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世俗凡夫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嗎?

2015-04-22 5:34 pm
有人說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請問事實是如此嗎?

回答 (17)

2015-04-23 6:16 am
✔ 最佳答案
有一個觀念要先弄明白,
貪欲不是罪,
它是人性潛意識底層裡的東西,
人人都有,
沒有誰比別人少,
大家都很多,
不用大哥笑二哥,
更不必去批評。

我們要接受貪欲是完整人性裡的一部份,
正如同無私付出同樣也是人性的一部份。


初始的善行教化確實會誘之以利,
人們從小被教導因為會被社會贊許而行善,
不過,如同人會長大,
人的意識也是會成長進化的,
經過行善助人而體驗到過去不曾發現的更大的自身存在的價值,
人將可能蛻變成無目的、無所求的付出,
例如目睹車禍發生,
第一時間立即湧上許多人來幫忙,
這些人幾乎是不假思索的,
甚至有些時候是冒著生命危險在助人,
此時你只能看到人性的光輝。
2015-04-23 1:11 am
大家好 !

建立觀念,彼此幫助或接受,都是互為因緣,這要了知[因緣法],落實當我接受幫助,要想將來回饋社會,如此互動循環,彼此沒有任何虧欠,也是學習人際互動關係,後學淺見請多多指教。
2015-04-23 12:55 am
一般人行善是為了什麼?
福報?將功贖罪?得人誇獎?
如果我們知道行善是人的本份,
就不會有貪慾了。對嗎?
2015-04-22 9:44 pm
南無阿彌陀佛_/\_

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若未體證[無為法]者,
不入聖賢之流,
名為生死凡夫。

在[大乘百法明門論]中,
十一種善法(屬心所有法),
都是有為法,
但都是順於[正理無為法],
利益於自他,
所以是有為之無漏法。

有為無漏法,
雖也是如幻,
但與無漏無為法相順,
這樣的造作就是修行,
這樣的修行是可以幫助覺悟無漏無為法的。

所以,
止惡行善,是累積福德資糧,
觀所修善行如幻,是累積智慧資糧。

即,修而無得,無得而修。
參考: 我見
2015-04-22 9:40 pm
這題很有趣,與前開之題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在未證悟阿羅漢果之前,皆是有貪生起的可能,但在善心裡面會不會出現貪??這個部分應該有請諸友們能解釋一下

我們一般指的善心通常是三美因的,也就是無貪、無嗔、無癡,當然也有二美因,也就是少了無癡

但不論如何,都一定是無貪、無嗔,否則就不叫善,只是在這個善心生起後,後續接續生起的心是不是都是善的,那就很難說了

例如小明看到小狗沒飯吃,升起悲憫,這是善心,但又考慮到身上的錢要買彩券,於是放棄買食物給狗的念頭,這是不善心

如果不如理作意的話這種善心就容易是二美因的,如理作意則成三美因

只是就算是三美因的善心,究竟有沒有微細的貪在其中??

2015-04-22 22:10:53 補充:
如同個人所開前題,智不相應的善心是否具有無明或癡??意思是一樣的...

說明四種聖者斷除攤的狀況~

初果聖者指斷除我見、疑、戒禁取見的煩惱,但對三界的貪愛仍然不減

二果聖者減輕了欲欲、嗔及癡 (減輕了對欲界的貪)

三果聖者則斷除了欲欲和嗔 (斷除欲界貪)

四果聖者則斷除了所有的貪(包括有貪、無有貪)、嗔及癡(無明)

當然,這裡只談"凡夫"是否在善行裡會俱貪,若以究竟法來看,在未真正斷除三界的貪愛之前,的確都有貪的潛伏(在善行中是潛伏,不一定生起,但不能說沒有)

就有如小偷躲在後車廂跟著全家一起出遊一樣,小偷伴隨全家一起,只是大家不知道而已...

2015-04-22 22:47:32 補充:
若是聖人在任何事,生起一瞬間得失心,那這一瞬間便是凡人,一瞬間的凡人
====
這在佛陀的教法裡是不存在的

凡夫的確有可能在剎那而證悟聖道,因而切斷煩惱的繫縛

但聖者既然已止息煩惱,那麼就不可能再生起凡夫的煩惱,即使是斷除部分煩惱的有學聖者,也不可能再生起被斷除的煩惱

否則,緣起法則將視為笑話.....

