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見三界火宅的燃燒??

2015-04-09 4:46 pm
此題引用 星洲先學於其他題目意見中的提問..

因為該題目意見已經用盡..無法繼續討論...

但所提問題又是如此踏實.. 在下不忍好的探討隱沒...

所以將其疑直到此開題....願諸位先學能參與探討,指導後進...善哉!

****
諸友,佛陀說 ~ 一切都在燃燒。(三界如火宅之說的來源)
我們是在燃燒宅中嘆燃燒?
還是不知燃燒真滋味、只是賦閒說燃燒?
或是人間自是有燃燒,此恨不關妳我他? 如果,朋友看到一塊 "無暇翡翠", 但是朋友也沒有升起貪欲、也不討厭,
請問,這塊 "無暇翡翠" 也在燃燒嗎?
若是,為什麼?
若不是,為什麼?

回答 (20)

✔ 最佳答案
借師兄此版

不才向星洲師兄道歉,若是討論影響師兄戒儀,不才先行道歉。

不才愚鈍,於法所知粗淺,懇請諸位先學大德於戒範圍內,慈悲開示,加惠眾生。不才虛心誠意恭請。

2015-04-09 12:58:41 補充:
善知識法喜

閉上眼睛

做個簡單的實驗

在心中想像自己熟識的人,

例如自己父親

此時告訴自己想要於心中知覺父親形象。
或許使用名字或許使用記憶
此時因為心有所緣起

成就感覺父親的(知覺)出現
仔細觀察會發現,雖然對此心中此時生起父親的相,是粗糙模糊的。
但是卻不會認知錯誤,必定是父親。
除非胡思亂想

因此知道因緣法生起,不需要非常真實的相。
也不需要實有。
以心相應故,因緣即出。

2015-04-09 14:16:53 補充:
這時若是以前行因緣知覺父親的想記憶起手機有父親照片,此時拿出手機看見照片,原本心中那模糊父親相即轉化成手機照片相。
此時觀察原本對父親的覺知依舊,只是所緣前心生相消失而轉換成照片,此因緣實是取代。
此時打電話給父親,聽見父親聲音,此時聲音會取代手機照片成為父親知覺所依。

以上可知道,因緣法的因地由初發心識起,就成就知覺,而後續行幻化無常但是依舊是緣其本心。
甚至直接見到父親本人,依舊不依人相,而是緣著本心。

2015-04-09 14:23:33 補充:
由此可知,若不起本心,則不知所緣?

只是本心起實是瞬間。

路上偶遇老友,原本不知覺,但因起心立即成就,雖起心因緣而憶起面前之人與後續種種因緣。

以上皆是順其起心而成就覺性,此覺性流出而行因緣。
圓覺經云:隨順覺性…

2015-04-09 14:37:06 補充:
繼續前面討論
若此時動身前往父親住所。
卻在附近見一白髮老人騎車跌倒,見其背影如同父親。以其因緣心中生起父親受傷之相。趕緊向前扶起老人,卻發現眼前之人非是父親。
此受傷父親的種種起心皆悉消滅。何以故?因心不相應…

由前論可知,起心於因緣皆緣於相應的關係,

2015-04-09 14:47:39 補充:
心不相應所緣時,
此心法就無處能依、能住、能續、能行。

因此就會斷滅消失嗎?

非也,此心則轉所緣。如此呈現因緣變化無常相。

因其變化本心故
隨順覺性故而顯現無生無滅相

起不隨順覺性,而顯現生滅階段相。

因為變化本心相應故…

2015-04-09 16:24:40 補充:
呵呵!
先喝口水,上班中,所以每段休息時間匆匆而過…猶如做夢…

續上討論

以上討論見得因緣法有兩處,
一,是起心動念而成本心,依本心繞行而成就因緣。
二,隨眾生現起而成就本心,此心隨外境幻化而成就因緣。

如來於經書中言:如能知覺此中五蘊起動,皆成就覺性。

事實上還有第三種因緣住地,稱為不動覺性。
因緣於一切中做來去生滅,無論如何,不做本心,此名不動覺性。

舉上述實驗例子,在見即(父親)兩字文字時,心無做動,無思維父親,是故不起父親知覺。
但是並非不知父親為何物,此時知覺性無生因緣,是因無有住處,在知覺瞬間即離相。

2015-04-09 16:52:09 補充:
Charily師兄法喜

不才沒有和師兄討論緣起

何以故…沒意義故…

眾生無始劫來便是在因緣之中,何有緣起之相。

是故如來不言眾生何時復生煩惱。

不才所言,皆是當下所起之心,此心當然是由前緣而起…

2015-04-09 16:56:37 補充:
而前緣者何來?

