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 若能識得本心 現實生活中 會少煩惱嗎?

2015-06-05 3:00 pm
請教 若能識得本心 現實生活中 會少煩惱嗎?

回答 (23)

2015-06-05 8:52 pm
✔ 最佳答案
師兄安 :
[若能識得本心,現實生活中,會少煩惱嗎 ?] - - 不會 !
學修中,總是持靜,求定。但是 ! 若是定靜中,泯失了智慧 - - 即似空性無心。或者 ! 更確實的說 - - 執靜忘性。為求一法而失卻全心。煩惱生智慧。若無煩惱,也就無般若智慧的生顯。就像 - - 無迷惑的眾生心,即無菩提覺法應生。
有無相生,虛實相顯。法 ! 本就是因緣起造的。相 ! 原是虛實相映(應)的。此中的一切,所有,原是實生的實應。卻 ! 因自心起私念,妄起的別念扭曲實相,添加了情起緒生。
心 ! 本無失,卻因念垢激顯,一如明月烏雲遮。明月本自亮,雲遮在一時。本心恆常在,法相一時顯。煩惱 ! 一時的虛念,會因時隨機而轉變。智慧 ! 本俱。本俱的智慧只是被煩惱一時遮掩。識得本心 - - 其實也是釐清煩念。明見智慧 - - 其實也正是明視煩惱。
無得 - - 因本無失。法 ! 是應自心而來的 - - 正是一大因緣起法。所以 ! 自心自度。若 ! 欲識本心,還由自煩惱中求見。現實生活就像座天平,於虛實中實見諸相起落。諸法繁生。明覺者明見變現的無常無可住著,也正識了知恆常的受應覺知。定 ! 於無常中守恆常覺性。靜 ! 於虛變中直視實俱原心。 - - 迷人的煩惱實是明覺者的智慧。
2015-06-07 8:02 am
若能識得本心 現實生活中 會少煩惱???

Ans: 反向思考 = 少煩惱的人 = 他識得本心??? = 是這樣嗎?

舉例:
有人說: 她都睡得很好 .吃的飽 .問心無愧 ...= 他識得本心???
2015-06-07 2:42 am
若能識得本心 現實生活中 會少煩惱嗎
=====
煩惱繼續會來,但這是一個煩惱不能到的地方。
2015-06-06 4:02 pm
心隨萬境轉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復無憂

===

隨流認得性 即是識得本心

順流 逆流都是此心

順流則.....

逆流則......

2015-06-06 09:33:25 補充:
順流是順生死流

逆流是入聖流

世間如何

出世間如何

這些要全都露

否則哪算識得本心

煩惱為何而起

如何降伏其心

.................
2015-06-06 3:32 am
仁者!

聲聞聖弟子 有一到締門 此門名【觀照】。

察覺心色相。 心是否一輪明月?

