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末句釋疑: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2015-05-30 4:01 am

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是以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是謂襲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老子》末句: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在《新譯老子解義》這本書,這段話是指:『不能重視善人以為師,不能關懷不善之人以為用,那麼他空有其智,也是離道失德的。這就是道的精要微妙之處。』 個人怎麼讀這解釋.....無論是書本、或網路諸多資訊對第二十七章的解釋,有矛盾、奇怪,無法連貫之。 我推測「雖智大迷」並不是指「智慧、或只小聰明」,而是指這人看似大智若愚樣。若解釋成「大智若愚」,才有符合第二十七章的標題、及前面內容「善行無轍迹」。 我的想法,與下述網站相貼:http://blog.sina.com.tw/phoenixtao/article.php?entryid=588606 備註:《老子》一書不是很好解讀他的中心思想。個人比較偏向於「奧修」對《老子》的詮釋。其他書籍給人感覺,偏向艱澀的文字堆疊、詮述,令人迷上加迷。

回答 (8)

2015-05-30 10:14 am
✔ 最佳答案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但是至善的人,仍然不會執著,擁有老師的資格。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因為他希望每個人,都是至善的人,所以他也希望,以後再也沒有不善的事,成為他的資料。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然他有超人的智慧,可是他仍然大智若愚。這才是了解真理的人,更是悟到精深之道的人。

以上的翻譯不覺得很勉強嗎?
瞭解老子的自然無為後,應該體悟到老子的「善」絕非佛道努力導向宗教,以極偏狹的詮釋引導庸庸信眾對於「善人、善心、善行」的認知與說法。

2015-05-30 02:14:53 補充: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1.所以,熟諳做人道理的不習慣於「為人師表」這種事。
2.所以,熟諳做人道理的便是不諳此道者所模仿的對象。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反之,不善與人相處者的種種暇缺失則往往是諳於此道者「避免重蹈覆轍」最佳的參考案例。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但是,對於可以供仿與學習的對象,但學之習之借鑑之則可,卻要懂得適時變通別把所學習到的奉為神明一般的供奉。
也別「愛上」所學得的有用之方,能用用之之便是,當成可供傳家的珍稀寶物絕非所宜。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若能領悟並做到上述的許多「眉眉角角」,應該也算得上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了,但也沒有必要讓自己的長處暴露於外,甚至於寧可讓自己顯得笨笨又迷糊的樣子,如此而不時來個「扮豬吃老虎」,騙過許多人,知道嗎?這才叫做「絕妙好計」!




2015-05-30 02:23:19 補充:
茲將以上所傳再做更務實、入世之修飾~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
所以,若熟諳做人道理的是不習慣於「為人師表」這種事,
*意思是:不張揚也。

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反之,不善與人相處者的種缺失則永遠是熟諳此道者「避免重蹈覆轍」最佳的參考案例。
*熟諳者,即內行人我們自己也。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
(如上,並無更改)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若能領悟並做到上述的許多「眉眉角角」,應該也算得上是個聰明絕頂的人了,但也沒有必要讓自己的長處暴露於外,甚至於寧可讓自己顯得笨笨又迷糊的樣子,如此而不時來個「扮豬吃老虎」,騙過許多人,知道嗎?這才叫做「不可言傳的絕妙好計」!

2015-05-30 10:09:36 補充:
一般翻譯都把「善」把「師」當作名詞看,那樣的意思就差很多了。

請認真看這幾個:「善行、善言、善數、善閉、善結」,不都是與「善救人」「善救物」相同語法,旨在表達「善於如何…」的意思嗎?

有了這個認知後,重看全文變便有豁然得解的領悟。老子崇尚無為、崇尚自然,本文根本就在以旁觀者的身份於發現事物之某些隱而不查的道理後的一番論述罷了,哪裡會假仁假義託賢寄聖在諄諄教誨當善人、教誨如何行善呢?

2015-05-30 12:56:01 補充:
比如頂著詩「經」這個高帽,也有道貌之士把「關關鵻鳩在河之洲」用七拐八灣的思維導入君臣、國家、百姓之類的道德框架裡。
老子亦然。傳言老子著有道經、德經,合起來為「道德經」堪稱人類最早的善書,並且多少讀經班因此而成立,比照如恭讀關聖帝君書的虔敬,則不複雜高妙諱莫如深,還能有多少賣點呢?
2015-05-30 10:12 pm
我覺得 道德經
就像是 心理學的 投射測驗

什麼樣的人 就看到什麼樣的結果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
2015-05-30 9:59 pm
第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老子的思想,有「批判、建設」兩重性。
無為而無不為:
「無為」,順應自然規律,不在自然規律之外,另行追求自己的目的,這樣就能達成一切目的。
「智者」,在這裡指為私利。

「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不借鏡鑑於師資,雖智大迷(難以謂智),
使夫智者不敢為,
識得此得其妙(萬物作焉而不辭)。
2015-05-30 8:52 pm
任何社會文明進化的結果,必然有新器物、新事物橫生而出,有利有弊------
老子,
對於「利器、技巧、奇物」,這些文明的發展所取得的成就,為世人所追求,成為社會混亂之源------
慨然「救時弊」之論。其本,原與奧修不相屬。

2015-05-30 13:54:59 補充:
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新「利器、技巧、奇物」的出現,誘發新形態的征伐、享樂;使人感官麻木而失去正常理智,社會豈能不蕩------
2015-05-30 5:05 pm
元!!

