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charlie 師兄善安:以個人所知和師兄分享一下,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眼見到美的時侯,可以說是色蘊的開始發動,也就是「我欲」的升起,源自於根與塵的相應,源於意的分別,以至感應過去的習因。 第二由於色蘊形成了,隨即於領納時發動感受,接著情識緊接開始,我意於欲的貪婪,讓想蘊一直泅於受蘊中,更多的虛妄隨著編製。 所以依師兄比喻的例子而言,根塵的相應雖是生滅生滅,但是由於想蘊已暫時泅於受蘊之中,念念生滅,卻是念念相續,會直到這蘊作的結果完成。比如:嬰兒看見美女,由於没有人生經驗,於意的分別及過去的習因,在色蘊形成後,想蘊可能便隨著美女的消失,而馬上消失。又如:陽剛的青年看見美女,依於人生的體驗及過去的習因,在色蘊發動後,可能久久不能自已,想蘊一直沈浸在剛才的感受上,而依於虛妄的無限的擴張編製,可能會做出很多不同的動作,譬如:搭訕、挑逗、乃至其他不適常之舉 所以,修行之人在蘊起、蘊變的階段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蘊作的結果,每個人卻是截然不同,原因在於,想蘊與行蘊的中間,決定如何作,便是全賴個人的修養,是否被聲色所迷惑,為無明而生煩惱。
2015-04-08 07:57:01 補充:
因計較,隨煩惱而轉,常住無明
若認識,必能有所突破,發現菩提果
那麼,是誰在發現認識呢?
想一想,佛陀的教法,不是以「我」我主宰,啟示真義嗎?
為佛為眾生,繫於心念的剎那之間;
也就是說,法性平等,修養分別,全在自已的選擇
肯定了佛陀教法的要旨:
「從信而入,不是一味的依賴」
「從道而入,不是自我的任性」
如何呢?
觀自在菩薩,深行的是「智慧」而至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