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堪驗龍樹菩薩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2015-05-19 4:21 pm
您能同意這種知見說:
如果暫時放下龍樹菩薩的身分,就只針對法理而論;
其實,龍樹菩薩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恭請十方大德不吝賜教!!

回答 (27)

2015-05-21 8:18 pm
✔ 最佳答案
『龍樹菩薩傳』說:龍樹入龍宮,讀到無量的大乘經,「得諸經一箱」而出。龍樹從龍宮得經,傳說中主要是『華嚴經』。如魏菩提流支說:「龍樹從海宮持出(『華嚴』)」。真諦說:龍樹往龍宮,龍王「即授下本華嚴,並諸經一箱」。波羅頗蜜多羅說:「龍樹從龍宮將經出已,遂造大不思議論」。龍樹從龍宮得經(華嚴)的傳說,極為普遍。還有入龍宮得塔的傳說,如『法苑珠林』卷三八(大正五三‧五八九上)引『西域志』說: 「波斯匿王都城東百里大海邊,有大塔,塔中有小塔,高一丈二尺,裝眾寶飾之。夜中每有光曜,如大火聚。云:佛般泥洹五百歲後,龍樹菩薩入大海化龍王,龍王以此寶塔奉獻龍樹。龍樹受已,將施此國王,便起大塔以覆其上。自昔以來,有人求願者,皆叩頭燒香,獻華蓋,其華蓋從地自起,徘徊漸上,當塔直上,乃止空中」。 玄奘『大唐西域記』卷一0(大正五一‧九二八中──下)說:「烏荼……國西南境大山中,有補澀波祇釐僧伽藍。其石窣堵波,極多靈異。或至齋日,時燭光明,故諸淨信遠近咸會,持妙花蓋,競修供養。承露槃下,覆缽勢上,以花蓋笴,置之便住,若磁石之吸針也。此西北山伽藍中,有窣堵波,所異同前。此二窣堵波者,神鬼所建,靈奇若斯」!
參考: 印順法師『大乘初期之起源與開展』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19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3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620
2015-05-21 8:45 pm
請問阿昨日看到 有人開題質疑籠樹大士論議有誤,為何不見了,難到佛板有鬼??
2015-05-21 3:31 pm
如果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
請問從古至今有哪個人自稱他所說的就是真理
一定都是對的
當然 某些宗教的神明除外

如果世上至今尚沒有這樣的人出現
那麼為何龍樹菩薩的論述不能檢驗呢
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從正面去看才能得到解答
如果愛因斯坦也抱著這樣的心態
那麼也不會有今天的愛因斯坦了

龍樹的論述我完全沒看過
所以只能針對這點發表意見
無法就其論述內容發表意見
2015-05-21 6:41 am
佛學大辭典//這樣跟我們說 它說華嚴宗有七個祖師
第一個祖師就是馬鳴菩薩

馬鳴菩薩//是禪宗的第十二祖
第二就是龍樹菩薩
龍樹菩薩//是禪宗的第十四祖
佛光大辭典裡面就有寫
寫這個龍樹菩薩就是//我們這個淨土宗的遠祖
遠祖就是好比說//離開時間很遠的祖師
這個龍樹菩薩可以說//在我們中國十三宗的其中
佔八宗的祖師 龍樹菩薩
十三宗就有八宗//都尊重祂做祖師 最多當祖師就是這個龍樹
龍樹菩薩做八宗的祖師
龍樹菩薩這句話
佛法以心為本
以身 口為末
說當今的人要學佛法
佛法是我們的心做根本
若用這個身體和用嘴巴
這個不是根本
用身就是好比說//我來朝山 拜佛祖
用嘴巴就是念經念佛
這個不是根本
你的心要照佛祖說的話//去實踐才有效
太虛大師這樣說
念佛的人
注意須在心行//而不在口念
太虛大師說念佛的人啊
要注意什麼
注意在我們的心//去實踐要去行
不是用嘴巴念的
現在的人都是用嘴巴念的 沒有要照佛的腳步去走

