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眼識]的滋養與生滅的問題.

2015-04-06 6:01 pm
舉例而言..

眼睛看到對向來的人......眼識俱生想蘊分別是[女人]

此[女人]的印象再次經....眼識俱生想蘊分別是[美女].

此[美女]的印象俱生受蘊[喜歡]而作意[行蘊]再多看一眼.

此[多看一眼]的作意促使根塵相觸,再滋養[眼識]或[意識]俱生新的受想行.....


以上...在下知道是很粗又不全的心路流程...但在下的問題在於.

在這個過程中[眼識]是經過[生滅生滅...],一直產生新的眼識??

還是最初的眼識一直在受想行的滋養下作變化直到入意識時,才完成一次生滅??

此題中若有心路流程的誤失也很歡迎指正教導...畢竟在下於這方面的覺知..還很粗淺又不穩定.

敬請先學指教!! 不勝感激!

回答 (19)

2015-04-06 7:25 pm
✔ 最佳答案
charlie 師兄善安:以個人所知和師兄分享一下,希望有所幫助 第一眼見到美的時侯,可以說是色蘊的開始發動,也就是「我欲」的升起,源自於根與塵的相應,源於意的分別,以至感應過去的習因。 第二由於色蘊形成了,隨即於領納時發動感受,接著情識緊接開始,我意於欲的貪婪,讓想蘊一直泅於受蘊中,更多的虛妄隨著編製。 所以依師兄比喻的例子而言,根塵的相應雖是生滅生滅,但是由於想蘊已暫時泅於受蘊之中,念念生滅,卻是念念相續,會直到這蘊作的結果完成。比如:嬰兒看見美女,由於没有人生經驗,於意的分別及過去的習因,在色蘊形成後,想蘊可能便隨著美女的消失,而馬上消失。又如:陽剛的青年看見美女,依於人生的體驗及過去的習因,在色蘊發動後,可能久久不能自已,想蘊一直沈浸在剛才的感受上,而依於虛妄的無限的擴張編製,可能會做出很多不同的動作,譬如:搭訕、挑逗、乃至其他不適常之舉 所以,修行之人在蘊起、蘊變的階段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蘊作的結果,每個人卻是截然不同,原因在於,想蘊與行蘊的中間,決定如何作,便是全賴個人的修養,是否被聲色所迷惑,為無明而生煩惱。



2015-04-08 07:57:01 補充:
因計較,隨煩惱而轉,常住無明
若認識,必能有所突破,發現菩提果
那麼,是誰在發現認識呢?
想一想,佛陀的教法,不是以「我」我主宰,啟示真義嗎?
為佛為眾生,繫於心念的剎那之間;
也就是說,法性平等,修養分別,全在自已的選擇
肯定了佛陀教法的要旨:
「從信而入,不是一味的依賴」
「從道而入,不是自我的任性」
如何呢?
觀自在菩薩,深行的是「智慧」而至覺悟
2015-04-09 1:32 am
有關[眼識]的滋養與生滅的問題,屬於大乘佛法第三轉法輪的唯識學範疇,乃悟後進修的道種智,唯有地上菩薩才有能力教導; 一般法師、學人連二轉法輪的般若都未知未識,如何可能對眼識的「滋養與生滅」有稍為深入的認知? 倒是正覺會同修經常所貼示的推介內容裡,不乏相關正知見可讓學人熏習。不過,可想而知,願虛心、能虛心來讀取的佛友,必定極少極少; 故難怪除此同修會之外,罕能有對本題旨稍為如實如理回應者。這個吾人生命現象之一的問題,也是對學佛人所修所學的省視檢驗。如果沒有對吾人八個識各別功能確實理解,及對八識如何和合運作能有如實觀察,必定無法對本問題有能力作實際性回應。其實題主所舉例的說明本身就錯誤甚多,顯然連對識陰六識的功能及運作都還欠正知見。例如,意識必同時與眼識俱生 ; 眼識也只能了別青廣赤白顯色,無法作較細的分別如「女人」等。茲謹就所提二點略作回應:一、 眼識的生滅,大致分二種:1.剎那生滅,就像電影膠片一般,每格有微小變化,才能顯像。2.分段生滅,就是每日睡熟或瞌睡中斷而再生起的現象。這兩者都是「一直產生新的眼識。」二、「眼識」是了別色塵的心,以眼根與色塵等為俱有依而生起,又是剎那變化; 故所說:「最初的眼識一直在受想行的滋養下作變化直到入意識時,才完成一次生滅。」當非如理說,也是不知所云說。
2015-04-08 9:50 am
對題主035的意見,current再做補充說明。

