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智慧的角度「談情說愛」
*
如是這時,提醒樓主:在凡夫位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情想比例,要特別避免自己心中還有情執深重的自性存在,否則是很難避免下墜的。
詳細,請恭閱[正覺同修會]菩薩慈悲開示:
✪生活中的佛法~情與想(上)
閱讀了平實導師的《楞嚴經講記》第十二集後,真是惠我良多!導師寫書總是比讀書的人還要快,真是令人深心佩服。導師總是說:「你們要多看書,你們看書都比我寫書還要慢。」聽到這句話,除了很不好意思之外,真希望能一目十行,還有個靈光的腦袋迅速吸取書中精華;所以拿到好書之後,恨不得三天三夜不用吃飯睡覺,一口氣先讀為快,豈不聞俗諺云:「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我則要說:「富貴者因書而開智慧!」
一、少年情懷總是詩--世間情懷總是失
回想起往日那些青春年華的日子,不知掉下多少純純又蠢蠢的眼淚!?學生時代默默仰慕的那些白馬王子們,還來不及向他們表達朝思暮想的少女情懷,就一個個跟著別的白雪公主雙飛雙宿了,豈不令人痛徹心扉、傷心欲絕!?無言的淚水少說也掉了有一碗吧!
後來為人母,日夜以母親親情之愛的水澆漑、呵護著三個寶貝,盼望著三個小蘿蔔頭茁壯、長大,自己也在同時享受著身為園丁辛苦卻又溫馨幸福的滿足!直至那一次,老大離家遠到台中上大專必需住校,離別的那一天,自己獨自坐在客廳角落,掉下慈母依依不捨的眼淚,思量著這孩子半夜會不會踢被著涼?會不會餓壞了?當老媽茶不思飯不想日夜惦念的時候,那小子居然像個飛上樹梢的小雲雀,不斷唱起:「我是隻小小鳥,飛就飛,叫就叫,自由逍遙。」看來慈母的眼淚是白流了。
就這樣,生活中點點滴滴這些難以釋懷的情癡,在時光的流逝中似逐漸被淡忘了,自己就這樣苦樂參半地度過漫漫無明長夜;然而那份隱藏在內心深處深邃細韌的情牽,總會在午夜夢迴或獨處靜思時,讓我要探問:「情是何物!?何以令人牽纏若此?何以令人為其喜、為其憂,甚至於為其傷、為其生死!?」有幸在諸 佛菩薩清涼法語洗滌下,心靈得以逐漸寜靜些,又在 佛菩薩的加持安排下,得以遵循善知識的諄諄教誨,智慧一點一滴的增長,情執一分一分的淨除,逐漸消融掉因為情執而牽纏不清的罣礙,也就少流了許多因情愛而不捨的「淚水」了。
二、從智慧的角度「談情說愛」
眾生為什麼會有情,當然是離不開想而來的,心中存有種種對人事物貪愛之情的妄想,就在被情所綑綁之下,經常就情不自禁地「東想西想」,所以在離不開妄想的纏繞下,也就日積月累的積習成執,在情執作祟之下,付出追求,當然就有面對「得」與「失」時的兩種迥然不同的心情了;種種意識境界的妄想,在生活中處處可見,例如兩情相悅的歡悅之樂,以及落花有意流水無情的失落之苦。
捨苦就樂,是眾生所企求的生活模式,關於生活中隨時會出現的種種「情」與「想」,它們時刻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品質,隨時為生活帶來了「苦」、「樂」與「不苦不樂」,如果沒有察覺警醒必然也影響著生命的上升與下墮,永遠在「情、想之中」穿流不已而流轉不息。
三、摘錄 平實導師詮解<楞嚴經>中有關情與想經文之段落
平實導師在《楞嚴經講記十二輯 》說:『種種想都屬於輕舉的體性;而種種情都屬於下墜的體性。』《頁120》
又道:「在凡夫眾生之中,情欲執著與虛想的比例多寡,會影響到未來世重新出生時的上升或下墜果報;情多便下墜,想多就上升;情執每多一分,虛想便少一分;虛想每多一分,情執便少一分,如同天平一樣隨著比例來增減。佛說「情」與「想」的比例增減總共有十種狀況,會影響凡夫在欲界中的上升或下墜。不幸的是,一旦下墜,就很難重新上升再度回到人間或欲界天中;所以在凡夫位中,應該注意自己的情想比例,要特別避免自己心中還有情執深重的自性存在,否則是很難避免下墜的。」《頁 123、124》
接著再來比對 佛陀在《楞嚴經》中為我們所作的開示: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8:
「阿難!一切世間生死相續,生從順習,死從變流;臨命終時未捨暖觸,一生善惡俱時頓現;死逆生順,二習相交,純想即飛,必生天上;若飛心中兼福兼慧及與淨願,自然心開,見十方佛,一切淨土隨願往生。...
請續恭閱:✪生活中的佛法~情與想(上)
http://penitent321.pixnet.net/blog/post/220006235-%E2%9C%AA%E7%94%9F%E6%B4%BB%E4%B8%AD%E7%9A%84%E4%BD%9B%E6%B3%95~%E6%83%85%E8%88%87%E6%83%B3%28%E4%B8%8A%29
*
如尚有問題未決,建議是請樓主您、網友您當一心恭敬請示非常慈悲非常有智慧的正覺 親教師菩薩開示解說!(註:由於都是義工菩薩,所以請在共修時間洽詢,大致是周一至周五每晚約6點到9點。)
正覺各地講堂:請上網查察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正覺教團-正覺各地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