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請幫忙白話解釋此段經文意義...

2015-04-10 9:36 pm
煩請先學們幫忙白話解釋此段經文意義..雜阿含609經.
**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則無所依住,於諸世間則無所取。** 若尚能與..[食集則身集],[觸集則受集]或[憶念集則法集]...作五蘊間或五遍行間和四念住修持的相互比對說明

為末學解惑...則更為感激不盡!!

回答 (21)

2015-04-12 12:40 am
✔ 最佳答案
在下比較在意的是..[名色]是否已經包含了[身與心]...名色集則心集...是否重覆?? 感覺怪怪的!! 十二支中的識,是一期生命的開始。有些經典,從識支說起。這因為,推求現實的身心活動,到達識的結生相續階段,已到了生死業報識的核心。後代唯識學者,以異熟的阿賴耶識為中心,來說明生死雜染的一切,可說是吻合佛意的。「緣」此結生的「識」,就「有名色」支的生起。名是心理的,色是生理(物理)的。由於識的結生,身心就開始發展。照經上說:不但因識而有名色,也因名色而有識。這意思是說:我們的一切身心活動,是要依於有取識( [P170] 唯識學中叫作阿陀那識)的攝取而存在。反之,也因為身心的活動,有取識才能存在。正像沒有領袖,就不可能有群眾的組織活動;如沒有群眾,領袖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但在十二緣起支中,著重在識緣名色。應解說為:名色是精血和合以後,還是肉團的階段。(引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參考: 印順導師 成佛之道
2015-04-12 8:48 pm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19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3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620
2015-04-12 9:52 am
止觀雙運 無住生心 觀心中法塵的止息 再觀心中法的升起 觀觀觀 觀到最後 無住生心 您自己在打字到底是佛性起用還是意識心起用?您搞得清楚嗎?不分別不取相從心中升起的便是了。
2015-04-11 4:53 pm
唯有恭敬而真誠的求法,才能機緣得之。

==
沒有固定不變的=唯有

沒有固定不變的=恭敬

沒有固定不變的=求法

沒有固定不變的=機緣

沒有固定不變的=得之

通通是緣起

如果有固定的厚臉皮

那100億分之一的機緣

倒是易而得之

2015-04-11 10:24:31 補充:
相信非常喜歡的佛教史

才是恭敬求法這回事

信者信之

2015-04-11 10:32:52 補充:
佛教史是林中葉

還是正法

佛陀手中不會握著未來

所以你又勝過佛陀了

因為佛教始讓你勝卷在握
2015-04-11 8:07 am
食集則身集
覆:
食---四食>>>麤摶食,細觸食,意思食,識食
身---有身,就是五陰身。


觸集則受集
覆:
觸---「根、境、識」的代名詞
受---(受、想、行)

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
緣觸生行

觸集則(受、想、行)集



名色集則心集
覆:
名---六受、六想、六行
色---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五境(色聲香味觸)
心---六識

名色集則識集





意念集則法集
覆:
先這樣,有緣再續。

2015-04-11 00:09:14 補充:
其中包括了業生色


覆:

耆那教才在講業生

佛教講因緣、緣生

2015-04-11 00:13:53 補充:
煩請幫忙白話解釋

唯有恭敬而真誠的求法,才能機緣得之。


祝福題主及諸位法友 得見如來正法、律 正向菩提

2015-04-11 10:07:27 補充:
1.在下深知,法不求人;鐘不撞不響…是以自問在求法中一向以恭敬心禮敬之.
覆:
那麼朋友就有機會幸遇明師,傳授正法(有機會)

2.在下跟隨南傳法師學習止觀多年,是以星洲先學所說修持法,自然會比較契合相應.
覆:
尊重朋友所學
不過遇到非佛陀原教說的部份而推說是佛陀教說
current還是得實話實說
不是反對誰誰誰如何
而是於此時此刻,該當張顯宣暢如來正法、律。