意見032,即是生命的全部經驗(六組五蘊)。

而如何對六組五蘊進行禪觀,才能破除凡俗錯誤的知見呢?

意見036、047的方法(簡略說明)
如實的觀察與作答並反覆不斷的練習
便能破除大腦根深蒂固的常見及凡俗四見(我、眾生、壽命、忌諱吉慶)

2015-04-08 01:50:33 補充:
先說明我們人從小到大所做的一切事事物物,都是認為「我」在如何如何。

舉例:
誰在吃飯? 我在吃飯
誰在跑步? 我在跑步
誰在開心? 我在開心
誰在難過? 我在難過
誰在被罵? 我在被罵
誰在思考? 我在思考
誰在決定? 我在決定
誰在看書? 我在看書
誰談戀愛? 我談戀愛
誰要結婚? 我要結婚
誰會游泳? 我會游泳
誰生病了? 我生病了
誰中頭獎? 我中頭獎
誰破產了? 我破產了
誰成功/失敗了?我成功/失敗了

舉凡面對與發生任何事事物物
都是有個「我」在如何如何……
都是「我」在幹嘛幹嘛……

這就是佛陀所說的,於緣起的五蘊,凡俗見五蘊是我為我(此是錯誤的認知與見解)

2015-04-08 01:51:03 補充:
然我們透過意見036、047的方法

可以得到正確的認知與見解
就是……
眼識不屬於眼根所有
眼識並不是眼根所生
眼識不是眼根
『凡俗認為是我的眼睛在覺知』

感受(受蘊)不屬於眼根所有
感受(受蘊)並不是眼根所生
感受(受蘊)不是眼根
『凡俗認為是我在感受、感受是我的』

2015-04-08 01:51:16 補充:
思考(想蘊)不屬於眼根所有
思考(想蘊)並不是眼根所生
思考(想蘊)不是眼根
『凡俗認為是我在思考、是我的想法、是我在思惟、思考想法是我、我的』

執行(行蘊)不屬於眼根所生
執行(行蘊)並不是眼根所生
執行(行蘊)不是眼根
『凡俗認為是我在決定、我在執行』

對於意見036、047的方法,有任何問題或實際操作後有任何的感想與看法,歡迎提出來共論法義。

先分享到這

2015-04-08 08:29:51 補充:
是否由俱生的五遍行心所[或七遍行心所]去觀察???