亦是因緣…………

師兄不知本無緣起,
不才只好討論緣滅……

呵呵!有緣滅嗎?

既然緣起沒有
緣滅沒有

因緣流轉無窮
就算知覺,亦是隨因緣流轉。

2015-04-09 17:02:09 補充:
所謂離三界之外

並非破壞三界才有出離……

世界壞滅就沒有了嗎?

許多佛經都不是這樣說的

壞劫之後是空劫

然後………生

2015-04-09 17:03:53 補充:
更正……是滅劫後空劫。

抱歉!

2015-04-09 17:13:19 補充:
說這麼多相信師兄也很煩惱,

不才根您說聲抱歉。

不才最後舉個例子…

戒菸,

戒菸方式幾百種,

唯一有用的就是停下。

2015-04-09 17:19:51 補充:
嗯……

嗯………

現在,不才可以開始討論火宅……


好吧!

停下!停下!

2015-04-09 18:29:58 補充:
圓覺經上將覺性分成五種,

不才才講了三種…

不講覺性,怎說火宅…

誰去發現火

不離火宅又怎能驅車或空手散步到處自在…

2015-04-09 18:32:43 補充:
說到腳…腳底板的身蘊,一年會觀心幾次?

不關心腳底,那它生起的因緣呢?

2015-04-09 18:37:18 補充:
覺性沒注意過腳底嗎?
當然是有!
但是這個因緣很重要嗎?
看你觀心幾次就知道…

陽光灑在身上會熱,那灑在耳朵裡怎沒聲音?
不相應…
腳底身蘊因緣與自心不相應,自然沒注意,沒因緣…

2015-04-09 19:49:10 補充:
善哉!Charlie師兄法喜,
您說的沒錯。因緣不具足!

如來自性本來圓滿,何來不具足?
為何不具足?

業障故

哪麼…不才請問師兄業障何在?

………………………
因緣不俱足而已!! 不是本無因緣.

陽光灑在耳朵怎沒有聲音??--->因緣不俱足,非不與心相應!!


當具足因緣就顯現神通
身體放光
舌頭放光
毫毛放光
頭頂放光

因為如來具足法光因緣?

2015-04-09 19:59:15 補充:
師兄所謂具足並非造作,

不是需要做到何事才能產生……

這叫因緣…

不生不滅,不是因緣。
不垢不淨,不是因緣。
不從文字,不是因緣。
不從言語,不是因緣。

是本來具足……

所以發光體不是練出來的…

是如來本起法性

2015-04-09 20:06:04 補充:
所以師兄覺得

因緣不具足,
而在因緣法中找因緣……

想要具足因緣…

師兄
第一義空
第ㄧ因空

那因緣是第幾義?

若是空是第一因,
緣有生有?有從何來?
緣無生無?無何需生?
緣有生無?空中何有?
緣無生有?空無生有?

以上…不都是憑空生起嗎?

2015-04-09 20:17:13 補充:
Charlie師兄吉祥

不才非是與您辯論

實是不才見師兄如此精進,
所以忍不住想向師兄學習。

有道是,聞思修…
不才愚鈍之輩,在於師兄互相討論時,
才有機會仔細思考,發現自己錯誤之處。

不才再次向師兄合十感恩
願法喜充滿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015-04-09 22:17:48 補充:
抱歉!星洲師兄法喜,不才今日意見次數沒了!

