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經文有感:不輕慢他人

2015-05-22 4:30 am

閱讀經文有感:不輕慢他人   關於《妙法蓮華經》各篇章,在網路探討似乎不多!今日想以第二十章《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作討論。關於《妙法蓮華經》較淺顯易懂、白話文可至下附網址閱覽:http://www.siddham.org/yuan3/shuanhua/lecture_fw_content.html   近來在閱讀《妙法蓮華經》經文,今日讀到,與過去訊息傳遞之主旨有異曲同工之妙─────這篇章是《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過去,聲音是這樣告訴我的:『不可以看輕那些駑鈍的人;也不可看輕那些有瑕疵的人。他一直告訴我,人一直在錯中生活,端視他何時領悟、明心見性?我們不可輕慢之、羞辱之未開悟者,令其對求好心切退卻、心生疑惑!』   今日閱讀到《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發現,過去訕笑、辱罵常不輕菩薩者,今皆已成道成菩薩。   本品記述常不輕菩薩從修行到成佛的經過,認為要成佛,須具備三種美德:一、不要輕慢別人,常不輕菩薩有此名,則是因此而來;二、忍辱精神!無論受到任何的辱罵跟打擊,我們應要忍受之;三、最重要的,就是要受持、誦讀、講說、書寫《法華經》。   我比較有疑惑的是本品說的:「不要輕慢別人」。為何?姑且撇開「造口業」,能以自身經驗解說為何不能瞧不起有心向到者(而他可能駑鈍未開竅)、或如那些訕笑「常不輕菩薩」者,傲慢無知。   像那種高傲或駑鈍者,為何我們不能對他們搖頭嘆氣?而是如常不輕菩薩說:「汝當作佛」?

回答 (27)

2015-05-27 5:31 pm
✔ 最佳答案
閱讀經文有感:不輕慢他人
~~~~~~~
良言一句三冬暖,話不投機六月寒。

《荀子·荣辱》:故與人善言,煖於布帛;傷人之言,深於矛戟。

禪宗祖師云:「心田不長無明草,性地常開智慧花。」
口說一句好話,如口出蓮花~~~
一句溫暖的話,就像往別人的身上灑香水,自己會沾上一兩滴。

四方四角,容易傷人;拉成圓弧,任人暢行。

經云:「念無念念,行無行行,言無言言,修無修修。」
能所俱空,用般若波羅蜜把它空掉,歸還自性,保持覺性。(菩提無住心)
2015-05-30 12:53 am
發問者:元!! ( 研究生 1 級)

~~~~~


。阿元!,可否請妳出佛教題~時

。大家辛苦做答,若真要票選

。請,排除~【正覺同修會】

。因為,【正覺同修會】,最大的本事就是『灌票』!

。只要是票選~【正覺同修】包含在內,

。實拿八穩,剩下二穩(別人拿)~是監票!

。如果是別人,拿最佳!【正覺同修】,還會附贈兩枚『負評』!