這是在部派佛教時期,後世弟子發明、創新的禪觀法。

不是釋迦佛陀教導的禪觀法

如同四念處一般

正統的禪觀法是於四念處觀十二因緣法的集起與滅盡

但後來發展的四念處觀禪法被改變而成為兩大主流

一、觀身如身、觀受如受、觀心如心、觀法如法
二、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2015-04-08 7:04 am
版主大德法安,至誠隨喜讚歎(殘天)師兄慈悲法語,感恩。

~~~~~~~~

當下的因緣生滅能如實知...是在下現在最重要的功課..~~~版主此

為深層的能量(氣場)範疇~~~。

當下的因緣生滅能如實知~~~此如實知只是基本功(入門)~~~。

當下的因緣生滅能如實知~~~重點在於莫再造新殃~~~。

祝福大家身體安康,幸福如意。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5-04-07 7:23 pm
嘗試解答如下~

一、C是A所生嗎?C是B所生嗎?C是AB所共生嗎?
===
C是因A、B相觸的因緣而生,是因緣生而非A或B生,若說共生,不如說是A+B因緣和合而生

二、C屬於A嗎?C屬於B嗎?C屬於AB共有嗎?
===
A與B只是作為C生起的因與助緣,而非擁有C,C也非屬於何者

三、C就是A嗎?C就是B嗎?C可以恆久持續的不變嗎?
===
三者不同,也無法持久不變

個人的看法是,A、B、C三者的相關性很大,但三者只是互為"緣"而非有某"主體"造成,若無A則無C,若無B也無C,而在不同的狀況下,A、B也會不同,C也會不同
善知識法喜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版主師兄,current師兄及其他諸位先學,不才略述愚見。

請版主師兄靜思觀察

一切識皆是憑空而生,請相信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狂語者,不異語者。

眾生顛倒以為四大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

以為因緣法實相,以及以為有識應因緣變化皆是有(我)而顛倒見

真實、仔細、觀察…

根塵-->識不入一切心

假我以為有-->憑空生出我有此知覺(見)的識。

2015-04-07 08:26:36 補充:
窗外風景,有一棵樹。

眼根與窗外風景的塵相緣-->此時由業而起行成就眼識1

以上是由(我有)此(眼根)以及外境(有風景),才成就行…這樣階段認知出自於(我有)(外有)

眼識1實際上不存在,直接憑空而生…

由末那識處憑空生出-->末那識2(此即是以為真實有眼識1)

末那識2透過以為(有因緣)生起意識3(或稱轉入意根而生起)

意識3(有一片風景)

末那識憑空而生末那識4(認知樹存在)<--此為習氣

末那識4轉入意根-->作意將樹即其他風景分別獨立此時生起(意識5)

末那識認知意識5為真實,而生起末那識6(控制眼睛專注於樹)

2015-04-07 08:40:46 補充:
同一時間,耳根聽聞鳥鳴-->此是耳識7

末那識以為真實有耳識7,而憑空生起有鳥鳴(末那識8)(事實上沒有鳥鳴,沒有耳根)

憑空生起末那識9(以為有連續性因緣存在而現)繼續控制眼專注樹

眼根緣樹塵(事實上沒有眼根,沒有樹塵)-->眼識10

憑空生起末那識11(以為實有眼識10)

…………………

以上無數識現起,只在瞬間…

2015-04-07 08:46:48 補充:
皆是眾生顛倒妄見

其真實皆是(我有)而起

有此可知如來不可思議真實智慧

佛是實語者。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文殊師利菩薩

祈願一切眾生得見真實
迴向阿褥多羅三邈三菩提

2015-04-07 10:06:33 補充:
charile師兄法喜
您說…
既然是因緣生...就應該是因緣滅...不是嗎???!

妄想此實有因緣而有因緣生

就會產生妄想實有因緣再起而將前因緣取代或轉變…

這就是妄想(我為)真實,此我為就是做意因緣法實有。

2015-04-07 10:12:56 補充:
此(我為)憑空而現,此現起而成就(有)因緣法