2015-04-22 23:02:51 補充:
覆意見066

提婆達多是阿羅漢…??

出自哪部經典??

是漢傳四阿含的哪部?或是巴利三藏的哪一藏??

以訛傳訛將導致正法隱沒,尤其是這種沒有確切經證的"傳說"....

2015-04-22 23:14:26 補充:
經證~雜阿含1064經

佛告諸比丘:
  「汝等莫稱是提婆達多所得利養,所以者何?彼提婆達多別受利養,今則自壞,他世亦壞,譬如:芭蕉、竹、蘆生果即死,來年亦壞,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其利養,今世則壞,他世亦壞。譬如:駏驉受胎必死,提婆達多亦復如是,受諸利養,今世亦壞,他世亦壞。彼愚癡提婆達多,隨幾時受其利養,當得長夜不饒益苦。是故,諸比丘!當如是學:我設有利養起,莫生染著。」

====

若是阿羅漢,佛陀會說今則自壞,他世亦壞??

若是阿羅漢,得利養應屬平常,而不自生染著,提婆達多卻生染著,而被佛陀斥責如芭蕉、竹、蘆生果即死....

朋友,請參考"正確的"三藏

2015-04-22 23:24:39 補充:
或許朋友再看看雜阿含1278經

將徹底改變朋友對提婆達多的見解....