什麼叫做禪
一般的人若說到禪
就是說打坐
實在的禪是說我們的心境
我們來看龍樹菩薩//所作這個智度論裡面
一句話來做個解釋
我們現在來看智度論
一切禪定攝心
皆名為三摩地
秦言正心行處 是心從無始以來
常曲不端
得此正心行處
心則端直
譬如蛇行常曲
入竹筒中則直
此即制心之說也
現在我們//先來瞭解這個三摩地
佛學大辭典說
三摩地 譯言定
心念定止 故云定
佛學大辭典說三摩地
翻譯中國話叫做定
就是我們的心念//有辦法定止
好比沒那個妄念//所以才叫做定
所以現在智度論說
所有一切的禪定
是要來攝心
怎樣叫做攝心
因為我們的心散成一團啊
攝心就是//要收攝成一個地方
這個名字都叫做定
三摩地就是定
若是秦的話語
這個秦等於指我們中國
因為這個智度論是印度//一位叫做龍樹菩薩作的
這個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2015-05-19 8:38 pm
美技朋友,

星洲的重點,載於意見015這一句所導出的問題 :

...若要論其變、或不變,不是用哲學式的辯證、而是應建立在事實的觀察...

至於問題在哪裡? 載朋友、親教師、還是星洲?

這個問題,可能要朋友自己尋找。星洲不知道。

其次,三法印。

三法印,是漢傳的翻譯,

而在尼柯耶中,是並沒有包括寂靜涅槃這一句。

因為涅槃無我,並且超越常、超越苦。所以在尼柯耶中,並沒有與 "無常、苦、無我",並列成為三法印。

所以,原朋友的說法、與星洲的說法,只是講述的角度不同,在真實的意義上,應該是相同的。

如意

2015-05-19 16:21:46 補充:
意見024~025,次朋友,

無常苦無我的說法,不是概念式的辯證,而是 "集聖諦"。

所以,請朋友再參考一下集聖諦。

意見029,美技朋友,

小乘法沒落? 朋友可能只接觸過漢傳佛法,才會有這樣的說法。

此外,小乘的原義 Hīna-yāna,hina有低賤之義,

這小乘一詞,充滿了無知、傲慢、歧視、與偏頗。

因此,在1950年,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已經一律使用 "上座部佛教,theravāda " ,來統稱南傳佛教。

台灣一向承襲漢傳教法,這是無可厚非的;

但是,沒有在戒定慧三學上砥礪;而冷眼南傳佛法,就有些可惜了。

這是對 美朋友的解釋。

如意。

2015-05-19 16:42:16 補充:
此外,意見025 、033次草朋友,

朋友說 : 如果依星朋友的要求標準 大乘全部不及格...一事。

星洲有點意見。

有一部論,就相當符合這樣的理性標準....瑜伽師地論。

姑且不論論述的正確與否;但是論師們的論法,還是相當嚴謹、次第分明的。


不是嗎?!

此外,意見033;

星洲已經在意見014~017發表看法了,朋友可能還沒有看。

集聖諦,朋友要自己去研讀、理解、禪修。

瞭解了,或許就會改變看法,也不一定。

2015-05-19 17:06:49 補充:
意見038,老番癲朋友,

星洲願意簡單的說明 :

如何檢驗 ? 以四聖諦'、各支道品、律。

拿甚麼水準去檢驗 ? 比對律教、經教、以及止觀禪修。

檢驗之後 您對 ? 他錯 ?

並不會這樣的問題,如果對,那就隨喜迴向。

如果有疑問,擱置他;找尋其他的解答。

也許是其他的論、也許是律典、經典的註釋;也許是禪修的方法、
也許是時候該親近另外的指導老師。

這樣合理嗎?!

簡單說,

戒、依律教來比對、檢視
定、禪修,依經論教查驗
慧、禪修,比對經論教法
解脫、解脫知見,則依個人的波羅密成熟與否。

會毒死自己的法身慧命嗎?

應該不會,是吧?!


如意。
2015-05-19 7:39 pm
諸友,這一題是星洲所引起,以下是星洲個人的觀點,並解釋為什麼。

.....