師兄你說的沒錯,不才確實從未正統的皈依某宗門。

不才只皈依釋迦牟尼佛及藥師琉璃光如來。

誠如您所說,

佛法如實知見…

是故,不才不疑,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如不才所名

原本如此…真如之道。

道…
實見者不疑

感謝師兄指正,不才精進不足,會再努力。

願法喜充滿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2015-04-10 00:29:50 補充:
版主師兄法喜

如來自性並非不可知覺的

涅槃亦是如此

還請師兄明察

……
星洲師兄法喜

如是您所言
若是不能如實知見
則難以知法

不才目前尚未皈依宗門
但是卻非師兄所言,網路上東拼西湊

如實不可思議
相信師兄能明白不才所言

不才所言說
皆是如實知見

2015-04-10 08:30:31 補充:
版主師兄
所謂苦經滅道
當星光顯現一瞬間,道即知。

這是真實的…不是什麼禪定的幻心

靜裡的種子瀑布也是真的…

佛經上所言,只是師兄還未體會。
佛是實語者…

師兄您討論的是因緣法…不是緣起法,緣起是真實平等性,無三時。

此有故必有…此滅故彼滅
這是因緣

緣起是法的根緣,三時具足
非有而有非無而無…

您可以知道現在身上身邊的因緣法生,如是知見。
是因為您相信,而且心相應。

如來實相,您不相信而且不仔細體會,因此不相應。

2015-04-10 08:41:26 補充:
師兄

學佛學法,不生疑心,不生煩惱,不生罣礙。

就直接觀察,

就如芳師兄所言,於法中心生恐懼,是因為無根。

依佛、依法、依僧、依信、依願、依行、

所有的不相應來自疑
疑惑是癡

2015-04-10 09:02:05 補充:
版主師兄法喜

師兄還未離苦見

苦是常,還是無常?

苦由心生,還是因緣生?

2015-04-10 09:06:06 補充:
正如不才所述故事

老婆婆身上淋雨

見淋雨是實見

知冷是想見

覺得她苦是苦見

期間變化是因緣見

2015-04-10 09:32:39 補充:
感謝版主師兄開板

不才受益良多

亦感謝其他諸位先學師兄

不才合十

願法喜充滿

2015-04-10 10:13:28 補充:
Current師兄法喜

斷疑前師兄疑惑是什麼?

為何要斷?

不關佛

而是自己,不是嗎?

那斷疑惑之後,師兄見到什麼?

跟佛有關嗎?

相信真實知見者必定了解不才所言


過去500大阿羅漢,誰對佛起疑惑?

還請師兄明察

當時不能接受(信)的有成就者,皆因貪嗔癡…

此信,非信仰

如實知見者明白

2015-04-10 10:14:10 補充:
師兄

不是信釋迦牟尼佛





2015-04-10 10:15:21 補充:
此法眾生難信……………

2015-04-10 10:18:49 補充:
釋迦牟尼佛是唯一完全證道者

不才只見星光,就能完全真實相信此道。

佛是實語者

不才已多次述說…………

2015-04-10 10:43:20 補充:
道的深處

廣大

平等

實境

不才愚痴未能完全見道
只能略述

2015-04-10 11:10:20 補充:
如是星洲師兄所言

四大於於平等性流出

如是甚深甚廣…

知者知之

非梵非我

不才不再言此,感謝
2015-04-11 6:17 pm
緣起如果用科學語言解釋
指的就是發生碰撞擦撞摩擦
所謂摩擦生熱鑽木取火
大概就是佛陀為何會說一切都在燃燒的緣由
所以佛陀的那句話個人認為也可以換成
一切都在緣起中
2015-04-11 9:04 am
Current朋友,

朋友, 要是沒記錯,

貴部沒有四大的說法、也拒絕凡夫正定的修法、

這代表,凡夫學人,

沒有界作意
沒有四梵住
沒有九墓地
沒有入出息
沒有十遍禪
沒有四靜慮
沒有現法樂

沒有..........娑伽陀以火界三昧伏毒龍,那這一條飲酒戒的制戒緣起是.....?

朋友,是否應該再思惟一下? 真是如此嗎?

............

星洲已無進一步問題。

也停筆於此。
2015-04-11 7:55 am
也許,那 "基本粒子的物理學",就是 佛陀所說的 "林中葉",與解脫干係不大。
覆:
星洲朋友口中所說的基本元素(四大)
即是佛陀所說的『林中葉』,與解脫息苦沒有關係。

在漢譯雜阿含 41.42.58.61.171...386~389、393~395...太多了,請自行查閱。
巴利中部、長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都有四界的教導。
(太多了,應該不必再舉例證吧)

覆:
星洲朋友,相應部與雜阿含經,皆是部派的傳誦本
在其中有釋迦佛陀的原教說
也有部派時期才增新的教說
有關於四大的經文,皆是部派佛教時期以後才增新的經文
當然信不信隨人,但要浪費生命在異道的教說與哲理,那也是因緣