2015-04-23 00:05:11 補充:
覆意見70

其所行不一定是聖者行
聖者並非得果就熄滅,而是入涅槃
所以才有後不在有
~~~~
如果朋友是指有餘涅槃的聖者,那麼您的觀點還是有問題的....

一位證悟四道的聖者,其銳利的道智足以斬斷對三界的貪嗔癡,因而不再具備輪迴的條件,故稱得阿羅漢果(四果),也就是品嘗到無上的涅槃極樂之果,此時這位聖者被稱為阿羅漢

在這位聖者餘業未盡時(仍有生命,尚未入涅槃),被稱為有餘涅槃

然而,朋友認為此為聖者還有貪、嗔、癡三毒使其業的輪轉持續??

聖者未入涅槃是過去餘業的緣故,但因不再造作新業,故已遠離輪迴之輻
2015-04-22 9:21 pm
午間路過,這題,其實有些難度。

世俗凡夫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嗎?

嚴格地說,是的。

凡夫無論是佈施、持戒、等等一切善舉,或多或少都含有貪。

貪的意義,廣而細微,凡是有些許的黏著,都是貪。

即使是不來果的聖者,都仍有細微的貪。
(三果聖者的貪,是對色、無色界的貪)

完全無貪,則必須是漏盡者才能辦到。

2015-04-22 13:22:33 補充:
這是依 "斷除" 的角度來說。

但是,若是寬鬆一點、依 "鎮伏" 的角度而論呢?

有沒有可能,是 "暫時性" 地把欲貪鎮伏、而行善舉呢?

星洲認為,這有可能。

如果弟子修習 "正定",那一定是其他七支聖道具足、並捨離八邪道支。

換句話說,世間法的正定,(又名 ~時解脫)

雖然沒有完全斷除 "貪";但是,卻能暫時升起 "無貪"、而鎮伏 "貪"。

因此,若世俗凡夫,可以成就正定者,也就可以稱為 "暫時無貪' 了。

2015-04-22 13:22:54 補充:
再來,若成就正定的凡夫,善巧地依正定餘分而行善,也可以算是 "暫時無貪"。

可以舉個簡單的例子 ,來參考 :

居士,修學八支聖道;

在第四禪的審查中,他了知其中沒有貪的存在。(這是第一例)

再者,居士,從禪那中,如理作意地轉向觀察色身三相,這也是無貪。(第二例)

三者,居士下座,在這禪觀的餘分籠罩之下,

去作佈施、禮敬、查經、服務等等善行、義舉。(第三例)

以上,連貫的三例,是凡夫可以作到的,這樣的行為,一般也可以算是 "無貪"。

以上略說。
2015-04-22 8:41 pm
有如實知四聖諦的人,所行善舉就沒有夾雜著貪欲在當中嗎?

說要如實知四聖諦的,您本人是否是已經如實知四聖諦了嗎?

2015-04-22 10:29:31 補充:
Cu請問你讀死書的書呆子還有沒有我見?

2015-04-22 12:41:06 補充:
漏洞百出自以為是自圓其謊...

2015-04-22 13:32:04 補充:
有如實知四聖諦的人,所行善舉就沒有夾雜著貪欲在當中嗎?
覆:
沒有,因為離欲無貪,找不到對象可貪可愛。

文字淺見:沒有,因為離欲無貪,找不到對象可貪可愛。→那他要如何行善舉?




說要如實知四聖諦的,您本人是否是已經如實知四聖諦了嗎?
覆:
討論這種問題,對於止息彼此的煩惱與痛苦是沒有幫助的。
沒有幫助的問題,擱置不予討論。

文字淺見:是嗎?問題就出在你本人...拿一個要人如實知四聖諦的招牌,而你自已卻是不像如實知四聖諦的人,難道你若不如實知四聖諦再套上如實知四聖諦的假相...自隨自意為人作答的言論就會對人有幫助了嗎?

2015-04-22 16:50:47 補充:
致:意見者: current ( 初學者 1 級 )

如果您認為你所回答的意見中沒有矛盾之處的話,那你就不要刪除...留著~等未學有空時有些疑問再向您一一請教,,感恩~

2015-04-22 22:00:32 補充:
題主...您此題是從 <智不相應的善心有沒有無明? >那題延伸過來的,現在那題己移除了...我也沒辨法從那題那位前輩回答的眾多意見中來向他探討請教,,

但是文字要說的是>那位前輩以要如實知四聖諦做為前提..說如實知四聖諦才能如何~如何、不如實知四聖諦的不能怎樣~怎樣,,,

其實文字當時見到心中只有一個小小的疑問(包括你此題也一樣),那就是他自已沒發現他說的大前提就已經錯的離譜了,更不用說他以此為前提回應...接下來的問答意見內容那又如何?

2015-04-22 22:30:24 補充:
很想請教他...

什麼是如實知?
如實知又怎樣?

佛經四聖諦只是個知字就能解決了得的嗎?那一個知字就能打片天下無敵手的嗎?

或許吧,他的(知)字比(行)字更好用...他只要知道就好了~更何況不一定不如實知的,做到的又是另一回事,,

如果真的是只要知道就可以了(更何況不如實知的),那或許我現在因該也沒有我在這閒聊了,,

2015-04-22 22:41:46 補充:
致Cu仁兄:不好意思!我文多有得罪之處還望您多多見諒^^"與指教。

2015-04-23 01:06:07 補充:
有人說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請問事實是如此嗎?



文字淺見:

四聖諦一定要這樣分別如實知與未如實知嗎?

未如實知的~行善做對的事對的人就算他不知道他這樣做是對的他難到有錯嗎?
