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佛陀與阿羅漢是甚麼不生不死

2015-04-18 7:45 pm
佛陀與阿羅漢,在五蘊敗壞(壽終)而無有未來世的六根生,如是不生不死。
===

回答 (15)

2015-04-19 9:21 am
✔ 最佳答案
次草師兄吉祥!

師兄用心良苦之心,末學當知!

由於意見欄甚多高見,只好借用版面提供有緣!

甚麼[不生不死],師兄與末學皆清楚(儘管未親證),當然是法身,如來,菩提,涅槃,˙˙˙依據楞嚴經(好像卷四),就有七種異名。

莫說佛陀阿羅漢,即使是您我乃至天或畜生餓鬼地獄,都是一樣的,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若有所懷疑,即六祖所說之[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因為甚麼!?懷疑自己之佛性(別名),與十方諸佛或現世佛(釋佛)不同,則,再如何修之再修,[亦]無[成]佛 之可能囉!

也許,很多初學甚難理解,沒關係!很多佛經,或祖師之譬喻裡,都以摩尼珠(寶珠),掉入泥沼來比喻,寶珠可曾失去其原本之光芒!?智商再低者,都知其答案!

不相信者,儘管不相信,[仍然]不失其光芒的本質!與相信者一樣不增不減。信者不增,不信者不減!

話說回來,不只在佛版喔!不信者居多的多![這是末學很多很多年下來的心得],也多少印證[末法]時期吧!

既然如此,實在也無妨!

借用孔夫子之言,[人不知而不慍],清楚了解都有因緣[次第]地,也許您我都應該經過[不識本心]的時候吧!那麼又有何可以驚訝的呢?!

若還有[諍],其實是慈悲心所以致之,然而,因緣未足,勉強灌輸,那只有結怨而已!結怨尚好,甚至,令其[畏難]而退轉之,可是慈悲心之所願?!自然是[非]也!

二十幾年來至今,現在的末學,還是以[與人無諍,於世無求。]為自勉(未必已做到),師兄與有緣同修會如何拿捏?則非末學度量的喔!

淺見提供,有緣再見!

阿彌陀佛

末學 合十

















2015-04-19 1:48 am
大家好 !

人不分貴賤,法無好壞,蕩然平等,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即真性也,色身有高下,真性人人具足,無有高下,猶如虛空,後學淺見請多多指教。
2015-04-19 5:17 pm
水中月在水中看起來有動和靜

照在平靜或乾淨的水 就呈現靜的月 (有淨有靜)
照在流動髒污的水 就呈現動的月 (有染有髒)
從地球(處生滅無常的肉眼看) 月有生月有落 有初一十五各種現象(增減)