論,是依 佛陀的律教、經教;系統地解說,並依次引導至解脫的論述。

或解說戒學、或解說定學、或解說慧學、或次第解說戒定慧三學。

若是要論述增上慧學,那就必須對一切法作真實解析、統攝。

並且依據真實的觀察,引導出 佛陀教法的現見、不時、來見、引導、智者自知。

因此,這些法是應該建立在人身實際的體證上,而應避免哲學性的思惟論證。

為什麼? 因為有一個要點 ~ 如實知見。這才是通達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真實手段。

而要真實達到如實知見,祂的前提,就是 "如理作意" 的引導。

2015-05-19 11:39:43 補充:
因為就上一題的回答,星洲偷懶,將他挪至此處作答。

並闡明為什麼認為有問題。

......若要論其變、或不變,不是用哲學式的辯證、而是應建立在事實的觀察.......

一切法,只有2類,有為與無為。

有為法,只有3種真實的法 ~色法、心法、心所法。

無為法,只有,涅槃一法。(涅槃,不解說,只是引導證悟)

因此,變與不變的切入,變成有點哲學的味道,為什麼? 因為那淪於概念。

這也是許多論的通病。

因為,當引導讀者至色法、心法、心所法之時,

必得闡述他們的相、味、現起、近因;以及引導讀者如何如理作意地去親證。

2015-05-19 11:44:46 補充:
從引導讀者,一步一步如理作意地去破除對物質精神的概念式思惟、見解,到直接對真實法執行客觀的觀察,一路增上道如實知見。

其實,一般人都承認色法是剎那變異;其實是輕信的、不實的。

為什麼?

因為讀者沒見到 剎那變異。沒有見到,就相信? 這就淪為 "非如實知見"。

所以,論,必須引導讀者透過如理作意、一直到如實知見,才完整。

到此,無常、苦、無我、或 "不生不滅、本來如是、不來不去" 的論點,

才依據這些如實知見而歸納出來。


如果說,觀察一切色法都是霎那生滅變異的,是變。

如果說,所有的色法,都是變異的;而這種變異的法則,就是一種 "不變"。

2015-05-19 11:48:48 補充:
這種 "不變" 說法,就比較哲學式,不是嗎?

(這種方法,通常用在闡明涅槃的不得已作法)

由於缺乏種種的如實引導、與比較傾向哲思型的論述;

所以個人認為是有些問題的。

以上說明。

.........

這些個人的意見,並不在於宗派、大小、南北;而是基於真實解脫的需要。

以及,

驗證善說、現見、不時、來見、引導、智者自知的特徵;

檢驗戒定慧的真實、可行與否。

2015-05-19 12:25:13 補充:
意見018,老番癲朋友

在增支部三集、大品、卡拉瑪經 AN.3.66中有這麼一句,

汝等勿信風俗; 勿輕信傳統; 勿輕信聽聞; 勿信因與經教相合;.... 勿信 "見解卓越" ;勿信 "形象權威" ; 勿信因此沙門,是我等之師。

而是要以如實的態度去檢驗:

... 此法是善,此法是無罪,此法是智者所稱讚,若將此法圓滿受持,即可引益與樂 (解脫之益與樂)!

所以星洲在意見016,這麼說 : ...所以,論,必須引導讀者透過如理作意、一直到如實知見,才完整。

因此,雖然菩薩的位階崇高,

但是,依然可以透過恭敬、客觀、理智地檢驗。

朋友,同意嗎?

2015-05-21 00:00:47 補充:
諸友,對於佛法,是須要檢驗的、 佛陀更要求 弟子要加以檢驗。

無論是經典、論典;或是沙門二眾、或是居士二眾所說的,都可以檢驗。

這種檢驗,是對 佛陀無上的敬意。

因為,這是根據 佛陀遺教中的四大教示而檢驗、

依四聖諦而檢驗、

依三增上學而檢驗、

這樣的檢驗,包含了四個要素 :

