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是道嗎?

2015-05-24 1:06 am
平常心是道嗎?

(不加油添醋的生活 是道嗎?)

祖師說:
"
道不用脩,但莫汙染。何為汙染?但有生死心,造作趨向,皆是汙染。若欲直會其道,平常心是道。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

回答 (25)

2015-05-24 6:01 pm
✔ 最佳答案
<平常心是道嗎?>

末學意:

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無凡無聖.不屬新舊.不計有無.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超越一切限量多言蹤跡對待.只因遇緣時.起了揀擇.

取捨.憎愛的造作心.以故未能與道相應.不知息念忘慮.道自現

前.此息念忘慮乃是平常心也.

道是體.六塵緣境是相.平常心是用.體用一如謂之道.

故云:隨流認得性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淺說==被牧的牛==













2015-05-24 10:02:27 補充:
<平常心是道嗎?>

末學意:

道圓同太虛.無欠無餘.無凡無聖.不屬新舊.不計有無.非長非短

非大非小.超越一切限量多言蹤跡對待.只因遇緣時.起了揀擇.

取捨.憎愛的造作心.以故未能與道相應.不知息念忘慮.道自現

前.此息念忘慮乃是平常心也.

道是體.六塵緣境是相.平常心是用.體用一如謂之道.

故云:隨流認得性 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 無喜亦無憂.

淺說

2015-05-24 11:43:08 補充:
於分別中.不知在起分別想~~~~謂之無記

於分別中.知在起分別想~~~~~~謂之妄覺

因為此<知>是由<不知>而有.還落入取知捨不知的揀擇.

平常心乃於分別中不起分別想(不起不知與知想).

唯從體起用.即用歸體.體用一如是也..

管見

2015-05-24 11:43:57 補充:
於分別中.不知在起分別想~~~~謂之無記

於分別中.知在起分別想~~~~~~謂之妄覺

因為此<知>是由<不知>而有.還落入取知捨不知的揀擇.

平常心乃於分別中不起分別想(不起不知與知想).

唯從體起用.即用歸體.體用一如是也..

管見
2015-05-26 8:40 am
皆有情.與裡與外.

清淨觀.
2015-05-25 7:17 pm
持平常心 隨緣盡份 身心自在 當為正道若執功德 或思神通 必招罫礙 離道必遠在下當年 迷某道場 說高僧建 住持稱佛傳聞不假 屢顯神通 我更沉迷 人生變調財盡子亡 回頭晚矣 人生挫敗 痛不欲生從此覺悟 稱靈道佛 即墜魔道 速應遠離

正當做人 即是修行 道在其中 捨此無他
2015-05-24 11:54 pm
例如劍道 茶道
你可以說那只是教人如何使劍的方法 泡一壼好茶的方法
也可以說還包含了對於劍與茶的態度
甚至從其中體會人生的道理
也就是說劍道茶道並不是只有教人使劍 教人泡茶

那麼世上所有的學問技能是否都能附加個道字呢
例如跑步是否可以是跑道 走路叫走道
吃東西叫食道 數學系叫數學道
不拿武器打架叫空手道

2015-05-24 15:55:43 補充:
其實應該都可以
問題是 如果平常心是道
而平常心是無造作無取捨無是非無斷常無凡無聖
請問無取捨無造作無是非要怎麼泡一壼好茶呢
難道用水溝水與發霉的茶葉泡出來的茶也是好茶嗎
難道道還有分聖人的道與凡人的道嗎
可是不是說無凡無聖嗎

我認為那句話應該改成 平常心比較容易見道
如果要我解釋什麼是道
我的解釋是 構成存在的法就是道
2015-05-24 8:50 pm
大德您好
ㄜ彌陀佛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若您信佛
有空不妨
一心專念
南無ㄜ彌陀佛
2015-05-24 6:52 am
(不加油添醋的生活 是道嗎?)
.
.

.

廚師曰 : 不知道 !!


2015-05-24 09:35:24 補充:
知我者莫若芳......

2015-05-24 09:41:54 補充:
道本無言 非理不顯
心本自在 非悟不明

我文所謂題主0K了嗎?