2015-04-11 10:07:44 補充:
3.總是存在一種感覺. CU先學應該是[原始佛教如來禪]的最頂尖傳法教師,在下雖未與如來禪結緣,但過去同修師兄姐也有多人學習如來禪數年,甚至前往泰國出家後,回國亦繼續跟隨如來禪法師學習.[若此感覺有誤失,敬請海涵] 後續..
覆:
佛陀教導的禪觀法只有一種,那就是十二因緣觀。

2015-04-11 10:08:23 補充:
4.因為CU先學在[緣起法理]與[生活上現觀方式]的教法非常圓融,唯有在止觀的業處與法次法向,甚少說出四念處在止觀中的實際操作方式.[[CU先學不贊成四大分別觀也反對16階智的次第]]...所以在下依先學多次提到的四念住修持的重要經文雜阿含607經而有此提問.
覆:
四大不是佛陀的發明與教說
16階智的次第也是貴部獨有創新的修證次第

佛陀的菩提道修證次第只有一個
那就是四聖諦三轉十二行
而禪修次第是七覺支
修證次第與禪修次第是一致吻合的
一轉:念覺分、擇法覺分
二轉:精進覺分……
三轉…捨覺分
2015-04-11 7:49 am
感謝星洲大德提醒~

的確識省略的說法,因為眼識要生起有幾個必要條件,其中包括了業生色及其他色法....

也隨喜星洲大德白話的翻譯,的確通順多了

2015-04-11 00:06:55 補充:
以上和四念住[身受心法]的實際修行[實際的操作技巧]...又有甚麼關聯??
~~~
身受心法,還是以身念住為最優先,因為最粗、容易入手

因此食集與食沒的觀照就顯得更為重要

不論是純觀行或者止行,導師們都會先要求先取身念住的業處,如四界、安般、分身等

目的就是要先取得定力來成就觀力,不論是哪種定,最後的目的還是要先破色法的密集,而食集就是色法的密集,不論是由哪種食來滋養色法,都是成就概念與我見,所以可以破除密集就可以些微的除去對概念的刻板印象

或許很難,但經過努力,依然可以成就~

共勉之

2015-04-11 16:03:39 補充:
在下若於求法有失恭敬心處,,再次懺悔與歉意…也歡迎CU先學的法佈施..不甚感激!
~~~~~
每個人修行的因緣不同,無所謂的有失恭敬心,對方也未表達身分,不論是否為

出家沙門,都無所妨礙

只是,太過堅持己見者,有時反而是一種妨礙,相信隨佛法師與淨光法師不會是

隨便否定他人或者聖典的修行者,即使自己堅持某種觀點,為求僧團和合,是不

會隨便毀謗他人為外道或者偽法(提不出經律等作證),即便對方已提出經、律、

論作為佐證,還依然堅持己見,任意說三道四,是否已超出妄語戒能給的方便??

自己還需要衡量清楚才好...

意見抒發,不必參考
2015-04-11 7:48 am
在此,由於見到色法的究竟處,見到這色法 (名法) 的生滅現象,

知道染著、知道染著之後的過患、進而產生客觀、毫無勉強的出離心。

這其中,只有緣的相互作用,沒有我、我所。

進一步從三三昧之一而脫出。


這樣,就是 随身集、滅觀住,則無所依住,于諸世間永無所取。


2. 觸、受。

3.名色、心。

4. 作意、法。

2~4。也都是同理,採受念住、心念住、與法念住。


這樣,脈絡應該明顯了。

依題主之學,就無需一一詳盡解釋了。
2015-04-11 4:20 am
路過,看到此題,隨筆解析。

提醒 : ....舉例,當色法與眼根具足(名色集),....