但從太空看 真月(無) 不在地球水中(緣) ( 動靜生滅 染淨增減) 本來圓滿

無掛礙 無掛礙
2015-04-19 5:53 am
個人看法如下~

難道是空無所有

只是不在輪迴

涅槃就是這樣嗎?
~~~~~
先不談論涅槃境界,畢竟非自己的境界

我們先從最初修行的目的來談,應該是為了解脫、解脫知見,對吧?!

解脫甚麼?當然是解脫五取蘊的困擾,解除對於自我的執取

那麼,如果真的有解脫這檔事,那麼當自我已經消失,還剩下甚麼??

個人的看法是....心的清涼,如同燃燒炙熱的大火被澆熄一般,頓時熱惱全消,想必相當暢快

據聞有專修身念處而解脫者,其實就只是培育正念於身,如實正觀"身"而解脫

朋友,或許可以從各種威儀中去嘗試,正念於身的感覺,或許也有一份清涼
2015-04-19 3:49 am

請問佛陀與阿羅漢是甚麼不生不死

答曰 : 法性 。

無有未來世的六根生 還剩下甚麼

答曰 : 無過是 。

難道是空無所有 只是不在輪迴涅槃 就是這樣嗎?

答曰 : 皆異名 : 法佛。


2015-04-18 20:01:27 補充:
所以我請問正觀的能力 是否來自涅槃

答曰 : 是能取 , 所取 , 法性 。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從何生起

答曰 : 依緣 , 從緣 , 依從緣作想生 。
2015-04-19 1:07 am
涅槃就是在悠遊在一切法中,而不會再有[苦].....就是這樣!!

不會空無所有!!
===
所以是誰在悠遊而不會再有[苦].....

我說是心

有人就不同意

然後又說不出一個名堂

至少有人知道不苦

他也可以稱為我

因為五蘊非我非我所

不就代表有一個我

知道五蘊非我非我所

正觀是我

如理作意也是我

所以我請問正觀的能力

是否來自涅槃

2015-04-18 17:12:26 補充:
但是,後世弟子,會不會忍不住,想要了解涅槃的滋味 ?

一定會;因為天天在發生。

因此,與其推究涅槃的境界,

不如皈依、求戒、修止、學觀,來的實在、利益。
==
的確如此

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可定論的議題

大涅槃經說的常樂我淨

不是我輩能體會的

再怎麼說都是喜歡的主觀而已

2015-04-18 17:27:05 補充:
能修到阿羅漢

自知不受後有

==

自就是我

但是這個我不是一般的我

2015-04-18 18:47:43 補充: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
從何生起

2015-04-18 22:16:49 補充:
個人的看法是....心的清涼,如同燃燒炙熱的大火被澆熄一般,頓時熱惱全消,想必相當暢快
===
不管對不對

說得相當暢快

我個人認同這樣的說法

佛教不是神祕

涅槃都被佛陀說出來了

結果看法不一

如果一開始修的心態不明確

不知道要修到哪裡去

2015-04-19 07:15:01 補充:
謝謝意見31C朋友

圓滿戒,定,慧的修學,則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自然生起[解脫知見]!

有因緣果.....還是因緣俱足而生起!!

佛學辭典-->解脫知見 ... 自己知道已經獲得解脫的[[智慧]],也就是觀照常明通達無礙的後得智。

==
成就解脫自然生起[解脫知見]!也就是觀照常明通達無礙的後得智。

升起後還會滅嗎
2015-04-19 12:25 am
佛陀覺悟後,明白「因緣法」,對『涅槃』一詞有新的定義和解釋。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如實正觀世間滅者,則不生世間有見。世間指五受陰:色受想行識,亦指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識。世間集,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是隨無明貪愛因緣驅動支持而有生命現象,是實實在在的現前一切,所以不會說一切都沒有。世間滅,指五受陰的流轉變異隨著無明貪愛因緣滅除而不再有生命現象,所以不會說一切的存在都是實有永恆。所以要明白佛陀所定義的『涅槃』,必須先了解【因緣法】。生是依因緣支持而生,不是本來就有。而凡生起之一切,皆會隨其賴之生起的因緣滅而滅,不會恆常存有。而隨著因緣的滅盡,稱之「滅」,此為佛陀所定義的涅槃。平時我們所以為的生滅,是以為事事物物自己在那邊生滅,但事實上並非如此。事實只是依著五陰因緣相互影響而不斷再改變,只是改變並未滅去。只有隨五陰因緣滅盡,才是滅,而『滅』無因緣可記說。生命的升起,是依種種因緣條件才有的現象,隨著五陰因緣和依無明和貪愛驅使之條件的變異,而不斷變化生命型態。