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印順法師為何推崇龍樹菩薩?

2015-05-09 6:39 am
印度佛教史=

隨善惡業而苦果生也。

解脫之道,在反其道而行之。

「業惑從分別,分別從戲論,戲論因空滅」。

以空滅之者,破分別執而達於自性之本空;

我無自性曰我空,法無自性曰法空,假名不同而性空則一。

聲聞直自我空入,我性空而法見不生。

菩薩遍達一切法空,而反歸於我空之門。

達我、法空,則戲論息而生死永滅。

龍樹菩薩有見於緣起之空有無礙不落兩邊,尤有見於性空為中道之門,

乃舉緣起之八不以標宗,

而以「瞿曇大聖主,憐憫說是法,悉斷一切見,是故稽首禮」結之。

回答 (15)

2015-05-09 8:16 am
✔ 最佳答案
龍樹祖師 已知【般若經 緣起法假】 中論卷四 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 大智度論若【一心】 觀諸法實相清淨,則無明盡,無明盡故行盡,乃至 眾苦和合集皆盡。 龍樹祖師 已知【六根無自性 是自性起用】 大乘破有論 眼不見色 乃至 意不知法若如是知 是為智者 即能通達 【第一義諦】如是乃名 最上真實。 所以學論述請小心謗龍樹祖師很麻煩

2015-05-09 20:31:32 補充:
四依法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法者】 即是 法性。
【義者】 即是 如來常住不變。
【智者】 了知 一切眾生 悉有佛性。
【了義者】了達 一切大乘經典。


前三說【佛性】
後一說【大乘經】
說無佛性 又破大乘經 的說法人 不應依止
2015-05-11 1:43 am
南傳學人,也有推崇龍樹菩薩,但僅止尊重,並不會學習。
======== 
若稍明瞭佛道三乘菩提內涵大要,就可知這種講法乃理所當然
南傳學人只修學阿含解脫道,對於二、三轉法輪的大乘般若、唯識應非其所知解者。對 聖龍樹菩薩依大乘般若所開示的中道論述,自然不可能予以修學;也應無能修學,因彼等應無機緣開悟實證般若心第八識如來藏故。
此非「星洲」所稱:「龍樹菩薩的理論很豐富,但是對應理論的修學次第,非常模糊問題。」而是佛道內涵的原本差異。 沒有大乘般若中道心的實證,如何修學中論呢?
2015-05-10 12:27 pm
本堂文昌帝君 降
二○一四年十月廿二日
歲次甲午年九月廿九日

詩曰:
責人莫可盡情言。善護身行過好年。
處事須留餘地在。心安無事枕石眠。

聖示:吾今日以「網路虛擬˙因果不虛」為題,供世人參悟。


網路虛擬˙因果不虛

道家言修煉,儒家講修養,《大學》云:「自天下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故人立於世,首先需要培養個人品行的修養。

以佛、道五戒而言,殺生、偷盜、邪淫較不容易犯。但妄語、綺語、兩舌、惡口等四種口業卻很容易犯,甚至常不知不覺中就會脫口而犯。

尤其現今網路發達,許多人在沒有完全了解真相的情況下,就輕率地在網路上隨著群眾附和,或是批評、謾罵,甚至誹謗。

一個人在網路上所發表的言論、文章,透過網路的傳播,可能就會有十、百人看到,甚至萬、千人看到,很多人可能也會人云亦云,跟著你造下惡業,或者因為看到你的言論,而生起貪嗔癡,跟著憂悲惱苦。其影響深廣又久遠,世人想想,未來的果報會是多麼可怕。

網路雖然是虛擬的,但因果不虛,如果誹謗的是聖者,那將來就是在地獄感受無量痛苦的果報。

其實從世俗做人的角度來言,隨意批評他人,或惡意誹謗,都是有悖於個人修養原則,甚至是不道德的。尤其人心本是難測,親眼所見都未必是事實,何況未見其人其事者,又怎知真相呢?因此莫可盲目地議論、評價他人,否則如此很容易毀壞自己的功德,消盡自己的善根,而斷送慧命,對己對人都無益處。

責人而不責己,名為掛榜聖賢。一般凡夫的通病是別人的過失纖毫都能觀察到,而自己過失雖大如高山也視而不見,因此面對世上的種種人物、現象,都應該先以清淨心觀照,千萬不可急於下結論,更不要隨意發出批評。

反過來說,若是在網路上讚嘆修行,弘揚正法,發表善言善行,或是結合資源救急濟貧,讓人人見賢思齊,則不但社會更增添安和樂利,自己也能得到好的果報也。
=======================================
這裡的網友物以類聚