一者,親近善友

二者,聽聞正法

三者,如理作意

四者,法隨法行

這,不是諍鬥,而是確認 佛陀的教誨。

如果諸友真能依四大教示、依聖諦、依三學而行的話,

或許就能稍唯一窺 佛陀聖教。
2015-05-19 7:16 pm
在下相信...沒有人[[一見龍樹就持否定的心態來論述。]]
==
睜眼說瞎話

程勿月來越低了


都幾十歲了還看不懂標題

反對龍樹菩薩的說法是因為力足點不同

但是應該針對龍樹菩薩的言論內容提出質疑

依我了解這些反對的人是沒有能力的

所以沒有人敢開題針對龍樹菩薩的言論提出質疑觀點

只能說說就落跑

你可以看到說不敢負責的心態

2015-05-19 13:11:09 補充:
所以,原朋友的說法、與星洲的說法,只是講述的角度不同,在真實的意義上,應該是相同的。
==
這也是哲學上的概論

沒有證涅槃 引說因為涅槃無我就開始落入了

所以要求別人如何

要先要求自己

這是人很容易犯的毛病

2015-05-19 13:18:44 補充:
如果是的話,那麼每個人應該都證悟解脫了,因為大家都具有這四種特質
==
這又是概念的推演

大涅槃經說的常樂我淨

那麼容易達成麼

如果一心修道

也要等自己有十足把握

再來論前人的非處

如果依星朋友的要求標準

大乘全部不及格

這個結論你真的吃的開嗎


哈 ...

2015-05-19 13:33:55 補充:
如何堪驗龍樹菩薩的論述,是有問題的?
==
版主會失望的

因為沒人敢針對論的內容題出質疑

原因
1.了解能力
2.個人主觀
3.勇氣
4.負責
5.慈悲心

2015-05-19 16:05:35 補充:
覆原來人朋友~

如果龍樹跟您說名色是無常,那麼他又是怎麼觀察的呢?
==

佛陀跟您說名色是無常,那麼他又是怎麼觀察的呢?

2015-05-19 16:31:54 補充:
無常苦無我的說法,不是概念式的辯證,而是 "集聖諦"。
==
我一直在等您針對龍樹菩薩的言論發表看法

到現在還集不起來

所以聖諦難逢

2015-05-20 00:53:00 補充:
這是目前不可解的異見

站在沒在修行的我的立場

我看到了一種不想被孤立而貶低對方的心態

正常的修行人不會去管別人修的如何

但是有了不想被孤立的心理因素

才會有自大行徑的反撲

心理其實可以很簡單的

但是這些修行者會何會變的心思複雜

問了千百遍都不肯正面答覆

感覺好像問到小孩子一樣

他不想告訴你的就是不會告訴你

如果想繼續當個天真但不活潑的小孩

該考慮自己是否真的自在

2015-05-20 07:54:04 補充:
看過一個故事...

某黨派在國外舉行黨派會議....有外國人進來說,你們的理念太好了,我很認同...接待者虛應一下,帶入座位. 有華僑進來說我是[[某某人的友人]]..招待者熱情款待.奉為上賓!!

中國人...重[人];重[情]...就是同路人!

如果有論法[千萬句中有一句不同意]....就貼上標籤...是反對者!

所以佛陀才說...不要有[人我]分別.

只要在論法的文字中,不加油添醋的討論...對他人的言語只有[不接受]與[接受]而已!

各說各話,皆是因果自負...這樣就能遠離[你對,他錯]情緒對立的狀態了!
==
希望您能跟原來人朋友學習
2015-05-19 6:38 pm
在下相信...沒有人[[一見龍樹就持否定的心態來論述。]]

所以對他人的發言...不要[加油添醋]自己的分別比較...

如此在論法中...就不會有對[一人]所說[一法]的不接受,變成對整個人的否定.

如此也可以避免..情緒性的對立狀態顯現!

2015-05-20 07:07:15 補充:
看過一個故事...

某黨派在國外舉行黨派會議....有外國人進來說,你們的理念太好了,我很認同...接待者虛應一下,帶入座位. 有華僑進來說我是[[某某人的友人]]..招待者熱情款待.奉為上賓!!

中國人...重[人];重[情]...就是同路人!

如果有論法[千萬句中有一句不同意]....就貼上標籤...是反對者!

所以佛陀才說...不要有[人我]分別.

