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申論題!!! 求解15點~~~~~~

2015-04-19 12:43 pm
(一)遠古傳說時代久遠,其真實面貌很難精確掌握,請回答以下三項問題。(1)上古傳說既難以理解,華人常自稱為「炎黃子孫」,此說法又是從何而來?(2)由黃帝至燧人氏,再到神農氏,這些傳說故事又代表什麼意義?[請先簡述這三段傳說的故事,再說明其中的意義](3)堯舜禪讓,這一類古代聖王事蹟,又該如何解釋?

(二)魏晉南北朝時期,門閥士族的力量強大,請問當時的「門第」,具有那三項性質?

回答 (1)

2015-04-20 12:14 am
✔ 最佳答案

(一)
(1)
根據近年來的考古發現,作為中華全國各族的總體,中華民族文明的起源是多方面的,包括長江、黃河流域,以及華北、華南各地。但就中華民族中人數最多的漢族而言,其前身主體──華夏卻形成於黃河流域。因此,黃河可說是漢族的母親河,而黃帝則是華夏的祖先。相傳黃帝是五千年前的一位共主。他是一個傑出而勇敢的領袖,曾帶領族人打過很多場勝仗,其中包括在涿鹿擊敗蚩尤所率領的九黎族;他有超群出眾的智慧,曾發明可用作辨別方向的指南車。在他的領導下,華夏族在建築、交通、科技及其他文化各方面都有迅速的發展,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千秋基業。所以今天中國人仍以「黃帝子孫」自居。
由於華夏族由炎帝和黃帝兩個部落融合而成,所以今日漢族多稱自己是炎黃後代。相傳虞、夏的祖先是黃帝之子昌意,商、周祖先是黃帝之子玄囂,因此先秦時期的虞夏商周四代均以黃帝為始祖。又傳黃帝有子二十五人,其中十四人得姓,共有十二個姓,即姬、酉、祁、己、滕等。炎帝的後人也人丁興旺,所以許多氏族或方國祖先都跟炎黃有關。
(2)
在原始人類遺址大量出土之前,世上任何民族無不憑靠追憶、傳說來瞭解其遠古之歷史,存在著一個極富神話色彩之傳疑時代。在中國古書中,關於原始人類的傳說,最膾炙人口者莫過於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農氏了。其事蹟多保留於戰國時及其後之載籍,諸如《周易》、《韓非子》、《禮記》、《呂氏春秋》、《淮南子》、《白虎通》等等,體現了初民生活之不同階段:
(一)有巢氏構木為巢:相傳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多,有巢氏為使民眾免受野獸侵襲,乃發明構木為巢,使民居於樹上。
(二)燧人氏鑽木取火:相傳遠古人類茹毛飲血,食物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民多疾病,燧人氏乃利用鑽木發明人工取火,教民熟食。
(三)伏羲氏教人漁牧:伏羲一作宓羲、庖犧、伏戲,又稱犧皇、羲皇,係神話中人類之始祖,傳人類由他與女媧氏兄妹相婚而產生。又傳他發明網罟捕魚,教民馴養家畜家禽,使人類進入畜牧社會。《周易》所載之八卦據云亦出於伏羲之製作。
(四)神農氏授民耕作:神農氏乃傳說中農業與醫藥之發明者。相傳遠古人民原過著採集、漁獵生活,神農氏「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周易.繫辭》),於是人民遂懂得耕作和播種五穀。此外,神農氏又嚐百草,識別藥物,教人治病。人類從此由畜牧社會跨入農耕社會。
上述氏是否真有其人、實有其事,頗為可疑,不足深取,況所謂「氏」大概並非一個人,可能代表某個氏族或部落。然有巢氏至神農氏這一系列故事,同人類進化之實際過程,即由舖天蓆地而巢居穴居,從茹毛飲血進化到燒烤熟食,自採集、漁獵而畜牧而農耕,則大致相吻合。故對中國古代之傳說不可一律斥為無稽之談,須將其與考古學的地下發現交互印證,則對中國史前史之研究助力不小。
(3)
堯舜「禪讓」之實質
《尚書.堯典》、《孟子》等古書把堯傳舜、舜讓禹的作法謂之「禪讓」,將它當成理想的君主政治之楷模,故禪讓遂成了傳誦千古的美談。不過一些近代學者認為,所謂「禪讓」只是原始時代部落聯盟共主的一種選舉制度,體現了「家天下」出現以前的原始民主。堯、舜是遠古華夏諸部落共同推舉出來的領袖,他們的職務除軍事統帥外,尚要負責裁決各部落間的重大問題,率領民眾防治自然災害,以及主祭天地、山川、百神。不過當時的最高權力機構應是各部落酋長的聯席會議,即所謂四岳十二牧。禹父鯀之治水係四岳所舉薦,堯雖不同意也得服從。堯傳舜、舜傳禹也都得到四岳十二牧之同意。
因此,我們不可以後代「家天下」之政治格局,去推度、褒貶原始時代的社會體制,使之帶上「現代化」的色彩。在後世的「家天下」統治下,只有父傳子或兄傳弟,否則便是通過政變、革命與民變而奪取政權,捨此別無他途,所謂「禪位」往往是野心家、陰謀家欺負前朝「孤兒寡婦」的玩意兒;至於原始時代,「家天下」既未確立,共主的推舉自然要經由各部落的選拔,父子、兄弟相繼不是沒有可能,若有亦如鳳毛麟角,至於形成制度則尤其不可思議。儘管如此,在堯、舜、禹之間實行「禪讓」時,中國社會已臨近「家天下」的門檻,故其間之承繼已非十分和平,若據某些古書所載,倒是充滿殘酷的暴力。例如《古本竹書紀年》謂:「昔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韓非子》等書也認為「舜逼堯,禹逼舜」,舜為禹所逐而死於南方的蒼梧。足見堯、舜、禹時代,中國已處於由「大同社會」轉為「家天下」之前夕了。

(二)
士族亦稱「世族」、「勢族」,與庶族相對。士族是指魏晉南北朝時期累世高官、享有特權之門閥貴族。士庶之際,實如天隔。二者輿服有別,彼此不通婚,不共坐,等級森嚴。士族可佔田地,封山護澤,蔭庇佃客部曲,有免賦免役、門蔭子弟仕進之特權。其有僑姓、吳姓、郡姓、虜姓、膏梁、甲族、冠族、著姓、右族、華腴、舊族、高門之名。士族盛於兩晉,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東晉時士族輪流把持朝政,至南朝漸衰,寒人始掌機要。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32:0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19000015KK0076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