2015-04-10 23:55:43 補充:
但是,沒有經證、律證的臆測,星洲興趣不大。
覆:
貴部派的經、律二藏
皆摻雜了自部論述的主張與意見
與論藏形成鐵三角而可以互相舉證而難以推翻

是故回到佛教的初衷,佛教以息苦為證明,有無滅苦解脫,自知自明。

祝福朋友 走在佛陀正覺息苦之道 正向菩提

2015-04-11 09:39:33 補充:
貴部沒有四大的說法、也拒絕凡夫正定的修法、

這代表,凡夫學人,

沒有界作意
四界(大)是異道的主張與教說
是常見之下而推理出來的哲學理論
與正覺、解脫息苦無關,無需浪費時間修學。

沒有四梵住
凡俗見法後(斷三結),才有慈悲喜捨可言。

沒有九墓地
九墓地是假想觀,是古印度人發明的禪觀法,與佛陀無關。
當前的身心狀態有無膨脹青瘀膿爛呢?(現狀是沒有)
當前現狀沒有的事,而去推測未來死後的身軀是如何如何…
這是假想觀,非佛陀教導的如實正觀。
四念處的身念處,與九墓地(不淨觀)一點關係也沒有。

2015-04-11 09:39:47 補充:
沒有入出息
有安般念(但絕非必要)
而安般念的重點,只是讓禪觀者注意力集中而不掉舉、昏睡。

沒有十遍禪
佛陀教導的禪觀方法只有一個,就是觀十二因緣法。
道品的說法是觀四念處的集與滅
分類的說法是觀五受陰的集與滅
而實修入處是觀六觸入的集與滅
於「根、境」的因緣,現觀緣生的五陰究竟為何!

沒有四靜慮
後世弟子的論說,也與十二因緣觀無關,無需浪費時間去修學。

沒有現法樂
有七覺支,念覺分、擇法覺分、精進覺分、喜覺分、猗覺分、定覺分、捨覺分。


沒有..........娑伽陀以火界三昧伏毒龍,那這一條飲酒戒的制戒緣起是.....?
這是後世新增的故事,與佛陀無關。
2015-04-10 6:38 am
人 不 認 識 的 就 是 自 己

2015-04-09 23:36:51 補充:
Peace begins with knowing who you are.
2015-04-10 6:04 am
原來人朋友有說到重點了

如實的覺察,就是在觀察緣起的法則

行者所洞見的"真實"深度有所不同

為什麼會不同

為什麼須陀洹至阿羅漢會不同

一樣是觀察力

會因為宗派不同而不同?

不是這樣的

成見越少

觀察力就會越深越細

了解的能力會越強

所以再起念之初

唯有能自省自照的人

才有避開成見的能力

因地越接近無生的心態

才會正觀越強

基本上是貪嗔癡的自省

這是我所認知的佛法

雖然我還是貪嗔 癡很重

但是要了解別人的心意並不難

說這些只是理上交流

甚麼如實不如實

也要試探試探才知

2015-04-09 22:43:55 補充:
只是,如果連色法都還是概念,那麼要真的如實(或者朋友說因地),那其實都還沒有

真的開始,只是聞與思的滋養

個人看法,不足為取

===

這是很正面的想法

2015-04-10 11:50:10 補充:
我們大概都沒有能力、也沒資格來作教判,

判定這、判定那個;

我們能作的是,依照教示,三學,自己增上。

===
這才是佛陀的教義

OK

2015-04-10 12:30:32 補充:
一個人會無知的下定論

無知來自於知見立知

白話就是假會

為何會假會

因為有需要

所以貪取五蘊

這些不是佛陀教義

卻反讓其人自稱正法

那是必然的事

因為貪...........