只有隨著無明和貪愛的滅除,驅使五受陰增長的因緣消除,無依此因緣影響的未來生命現象升起,是為滅。依因緣滅而滅,不能說去哪裡或在哪裡,只是無生命升起的因緣。並不是什麼都沒有,也不是有什麼。純粹是探討因緣的流轉影響變異,並非有什麼存在,也不是一切虛假,真真實實隨因緣生而生,隨因緣變而變,依因緣滅盡而滅,滅盡不起,無因緣可記說。是故!涅槃也是『無常,無我』的【因緣法】。凡是認識上的存在,是必然相待的,相待就是二,就是這個那個(這是緣起的差別,緣起的彼此)。釋尊所開顯的,是一切法,一切法的中心──眾生;那末,這個就是眾生 現實的苦痛世間,是生死,是無常;那個就是聖者現實的安樂出世間,(勿望文生義 ),是涅槃,是寂滅。「諸行無常」與「涅槃寂靜」,在無可說處說出來。這還是相對靜止的觀察。動呢?從這生命無常,進入那涅槃寂靜,須粉碎我們的根本無知,這叫「諸法無我」。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釋尊用這三者,印定一切佛法,就是緣起正法的基本法則。諸法無我是更適中更主要的,不但佛法的不共在此,佛法實踐的特色也在此。離了這遍通一切法的無我,無常不是灰斷,就是世間演變的俗見;涅槃更只是形而上的擬想,或神世界的別名。
※釋尊為甚麼要建立這三法印呢?我們要知道:佛法不是甚麼神秘,它只是適合眾生的機感,給予正確而適當的指導。眾生所要求的是真實(我體)、美滿(樂趣),善存(常在);所厭惡的是虛妄(無我)、缺陷(苦)、毀滅(無常)。但它們所認為真實的,含有根本上的錯誤。它們的真理,在不斷的否認過程中。宇宙人生的大謎,鬧到今天,依舊是黑漆一團。它們心目中的快樂,沒有標準,也缺少永久性,
跟著心情的轉移而變。它們適應的善存,自體與境界的貪戀、追求,結果還不是歸於毀滅。在釋尊的正覺中,真(我)美(樂)善(常)不是不可能,不過,世間一般人,因著認識上的根本缺陷,引起行動上的錯誤,卻是再也走不通,這非要別開生路不可,一般人所認為真美善,先給它個一一勘破,是無我,是苦,是無常。 倘能「無常故苦,苦故無我」,一個翻身,才能踏上真美善的境地,這是真美善,依印度人的名字,叫它做涅槃。依這樣的見地,沒有通過無我(第一義的),那無常、苦、無我(對治的)是正確的,一般人心目中的常樂我是顛倒。通過了無我,那常樂我是正確的,無常苦無我反而是顛倒了。※ 輪迴的主體是不斷不常的緣起存續,是無自性,非斷滅的,不是常而是非常非無常,當然也非斷滅論;佛陀對這變化的主體一般不明說,主要理由是:怕眾生愛染執取此不常不斷的輪迴主體。
參考: 自己網路
2015-04-18 11:40 pm
這不死、不生的、非緣生法的,是為涅槃。
基本上,佛陀對這類的問題,是不予回答的。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若有說言
佛説中道【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煩惱覆故 不知不見。
是故應當 勤修方便 斷壞煩惱。

若有能作 如是說者 當知是人 不犯四重。
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2015-04-18 15:41:13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九

若人【不知是佛性者】則【無男相】。
所以者何。
不能自知 有佛性故。

若有【不能知佛性者】我説是等 名爲【女人】。
若能【自知有佛性者】我説是人 爲【丈夫相】。

若有【女人】能知自身【定有佛性】
當知是等 即爲【男子】

2015-04-18 15:43:17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六

善男子。
若【一闡提】信有佛性。
當知是人 不至三惡。
是亦不名【一闡提】也。

以不自信 有佛性故 即墮三惡。
墮三惡故 名【一闡提】

2015-04-18 20:39:38 補充:
佛説中道【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朋友,整部律之中,波羅夷有四,
"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完全沒有在這四條波羅夷之中。

假如,這部經所說是成立的,那麼僧團可能瓦解。
沒有僧團、就沒有法、法寶就瓦解。
三寶就因此而沒落。
=================
現代佛教 顛倒說成菩薩佛 沒人說第一義

大涅盤經說的魔事 各大山頭打死沒人敢說


我只是照實說經而已

至於聽不聽隨意 我是絕不配合幹就是

2015-04-18 20:49:33 補充:
大般涅槃經卷第六 四依法

佛言善男子。
依法者。
即是如來 大般涅槃。
一切佛法 即是法性。
是法性者 即是如來。
是故如來 常住不變。

若復有言 如來無常。