道及以道,謂即則理;理謂于理,眾所為引;執理行效,其理也淵。

過路人淺見 略供參考 祝 日安 愉快
2015-05-30 8:23 am
通常演戲最逼真的演員.........我們都叫他天王巨星。


因為他很容易就能詮釋角色的主演......


從另一個觀點來看......演的最逼真的角色卻是最虛假的人......

弄假逼到成真的地步......就叫妙.........


2015-05-30 00:26:06 補充:
關鍵就在老子西出谷函關說起.............聖人之道~~至也無為。

2015-05-30 00:27:43 補充:
就一個至人之道......引起歷代無數風雲人物盡折腰............

2015-05-30 00:29:08 補充:
人類之間的紛爭不斷.............也是基於這個尖閣啊(風頭/浪端)

2015-05-30 02:18:01 補充:
事情擺明了顯示.........當然淺顯易懂

2015-05-30 19:24:15 補充:
任何顯示都世道..都釋道...都是道
不論是黑道、白道、無間道
道還是道....可道還是道..非常道還是道

老子教人道德經(三)....孔子教人文章筆(春秋/三三)....佛陀教人解脫道(三)。

至道不會因為機心巧弄的言論而改變
這道學與佛學就叫二種無為法。
孔聖賜我文章筆.......寫的是(世/釋)文以載道的至道而行啊。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地球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太陽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宇宙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2015-05-30 19:24:28 補充:
任何顯示都世道..都釋道...都是道
不論是黑道、白道、無間道
道還是道....可道還是道..非常道還是道

老子教人道德經(三)....孔子教人文章筆(春秋/三三)....佛陀教人解脫道(三)。

至道不會因為機心巧弄的言論而改變
這道學與佛學就叫二種無為法。
孔聖賜我文章筆.......寫的是(世/釋)文以載道的至道而行啊。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地球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太陽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右手五指張開平放在宇宙上..不服氣..沒關係..請上至道..(請上道而至)。

2015-05-30 19:30:19 補充:
一筆一畫字八法,六藝經傳似殊唱,書文寫意妙珠璣

前三三啊後三三.

諸子百家~~~~妙法寶啊!法寶妙!!!
2015-05-30 6:21 am
http://renemangrove.pixnet.net/blog/post/25181867-%e5%90%8d%e4%ba%ba%e5%90%8d%e8%a8%8012

關於師.學(習)者,這裡很多(文言文&白話文)可供參考。

2015-05-30 00:34:42 補充:
麻煩「芳」先生啥都不懂,就廢話少說!

隨便留言、丟垃圾,是覺得自己很專業逆!

2015-05-30 00:42:00 補充:
滿全你好:

關於我附上的網址,我看了該站主翻譯,偏向於宗教說法。
關於本篇27章,我比較認同雖智大迷-->大智若愚。

其他的解釋我有點「問號」,然,說不出所以然來。
不知滿全對本篇有什麼想法嗎?

備註:該網站作者寫一系列《老子》譯,我看了幾十篇
大多解釋我覺得還不錯的。
因,自己書本解釋得太艱澀,個人以為那不是老子真正想表達的。

2015-05-30 00:47:10 補充:
我自己書的翻譯,我無法接受
所以才想往外尋(網路或貼近於大自然解說方式),老子的「道」應該是淺顯易懂才對。

看來我應該是尋錯方向@@

2015-05-30 10:09:43 補充:
謝謝(身心障礙)的意見。

……

謝謝三號回答者(滿全)的解釋,更容易懂27章這篇了。
因書籍對《老子》許多偏向於「更艱澀」的解釋、有些解釋不太通
個人不太能接受……@@

2015-05-30 13:27:04 補充:
「關關鵻鳩在河之洲」用七拐八灣的思維導入君臣、國家、百姓之類的道德框架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是。以前在學校時,國文老師對這篇也有很多解釋。
老師會說,針對這個專家有很多解釋....。
專家畢竟不是 [作者本人],掛上專家只是有些知識罷了≠作者本人+作者思想。

重點是有人看重文者到底要表達什麼嗎?
而不是後來人的望文生義= =||

翻譯要翻到作者的中心思想,不是自己想自己對@@+

2015-05-30 17:39:20 補充:
我覺得重要的是「老子」想表達什麼,不是其他人想表達什麼
只是自己讀、自己感覺,沒有讀到別人的中心思想,那也沒用。

至於想要用《老子》一書來延伸其他事,並無不可
但,那也不會是老子本意。

2015-05-30 17:51:44 補充:
對於華生po的《老子.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

1、《新譯老子解義》對「是以聖人為腹不為目,故去彼取此」一話指→聖人的修養,是像「腹」那樣的無欲無知,易於滿足;不像「目」一樣的多欲多求,貪得無厭。
────>個人對這本書的解釋「不太能認同」。

2、所謂的為腹、為目,應該是指我們做人只求基本的飽足即可,不需要像「目」一樣追求更好、更多。




~1~

2015-05-30 17:51:53 補充:
3、另一本《老子讀本》解釋得不錯,它說:「聖人的生活,但求飽腹不求享受。寧取質樸寧靜,而不取奢侈浮華。」

4、可以與《老子第.三章》搭配閱讀!去目:求去知去欲;為腹:求歸真返璞。



~2~
2015-05-30 6:17 am
雖然自以為很聰明,卻是大大的糊塗,這道裡真是精微奧妙。
《 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參考: 老子讀本 余培林譯注


收錄日期: 2021-04-11 21:06:1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29000015KK058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