2015-04-11 09:52:17 補充:
沒有四靜慮是因為無能做不到

所以無需浪費時間去修學。

這是非常聰明的做法

++++++++++++++++++++++++
2015-04-10 4:45 am
首先,原本朋友無須道歉,因為我們彼此之間的討論,看起來並沒有觸犯甚麼。

因為會觸犯的,都避開了。

其次,原來朋友,久見了,法安。

星洲個人同意意見002,無瑕翡翠也在燃燒。

其實,如果連四大都無能為力直觀、甚至都無法解讀,

就來論說 "緣起",就顯得比較理論性。幫助不大。


...........以下是接續上一題與 原本如此朋友的話題。

在我們初學凡夫,有一個問題,很難解決。

甚麼問題? 就是~ 看不到。看不到究竟法、只能依賴概念法摸索。


看的到、或看不到;就是佛法修學的重要分水嶺。

2015-04-09 20:46:07 補充:
有能力捕捉到、體證到究竟法,
才比較有機會看懂經典、朝向四諦、步上八支聖道。

而解決之道,就是.......止、觀二學。

以下,就關涉到無瑕翡翠。

一般,我們都很粗糙地認為~ 只要我們的心無貪無嗔無痴,心不隨色轉,就好。

這當然沒錯,但是....不可靠。

倘若把翡翠,換成、樂曲、美食、香味、美人滑肌、乃至...錢、命呢?

為什麼?

因為沒有見到翡翠、美食、美人,色法的熊熊大火。

熊熊大火,是味。

體悟到味、才能對過患烙印於心

真實體驗味、過患, 才能真正心甘情願、毫無勉強、客觀的厭離。

因此,

只用12特相來分析色法,就能感知到翡翠在燃燒? 朋友應該也認為不可能。

2015-04-09 20:46:47 補充:
那12特相用來幹甚麼?

當成真正 "四大" 的前置方便,也就是用來練習、讓自己真正能見到 "四大"。

無論朋友用磨牙感受硬、摩皮膚感受粗、抬臀感受重、喇舌感受軟、抿內嘴唇感受滑、輕晃臂肘感受輕、輕呵內含於口感覺溫熱、或皮膚受風感受涼、輕搖脊椎感受支持、推動的壓力,或許朋友還能吞口水嘗試感受流動,但是黏結呢?

黏結,抱歉、無解。 所以,上一次說,無法感受水界。

感受水界有特殊技巧、與較深的程度,詳情請洽詢 貴老師。

就算完成了12特相的熟悉,然後呢? 就等於見到四大了?

相信朋友也不認為如此。也確實還早。

2015-04-09 20:47:27 補充:
若不相信,朋友可以拿一塊便宜的玉石,隨意摩摩蹭蹭的試試看,能幹嘛呢?!

四大會現前嗎? 跑出來閱兵受檢?! 不可能。

那如何發掘四大呢?

只有2條路,
先止後觀,比較迅猛犀利、用兵神速;
直接作觀,觀與止並進,但辛苦一些。

觀察過程 ,省略。

就算到達那一坨光明、晶亮,也沒有用。

還必須用犀利的意門、切入其中,破除該聚集。

到了嗎? 抱歉,也還沒。

這必須要老師一旁小參、親自指導,如何去辨識四大。

到了? 抱歉,還沒。

四大之外,還有別的 (略)。

等到全部八種都清楚了,才算 "看到熊熊大火、開始學佛"。

............

2015-04-09 20:47:55 補充:
這樣就見緣起了嗎? 差不多,只差一點點,十萬八千里而已。

但是,如果採用一種途徑,意見013原來人朋友所說:

利用這種見到四大的能力,去仔細觀察抬腳、落腳的動作,

從一動心開始,從身上觀察各種色法中四大的交互變化,地水火風的此起彼落,

若看得清楚,離見緣起,就只差十萬七千九百九十九里了。

......以上,暫時到此.......

咸信,原來人、題主朋友,都很清楚,

繞這麼一圈,只是四念處的最..最..最..開始階段。

是屬於第一階段的身念處,

身念處的界差別,以及四威儀,

簡單說,以界作意的力量,練習威儀路明覺。

2015-04-09 20:48:11 補充:
這樣就通達了身念處了嗎? 其實還沒。

但,不排除有宿智深厚者,由此階段奮勵,很快地證悟聖道。

後語,

原本朋友,

朋友應該從未接觸過實際觀察四大的修學,
許多論述,不過柔和經典、傳說、加上推敲而成。

可能,與現實修學,差異甚大。

以上廢話贅言,

還請題主見諒。

2015-04-10 00:10:47 補充:
Current朋友,

朋友對於四大,依然採取拒絕的態度。

朋友覺得星洲所轉述的 四大,與其他宗教的 "四大" 是一樣的嗎?

名字一樣,但是,內容也相同嗎?