而此因緣法則是成為相應更多(有)的種種現象,如:見、有女子、從、對面、出現、而我、知道、有心、生起、慾望、想要、多、看、幾眼。<--左列十四種心瞬間,憑空生起交纏。您將這些用一個妄想同一解釋(理解),稱為因緣。

2015-04-07 10:19:02 補充:
芳師兄法喜

不才向您問訊,祝您吉祥健康。

雖是真空實為妙有

眾生皆成就佛境界而不知

2015-04-07 14:16:25 補充:
如實是空色無二

不才只是顯示真實
皆因眾生自悟實相

藥師經

願我來世得阿褥多羅三邈三菩提時,自身光明熾然照耀無量無數無邊世界,以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隨形莊嚴其身,一切有情如我無異。

2015-04-07 14:26:42 補充:
Current師兄法喜

既然是因緣生...就應該是因緣滅

眼識見天空有雲

取雲,識中無空,是空滅還是雲生…
其實是知覺性由空轉雲
非有何生滅處

若此時雲消散不在是否是雲滅?
非也,實是知覺空而已無有雲能知覺…

如此是因地法行實相

2015-04-07 14:28:08 補充:
以上才是因緣法實相

非有生滅處,

實是空花生。

2015-04-07 14:47:51 補充:
Current師兄法喜

那針將自身弄受傷並不是如法之事。

可由其他所緣來做思維觀察

例如左手拍打右手而生疼痛知覺,是由色(左右手相緣呈現拍打過成)至目前為止是觀察色因緣顯現。
此時可明白無有一處是疼痛起源。

此時觀察受

2015-04-07 14:55:28 補充:
受知覺疼痛,出現在拍打處,但是如實觀察左右手拍打現象是否消失(或停止)

是的,因緣在左右手接觸瞬間便完成。

可以發現疼痛(像是)由左右手拍打而呈現。
此疼痛其實是因果異熟現象。
因為左手…右手…拍打…皆無疼痛的種子

但是卻有此而產生疼痛。

本來無卻現有,您認為合理。
因為您的(業)認為合理
所以疼痛合理出現,合理存在。

而此合理性顯現的認知來自於,認知因緣法就是應該這樣…

以上稱為業

2015-04-07 14:57:28 補充:
某些蝴蝶能見紫外線

對蝴蝶而言是合理,是因緣。

事實上,是業。

2015-04-07 14:59:16 補充:
以業治療業,是方便

但是不是解脫。

2015-04-07 16:03:15 補充:
佛不去解決人類吃喝拉撒的業

但是會讓眾生明白此業苦因、業集、業果,最後解脫業。

2015-04-07 16:42:16 補充:
由無明緣行緣識,三者產生因緣。
此三者因緣為憑空生起,所以三者因緣就是妄想。

是故如來說見因緣法實相(此實相即是因緣法是憑空而起的顛倒想)就能見如來,因為不受無明行識三者(憑空而起顛倒相)迷惑。

非是將因緣法當成,法顯現的依處。

若是因緣法即是真如,佛不說般若。
佛只要說有因緣就有實相。

2015-04-07 16:49:14 補充:
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不要把法則當成無相。

法則就是一種行,一種法,一種相。

此相法成為師兄觀察的依處。
那師兄只能見到此法。此相。

不能見如來……

懇請深思

2015-04-08 22:48:28 補充:
感恩星洲師兄法佈施
此處討論版數量不多
有緣分在討論您的問題

以三界色法而言,就純粹以色受想行識為蘊,色聲香味觸法為討論範圍。

因為限制範圍自然能呈現的就受到相對性限制。
這是為了成為範例而建立的規矩。

有其時代教育意義

如同名法,金剛乘稱種種尊…顯教名稱亦不同。
但是真實觀察到的學子,馬上就知道,為何會有這樣的稱呼,因為心相應。

無暇翡翠不才沒見過,很抱歉。
但是其色法亦是地水火風四大具足。

2015-04-08 23:14:50 補充:
若是以一塊白紗做觀察
其中亦是四大具足。

不才略述觀察,懇請師兄指導。
不才在敘述之前,先與師兄討論一事,
所謂地界:硬粗重軟滑輕。
如何產生?身業本來具足此六觸。

所以師兄當知,物質四大本來平衡。
其顯現是依眾生自身業而呈現,非依物本體而現起。
我拿紗布覺得軟輕粗,
那螞蟻被紗布蓋住呢?還是軟輕粗嗎?

2015-04-09 08:09:21 補充:
星洲師兄法喜