總是非不分

腦袋不清

無藥可醫
2015-05-09 11:24 pm
佛說依法不依人
意思指的是弟子不要輕易相信某人
進而輕易相信某人說的所有話語
所以文字語言到底出自於誰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是否能印證受用

相同的
不管是有作者的經典書籍
還是不清楚作者的經典書籍
作者是誰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經典中的文字內容
是否能印證受用

所有佛經內容並非全是佛說
這幾乎已經是一種共識
既是如此就不能一概而論那本是偽經
那本不是偽經
就像是心經
這是我唯一全部看完的經書
但幾乎可說看了等於沒看
對我完全沒有幫助
一本對我完全沒有幫助的經書
我可不想再去討論思考是否是偽經
2015-05-09 10:13 pm
印順法師所著...印度佛教思想史[白話文]一書

可在下列網站...[左邊框框]中點讀

http://yinshun-edu.org.tw/Master_yinshun/y34

雖是白話文...但總是一本書....還是需要有耐性慢慢研讀.

工作繁忙可以用1 個月時間來研讀.法師數十年的找尋資料與研究成果.

如此佛子已經是有大福報的人了!!
如是星洲師兄所言

若是此聖者能慈悲

廣利益眾生

……

致芳師兄

解脫有八法

色觀色…
2015-05-09 5:36 pm
原朋友,

這位了不起的朋友,據朋友觀察,是否具備四不壞信的特質?

若有,拜會這位朋友,確實是三生有幸之事。

能約略透露名字、居住城市、哪裡的道場嗎?

例如 : OXO、新店、XX禪修中心.....

讓有心謁聖的朋友,能有善緣。

如意

2015-05-09 22:20:00 補充:
瞭解了,原朋友。

是的,那份決意之力,確實非同一般。

只要居士精進,確實可以證悟聖道。

感謝朋友提供資料。

sadhu sadhu sadhu

2015-05-10 10:11:42 補充:
要辨認誰是阿羅漢,其實並不容易。

只有 佛陀,能絲毫不差地辯認誰證悟聖果。

至於其他的弟子,則可以透過2種方式來辯認:

1. 銳利的他心智 (俱解脫者的他心智,更精準)

2. 四種角度

共住,觀察他的戒行來辨認、
共事、觀察在各方面的清淨、
不幸、觀察處理不幸的能力、
交談、觀察他是否具備智慧。

這在相應部、妙偈篇、拘薩羅相應、第二品 、結髮行者 (SN 3.11),

或相當於雜阿含1148,之中有記載。


至於本題,

印順導師推崇龍樹菩薩,是導師個人的見解,應予以尊重。

南傳學人,也有推崇龍樹菩薩,但僅止尊重,並不會學習。

只要能夠在三學上有所成就,都值得學習。

2015-05-10 14:58:06 補充:
題主朋友,

為什麼南傳學子,不太會去學習龍樹菩薩,而止於尊重?

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修行次第。

龍樹菩薩的理論很豐富,

但是,朋友有沒有發現....對應理論的修學次第,非常模糊?!

反倒不如,

食集、食滅一組的修法次第,一步一腳印。

或七清淨、十六觀智的次第分明,三學次第增上、有跡可循。

此版諸友,

恭維龍樹菩薩者眾,研究者少、實際修習三學者更稀少,

但是,一般南傳系統的學子,卻幾乎多少涉獵三學、或止、或觀。

所以,南傳學人對於龍樹菩薩,多半止於尊重,而不學習的道理在此。
2015-05-09 10:21 am
龍樹菩薩證初地在楞伽經有釋迦牟尼佛認證,說我佛法。
2015-05-09 8:11 am
其實這一段的說法,重點就是在於"無常"、無我

空,其實是空解脫門的簡稱,空是無我的另個代名詞

所謂的法空、性空,則是在五蘊非我、非我所等的解脫,也就是終極的無我

今天見到了一位在家的阿羅漢(未出家),真實的令人不可思議,腿部罹患癌症,仍然能夠以強大的決意,進行長時間的坐禪、行禪

從這點看,已經非是常人,真正的空是在名色敗壞的當下,仍然能夠覺知無常、無我,真實的脫離被五蘊控制的狀態(這讓我想到佛陀背痛的故事)

能夠見到,"在家聖者",真是三生有幸~善哉!!

2015-05-09 20:52:09 補充:
覆意見013星洲大德

這位白衣聖者,個人只見其相(相片),未見其人,是經由泰國的某位尊者介紹才得知

此聖者(名字是Phor Khao Wanchart Yimme)是在泰國,據聞已經證悟聖果,但未出家,尊者詢問成為阿羅漢之後不是要立即出家,否則不是會入涅槃?