是人不知 不見法性。
若不知見 是法性者 不應依止。




不知佛性作用 ~~表示不知六根無自性

不知六根無自性 ~~大小乘根本不通 ~~ 這類說法人 我不依止

2015-04-18 22:57:51 補充:
但朋友不知道信奉的經典,
是完全違背 佛陀的教戒、更令僧團陷於面臨紛爭、乃至分裂、隱沒的危險。

朋友,知道這樣的嚴重性、危險性嗎?
朋友,現在知道了,會去查證律藏、戒法嗎?
===================================

我只知說法

應該是 十二部學完 合格說法師 才可說

不是破 楞嚴 大集 寶積 般若 法華 這類可說


大涅盤經此說

就是直指破 楞嚴 大集 寶積 般若 法華 之人

隨破一部 都下大地獄

我想大概出家也沒意義

2015-04-18 23:02:30 補充:
像 法 決 疑 經

善男子。
諸佛說法 常依二諦。
說世諦法時 不違第一義諦。
旨近以標遠。立像表玄。

諸惡比丘 於此義中 不能解了 誹謗不信
隨相取義 歷劫受殃。

是諸比丘 亦復自稱
我是法師
我是律師
我是禪師。
此三種學人 能滅我法 更非餘人。

此三種人 迭相說過 迭相毀呰。
此三種人 入於地獄 猶如箭射

2015-04-18 23:11:54 補充:
這一條【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的波羅夷戒,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非佛說、非佛制;幾乎是陷人於罪。
一旦執行,若不依律判定,僧團勢必分裂。
==================================
如果十二部學完

你會驚訝【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是十二部主幹


非佛說、非佛制;幾乎是陷人於罪

這句我還是勸你十二部學完再說

不知第一義 出家很危險

2015-04-19 00:02:37 補充:
我問最簡單的

佛說欲得果之人~~~是謗佛

你信上座 還是佛???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三百六十二

善現!
佛以五眼 求預流果 尚不可得
求一來、不還、阿羅漢果 亦尚不可得
若有決定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及脫有情 生死眾苦,令獲究竟 常樂涅槃,無有是處

善現!
佛以五眼 求獨覺菩提 尚不可得
若有決定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及脫有情 生死眾苦,令獲究竟 常樂涅槃,無有是處

善現!
佛以五眼 求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尚不可得
若有決定 當得無上正等菩提
及脫有情 生死眾苦,令獲究竟 常樂涅槃,無有是處

2015-04-19 00:07:47 補充:
佛說 不應依欲得果之人

你信上座 還是佛???



大寶積經卷第五十二 依法不依人

言 數取者。
所謂 凡夫數取。善凡夫數取。
隨信行數取。隨法行數取。
第八數取。預流數取。一來數取。不還數取。
阿羅漢數取。獨覺數取。菩薩數取。

舍利子。
復有一 數取者
出現於世。利益安樂 無量眾生。悲愍世間。為諸天人 義利安樂。
如是數取。所謂 如來 應 正等覺。

舍利子。
如是一切 數取名言。
如來 依世俗諦 為眾生說。

若有眾生 於此言教 起於執著。
如是等類 不應依趣。

2015-04-19 07:56:43 補充:
佛教 釋迦牟尼佛是教主

似乎您的定義 是僧團當教主?


顧左右而言他 是顧及您所學

但這是大涅盤經 魔說之法 您願意接受否?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

若有說言
如來為欲 度眾生故 說方等經。
當知是人 真我弟子。

若有不受 方等經者。
當知是人 非我弟子。
不為佛法 而出家也。即是邪見 外道弟子。

如是經律 是佛所說。
若不如是 是魔所說。

2015-04-19 08:02:52 補充:
所舉經文 明確地違背 佛陀的律 ??

如來對於 弟子疑言是非真佛經 諸比丘當逐出之

您願意接受否?


佛般泥洹經卷下

其有比丘 疑言是非真佛經。
不樂經者 諸比丘當逐出之。

天下禾中生草。草敗禾實。
人當誅 拔草去之。禾乃成好實。

比丘惡者。不樂經 不持戒。壞敗 善比丘。
諸比丘 當共逐出。
2015-04-18 10:50 pm
這不死、不生的、非緣生法的,是為涅槃。


基本上,佛陀對這類的問題,是不予回答的。

因為,這涅槃之味,惟聖者親證,才能知道。

其餘,凡夫的臆測、推想;純屬無利益之舉。

經典中,有一段對話,常被後世弟子引用 :