如是師兄所言,四大種性是究竟法。但非不能由五根五蘊處觀察,而是以此做觀察時受到業所限制。

因此在色慾界就呈現色慾界顯性,此色慾界顯性由意根為主,因為其他五根業性不相應。所以呈現概念,也就是認知。

但是透過心色照耀物體,會呈現物體的四大,此是心相應而現四大性。

不才於此不多敘述,由個人觀照或依傳授而做觀察。

2015-04-09 08:16:51 補充:
再如師兄所言,觀察自己如琉璃般,此時是由何處知如琉璃般透明?光耀?

以此光耀能否照耀身邊眾生?照耀物件?

相信師兄有答案。

所以當此光耀照耀眾生物件之後,是被擋住?還是穿透?還是反射光耀?

師兄,不才不敘述此間過程,由心幻化故。

眼根若要見白紗四大,實是無塵可得,此時眼識不生,如何得見?

但由心照,取白紗四大入眼根,時能相應者呈現,呈現火界種性細微的燃燒,非光非相。

以上略述

2015-04-09 08:36:12 補充:
此處知覺火界法性呈現燃燒,實非燃燒。

而是火界法性的變化性呈現出,對應眼根的知覺性,實非眼根得知覺,亦是由意根而知,但有顯相,如做夢或是心中影像。

此火界性變化成現是依地界性而起,但因為不相應故,不能知覺地界法性,此時呈現四大色法相成為微光點,輕微晃動。

以上是不才觀察時所呈現,只是概述。

2015-04-09 08:47:03 補充:
四大呈現皆由心成,

由心呈現之後而與五根相應,事實上,五根從未相應過任何四大法性。

正如不才所言,四大法性由法界流出,直接憑空在心識中呈現。

而眾生顛倒以為眼根緣塵而生識...

實此眼根乃至外境皆是幻象,而一切(有)的呈現直接由末那識呈現,此呈現四大種性以造心識目前所成就因緣,此需要而成就各種覺知。

以上可了解,四大種性可以由心的需要,流出之後相應(雖然還是幻境)

以上略述

2015-04-09 08:55:54 補充:
如此世間所是由識及四大種性幻化而顯。

世尊不要認為此為空無,亦不要認為實有。

何以故

眾生皆成就故。

不才的世界,與師兄的世界,雖然各自由各自因緣幻化,但是確實有所交流。

於是經言:四方來者,入此幻城。
2015-04-07 4:25 am
緣[眼] 及[色] [眼識]生 <<<<<< 光這句經文,就不知如何觀!

怎麼觀???   <<<  這是重點

------

可請CU先學多作說明...怎麼觀??

對相應者...應該會有很多幫助.

對不相應者....也可作為參考的修持方法!

**

是否由俱生的五遍行心所[或七遍行心所]去觀察???

2015-04-07 09:14:42 補充:
(舌根A)舌的呈現
(色境B)芒果冰的呈現
(舌識C)芒果冰的味覺覺知經驗的呈現

一、C是A所生嗎?C是B所生嗎?C是AB所共生嗎?
二、C屬於A嗎?C屬於B嗎?C屬於AB共有嗎?
三、C就是A嗎?C就是B嗎?C可以恆久持續的不變嗎?
---

緣AB相觸而生C.
C因緣生滅不屬於A或B.也非共有.
C因緣生滅不會恆久不變.

問題是C是立即滅?剎那滅?或是依於因緣變化條件俱足[無一定時間]而滅???

既然是因緣生...就應該是因緣滅...不是嗎???!

2015-04-07 11:41:38 補充:
妄想此實有因緣而有因緣生

就會產生妄想實有因緣再起而將前因緣取代或轉變…

這就是妄想(我為)真實,此我為就是做意因緣法實有。

-----

在下是認為--->本來無我...一切法只是因緣生滅..而不是有我才有因緣!

佛法從不說[實有].[斷滅]

因緣生滅相續...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過程簡稱[[因緣法則]]!

不是說有一個實有的[因緣法]咚咚在主導!

當下無正思維的因緣而有無明生.不是有一個實有的[性]在產生一切法.

當然在下尊重本來如是先學的認知.

因為一切體證不會離開自己的生命經驗!!

2015-04-07 14:00:50 補充:
四、D、E、F是A所生嗎?D、E、F是B所生嗎?D、E、F是AB所共生嗎?
五、D、E、F是C所生嗎?D、E、F屬於C嗎?
六、D、E、F屬於A嗎?D、E、F屬於B嗎?D、E、F屬於AB共有嗎?
七、D、E、F就是A嗎?D、E、F就是B嗎?D、E、F就是C嗎?
八、D、E、F可以恆久持續的不變嗎?
