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麥皮蟲的成蟲就是..擬步行蟲
不論是飼養任何寵物,除了提供其良好的生存環境與充足的活動空間外,食物的選擇和提供也是能否成功飼養的一大關鍵;特別是針對肉食性的物種來說,活體餌料往往比起飼料更能引起牠們的攝食興趣,且對於促進食欲、補充營養,以及訓練其捕食技巧等生存本能都有相當大的作用。此次有幸於龜窩贊助商見識到成功繁殖的超級麥皮蟲,因此有機會能介紹這種極具營養價值的活體餌料。
麥皮蟲( Zophobas morio)或稱麵包蟲,是一種步行蟲的幼蟲,最大體長可以到6公分左右,比起一般麵包蟲(Mealworm, Tenebrio molito),足足粗了大概2~3倍有餘,其營養價值更甚蟋蟀和麵包蟲,加上牠們的外皮較軟且易於消化,不像一般麥皮蟲外殼難消化,因此早期主要是作為龍魚等高級觀賞魚的餌料生物,後來在其豐富的營養價格及容易消化與適口性佳的考量下,也開始推廣至飼養爬蟲使用;而其在國外的專業魚場或是爬蟲繁殖場,早已是相當受歡迎的一種活體餌料,甚至逐漸有取代蟋蟀的趨勢。
我們在飼養麥皮蟲時可以用麥糠當做飼育的床材,這樣麥皮蟲便可以鑽入其中安心成長;麥皮蟲的食性很廣,幾乎什麼都吃,無論是果菜或是各種觀賞生物的人工飼料,甚至是動物的屍體,牠們都相當樂於接受;而水分的提供可以靠根莖類蔬菜,如紅蘿蔔等來供給,以避免環境過於潮濕,進而導致蟲體死亡。
早期由於麥皮蟲在台灣的飼養經驗不足,幾乎沒有繁殖成功的例子,只能倚靠單價昂貴的少量進口,因此推廣的效果不佳,所幸龜窩贊助商的老闆吳文祥先生用心飼養,再加上國外資料的查察,以及經驗的累積,終於成功將之大量繁殖。
麥皮蟲從出生到變成蛹化大約需要三個月的時間,視溫濕度和環境的不同,蛹化的速度會有所差異;老闆告訴我們,要讓超級麥皮蟲順利的蛹化,最好在快蛹化時將蟲體單獨飼養,如此將能使欲蛹化的蟲體不受其他超級麥皮蟲的干擾,會比較容易成功蛹化
在從蛹中羽化之後,麥皮蟲的成蟲就會持續地交配和產卵;牠們的成蟲,也就是步行蟲,公蟲的體型會比母的小一些;在交配的時候,公步行蟲會爬到母步行蟲身上,此時可以看到牠們的產卵管和授精管伸出。在成蟲交配大約2~3天之後,母步行蟲就會在麥糠中產下卵粒,並在反覆交配之間,持續剷下上百顆的蟲卵,直到死亡為止。由於步行蟲可能會將自己的蟲卵及幼體吃去,因此大約一個禮拜後,便必須將成蟲移到別處繼續交配和產卵,而原本的麥糠裡面就可以看到大約 0.5cm~1cm大小的幼蟲蠕動;在生下的2~3週內,幼蟲的成長速度會很快,而大約4~5週後即可達到最大的體型。
老闆告訴我們,他所飼養的爬蟲幾乎全都有投餵超級麥皮蟲,且鮮少有出現消化不良的情況;而具筆者從國外的書籍與網站也發現,國外有許多爬蟲繁殖場,如豹紋守宮的繁殖場,也都是以超級麥皮蟲當作主食,甚至有些是完全不餵蟋蟀的。由此可見,超級麥皮蟲在活體餌料上是極佳的選擇,對於體型較大的爬蟲也比較能給予飽足感。如果餵食普通的麥皮蟲過量,可能會因為其幾丁質含量過高的外皮而導致消化不良,甚至是造成腸胃道阻塞,但對外皮較薄的麥皮蟲而言,幾乎沒有這樣的問題存在。
活體餌料的種類多樣化和產量的提升,正代表了台灣爬蟲界的進步;畢竟,在國外可供飼主選擇的餌料是相當多元化的。在此要感謝龜窩贊助商的用心,可以讓喜愛爬蟲的飼主們又多了一項絕佳的活體餌料選擇。
當初一般都是用於投餵龍魚使用的,因早期台灣尚未有繁殖紀錄,所以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但是現在台灣已經有不少繁殖成功的紀錄,所以已經逐漸普遍,越來越便宜,甚至有取代萬能活餌蟋蟀的現象了。
麥皮蟲跟一般的麵包蟲(Tenebrio molitor)都是步行蟲的幼蟲,不過品種不一樣,當然其習性也不盡相同,
由於麥皮蟲體型比一般的麵包蟲體型要大上兩三倍,然而其外殼含有的幾丁質也比麵包蟲來的低,所以目前現在是最熱門且最被推薦的活餌飼料
麥皮蟲很難私下繁殖,但可長時間保持健康;保存超級麥皮蟲的方法很簡單,只要在飼養缸中鋪滿木糠,並間中放入切片之蘋果或蘿蔔,供牠們食用即可,但需注意,一定要避免缸內潮溼,否則牠們很快就會死亡。
死掉的麥皮蟲,很短時間就會屍身發黑,並滋生出小飛蟲,而且還散發霉臭味道。
還有,放置養有麥皮蟲的容器,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高溫過熱,也會使牠們死亡。有關一般在雀鳥店買到的普通麥皮蟲,其保存方法跟超級麥皮蟲一樣,但那些普通麥皮蟲,在溫暖的環境中,很易結蛹,並羽化成難以食用的甲蟲。但普通麥皮蟲很易再次繁殖,並產下幼嫩的麥皮蟲幼體,很適合供蛙類、蠑螈等幼體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