2015-05-24 09:49:54 補充:
若再三強調不加油添醋的還是平常心嗎?
或者以為除了我以外別人都是加油添醋?

2015-05-24 10:28:31 補充:
(不加油添醋的生活 是道嗎?)
.
.

.

廚師曰 : 不知道 !!
"

廚藝精讚就好

讚嘆!

感恩!

=======

看樣子...
你還是看成廚師知道~啊!
難道不是您真的不知道~阿?
2015-05-24 3:50 am
以正規方式說
你皈依受戒發菩提心親近善知識之後
遭遇 任何好與不好
以平常心看待 知道這是因果牽連而接受 才算是平心是道

2015-05-23 19:51:33 補充:
盯正:知道這是因果牽連而接受 才算是平常心是道
2015-05-24 3:38 am
道,這一個名詞,在漢傳的佛法中,常揉合了道家、陰陽、甚至是周易的概念。

但是,若是以佛法的角度來說,未必對。


以下說明 :

1. 道不用脩,但莫汙染。

道,若是指涅槃,那麼,涅槃不會被汙染。

道,若不是指涅槃,那麼,四念處、四精進、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支、八聖道支,哪一種無須勉勵學習?

第二,修。

如果,修,是指造作,也說不通。

涅槃,確實不是造作的,但仍然不會被汙染。

但是,各道品,皆不離有為、緣起,所以也說不太通。

2. 何謂平常心?無造作、無是非、無取捨、無斷常、無凡無聖。

這一句,只有漏盡者,才辦的完整。

凡夫,是不可能作到的,只能趨近。

2015-05-23 19:39:08 補充:
因此,這一句 平常心是道;是沒有真正的實益。

否則,換個角度來看,

以道諦來看,

須不需要建立正見、離開邪見?

須不需要正思惟、捨邪思惟?
須不需要持正語、捨離邪語?
須不需要持聖戒、還是隨便?
須不需要從正命、離諸邪命?
須不需要正精進、離邪精進?
須不需要持正念、還是邪念?
須不需要習正定、還是不必?

學習八支聖道,首要是明辨黑白、善惡。

堅持學習善法、白法;離開惡法、黑法。

所以,無取捨、無是非,是很難用在修學之中。

因此,這一句祖師之說,是有問題的。

2015-05-23 19:40:50 補充:
........但是........


最後,可以用另一個角度來詮釋這一題的。

就是 "回向於舍"。離於兩端,這個方式。

換句話說,無,是以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 來解釋。

何謂平常心?心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而作、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於是非善惡兩端、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取與捨的兩端、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斷與常的兩邊、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凡與聖的兩邊。

但是,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是甚麼意思呢?

不黏著、就是離貪 (貪的特相,就是黏著)
不排斥、就是離嗔 (嗔的特相,就是排斥)
不盲目、就是離痴 (痴的特相,就是盲目)

2015-05-23 19:41:32 補充:
不黏著、不排斥、不盲目,在生活中的表現是甚麼呢? 就是 "不摭取"。

這就是經典上常見的 ~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舍。

總結來說,

這整句話,只能說是,祖師是對於部分根基的人所說,但不能普遍適用。

若是,已經能掌握八支聖道的弟子,當然不會在乎諸多語病,但也已經不需這句話的砥礪。

若是,對於尚無能把握八支聖道的弟子來說,就相當的危險了。

為何說這麼多?

因為題主是已接觸四念住者之故。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舍。就是四念住的標竿。

2015-05-24 19:27:07 補充:
題主朋友,

朋友強調的不加油添醋,是自己的口語,語意難以判斷。

但相信,應該沒有超過意見006~007的內容。

甚至可以說,意見007最後一句可以總括 :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盡,迴向於舍。就是四念住的標竿。

其次,朋友說到 : 若末學誤解您 不妨直說 您從不說明您實修的結果

禪林中,許多初學喜歡問指導禪師、或同修 :

你證到甚麼果位沒有? 證初禪沒有? 證四禪沒有? 識無邊、非想非非想處風景如何?

或者。

2015-05-24 19:27:22 補充:
前世如何? 未來剩幾世? 往生的先人在哪裡? 隔壁的小貓往生到哪裡?

問這些,除了增長煩惱,對解脫毫無幫助,不是嗎?!