2015-05-29 21:49:48 補充:
他們也不可能是投票者的行列之一。
至少,在本人發問,不會出現 [正覺是最佳]一事。

~~~~~~~~~

。阿元!

。分享 [供應]

。最佳解答。網友票選
..
 回答者:第八識阿賴耶識如來藏心 ( 初學者 4 級 )

 回答時間:2015-05-10 10:21:48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615050901823


。真相~在此!
2015-05-24 2:00 am
常不輕菩薩的行徑,只能說既佩服、又驚訝。

佩服的是,菩薩的心,有慚、有愧、心正直、心柔軟、心適業、身正直、身柔軟、身適業。

這是步入大悲的前兆;值得弟子禮敬。

但是,驚訝的是,

身為比丘,除了 佛陀、先受具足戒者、異住而如法說之年長者,等三種人之外;

身為比丘,是不應禮女人、未受俱足戒的居士、乃至天人,皆不應禮。

一方面行大悲、另一方面又輕教誡。

這就是為何既佩服又驚訝之處。

註:

或許威音王如來,在那個年代,沒有說戒、
或是沒有講到 佛陀的沙門不應禮哪些人吧!
2015-05-23 8:00 am
原本如此..真如之道 :汝當作佛

但這麼看別人,好似也不足夠。
自己修行有成後,要帶著大家一起往上修的
否則,認為眾生是佛似乎也只是 [想] 而已。也要有指引的老師才行~
就像佛陀悟了後,去帶領那些嘲笑過他的人一樣。
2015-05-23 4:51 am

大德你好:

要做到不輕慢別人,首先要做「正思唯」 ,唯有正確的思唯,才會真正做到不輕慢別人,如果沒有正確的思唯,充其量只是表面的不輕慢,實際上遇上境界考驗時,輕慢的態度與言語就很容易出現,因此我們必須有正確的思唯,即學習聖人的思唯。 聖人是如何思唯,老子曾說,「柔弱勝剛強」, 又說:

“水 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水利生萬物卻從不與萬物相爭,恩澤於萬物卻不求報答,而甘願屈尊於萬物之下,這的確是最接近於“道”的品質。

因此我們須時時存心謙卑,存心忍耐,看別人比自己強:「你是非常重要的」,「你是非常有價值的」,「你將來一定會成功、成佛的」,所以老子所說即符合佛陀說:「吾不輕慢汝,汝皆當做佛」的謙下道理。
我們不斷的做思唯,斷惡修善,不輕慢任何人,即是不斷積德修福不造惡業,這對我們的累積成佛之因是有很大的助益。



願一切眾生「直觀清心」,隨喜大悅, 成就佛道
南無不動佛
南無維摩詰大士

佛弟子禮敬感恩









2015-05-22 21:40:02 補充:
更正:不斷的做「正」思唯;其餘時間保持「正念」

願你吉祥平安

2015-05-22 21:55:04 補充: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釋迦牟尼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
南無常不輕菩薩

2015-05-22 22:43:38 補充:
于焉 大德所說非常的正確,值得推薦佳解並學習。
2015-05-22 3:12 pm
✪生活中的佛法~【當學常不輕菩薩】

轉貼自 林冠宇 菩薩

小弟觀察很多佛弟子,一旦見到或路過福德正神廟、城隍爺廟、甚至天神的廟宇,如玄天上帝、天上聖母、關聖帝君、三十三天天主(釋提桓因)的廟宇,都會生起慢心,認為這些廟宇都是外道、通通不如法!

小弟奉勸有如此心行的佛弟子,切勿生起慢心,若起慢心,當如是懺悔,以免障道。



那為何小弟有這樣的建議呢?且聽小弟再嘮叨幾句。......




詳細,請恭閱正覺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當學常不輕菩薩】


轉貼自 林冠宇 菩薩



小弟在〈善根篇〉提到高中未學佛前,在夢裡與城隍爺碰面的真實故事,最近有個因緣,小弟又去拜訪高雄鳳山的城隍爺。



【學正法。來正覺】(善根篇)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php?fbid=908616802486586&set=a.101973243150950.4624.100000148256361&type=1&permPage=1



在上上週,一位好友師兄的阿嬤突然過世,在遠地工作的好友,趕緊請假回家處理後事,

阿嬤進入初死位(心跳、呼吸停止)時,好友立刻聯繫福田組窗口,

承蒙講堂福田組的幫忙,當天來了二三十位的師兄姐為阿嫲祈福助念,很感恩!

小弟回高雄後,約好時間與好友師兄在阿嬤的靈堂碰面。

好友沒能見阿嫲最後一面,內心真的很難過,也非常擔心阿嬤現在的處境。

阿嫲生前最罣礙的就是孫子,又提到阿嬤生前的職業是在傳統市場賣眾生肉,

在《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卷1提到:

「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餓鬼報:一者,身行輕惡業;二者,口行輕惡業;三者,意行輕惡業;四者,起於多貪;五者,起於惡

貪;六者,嫉妬;七者,邪見;八者,愛著資生,即便命終;九者,因飢而亡;十者,枯渴而死。以是十業得餓鬼報」

基於這兩個因素,好友非常擔心阿嬤的去處,會與「鬼道」相應。

而當天我們兩個在靈堂前,也絲毫感受不到阿嬤的中陰身在旁,

於是小弟提起當年夢中見城隍爺故事,提議待會前往鳳山城隍爺廟,請教城隍爺一些問題。

小弟多年沒來城隍爺廟,一見城隍爺的聖像,內心就覺得與多年不見的長輩好友相見一樣開心,

當年我在夢中所見之城隍爺,非常斯文、非常穩重、非常有內涵的!

