為主,以三大阿僧只劫時間累積福德智慧等波羅蜜利益眾生,證得無上圓滿的佛菩提。對於出發心修大乘者,需勉勵行持善法、不可退

2015-06-06 21:02:36 補充:
印度教是印度的傳統宗教,受到婆羅門教的影響,與佛教也頗有淵源,起源於上古時梵天傳給人類的《吠陀經》,印度的商羯羅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義,去掉了婆羅門教的一些糟粕然後形成了印度教。印度教不是只分佈於南亞,在東南亞也有人信。 印度教被稱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有些人則認為印度教是超越人類起源的「永恆的法」,「永恆的規律」或「永恆的道路」超越了人類的起源。其中規定一些永恆的責任,如誠實,仁慈,純潔,自我約束,等等。是不分階級、種姓或是教派的印度教徒都要遵守的。

2015-06-06 21:16:45 補充:
佛教與印度教是不同的宗教! **印度教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綜合體,也是一種信仰和生活方式。印度教認為,人類靈魂永存和萬物有靈,宣揚因果報應和人生輪迴,與佛教的輪迴不同。該教看來生命不是以生為始,以死告終,是無窮無盡一系列生命中的環節,每段生命都是由前世的所為而決定。一個人的善良行為能使他升為婆羅門,邪惡行為則能令他墮為首陀羅、賤民甚至畜類。

2015-06-06 21:20:32 補充:
因此,個人須通過修行和積累功德才能認知梵與梵合一。梵我合一是印度教哲學理論的核心,是印度教徒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標。印度婆羅門教有燃火祀天的儀式,火被當作上天的口,把供物放入火中燃燒的話,上天可吃到供品,降福人類。雖然印度教有輪迴觀念,但認為倘若破壞種姓制度的原則,則會落得永世不得超生的結果,故上至婆羅門下至賤民,均不敢廢除該教義。 最後,總之佛教與印度教是不同的宗教,印度教與佛教的輪迴不同。别混淆了,希望可以解答你的疑難!由於yahoo限制補充内容只可300字,所以我分了多次展示,請見諒
參考: wikipedia, my, my
2015-06-14 3:28 am
謝謝老師賜教>>>回答者: 野 人 ( 碩士級 1 級 )

2015-06-13 19:30:57 補充:
是最佳答案
2015-06-13 11:00 am
印度教.佛教

印度教和佛教的宇宙觀是有點像.宗教所關心的是宇宙及生命的真相和真理,所以真誠的宗教者找到的都會有所相似.希臘哲學裡都能找到與佛教相像的一點點生命觀.

不同的宗教教義會有不同,但對基本的生命真相的知見,絕對有可能是近似的,因為那是全人類共同的客觀真相.正統的東方宗教沒有那種「非屬我教即假」的習氣,對真理真誠的人,並不會有這種狂妄無知,宗教衝突往往是政治化的人造成而不是真誠中教者造成.

相反東方宗教在歷史中是經常溝通的,只是一些核心的教義並不會改變.佛教認為有「我他」概念的天界並非永恆,不永恆的就有無窮變數,只有成佛才能不再陷入無常和沉淪.而印度教則如同世上許多宗教,以天界為最高,儘管各教有對天界的不同演譯.

禪修,靜坐,冥想
禪修不是一個教義,而是一個方法,所以不用去界別它是屬那個宗教.它屬於所有人.

禪修,靜坐,冥想,這些不同的名稱是個近似的形式,它能讓人身心達到一個和諧清晰的狀態.至於其最終目的和控制心念的方法,則各宗教有不同的內涵.有時會加入斷食,去避免消化所造成的干擾,和食物所製造的濁毒.

佛﹅道﹅印度教﹅耆那教,都有類似修行形式.耶稣在沙漠里40天沉思冥想,苦行修士聖安東尼亦在沙漠中冥想,穆罕默德常獨自在山洞徹夜沉思.

一行禪師用各種的引導去令人得到內心的和平,生活和行為的和平.他曾在香港教禪修,並有一些天主教徒參加.一些天主教徒參加後,說那個經驗很有啟發,很有獲益.這並不是令他們轉信佛教,卻是令他們去成為一個更好的天主教徒.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46:4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606000051KK0006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