DN.09 布吒婆樓經

布吒婆樓問 : 然者,世尊; 如來於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 ? 而唯此是真實,其他是虛偽?


佛陀回答 : 布吒婆樓,我不記說如來於死後亦非存在、亦非不存在,而唯此是真實,其他是虛偽。

2015-04-18 14:51:35 補充:
布吒婆樓 又問 : 世尊 ! 於此等何故不記說耶?

佛陀再提說一次 : 布吒婆樓, 此等不適合於義、不適合於法,而且非根本梵行,又不導於出離、離欲、止滅、寂靜、證悟、正覺、涅槃也。是故我不記說也。

.....

但是,後世弟子,會不會忍不住,想要了解涅槃的滋味 ?

一定會;因為天天在發生。

因此,與其推究涅槃的境界,

不如皈依、求戒、修止、學觀,來的實在、利益。

2015-04-18 19:03:30 補充:
意見013 SAM朋友,

每每見到朋友引述這部經,就覺得非常地不恰當。

問題在這裡...

佛説中道【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朋友,整部律之中,波羅夷有四,

"若不能作 如是說者 是則名爲【犯波羅夷】" ..完全沒有在這四條波羅夷之中。

假如,這部經所說是成立的,那麼僧團可能瓦解。

沒有僧團、就沒有法、法寶就瓦解。

三寶就因此而沒落。

朋友,引證,是好事。

但必須語智相應的引證才是真正的好事,不是嗎?!

2015-04-18 22:39:26 補充:
Sam朋友,

佛法經過二千多年的流變,宗派甚多。

信奉的經典也各宗不同。

但是,仍遵奉同一部誡律。

波羅夷,一旦觸犯屬實,便立即失去比丘資格。

一位剛受具足戒的比丘,首先要學的,不是這種【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的學哩,而是先依止一位戒師五年。學戒、學經、學三增上學。

萬一這位剛出家比丘,尚未學經、只有學戒....

碰到在家居士,宣揚比丘戒最清淨。

這位比丘,不懂甚麼叫作【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

甚至也不相信這種道理。

2015-04-18 22:39:47 補充:
那麼,

1. 這位持戒清淨的比丘,算是觸犯波羅夷 ?

而必須立即脫下僧衣、離開僧團?

請教是依據哪一條律而羯磨裁定?


2. 認為不信奉 【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這種中道的比丘,應該驅逐出僧團,

這樣判定的比丘,本身是否也了僧殘法?


3. 如果有智的比丘們不認同,而堅守【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判定的比丘也不相讓,是否會造成僧團的分裂?

4. 如果僧團分裂,是誰觸犯破僧戒?

是堅持【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的比丘?

還是持不同意見、堅守律藏律法的比丘?


.......

2015-04-18 22:39:58 補充:
這一條【一切衆生 悉有佛性】的波羅夷戒,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非佛說、非佛制;幾乎是陷人於罪。

一旦執行,若不依律判定,僧團勢必分裂。

SAM朋友,

朋友只知引述自己信奉的經典,

但朋友不知道信奉的經典,是完全違背 佛陀的教戒、更令僧團陷於面臨紛爭、乃至分裂、隱沒的危險。

朋友,知道這樣的嚴重性、危險性嗎?

朋友,現在知道了,會去查證律藏、戒法嗎?

朋友,還仍然堅持這樣的惡見嗎?

2015-04-18 23:35:27 補充:
SAM 朋友,

真正危險的,不是有沒有學完十二部經。

而是不知戒、不知律。

朋友也曾聲稱學完十二部經,

但是,卻對於四波羅夷毫無所知,

不知道自己的引證,是完全違背 佛陀制定的律法。

學完十二部之後,會變成這樣嗎?!

變成不顧 佛陀的律?

變成可能造成僧團的分裂?

就算變成如此,也無所謂?

目前教界,似乎沒有任何上座、長老、比丘,是這樣宣稱的。

只有朋友一人。

朋友,還認為自己的論點,是 佛陀的教導嗎?

還是,這只是朋友自己的想法?

朋友的法脈傳統,著實令人震驚。

2015-04-19 00:00:07 補充:
題主,因為星洲佔據版面,請多海涵。

SAM 朋友,

朋友熟知12部經,

請教朋友,朋友熟讀12部經;應該熟悉居士的五戒。

請教 :

1. 護士不小心拿錯藥給病人吃,因此而直接造成病人死亡,有犯五戒嗎?

2. 先生要寫字時,找到一支筆,這支筆NT$100元,是太太的。

先生認為太太也一定會借他筆;所以先生不告而取,將該支筆、就直接拿來用。