安得須彌山 此心無饜足。

慳、吝、忿、忌 散亂。心垢煩惱習,皆不離 我、我。此心 無照覺

若能觀此心,無常、非我性。發真實懺悔,漸漸見道蹟 。此是初信入。

【觀照】。明覺照。上增四無量、慈悲喜捨心。

明月若有實名曰慈悲喜捨心。【觀照】煩惱習 名曰修道人。

2015-06-05 19:46:29 補充:
煩惱常駐心,

無量難可思,如同眾生心、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

煩惱常駐心、微細惑難盡。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

若能查照心,斷盡粗惑習。此人從空入。波般涅槃界。忍住一切善。

離一切 我、我。從慧得解脫。皆從心地起。

此心難覺照,無量難思議。粗斷煩惱惑。皆是拜佛起、禮佛千萬拜。

心謙是調和。一聲南無佛。是人當解脫
2015-06-05 11:38 pm
TO 「星洲」:
「本心」定義為「本來之心、本覺之心、垠本心、本性心、…。」都不是所謂:「心,就是五蘊之中的識蘊。」
「識蘊」指識陰六識,或含第七識在內,都是因緣所生之法,本無今有
怎是「本來之心、本覺之心、根本心、本性心、…?」不宜錯會!
佛教經典裡說的「心」就是第八識真識、真相識
而其他七識為轉識、末那識
此心才是佛教的中心、核心義理,才是「法本」──即法身、法性、諸法本母
故不能說:「"本心",依然是緣起的、無常的、逼惱的、也是可以被調伏的。」
學佛人要依「本心」的真如性來調伏自己; 本心本來圓滿、本來是自心如來
何用調伏?
要識得「本心」,除非具開悟明心證量,不可誤解「識得本心」真義。
2015-06-05 7:36 pm
識得清淨本心的人
業報身尚未圓滿
雖然有「凡擾」但無「煩腦」
因為心鏡透徹
山來照山 水來照水
景去不留影
即使重業現前也能歡喜輕受
不只能自渡還能渡人
秉慈運悲 輕安自在
如菩薩遊戲人間不染塵
能以最快的速度成就佛道
2015-06-05 7:36 pm
本心的定義,將決定這位修學者,是正向涅槃、或遠離正道。

在法句經,雙品,一開始就對心的地位,作了說明 :

心為法本,心尊心使。 (另一個翻譯是~ 諸法意先導,意主意造作。 )

這可能,就是 "本心" 一說的最初由來。

而心,就是五蘊之中的識蘊。

因此,這個所謂的 "本心",依然是緣起的、無常的、逼惱的、無我的。

當然,也是可以被調伏的。

如果能夠瞭解心的運作、心的趨向,(這就是..識得本心)

那麼,就能夠在現實生活中少煩少憂。

正所謂,此心隨欲轉,輕躁難捉摸。善哉心調伏,心調得安樂。(法句、心品)

以上略說

2015-06-06 00:42:55 補充:
意見012,LYC朋友,

貴宗八識之說,星洲尊重。

由於星洲所學,僅止六識身;而心,則是相應心所而得名的各種識。

因此,心,亦為名蘊,也是緣起所攝、是可修習、並導向漏盡。

略舉經證 :

AN.一集、第六、彈指品、有聞:

諸比丘,心者,是極光淨者,能從客隨煩惱得解脫,而有聞之聖弟子能如實解,
故我言有聞之聖弟子修心。

律證: 經分別第六

我如是 '心" 等持清淨、離欲不淨、柔軟適應所作,而達安住不動之狀,"心"向漏盡智。我如實證知此是苦,如實證知此是苦集,如實證知此是苦滅,...知此生已盡,梵行已修,應作已作,不再有此輪迴狀態。...


以上分別舉證。

2015-06-07 12:06:47 補充:
讓我們更清晰、更正確地分析,

知道這是手、那是腳、這是黑、那是白、這是人、那是羊....

知道這些,就算是已獲得正念、正知嗎?!

佛陀的正知、正念,是指~ 只認得這些事物而已? 還是另有所指?

若是研讀經典,就會發現,正知,決不是表面上的 "知道" 而已。

經典上,定型句通常是~ 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

如果對於正知、正念的內涵不清楚,那麼將無法深入教法的核心 ~ 慧學。


....以下稍解釋一下...願有能力的同修共勉,尚未研修者,則先掌握一些概念。


基本上,正知,就是慧,是與正念、善法欲、正勤俱起的慧。

2015-06-07 12:07:37 補充:
而調伏貪憂,則有2種,一是時解脫、二則為非時解脫。

正念,換一個比喻,像守城門的人。

正念,就像守城之人,看著進出城門的人事物,就只是看著、一個也不放過。

甚麼是人、事、物? 只有四種,就是身、受、心、法四種。

初學,像站在城頭上看著,

進階之後,就像站在城門口,近距離看著每個進出的人事物。

更進一步者,則融入每件人事物,並且對一個目標都清楚、卻也不沾黏。

這種正念的強化、穩定之後,就是正定。

正知呢?