色法、眼根,還不算名色集。

因為,眼根說到底,還是色法,業生色。

因此,意見008,看起來還比較通順。

但是,在此提供一個更簡單的白話說法,

名色集則心集.......當名色(五蘊)聚集時,遇緣,就會升起善心、不善心、無記心等種種心。

名色滅則心沒...這一句比較拗口,(因有2種不同程度的滅沒)

無論是諸支名法 (名) 在剎那間的生滅變化、或是這一個色身 (色) 在一個生命期間起滅;這樣的生滅之間,沒有造作者、亦無承受者 (無我我所、就是心沒),只有各種的緣起現象而已。

以上隨筆

2015-04-10 23:45:42 補充:
題主朋友,就相互討論一下吧。

其實,這段經文,背誦、解析容易、作起來困難重重。

但,這又是修學關鍵。

以下就SN.47.42集起、經文語意,大致簡述,

關係是, 如實知道集起的原因 VS 採取對應的方法解縛

1. 食、身。

原因 : 因段觸思識,四種食的聚合,而讓身心長養茁壯,
而此身又為苦的聚集,是我、我所所成就。

方法 :
身念住。針對食、身、我、我所。

界作意,破聚集、抓出食素與身心各名法、色法的交互作用,(也可簡略一些)

身至念,掃視內外31 (星洲採32) 種成分。

(當然可以採取息身、威儀路等而修,只要適應就好)
善知識法喜

集…必以(住)為本因,
不住,則無法增上。

是故(住)心,是集法的地。
若無住心,不能為成(集)。
……………
住…以(有)為本因,
無(有)則無須住。


…………
肚子餓………現象起(認知有這件事)
想吃東西………心起(因為認為前面的肚子餓是真實,因此需要解決,開始產生想解決的法。)
取得食物………行動(認知前面都是真實且需要有行為即能改變也是真的“其實不一定”)
沒有找到食物…無常現(前面認知在此時受到(真的有並且能夠做)以外的現象。

以上就是從(有)為因,住於有而增上,從自然的業成為自為的煩惱

2015-04-10 15:36:17 補充:
名色集亦是如此

若無名色見

何有名色集…

2015-04-10 15:41:50 補充:
如同雞蛋和雞有關係嗎?

英文的雞,蛋………就沒關係。

將兩者連繫的是知見…

如同海底的沙和高山有關係嗎?

或有人說此沙是從山上流入海…

但是事實上,山是山,沙是沙,海是海。

連結的是知見…

此知見分析,的三種四
1,有
2,變
3,我知

2015-04-10 15:54:00 補充:
名色集則心集,名色滅則心沒

………………
名色集則心集……請師兄明察

當名色法增上,知見有無增減?
事實上知見不變…
舉例:在房間裡,空無一物,名色有多少?
當然就是空無一物的房間。
此時以神通力,瞬間轉移到火車站大廳,成千上萬人出現,四周改變……名色有多少?

兩處相間,知見增減否?

如此知道此處所言(心),是指名色心
非知見。

2015-04-10 16:30:30 補充:
善哉!
師兄此是真實知覺,您發現此心之間幻真相依。
不才愚痴,略述拙見,不全之處還請見諒。
………
..[名色]是否已經包含了[身與心]...名色集則心集...是否重覆?? 感覺怪怪的!!
………
不才上面所言,集者必有住。
名色如何住?
此住的過程又是如何?

色法…有受才知…此時成識。
五根識無可增上,隨受而生,無受則消。不可住。
但是轉入意門,即成意識。
此處意識心呈現外塵相同外貌。
如:景象就呈現景象,聲音就呈現聲音…
此時依舊不可住,不可增上。
但此時伴隨名法而起
名法…色法轉意根成生名法。
因此名法可增上,何以故?意門生起

2015-04-10 16:36:15 補充:
當名色增上之後,有住…就能集。

此時知見性隨因緣相依故,
攀緣於名色而隨名色生滅。

是故此經文稱名色、心兩處不同。
而又以名色為緣處,使知覺性攀附於上而成同生滅。

此是名色知覺生滅。

2015-04-10 18:14:33 補充:
^^師兄法喜
不才前面說道,名色住而成集。
知覺心而依隨。

若師兄已經有此觀察,不才再討論關於名色心…
五根識轉入意門,具生起色意識以及名意識兩種,
而知覺性此時隨兩種意識生起而同時俱生。
如是此時有三心。

師兄仔細觀察,不才舉例:
做夢,在懸崖邊上,
此時三心具現…
一、懸崖邊上…色意識心
二、恐懼感,高度,…名意識心
三、我在…知覺妄見心

此三心是由一初心而起轉入意根,生起名色同時俱生知覺。

2015-04-10 19:34:22 補充:
善知識法喜

佛經所言甚深智慧
不才愚痴,略述拙見,懇請諸位先學大德指正。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因緣法到名色時就是屬於內觀法。
此處所言色是指色法,而非外色。