星洲與題主對四念住的解析、修學次第,差異頗大,

之前也說過,只是題主尚不能理解,為何這麼複雜。

其實不是複雜,只是修洲所學的四念住,是串起三增上學、融合三十七道品之學。在次第上,須要反覆驗證、一步一步增上,沒有感覺的滿足、只依實證為基礎。

以上解說

2015-05-25 08:31:08 補充:
題主朋友,

1. 這都是原則 並沒說到實修

答: 實修的部分,在過去已些微地談到,只是朋友尚無法理解。

既然無法理解,就沒有多言的必要。


2. 只有第三行(沒有感覺的滿足)與末學的不同 這點是習性嗎?

答: 不是,只是讓朋友再自我檢視一下。

以前,朋友自稱得禪時,就曾三番兩次提醒朋友,不要相信自己的感覺、而是要依法而驗證。

檢驗之法依律、依經、依論、依實際的證實。

只是,朋友尚未曾接觸到此、也不理解。


3. 若是修行自然的結果 您連喜都不生 是三果嗎?

答: 基礎的認知,很重要。

喜的暫伏,是在三禪;三禪中,喜是暫時不生的。這現象,通凡夫與聖者。

2015-05-25 08:31:39 補充:
不來聖道,不是 "一定沒有喜" 的發生。

如果,是以初禪、二禪之力,證悟不來,那時,是有喜的產生。

如果,是三、四禪之力而證悟不來道果,則尋伺喜三支皆暫熄。


4. 但請將 實修的方法 次第 告知

答 : 可以再說一次。

修學次第,無論選擇純觀、或選擇止行者,

總括一句,是為七清淨。

細部分解,是為十六觀智。

這樣應該是很清楚,不是嗎?

這就是貫通三學、五分法身、道品的次第總說。

此法,見於中部、根本分五十經篇 、譬喻品、傳車經 MN.24。

以上回覆

2015-05-25 18:08:15 補充:
題主朋友,

朋友說:

1. 大體來說 這應包含在 末學學的 正見觀念之內......

答 : 或許吧。只是目前尚未見到朋友對正見的說明。

朋友只用一句 "不加油添醋" 來概括一切。

而星洲則以

1. 判斷善、與不善

2. 食集與滅

3. 最常用的四諦、緣起

因此常說 :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2. 您一再 引經據典 這不是 末學 想要聽的

答: 朋友一向對於律證、經證、論證,比較生疏。

但是,為了檢驗法的正確性,律經論證,是必須的。

而且,為了避免每個人的習慣、用辭、見解有所不同;

因此,以律、經、論來比對,是最安全之道。

2015-05-25 18:08:46 補充:
朋友,若修習四念住者,熟讀相關的律章、經篇、論典,都是必要的。


3. 末學 不須您說結果 而是 實修 及 心得

答 : 說過了,只是朋友尚未理解。

比如說 : 如何實際觀察色法 ! 這是身念住的範圍。

身念住含蓋,入出息/安般念,四種威儀路,四種正知,31/32身分的厭惡作意、觀察四界分別、以及修九墓地觀。

也就是這一句 : 以何為色耶?諸比庫!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名為色。

也曾告知朋友從兩路穿插色法,朋友的回答是......還記得嗎?! 不加油添醋。

也曾解說四種威儀路,朋友應該還記得嗎? 答案是..不加油添醋。

2015-05-25 18:09:00 補充:
也曾講解過禪修中的2種正知、還是不加油添醋。

身分則提到一點點、墓地觀則略過。

甚至連安般的轉折訣竅也提到,朋友依然以不加油添醋,輕輕掠過。

這些,都是實修的訣竅、只是朋友目前,沒有反應。

因此,星洲才會說~ 目前對朋友,多說無益。朋友認為好,就好。

以上答覆朋友

如意
2015-05-24 3:34 am
平常心是道嗎?

道是平常心嗎?
2015-05-24 3:33 am
阿彌陀佛!

不取平常心,不捨平常心,本來不動真平常。

此平常之心是道,但此說不是道,此想不是道。


自然後面無話可說,吃飯去~休息去吧~

願各位同修心無罣礙~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16: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23000010KK0545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