是分辨這些人事物嗎? 是的。是精確地分辨身受心法、掌握其究竟法的特性、併審查他的緣起三相。

2015-06-07 12:08:36 補充:
因此,正知,不但要知道這是手、那是人;還要更進一步深入其中的究竟法,
也就是掌握四大所造之色、心所法、心法。

因此,正知,就是智、就是慧、也是漢譯的 "般若"。

但是,正知的條件,是基於正念、正定的穩定強大,正知才能升起。

沒有正念正定,正知是不可能真正升起的。

所以,

正念正定很強,

但正知尚未真正開展;這是屬於增上定學、也稱為時解脫、調伏世間的貪憂。

正念正定很強、正知也開始開發了,

這是增上慧學,也稱為毗缽舍那、觀智、般若,但還是處於時解脫的階段。

正念正定保持穩定強大、一直到正知,強大到真實確定無常、或苦、或無我而斷除煩惱的階段,才到達非時解脫、俗稱出世間智、道智。

2015-06-07 12:09:17 補充:
一定有人會質疑~ 正定要多強大?

其實,夠用就好。但是 佛陀建議四禪最佳。

因為,四禪最穩定、最寧靜。

因此,正念、正知、與正定的關係、內涵,必須要清楚一些,以免事倍功半。

最後是熱誠,

熱誠,就是對於善法保持正精進、不放逸。

如果一般般的熱誠,加上正念、正知、正定,這一生可能可以證悟道果。

如果是專志的出家人、居士,加上正念、正知、正定,或許七年可能證悟道果。

如果是專志、警寤、不放逸者,或許一年、乃至七天、一天,就可以證悟道果。

但若要證悟漏盡阿羅漢者,唯有專志、警寤、不放逸的比丘、比丘尼,可以辦到。

居士最多到達不來果。

2015-06-07 12:09:32 補充:
以上,就定型句~ 熱誠、正知、正念,調伏世間之貪憂而住,略為解說正知、正念、正定的關係,與不放逸的加乘效果。

願諸友勤修四念住。

不能修四念住者、也應了解此一乘之道。

不了解此一乘道者,也多少了解正知、正念、正定的內涵

不了解內涵者,也能抑止邪見的升起、升起善法欲。


願諸友如意。
2015-06-05 7:05 pm
煩惱皆由過去世所重諸因,今世逢緣而生,由因緣生,也隨因緣滅。

雖明本心自性,這些過去世所造成的因果關係仍然存在,所以種種問題和困難依舊,並不會減少。

不過一位悟證空性的覺悟者,清楚明白諸法皆空,本無實性。煩惱也是諸法,一樣不實如幻,不會為了這些困難與麻煩而起煩惱心。而能以清淨心去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處理完後就放下它。生活一樣過,煩惱不上心,如此而已。
2015-06-05 3:42 pm
若能識得本心 現實生活中 會少煩惱嗎?=================================識得本心 應該已學會覺法空 知道煩惱自性起 已學會覺法空的人 在行事上會更小心不著因果 不著因果之人 等同不負債 無債一身輕 煩惱由何起 ?
2015-06-05 3:30 pm
真正識得本心,轉依成功,絕對大幅度地減少現實生活中世間所知之煩惱,更有諸多功德不可思議。其實在發大心實證

本心-《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過程已然如是,開始跟正覺同修會親教師菩薩學習真實了義正覺正法,願意如說修學,一步一腳印的實修,就逐漸在減少煩惱了,通常過了一段時間由自己來檢視就是這樣。前提是確實如說所修。

最好周二也能來聆聽大菩薩 平實導師的講經開示,可以加成加倍快速提升修行。

這等修學真正的佛們了義正法大好事也要眾因緣成熟,才得進得來正覺,才得安住正覺,才得一心邁向正覺成佛之道。好好珍惜。好好把握吧!


//


真正是要實證。

唯證乃知!