聖者則說明,只要證悟了就會了解,這是一種決意的力量,其目的是要示現給眾生瞭解即使是在家人、身體有重大病痛者(其罹癌但未服用任何藥物)也能夠透過強大的精進與決意力最終達到解脫...

後記...其從山下以決意力,拖著罹癌的身體,堅持步行11公里去頂禮泰國佛足印

以上分享,sadhu~

2015-05-10 00:13:06 補充:
回覆cu朋友~

是誰能夠印證這位在家居士就是阿羅漢呢?
===
其實有人會知道,有人不會知道,而我們是不會知道的那類....

不過有幾點可以判斷

1.對方的持戒狀態及對佛、法、僧、戒的淨信心(俗稱四不壞信)

2.對方對於修行的決意力,您是否能夠決意自己禪坐、行禪12小時以上,而毫不在乎罹癌疼痛的腿?(身苦心不苦的證明)

3.其言談風範,是否謙虛、有禮,是否能感受到齊心已達中捨平靜而不被五取蘊所縛

這位行者即使未證任何道果,也已達世間的最頂,能對色身痛苦的捨,其心的平靜,其實已經默默地影響其周邊的人,更助長了其周遭居士們禪修的風氣....

2015-05-10 00:15:13 補充:
因此,即使只是傳說,個人還是會頂禮這位精進、具強大決意的行者,對個人來說,這是真正修行的人

sadhu,sadhu,sadhu~

2015-05-10 00:28:21 補充:
cu朋友,您認為對方是為了得到某些利益而說自己是阿羅漢的嗎??(其實他沒有說,但你可以清楚地了解那個狀態)

朋友似乎不能理解真實修行人的狀態,一位具有正知見的行者,對於法有充分理解者,能夠透過某些特質了解對方,也不可能一開始就完全的相信

必然經由許多的測試,其對經文的理解等做一些測驗與了解

再從對方的日常生活去了解這位行者的風範,更能夠進一步的確認對方是否是真實的修行人,或者只是貪圖供養者

有很多的方式,相信不會因為以訛傳訛就相信,那不是視葛拉瑪經為無物了嗎?

朋友,尊者轉達時是說,"信不信由你",就自己選擇吧,也或許其實只是個激勵人心的故事...

2015-05-10 00:37:17 補充:
呵呵,次草朋友能找到網站,著實令人佩服

尊者提供的照片(其與白衣居士的合照),的確是這位....

坦白說,光是罹患癌症,而不吃藥光靠修行(法的療癒)能夠存活,就已經著實令個人讚佩了

更不必說,"每天"晚上禪坐到天亮,且能用罹癌的腿經行或上山頂禮佛足等.....

一般人早就倒在擔架上喘了吧.....

再次頂禮白衣居士,sadhu,sadhu,sadhu~

2015-05-10 22:18:05 補充:
可惜此題已經結束,有緣再續~
2015-05-09 7:58 am
整天把梵我一如 真常唯心掛嘴邊的人

有如實知=梵我一如=
= 真常唯心=

這念頭怎麼來的嗎?

是從印度佛教史來的吧

是誰去取五蘊

找不到人去取嗎?

無我取的嗎?

真有意思

2015-05-10 00:05:00 補充:
說本體是梵我一如
==
誰說了算數呢?

2015-05-10 00:10:17 補充:
我不會說他是阿羅漢

我會說他是佛

我說了算

阿羅漢三個字

佛一個字

要吸引一個人的腦袋

一個字就夠了

2015-05-10 00:29:19 補充:
http://en.watpahuaysomsuk.com/15057765/journal-of-phor-khao-and-his-dharma-meditation-experience-written-by-phra-ajarn-yutthana-excerpt-from-dharma-medicine-book

2015-05-10 13:04:35 補充:
南傳學人,也有推崇龍樹菩薩,但僅止尊重,並不會學習。
==
星朋友怎麼知道

南傳學人學習的龍樹菩薩不會

所以不討論這個

正觀能力的認定

包含哪些範圍

對學人有何益處

其實問的就是正見

說出來的知見

即使是佛陀說的都準備被質疑

何況是常人

佛陀不耍權威

但是你看我的提問誰回答了

哈 真好笑

2015-05-10 16:01:42 補充:
如果把理論跟實際分開

那是自斷慧根

三學次第增上、有跡可循。

不會遇到龍樹菩薩的論點嗎

都是人分出來的

還有太多

說不完


收錄日期: 2021-04-15 20:07:1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508000010KK0585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