2015-04-10 20:32:24 補充:
不才在此所言,僅是個人討論。不屬於何等宗門部派,若有衝突還請指正。

以十二因緣討論,此名色的說法。
以其有六根、六入、受、愛、識。
不才認為沒必要在名色中再起受、愛、識之別法。

五根、觸屬於色蘊…眼耳鼻舌身及外塵...四大色構成…由識蘊、行蘊生起。

受屬於受蘊…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由識蘊及行蘊生起。

名色屬於想蘊…由識蘊、行蘊生起。

六入、有、取、愛、老死、行屬於行蘊與識同時生起。

識屬於識蘊…又名知覺心…與色受想行四蘊同時生起。

無明非實有體…

2015-04-10 20:58:51 補充:
集…最重要就是(住)。

因此了解如何、為何(住),就知道集的起滅。

…隨集法觀心住,隨滅法觀心住,隨集、滅法觀心住…

隨集法觀心住…
不論因緣法如何糾纏成集,觀察知覺心就隨著因緣法存在…

隨滅法觀心住…
隨著因緣在面前消失,觀察知覺心隨著消失…

2015-04-10 21:04:17 補充:
Charlie師兄
這裡就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請仔細觀察

身…觀察身體組成因緣消失,此知覺身體的心也消失……沒錯!!…那觀察者消失嗎?

2015-04-10 21:07:11 補充:
身消失!!那麼受呢?…受消失,知覺受也消失……但是觀察者…

心消失,心知覺消失………觀察者…

法消失,法知覺消失…………

真實顯現…

2015-04-10 21:09:33 補充:
師兄會認為一切盡滅,空空如也嗎?

2015-04-10 21:16:40 補充:
之前好像有師兄分享…雜阿含638經文

2015-04-10 22:07:40 補充:
相續嗎?相續見是那一蘊生起?屬於那種心法?

尋伺心怎有?屬於那一蘊生起?不隨所緣現起消失那是依於何處?

2015-04-10 22:21:20 補充:
…緣起法中沒有斷滅的現象!!………

師兄認為…緣起法…其實應該叫做因緣實相法…

不才稍做理解,懇請師兄指正。
1、認為一切相、一切法本質為因、緣、知覺。

2、三者不分別同時具現前,消失。

3、此法流轉不息,無有生滅。

4、一切變化皆是顯現因緣而無我處。

5、知覺心清楚分別因、緣,而無顛倒。

6、因緣知覺三者依身心世界現起因緣而流轉,待其身、心、世界因緣任何因緣消失,而知覺性藏起。

以上是您的因緣實相法……(緣起法)嗎?

2015-04-11 05:57:28 補充:
………末法時期嗎?

或許是吧!
…………如是染著,相應、愚闇、顧念、結縛其心,長養五受陰,及當來有愛 、貪喜(、彼彼樂著),悉皆增長。身心疲惡,身心燒然,身心熾然,身 心狂亂,身生苦覺。彼身生苦覺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 增長,是名純一大苦陰聚集……………

不才難以明白,為何簡單讓一般人明了……燃燒……熾然……狂亂……苦覺……這樣的身心感觸,竟然沒有人願意分享告知?

觀察身體都不能完全何況心…因緣…

2015-04-11 05:59:06 補充:
為何除了比丘外,還要有菩薩住世?

除了貪求供養之外,沒有其他原因嗎?