而城隍爺在鬼道所扮演的角色,一來如同人間的警察局局長一樣,需維持鬼道眾生的秩序。

關於這點,小弟稍加說明一下。

鬼道眾生正依報不同,福德也如同人道一樣有著千差萬別的不同。而鬼道的處境,

如在《正法念處經》卷16〈4 餓鬼品〉所說略有兩種:

「觀諸餓鬼。略有二種。何等為二。一者人中住。二者住於餓鬼世界。是人中鬼。若人夜行。則有見者。餓鬼世界者。住於

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及餘餓鬼惡道眷屬。其數無量惡業甚多。住閻浮提。有近有遠。」

經文提到「一者人中住」,就是說有些鬼道眾生的住所,會與人間相重疊,而這樣的鬼道社會,很像古代社會一樣,福德小的

鬼道眾生,需服從福德大的眾生。



而 平實導師也曾在《楞嚴經講記》第九輯提過「城隍爺」:

「四王天有四位天王,每一位天王手下都有幾名大將軍,各自統領人間所有鬼神,人間所有福德正神,都歸他所管。不但如

此,山域、曠野等城隍,以及鄉城隍、鎮城隍、縣城隍、府城隍乃至京畿城隍,全都歸四王天手下的大將軍們所管,所以天

大將軍可以統領一切鬼神。福德正神與各級城隍都是由四大天王代向忉利天主(台灣俗語稱為「天公」),也就是向釋提桓因

(玉皇上帝)求得誥封,所以福德正神是有誥封、有派令的,不同於鬼神,因此稱為正神,質實本質還是屬於鬼神。」

基於城隍爺於冥間的職責,所以我們前來請示一些疑惑:



Q:「可否請示阿嬤現在處境?」

A:「聖杯」

Q: 「是否阿嬤正受城隍爺管轄中?」

A: 「聖杯」

喔喔喔,我們的猜想是正確的!好友眼睛瞪大大的看著小弟。

Q: 「早晚於靈堂前的拜飯是否可以受用?」

A: 「沒杯」

Q:


請續恭閱:

✪生活中的佛法~【當學常不輕菩薩】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2015-05-22 07:17:34 補充:
「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

修學佛法第一要件:親近善知識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參考: 華嚴聖境故人來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
2015-05-22 1:35 pm
感恩題主開題!

"不輕慢他人"

輕慢 是 加油添醋 的一種

懂得 不加油添醋 的人
就會學習 趣向如實的生活

能 趣向如實
所有的現象之展現 就只是展現

當別人 訕笑、辱罵 時
就只是 訕笑、辱罵 之事實

所有 展現 就只是展現
而不須 加油添醋 的有一個 忍

如實 就只是 如實

展現 就只是 展現

因緣 就只是 因緣

吃飯 睡覺 辦事

這一切 都可經由 修習 四念處 而達到 (如實)

感恩!

祝福!
2015-05-22 7:36 am
喜歡聽別人說你好聽的話呢
還是說對自已有幫助的話呢

2015-05-21 22:25:29 補充:
是嗎?不錯 !~~同感,只是...


文字有時出手太重,怕無意中輕慢他人...

2015-05-21 22:50:31 補充:
反正凡人世事有時很難說是什麼才對。在怎麼說都有連帶關係~~

不管我做什麼為什麼...
我也不怕人誤會文字...

因為文字深信感覺對了過往以後有人會發自內心而不自主的流下...到那時一切都值得。

2015-05-21 23:36:38 補充:
如果您知道如何面面聚觀的話...


凡人事物都一樣
那怕是一個文字


如心理解能一眼穿透看清全部...












2015-05-22 12:46:04 補充:
對對對大家都說對~~看目標出現就是要先斬後奏?
有錯都是文字的錯~~反正活的也要給它講到死啦?


難怪嘛!

亂世才出英雄~~
太平只出公主~~

2015-05-22 13:00:27 補充:
《不輕慢他人》就這五個字,實在可笑阿~~

2015-05-22 13:05:19 補充:
回答+意見 : 一大堆...

輕慢他人<的人是誰>?

2015-05-22 21:02:28 補充:
...不用懷疑他是誰告訴你就是那個我嘛~~

2015-05-22 21:11:41 補充:
發表: 看資料儲存中...停在那邊一直左右閃不停=="

2015-05-22 21:38:15 補充:
...您可以想像嗎。不管他人是有意或無意中輕慢,,

其實『常不輕菩薩』從來就沒有想過輕慢的意思!
因為在衪心中根本早就沒有所謂的<輕慢>是什麼。


為了什麼~在過程中...

2015-05-22 22:02:27 補充:
能讓文字比較好奇的:是>

除了我的以外,心經過的各位...

有誰能真正明白而且心存感恩那些>
有意或無意中你認為是輕慢的人呢?

如果沒有的話: 是人心還有進步的空間~~
如果說有的話: 是佛心來了能了解一切~~
2015-05-22 6:33 am
汝當作佛
=====
It's why you are here.

2015-05-22 09:53:51 補充:
汝當作佛,不是自以為佛
=====
自以為佛,謬矣
本來是佛,是矣
汝當作佛
非是創造一些甚麼的過程
只是將所有的東西
復歸他們原來的地方而已矣
2015-05-22 6:07 am
竺道生大師言 一闡提人若能頓悟亦可成 佛。


收錄日期: 2021-04-16 16:41:4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21000010KK0711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