如實知的 ~行善時你別跟我說你不知道你在干嘛難道你連一點念頭都沒有發生?


有人說<你別以為有人對你好就是要得到好處,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這樣想的,,

當時突然聽到有人喊救命阿,,這時當下也有人什麼都不用想...只知道救人要緊<趕快去>難道這個人這樣子也不行嗎?(如實知四聖諦的人還不一定會救人呢!)
以上情節只因為有人說~~~拼命救人換來的只是一個貪字?
致次草師兄法喜

先討論貪嗔癡的實相…

所謂貪是指對一切法的連著相應。
所謂嗔是指對一切法的分離相應。
所謂癡是指無法分別一切法。

是故在一切法中顯現貪塵兩相…

腳踩地因貪而有觸受
腳因嗔而離觸受

無覺知是癡覆蓋

…請問犧牲性命救人的凡夫

貪著甚麼來著

悲心是嗔心顯現而生,是故雖有慾望為貪,卻以嗔而顯悲心離愛我命,但是還是愛眾生命…

2015-04-22 12:37:43 補充:
所謂為(善舉)其分別相即是貪嗔癡化現
是故(惡行)相對而生。

此話應是說真實行者,不起分別見…

2015-04-22 12:50:59 補充:
,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因有分別思維善,惡,好,壞…
所以所有行為皆是為了(滿足)分別而起行。

當行者不起分別造作,善業惡業皆無分別…
所行者依戒、依利益眾生、依解脫、依正知見…所以行者雖然依舊以貪嗔癡化現而行,確實不入不離貪嗔癡…

2015-04-22 14:10:46 補充:
殘天師兄法喜

真實無貪、無嗔、無癡

就是沒有三美因…
因為(有)貪嗔癡才有三美因…

但是以上皆是,有(做)思維而現,
是而成就三美因…

2015-04-22 14:14:54 補充:
是故禪定當下所現非是以善心呈現,

而在後觀察現起,所謂心的觀察…

靜則不然…現起時即知是善是惡…即知是何種識。

兩種行法不同是故在靜中沒有無貪、無嗔、無癡…

2015-04-22 22:40:19 補充:
次草師兄法喜

您所謂的凡夫與學佛人與聖人,是否在您的見解中是不同的?

如果是…那您有自己的分別方式。

也就是說,凡夫做善事有凡夫的方式以及結果和後來的因緣。
學佛人有該做的以及後續因緣。
聖人有其對因果的看法…

這先入為主的念頭,使您難以觀察全貌…

首先不論今天是聖人還是凡人,在做任何事,都是一樣的擁有起心動念以及因果業報。
沒有誰有誰沒有的分別。

只是凡夫會(有)所謂得失心。
聖人沒有
若是凡夫也沒有得失心,當然就能稱為聖人,就算是一瞬間的沒有得失心,那也是一瞬間的聖人
若是聖人在任何事,生起一瞬間得失心,那這一瞬間便是凡人,一瞬間的凡人

2015-04-22 22:47:00 補充:
重點在於,是否住在得失心裡。

凡夫不知其心有得失,以為一切如此這般…便是該得、該行、該有、該做…種種認為。

學子則能知見其心,現起種種念頭,而依正法離念。能離而不常住其心。

聖人則能知見調伏其心,雖有心起而無處能住。

2015-04-22 22:51:21 補充:
所以當見到事情發生,不論是凡夫學子聖人,皆能有所起心,起行,為善…

以上都是一樣的

是故,不住行的起心,不住行的過程,不住行的結果,甚至不住行的因緣。

這才是正念行法

以上
不才愚見
願師兄法喜充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015-04-22 23:31:48 補充:
原來人師兄法喜

如是您所言提婆達多尊者在此世間並無聖果。

不才所述過於簡潔,文字上有錯,感謝師兄提點,使您誤會!
特此道歉。

不才意思是指

其所行不一定是聖者行
聖者並非得果就熄滅,而是入涅槃
所以才有後不在有

但是
提婆達多又顯示就算是禪定甚至神通知見暫伏煩惱者。
依舊是會再次生起煩惱
就算這是他的願行亦是如此

但是佛並不說提婆達多是惡行者,因為知道其因緣故

所以就算是聖者亦是能起(煩惱)

2015-04-23 00:19:41 補充:
感謝原來人師兄

不才所言有二


能斷一煩惱及身見即入流
但是其貪嗔癡煩惱不斷與凡夫幾乎無別

致阿羅漢亦是有些許煩惱

如同師兄所言,以斷除之煩惱,將不在有


聖者甚至佛依願行而起心行,其心行與凡夫同,卻無礙聖者與諸佛

以上

2015-04-23 00:41:21 補充:
致原來人師兄法喜

真的很難言說文字表達…

例如斷除嫉妒…

確實無法從心中再找到或生起(嫉妒)
所以連嫉妒對象也不會存在…

但確實明白(嫉妒)為何心!
2015-04-22 6:38 pm
老實自己問自己有沒有《有好心才有好報》的念頭

覆:tao朋友的回答也很貼切

救人想要有好報(報得成佛成聖成賢)

皆是貪欲的表現

2015-04-22 10:54:15 補充:
~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覆:

救人是善舉,沒錯的,OK,隨喜、讚歎。

但若救人是想成為佛或想成為大菩薩
但若救人想得到佛的果報或大菩薩的果報
但若救人想來來世可以得到更大的福報
但若救人想得到好的名聲可以傳世

這不是貪,要不然是甚麼呢!