只要在論法的文字中,不加油添醋的討論...對他人的言語只有[不接受]與[接受]而已!

各說各話,皆是因果自負...這樣就能遠離[你對,他錯]情緒對立的狀態了!
2015-05-19 6:36 pm
其時要印證說法正確與否,不會很困難,只要能符合三法印,就不會有問題

要採用甚麼樣的說詞,詞藻如何優美,意境如何高深,都不會超出這三法印之外

只要是超出三法印而獨自圓滿其說,再者麼看都是不符合體證的事實的,畢竟哲理與實證還是有段差距

佛法的印證,用三法印去看看吧~

參考

2015-05-19 11:17:06 補充:
覆意見010,美枝朋友

個人所提的三法印是通大小、南北

因為這是世出世間的事實~

世間法可依,諸行無常、諸行是苦

出世間法可依,諸法無我

至於星洲大德是否有說過,個人沒見過也不清楚

但諸行無常、苦,正是觀照五蘊身心而得到的結論

諸法無我則是在解脫、解脫知見後的結論

那麼世間的一切不就發生在五蘊中嗎?還是有超出五蘊外還有其他的世間?

而無我,則通於大乘的空、解脫,如心經云五蘊皆空,這是說明無我,不是嗎?

那麼,世出世間是否有超出這三法印外的體證呢??

若有,還請不吝賜教,感謝~

2015-05-19 13:08:26 補充:
隨喜星洲大德的說明~
法已經被善說,Sadhu~

補充

1.在北傳的說法,三法印是無常、無我、涅槃寂靜,南傳的說法則是無常、苦、無我,個人認為無我與涅槃是同義,因此舉無我為解脫後的體證

而苦是輩北傳忽略的,但卻是世間的特質,如佛陀說,甚麼是苦諦?簡單說,五取蘊是苦,從此可了解,苦是相當重要的法印

2.的確,在尼科耶裡面是找不到"三法印"的,但卻處處的標舉無常、苦及無我,以這三者作為真實的體驗與證悟的皈依,否則,到底甚麼是證悟?常、樂、我、淨是證悟嗎??

如果是的話,那麼每個人應該都證悟解脫了,因為大家都具有這四種特質

因為這樣常見,佛陀才會特別標舉無常與苦及最後的證悟~無我

參考

2015-05-19 13:10:31 補充:
另外,在長部,大般涅槃經中有提及"四大教示"

這四大教示也是檢擇法、導師等的重要工具

其他如葛拉瑪經也是其中之一的經典

版主應該多多參考~

2015-05-19 15:44:35 補充:
覆次草朋友~

閣下可以舉龍樹論書的內來修學看看,是否能觀察到無常的特質,至少先能確認名色是無常還是常??

這個結論你可以接受嗎?

若無法洞察名色的特相、近因..等,是不能夠觀察的到的,既然觀察不到或用概念觀察概念,這樣會成功嗎?

如果龍樹跟您說名色是無常,那麼他又是怎麼觀察的呢?論書應該有教導?還是只是哲理式的思辨?

修行總歸要回歸到現實的見聞覺知中去體驗,否則如你所說,只是概念上的思辨而已

參考

2015-05-19 18:45:28 補充:
覆美枝朋友~

小乘法會沒落,不是沒有原因的。
=====
這在個人的生活了解中,剛好是相反的

朋友對原始佛教、根本佛教或者南傳佛教的知見似乎有些偏頗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對概念的修學、信仰的修學、哲理的修學失去信心

反倒是對戒、定、慧三增上學逐漸的重視與琢磨,因此在個人修學的途中所見所聞,有許多對大乘佛法有知見的老參也加入了體驗三增上學的行列

真正的對佛法如實知見,從基礎的培育增上心學,乃至洞察名色、觀察緣起等,都能得到真實的利益,增上了對佛教的信心

朋友其實可以從身念住開始起修,先能培育正念,再轉觀四界,破除名色的假相,這樣才能知道佛法實際的用處在何方~
2015-05-19 6:34 pm
大德您好
ㄜ彌陀佛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若您信佛
有空不妨
一心專念
南無ㄜ彌陀佛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12:1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19000016KK0143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