這樣有觸犯五戒的哪一條嗎?

3. 飲用沒有酒精成分;但是卻有酒的味道、顏色、口感的飲料,有犯五戒嗎?


SAM 朋友, 能以12部的教導內容來判斷以上3種狀況嗎?

星洲請朋友指教。

2015-04-19 07:35:10 補充:
意見038, SAM朋友,

星洲但依照四大教示,比對律、比對法。

如果相符,就暫時採信;
若不相符,就先以擱置。

SAM朋友,朋友所舉的經文,明確地違背 佛陀的律。

朋友何必顧左右而言他,

讓我們就以基礎的居士五戒開始,意見037,

朋友何不以統攝12部經的睿智,

指導一下那3個五戒的疑問呢?

那是居士日常的切身關係,實在而鮮活,不是嗎?!

對12部經的智慧而言,那3個五戒問題,應該遊刃有餘吧。

就請SAM朋友指教。


註: 無心 朋友,常舉上人法戒為證;
但是,朋友了解那上人法戒的意思麼?

須不需要也與朋友,研討一下上人法戒的各種情況呢?!

2015-04-19 08:23:08 補充:
SAM朋友,

請指教五戒的3個小問題。

也無須顧及甚麼派別,戒,只有一味。

其次, 佛陀已般涅槃。

後世的經典、傳誦,良莠不齊,所以依照 佛陀遺教...四大教示。

關於檢驗經法的四大教示,也是出自大般涅槃經;朋友忽略了嗎?

星洲提證,四大教示,出自於長部、大品、大般涅槃經、第四誦品。

不但檢驗一般比丘,或比丘尼所說、
也檢驗僧團的傳誦、單一長老、與長老們的說法。

朋友不贊同嗎?

朋友何必一再顧左右而言他,就指教那五戒的問題即可。

就算上網查資料來解析五戒問題,也是一種實在的成就,不是嗎?

2015-04-19 08:27:58 補充:
再者,意見047,

朋友說 : 如來對於 弟子疑言是非真佛經 諸比丘當逐出之......

請教朋友,這說法,是出自律藏、哪一品、哪一楗度、哪一誦品?

還是朋友自己的想當然爾?

朋友,你能依12部經的睿智,指點星洲那五戒的問題嗎?

能,就直接指教,無須在意星洲顏面,

不能,就請隨意。

2015-04-19 08:51:14 補充:
意見050,無心朋友,

朋友確定自己對於律藏、經分別、有研讀過嗎?

這一條上人法戒,與學不學般若經有關?

朋友是自己研讀的心得 ? 律藏的文字記載? 貴導師的開示?

這一條戒的原文有2條 :

任何比丘,未證知,而認為己有上人法,宣說(己已得)具足正智正見,而如

是言:"我如是知,如是見。"。 彼於其後,或被追問、或不被追問,冀望清淨其罪, 而如是言:"友!我不知而言如是知,不見而言見,言虛誑妄語。』",此亦波羅夷不共住。

第2條,則差異在增上漫。

朋友,這一條重中之重的戒,朋友真的認為般若經的學習與否,是關鍵?
2015-04-18 10:37 pm
難道是空無所有 只是不再輪迴 涅槃就是這樣嗎?

------

涅槃就是在悠遊在一切法中,而不會再有[苦].....就是這樣!!

不會空無所有!!

2015-04-18 18:12:21 補充:
能修到阿羅漢

自知不受後有

----

那個[自]...是解脫的智慧.....是解脫知見!!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2015-04-18 22:52:32 補充:
**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
==
從何生起

-----

圓滿戒,定,慧的修學,則成就[解脫]....成就解脫自然生起[解脫知見]!

有因緣果.....還是因緣俱足而生起!!

佛學辭典-->解脫知見 ... 自己知道已經獲得解脫的[[智慧]],也就是觀照常明通達無礙的後得智。
2015-04-18 8:43 pm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運彩遊戲>
棒球、籃球、足球、網球、冰球、各種體育經典賽事

<真人遊戲>
百家樂、21點、骰寶、輪盤、牌九、三公、輪盤、翻攤、牛牛、二八杠

<電子遊戲>
拉霸、水果盤、7PK、5PK

<對戰遊戲>
台灣麻將、德州撲克、骰盅吹牛、四支刀、鬥地主、十三支、二八槓、暗棋、接龍

<對戰遊戲>
香港六合、台灣樂透、今彩539、樂合彩、大陸時時彩、基諾彩、北京賽車、賽狗、賽馬、指數

<最新優惠>

1. 新舊會員儲值就送500點

2. 真人百家樂彩金等你拿

3.線上影片直播、正妹圖、討論區免費註冊

歡迎免費體驗交流試玩!

九州 娛樂 網站 http://ts777.cc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05:5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18000016KK0142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