此外,朋友有任何文獻,可以證明外教也會修學四界作意嗎?!

實際上,許多不同教派者,

可以修很高深的慈悲喜捨,

可以修更高深的四無色禪,

但是,就是沒有此界作意。

為什麼?

不是界作意多麼高深,(界作意連初禪都搆不上)

而是,界作意是非比尋常的睿智擇法。

透過這種直觀界作意,甚至可以迅速通達大人三昧。


註:為避免誤解,這種四界作意,主要還是要先觀察自身、內外身,才是重點。

翡翠,只是用來作鮮明的對比。

2015-04-10 02:38:21 補充:
原本朋友,

星洲一向對於網路上的討論,沒有相信、或不相信的問題。

星洲只針對彼此的語意判斷。

朋友也講如實知見,這當然是好事,

但是,凡夫的如實知見,就一定是對的嗎? 星洲一向不表樂觀。

朋友可簡單作一下戒、定、慧的基本測試 :

1. 透過念誦六字大明咒、或往生咒、或其他的咒,可以令心得禪定。

2. 為尊重 佛陀的法、與培福、請法,
凡夫比丘,可自行判斷頂禮已經證悟聖果的居士。

3. 修學悲心禪 (或悲梵住),最高可到達識無邊處。

以上的問題,都有肯定的答案,也或多或少與本題有點關係。

朋友,要不試一下,這比論述四界,通俗多了。

2015-04-10 08:19:54 補充:
意見061,殘天朋友,

星洲距離戒、定、慧甚遠;

因此,以法的四大教示為標準;而盡量不以自己的知見為依據。

即使是本題四大、界作意之說,也是如此。

2015-04-10 10:59:06 補充:
Current朋友,

回應 意見070、071、081、091,

朋友的判斷,過於急躁、輕挑。

朋友,你研讀過哪一派的順世論之中的四界說法呢?

若有,請提出來研究。

讓我們看看佛法的四界、外教四界的差異,這樣是不是比較客觀?!

無謂的輕挑、敵意,並不代表朋友有理。 只是浪費版面而已。

其次,

四界,是色法的基本元素,依然不離緣起。

為什麼重視四大?

為了定?

不是的,若只為了定學,還有隨念、十遍、十不淨、四無量、四無色等等,可以修學。

為了觀智?

對,就是為了觀智。是為了分辨色法的組成、色法名法的關係、色法與色法的關係等。

這複雜的關係,統稱 "緣起" 。

2015-04-10 10:59:31 補充:
為什麼要搞出四大? 用自己的身體色蘊來觀察,不就得了?!

因為,用自己粗糙的身體概念來觀察的話,很難觀察到緣起法、此有故彼有的關係。

比如說:

四界,每一界,都是其他三界的俱生緣。也是所造色 (如,眼耳鼻舌身等24種) 的俱生緣。

四界,與其他三界互為依止緣、與所造色互為依止緣。

四界所造之俱生色法的食原,是識食、意思食、觸食等。

色與名,是交互影響、互相依止,

若以身體,這種粗糙的概念法,很難發覺細微的緣起細節。

緣起12支,照字面意義體會,固然是必須階段,

但是,若要一探究竟,就必須 :

把色法,解構為四界、再辨別各種四界所造色。

把名法,解構為心法、心所法。

2015-04-10 11:01:01 補充:
小結,

Current朋友,我們大概都沒有能力、也沒資格來作教判,

判定這、判定那個;

我們能作的是,依照教示,三學,自己增上。

如果對方所說,違背律、法;那就提出經、律證提供對方參考。

當自己提不出有力的律、法為證時,

是否也應該客觀地審查自己的觀點、學派的觀點呢?

當對方有經證、有律證,而自己沒有;

即使自己現階段不能接受,也不代表別人是錯的,不是嗎?!