2015-04-11 19:56:46 補充:
善知識法喜

眾生以為(有)為真

佛說(無常)

以(因緣法)闡述無常


若真實以(因緣法)為行

此是識心以(無常)為實

而無常又以(有)為實

有又以(我)為實…

因緣事實上是無處可觀…

2015-04-11 20:10:38 補充:
身心疲惡,身心燒然,身心熾然,身 心狂亂,身生苦覺。彼身生苦覺故,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悉皆 增長,是名純一大苦陰聚集………

五根與心於色受香味觸法生起疲勞厭惡。
五根與心於色受香味觸法生起躁動不息。
五根與心於色受香味觸法生起跳躍興奮。
五根與心於色受香味觸法生起癲狂迷失。
五根與心於色受香味觸法生起唯有苦想。

以此苦為實

於未來世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斷增上

稱為純一大苦因聚集……

2015-04-11 20:28:21 補充:
將(苦),改成(因緣)兩個字,其心流轉於此法相應。

2015-04-11 23:03:28 補充: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 間滅。」
  婆羅門白佛言:「世尊!云何為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
  佛告婆羅門:
  「愚癡無聞凡夫,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不如實知。不如實 知故,愛樂於色,讚歎於色,染著心住。彼於色,愛樂故取,取緣有,有 緣生,生緣老死、憂悲惱苦,是則大苦聚集。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
  

2015-04-11 23:04:39 補充:
婆羅門白佛言:「云何為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佛告婆羅門:
  「多聞聖弟子,於色集、色滅、色味、色患、色離如實知。如實知已 ,於彼色不愛樂,不讚歎,不染著,不留住。不愛樂、不留住故,色愛則 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惱苦滅。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婆羅門!是名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婆羅門!是名論因,是名說因。」
2015-04-11 12:01 am
在下比較在意的是..[名色]是否已經包含了[身與心]...名色集則心集...是否重覆?? 感覺怪怪的!!

2015-04-10 21:00:08 補充:
敬請星洲先學...

指導此經文與四念住修持的關聯性....謝謝!

2015-04-10 22:00:09 補充:
回答003..所言

隨集法觀心住…
不論因緣法如何糾纏成集,觀察知覺心就隨著因緣法存在…

隨滅法觀心住…
隨著因緣在面前消失,觀察知覺心隨著消失…

-----

在觀察覺知中.[尋與伺]可以清楚看到因緣生滅變化相續...

因為[[相續]]...所以不會有[[觀察覺知心隨著消失]]的狀態產生.

緣起法中沒有斷滅的現象!!

2015-04-11 07:46:00 補充:
回意見026CU先學.
唯有恭敬而真誠的求法,才能機緣得之。
------
1.在下深知,法不求人;鐘不撞不響…是以自問在求法中一向以恭敬心禮敬之.

2.在下跟隨南傳法師學習止觀多年,是以星洲先學所說修持法,自然會比較契合相應.

3.總是存在一種感覺. CU先學應該是[原始佛教如來禪]的最頂尖傳法教師,在下雖未與如來禪結緣,但過去同修師兄姐也有多人學習如來禪數年,甚至前往泰國出家後,回國亦繼續跟隨如來禪法師學習.[若此感覺有誤失,敬請海涵] 後續..

2015-04-11 07:47:18 補充:
4.因為CU先學在[緣起法理]與[生活上現觀方式]的教法非常圓融,唯有在止觀的業處與法次法向,甚少說出四念處在止觀中的實際操作方式.[[CU先學不贊成四大分別觀也反對16階智的次第]]...所以在下依先學多次提到的四念住修持的重要經文雜阿含607經而有此提問.
5.CU先學若認為在下求法不夠恭敬真誠..在下當懺悔之…若CU先學願意將自己所悟四念住的修持法,提點眾多佛子……相應者自然能有收穫,不相應者也能結善緣. 佛法是相應法,本無高下,都是釋迦佛的慈悲教導!

以上….在下若於求法有失恭敬心處,,再次懺悔與歉意…也歡迎CU先學的法佈施..不甚感激!

2015-04-11 11:15:26 補充:
感恩CU先學於意見中的回答...在下會多次審視思維!! 非常謝謝!!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04:0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10000015KK0346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