2015-04-22 6:12 pm
而其實我們也不會知道他在行善中有無夾雜貪欲
==
怎麼跟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兜不起來

2015-04-22 10:14:38 補充:
一下子是有無

一下子是皆夾雜著

看無

2015-04-22 10:16:26 補充:
請問犧牲性命救人的凡夫

貪著甚麼來著

2015-04-22 10:21:06 補充:
charlie朋友
也是認同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這句話嗎?

如果是

歡迎指教我的疑問

2015-04-22 10:42:32 補充:
到目前為止

都沒回答到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2015-04-22 11:15:43 補充:
救人是善舉,沒錯的,OK,隨喜、讚歎。

但若救人是想成為佛或想成為大菩薩
但若救人想得到佛的果報或大菩薩的果報
但若救人想來來世可以得到更大的福報
但若救人想得到好的名聲可以傳世

這不是貪,要不然是甚麼呢!
==
是貪啊

但是冠上

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不是說明凡夫行善都在貪

真是如此嗎

凡夫都沒有純潔的心嗎

2015-04-22 15:54:21 補充:
凡夫聖賢不過是定義名稱罷了,聖賢難道不是凡夫成嗎? 一個學佛人要學的是自我的解脫,學到老是在分別人是凡夫幾級,自己是聖賢幾級,這不是捨本逐末嗎?版大不知深思卻在此無量無邊的網路世界開題讓大家嘴泡,到處噴口水,如果您也相信業力果報,豈不當止即止,否則釋族遭滅,豈非無因. 保重
==
我相信了解

不相信相信

如果你看不下去

無緣

2015-04-22 16:01:49 補充:
charlie朋友

既然被稱為[凡夫]...就是有[對自己的色身與精神面的愛欲]..

差別只是在...大小微細的差異!! ...所以被稱為凡夫!

==

譬如朋友為修行前

幫助過人嗎

每次幫助人後

都會因貪帶來煩惱嗎

修行以後會看到修行前每次幫人的貪嗎(即使是很微細 當時不自知)

這是我的疑惑

也請認同是貪的朋友釋疑

2015-04-22 16:32:35 補充:
是以知道自己所做善行中應該尚有[我執].

---應是經過比較分別後,所決定的[[善行]].---
==

但是不知道是甚麼我執

也不知道在貪甚麼

是這樣子嗎

2015-04-22 17:48:55 補充:
回意見048

有朋友說的現象

但是不是人人都會如此

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想

在說如果被冤枉了

是不是以後就不敢幫助人了

應該回到主題

幫助人就一定是貪嗎

2015-04-22 20:23:39 補充:
謝謝

charlie朋友回答

2015-04-22 20:38:28 補充:
一個人犯了罪還有罪名

佛版意見欄常看到的=因為喜歡才有貪==

但是世間凡夫行善就一定會喜歡甚麼而貪嗎

就是因為眾生的喜歡不同

我執才不同

如果==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成立
那麼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必須是共同的喜歡 即共同的貪欲

才能成立

今天版有提出的看法

卻看不出凡俗再行善時

必然會產生的共同喜歡

卻是以概念法的推論

來符合自己的想法

有人討厭上帝

但是

==正確來說,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與原罪何差別

2015-04-22 20:54:36 補充:
如果要檢驗行善有沒有貪意

直接的講就是有沒有求回報的心念

如回答一所言

所以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是否皆有所求回報

在跟世尊希望眾生離苦是否有所求回報

兩相比較

我覺得凡俗雖然未解脫

但是要養成行善不求回報

不是不可能

反而是求解脫的人會行善的機率更小

這是事實

所以用行善的機率更小的心態

來說凡俗行善必然離不了貪

它的意義何在

2015-04-22 21:08:12 補充:
實修者

可以看看周圍的人行善實的心態

看看他會貪甚麼

以後有緣再討論

說人家貪

卻說不出貪甚麼

這不是佛陀的教義

2015-04-23 00:26:34 補充:
迦旃延!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
如來是說因緣者

有因有緣

當凡夫行善時通通會生貪當然會被正觀者看到

有哪位正觀者確實看到周遭的凡俗行善時起了甚麼貪

每每必中

還是佛教不用事實

依靠經典就能下定論

在自心中意噫想世界如何

請熟捻因緣法者釋疑

2015-04-23 00:39:08 補充:
華林善覺禪師。常持錫杖夜出林麓間。七步一振錫。一稱觀音名號。

夾山問:遠聞和尚念觀音。是否。

師曰:然。

山曰:騎卻頭時如何。

師曰:出頭即從汝騎。不出頭騎甚麼 。

山無對。

===
凡夫有起貪念 你自然清清楚楚他起了甚麼貪念

凡夫不起貪念時

凡夫都不在

卻還有人在抓賊

==出頭即從汝騎。不出頭騎甚麼 。==

2015-04-23 00:42:08 補充:
還有人認為凡夫24小時都在起貪念

所以連行善時也在起貪念

說難聽點

以前你曾經是凡夫時

有這麼累嗎

真是辛苦啦

2015-04-23 00:46:13 補充:
原來人朋友
==
讚嘆一下您的努力

祝您能在阿含經能繼續慧升

2015-04-23 00:49:14 補充:
東大說我的技倆已經窮了

確實如此
2015-04-22 5:58 pm
人天善法...本來就不可能三輪體空.

就法論法....只要有[我]就有[貪愛]的存在...只是大小細微的不同而已!!

幫助他人是ㄧ件事.....有[我]助人的善心!

接受幫助又是另一件事....有[我]對他人的感恩心!

無論身處哪一種[事]中...

就照顧好自己的[心]...無須去度測他人.

光明的心念創造光明的生命狀態.

當然...人天善法還是值得讚嘆的善!

2015-04-22 12:34:48 補充:
請問犧牲性命救人的凡夫

貪著甚麼來著

------

人的身心由[[色,受,想,行,識]]五取蘊所組成.

[色]指自己的色身...[受]是感受...[想]是前塵影事的回想 [行]是作意與行為..

[識]是識別的心 !

眾生最在乎的莫過於自身生命,但是說眾生愛著生命實在過於含混籠統,正確的理解應該是眾生愛著五取陰,

否則當愛子心切的父親得知孩子身陷火災之中,即奮不顧身地鑽進火窟搶救愛子,豈不反證了對孩子的愛超過對自己生命的愛!

2015-04-22 12:35:14 補充:
但了解眾生所愛的是五取陰,就能簡單明確地解釋,父親對受取陰(親情)的愛念強過了對色取陰安全的需求,於是展現出英勇救子的行為。

甚至一個訓練有素、責任心強的救火員,也會有同樣英勇的表現,那就是源於對識取陰(狀況分析)的信賴及行取陰(責任感)的驅使使然,而與受取陰無關了。

眾生所有的生命活動,全是為了滿足五取陰,因為眾生深深愛戀五取陰。

愛戀五取蘊-無論是對色身的愛欲執取或是精神面的愛欲執取!!
這是凡夫與聖賢的根本差異!

2015-04-22 12:41:07 補充:
尚未如實知四聖諦的凡俗,所行善舉皆夾雜著貪欲在當中

不是說明凡夫行善都在貪

真是如此嗎

凡夫都沒有純潔的心嗎

-----

既然被稱為[凡夫]...就是有[對自己的色身與精神面的愛欲]..

差別只是在...大小微細的差異!! ...所以被稱為凡夫!

2015-04-22 16:23:53 補充:
修行以後會看到修行前每次幫人的貪嗎(即使是很微細 當時不自知)
-----

在下尚未看到原始無明[隨眠煩惱]中微細的貪.還未有那種修持的層次!

在下只是知道.既然身為[人身]...就是帶有[我執]而來..否則就不會再生了!

現世的修持.敏銳的覺知隨順精進而加強..但也都只是在學習中.

所以一分精進斷一分煩惱障..如是而已!

是以知道自己所做善行中應該尚有[我執].

---應是經過比較分別後,所決定的[[善行]].---

不是百分百隨順因緣的善行.[無任何掛礙的善行].

是以認為凡夫的善中.含有[貪欲]存在,只是當時自己不明覺而已!

2015-04-22 16:51:32 補充:
回意見047

例如;看到車禍現場...

雖然快速投入救人或打119...

但其實心中應該早就生過念頭--->[不要讓自己被誤會,變成加害者].

這種快速的自我保護心念..經常一閃而過而不自知!

這種自我保護的心念....也是ㄧ種對五取蘊的貪愛.

有人會覺知!

有人無法覺知,因為認為[保護自己]不受傷害,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2015-04-22 20:16:32 補充:
應該回到主題

幫助人就一定是貪嗎
-----

不能直接說幫助人是[貪]..

而是說凡夫有[我]的愛取....故行事皆會自然有[保護自我]的心念.

雖然每個人的愛欲層次不同...縱使淡泊還是有[自我]的存在.

有[自我]就有對五取蘊的[貪愛].....否則就已經是聖賢的[無我]了!!

這種[貪愛]是凡夫眾生與生俱來的..每一位眾生皆如是.

除非已經體證真理成聖賢!

在下已經盡力說明了...提問先學若無法接受尚有疑惑,是在下的溝通能力不足..

在此先說聲 抱歉了!....此題的討論就在此打住了...感恩提問先學的參與討論.

非常謝謝!!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08:12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22000016KK0168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