朋友,

當身為初果的 阿難尊者表示,已大致了解起之時,

佛陀立刻制止,並說出 令世人震驚之語 ~ "緣起甚深"。

朋友,緣起甚深。


註:
個人認為,緣起甚深一句,確實震驚世間。
但不表示別人也應該震驚。

2015-04-10 19:37:23 補充:
Current朋友,

若是要扯上現代科學,抱歉,星洲不在行,無法套用、解釋。

也許,那 "基本粒子的物理學" ,就是 佛陀所說的 "林中葉",與解脫干係不大。

此外,朋友以此為論,很不恰當。 因為那可能是畜生論。

因為,那所謂的上帝的粒子,已涉及 "世界起源論"的內容,弟子實在不必浪費時間去議論、類比 。

(律證、經分別、波逸提第85, 經證: 長部、戒蘊品、梵網經..等等經、,相應部畜生經等)

只能說,色法的四大,依然根據不同的緣、而有不斷地拓散、變化的現象,沒有剎那是相同的。

2015-04-10 19:37:52 補充:
Current朋友,讓我們回到 佛陀的教法,

在漢譯雜阿含 41.42.58.61.171.......386~389、393~395...太多了,請自行查閱。

巴利中部、長部、相應部、增支部、小部等五部都有四界的教導。

(太多了,應該不必再舉例證吧)

此外,在律證,經分別、波逸提第51之中,

甚至還有娑伽陀擅長火界三昧、鎮伏毒龍的事蹟。

星洲列舉經證、律證,資證明在 佛陀時期,存在四界教法、四大的教導。

朋友,可以舉證經證、或律證,來證明佛陀曾訶責四大是外道之學、或在 佛陀時代沒有四界的教導?


星洲,願意聆聽朋友的經證、律證;

但是,沒有經證、律證的臆測,星洲興趣不大。
2015-04-10 12:39 am
覆 回答003原本如此先學. 以下是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所說....**在心中想像自己熟識的人,**

這就已經是完成[[意根觸法塵(想蘊)]]的因緣而生意識!..

法塵有獨立法塵...並不一定需要前五識去引動的.[如作夢]

所以初學者在禪修中妄想分飛,就是如此!

因緣生起..本來就不需要一個[[真實的相]作媒介

也不需要一個[本心]在其間運作...才能產生因緣.

此世間是緣起世間...因緣法則本來如是...沒有作者也沒有受者.

**在下打字慢..也不擅長論法...期望有其他先學願意就您的回答相互討論!**

感恩您的回答.

2015-04-09 19:04:24 補充:
師兄不知本無緣起,....

陽光灑在身上會熱,那灑在耳朵裡怎沒聲音?
不相應…
腳底身蘊因緣與自心不相應,自然沒注意,沒因緣…

****在下是認為...非本無緣起...非因緣最前有還有第一因[空]..

只是--->因緣不俱足而已!! 不是本無因緣.

陽光灑在耳朵怎沒有聲音??--->因緣不俱足,非不與心相應!!

中國佛教用語[心,意,識]三者都是[心]的代名詞...

緣根塵相觸而生識[心]...這一點在雜阿含中...講的非常清楚明白!!

2015-04-09 21:14:18 補充:
如來自性本來圓滿,何來不具足?
為何不具足?

業障故
------

***如來自性本來圓滿..本來俱足....這都非屬於眾生的生命經驗...

只是[聞與思]的知識與慨念....與上帝教何異!! 上帝自性本自圓滿!!??

此非釋迦佛的教法...

緣\眼根觸色法生眼識...若眼跟不觸色法而觸味道...就是因緣不俱足!!

佛法因此可以普及一切眾生的修持....六觸入處或五取蘊世間成就一切法!!

有[我的愛欲]故有苦; 無[我的愛欲]故無苦...[無苦就是涅槃].

所以知涅槃也在緣起法中!!

這是在下生命經驗所能體證的佛法!
...

2015-04-09 21:19:47 補充:
如來自性本來圓滿..本來俱足...

-----

涅槃後的境界...釋迦佛說是無記....因為無益於眾生的修持!

所以對在下而言...**如來自性本來圓滿..本來俱足**也是無記.

故無法與原本如此先學...討論這個議題!

緣起本來如是...非在緣起前找第一因....這是目前在下智慧所能及處而已!!

僅此...感恩在意見上的交流...非常謝謝!

2015-04-09 21:32:35 補充:
補充說明..意見034的用語

*有[我的愛欲]故有苦; 無[我的愛欲]故無苦...[無苦就是涅槃].

所以知涅槃也在緣起法中!!

---

是說明[涅槃]的存在....也是依於緣起法則而存在*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唯恐語意不清,造成誤解...故補充說明!!

2015-04-10 06:48:13 補充:
回意見047

如來自性並非不可知覺的

涅槃亦是如此

---

涅槃的因緣是很清楚的...