《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是也。



如是、應如是發大心實證

《妙法蓮華經、佛藏經》

此經-第八識-如來藏心-阿賴耶識是也。


所以這時。請樓主、網友應如是菩薩聞思修所證所見:那笑,讓我看見一位老師為學生能過生死大河而欣喜。講堂每位親教師,為了眾人的生死,無盡的付出,都不受供養;這恩德,如何回報?


還請恭閱

十方論壇

《我的菩提路 》 24位菩薩故事
一位菩薩如是報告

《我的菩提路》 (連載二十) (第36期目次2)

── 張正萍菩薩見道報告

一心頂禮本師 釋迦牟尼佛

一心 頂禮主 三和尚 平實菩薩

一心 頂禮親教師 陸 老師

一心頂 禮監香 孫 老師

一心頂 禮監香 游 老師


回想十五年來學佛之路,深感因緣真的不可思議。

從小因家庭經濟條件不佳,父母皆須為生活奮鬥,所以將子女交由南部的外祖父母照顧,在物質匱乏的童年裡,得到第一本課外讀物,是學校獎勵的《釋迦牟尼佛傳》,讀時倍覺親切;青少年時期, 強說愁的 年齡,再加上父親往生,讓我開始找尋「生命的真諦」為何?有模有樣地看起基督教的聖經及哲學類的書籍;直至二十二歲初入文教業,辦公室同事大多是一貫道的道親,在大家熱心傳教下,還是無動於衷;倒是跟著上素食館一事,頗能接受;在如此的因緣下,從素食館的結緣書中,開始了學佛這條漫長的路。

囫圇吞棗地看了一年的書,升起了皈依三寶的念頭。一向「龜毛 〔 編案:台灣俚語,意為不容易隨順他人的想法,心中總是有自己的想法而喜歡挑毛病〕 」的我,做任何事之前都非先弄清楚不可,
【略】
皈依後,想著接下來怎麼修行呢?
【略】
上了山,禪堂 裡攝受 力好強,大家好用功,我的心輕輕鬆鬆的 (也是一種深 沉 的慢心) 。
【略】
第三天先跟監香 游 老師小參 ,一開始, 游 老師很 兇 ,真的有點怕他;我開始說昨夜的體驗,清楚明白地告訴 游 老師最後那一個環節是什麼。真的!最後一環扣上了,一切就串聯貫通起來了,游老師邊聽邊露出笑容;那笑,讓我看見一位老師為學生能過生死大河而欣喜。講堂每位親教師,為了眾人的生死,無盡的付出,都不受供養;這恩德,如何回報? 游 老師安排我第二次小參 ,跟 平實導師報告完畢, 平實導師還要我提出證明;說得不 完整處, 平實導師邊引導、邊補充, 平實導師真是「智慧如海」, 悟後跟著 要學的東西根本學不完,離開正覺的師兄們怎麼會覺得「在講堂悟後就 沒有東西學了」?【略】

……直至解 三前最後一刻, 平實導師都還把握分 分秒 秒為大家整理,讓 大家悟後智慧 能夠開展,平實導師如此心 繫著 大家的 法身慧命 ,讓不夠用功的我實在深覺慚愧。

解三後,親教 師陸老師也上山來看大家,每一位老師都比學生還認真; 頂禮親教師 的恩德時,二年半的種種、歷歷在目,沒有老師如母親般將我們從佛法的嬰兒、慢慢拉拔長大,誰能有能力過這生死關呢 ?弟子願以一己棉薄之力,盡 未來際護 持 平實導師 破邪顯 正,讓未來世的眾生及自己,在生死的大海中,還有佛陀留下的一盞明燈,可以指引我們航向解脫的彼岸。

弟子以至誠心、願將明心所有功德 迴 向:

願 平實導師 色身康 泰!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願正法能久住!眾生得依止!


弟子 張正萍 叩首敬呈
二○○三年十二月十五

請續恭閱: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第36期》 (目次2)
http://www.a202.idv.tw/discuz/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861&extra=page%3D3



《我的菩提路 》

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3/Book1033.htm




2015-06-05 07:35:42 補充: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44: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605000010KK0120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