但就好像很多眾生親身知覺[靈魂]存在一樣...雖然其實只是[識]一種顯現.

但他們會堅決的肯定[靈魂]的存在而不動搖..因為那是他們的生命經驗.

是以認為所覺知的那就是所謂的[不變的第一因],[常存的第一因].這種體驗差別

在實修止觀中的[小參]是經常遇到的.

因為1.未曾親身體證的只能建立思唯慨念.或2.執取現有的覺知能力而以為究竟..

這種生命經驗的差距是無法用言語溝通的.

是以在下才說無法參與[如來自性]存在的討論. 敬請見諒!

2015-04-10 08:55:36 補充:
如來實相,您不相信而且不仔細體會,因此不相應。

----

佛法是能普及一切眾生的修持...所以佛說[六觸入處]說[五取蘊世間]..

釋迦佛為甚麼出家??

簡單直接-->就是尋求解脫世間的苦..不是找尋過去佛的[如來實相].

所以佛法能普及一切眾生.....這也是[緣起法]的特色..也是不共其他宗教的地方.

尋求如來實相]...無法普及不同[信仰]的眾生...只是[信]者恆信而已.

***緣起是法的根緣,三時具足...非有而有非無而無…***

在下未曾在經典中看過釋迦佛如此的解說....所以也無法討論這樣的認知!!

2015-04-10 09:03:48 補充:
TO:原本如此先學..

在修持的法次法向上...想來我們應該沒有差別..

差別的是最究竟處的認知..

在下以為我們可以暫時放下那尚未能入門的神聖境界..

感恩先學一再的不厭其煩的解說與指導..

待將來因緣更為成熟....在下才能與先學作更進一步的探討.

對[如來實相]部分...就暫時放下不再回應了!!

再次向您說謝謝...感恩 善哉!

2015-04-10 09:06:41 補充:
苦是常,還是無常?

苦由心生,還是因緣生?

----

有[我的愛欲]故有苦....無[我的愛欲]故無苦.

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

[苦]是因緣生....本無作者與受者!!

2015-04-10 09:11:32 補充:
老婆婆身上淋雨..

---
那已經在自己的五取蘊世間中...相互滋養長大多時..

而呈現的[感同身受]....

還是因緣生!
2015-04-09 8:46 pm
如何正見三界火宅的燃燒??

覆:

所謂如火宅之說,是因為對五蘊生喜貪或厭棄,才會遭受火(苦)的逼迫。

被苦所逼迫,以火來形成苦逼之困境。



不喜貪五蘊,也不厭棄五蘊,坦然接納世間緣生無常的一切呈現,則能轉火宅為清涼之境。

如何轉火宅為清涼之境呢?

那當然需要甘露之法,才能滅火(苦)、息火(苦)。

2015-04-09 12:46:40 補充:
那甚麼是甘露法呢?

這在《雜阿含》608、609經有提到

世尊告諸比丘:
若比丘離四念處者,則離如實聖法;
離如實聖法者,則離聖道;
離聖道者,則離甘露法;
離甘露法者,不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於苦不得解脫。
若比丘不離四念處者,得不離聖如實法;
不離聖如實者,則不離聖道;
不離聖道者,則不離甘露法;
不離甘露法者,得脫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我說彼人解脫眾苦。


世尊告諸比丘:
我今當說四念處集、四念處沒。諦聽,善思。
何等為四念處集、四念處沒?
食集則身集、食滅則身沒。
……
……
2015-04-09 8:41 pm
世尊在金剛經中說的這首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個「如」字是否講的含蓄了,如果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把這一句這樣看,『一切有為法.夢幻泡影』並全然的接受,那麼是不是比較容易消火。
2015-04-09 6:01 pm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提供借錢、借貸、借款、代辦房屋二胎、汽車融資、房貸等當舖借款服務!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當舖汽機車、貨車、重機械、鑽石、珠寶、名錶、精品、不動產皆可當!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法定利率!5分鐘可知額度20分鐘快速撥款!

桃園當舖中壢當舖仁寶汽車借款迅速放款不囉唆、可彈性還款、選擇正確金援管道,才能真正省利!

歡迎來店(電)洽詢 有專員為您服務

電話:03-4520077 03-4520077 免費

地址:桃園縣中壢市中華路二段292號

仁寶當舖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59: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09000010KK0129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