------

受(受想行)....都是因緣生滅!
****

在下的問題-->**受蘊D)對這一段味覺覺知經驗生起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以上的這句話是緣舌識生的[受]還是已經緣[意識]生的受???

在下於意見040的問題也煩請CU先學回答.

2015-04-07 14:43:44 補充:
再次請教CU先學...

意見054....

若是[舌識]與[意識]皆有時....產生

***對這一段味覺覺知經驗生起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這種感受的情緒....含有[染著的欲]嗎??

還是只要在[行蘊]作意時..不含有貪欲...就不再有後面相續的滋養了???

2015-04-07 14:53:18 補充:
感恩CU先學的回答!!

2015-04-07 16:22:13 補充:
感恩星洲大德於意見076的補充..提醒!!
2015-04-07 3:55 am
經文是怎樣背誦的,那到底怎麼觀?

到了部派佛教時期,太多佛子亦看不懂經文,也不知如何作觀!!

緣[眼] 及[色] [眼識]生 <<<<<< 光這句經文,就不知如何觀!

怎麼觀???   <<<  這是重點

2015-04-06 20:58:22 補充:
是否由俱生的五遍行心所[或七遍行心所]去觀察???

隨意發問,朋友隨意作答。

(舌根A)舌的呈現
(色境B)芒果冰的呈現
(舌識C)芒果冰的味覺覺知經驗的呈現

一、C是A所生嗎?C是B所生嗎?C是AB所共生嗎?
二、C屬於A嗎?C屬於B嗎?C屬於AB共有嗎?
三、C就是A嗎?C就是B嗎?C可以恆久持續的不變嗎?

有興趣的朋友,請依次對三個問題作答。

出門辦事,有緣再續。

2015-04-07 12:38:01 補充:
舌根A)舌的呈現
色境B)芒果冰的呈現
舌識C)芒果冰的味覺覺知經驗的呈現
受蘊D)對這一段味覺覺知經驗生起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想蘊E)想持續、維持、保有這一段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行蘊F)作意再吃一口,以持續並重覆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感謝題主及原來人兩位朋友作答

四、D、E、F是A所生嗎?D、E、F是B所生嗎?D、E、F是AB所共生嗎?
五、D、E、F是C所生嗎?D、E、F屬於C嗎?
六、D、E、F屬於A嗎?D、E、F屬於B嗎?D、E、F屬於AB共有嗎?
七、D、E、F就是A嗎?D、E、F就是B嗎?D、E、F就是C嗎?
八、D、E、F可以恆久持續的不變嗎?

2015-04-07 13:18:16 補充:
一切識皆是憑空而生

此說不符佛陀教說的因緣、緣起法則


佛陀教說的因緣法則是……

六根緣六境,六識生。

識是「根、境」為緣而生

並不是憑「空」而生

緣起法,非自生、非他生、非共生、亦非空生

若說是空生,那還是落入自生或他生的錯誤知見中。

2015-04-07 14:13:31 補充:
在下的問題-->**受蘊D)對這一段味覺覺知經驗生起喜樂感受與愉悅情緒**
以上的這句話是緣舌識生的[受]還是已經緣[意識]生的受???
覆:
一生中,從未品嚐過者而第一次品嚐,是前。
品嚐過了(有記憶),則是前後皆有(因為一邊吃,一邊與記憶連結)。

2015-04-07 14:19:38 補充:
緣AB相觸而生C.
C因緣生滅不屬於A或B.也非共有.
C因緣生滅不會恆久不變.

問題是C是立即滅?剎那滅?或是依於因緣變化條件俱足[無一定時間]而滅???
覆:集起的當下即隨之遷變敗壞的滅盡(遷流不息)



既然是因緣生...就應該是因緣滅...不是嗎???!
覆:是的

可說依著因緣生、因緣滅
或說緣生緣滅

但不能說剎那生滅

世間的緣起呈現,非是剎那生滅的呈現,而是因緣生、因緣滅。
2015-04-07 2:42 am
但連星洲自己也不清楚更深入、真實的來龍去脈。

因為朋友所學的,是後世弟子自創的禪觀法(分別觀),非佛陀教導的因緣觀。

在四大與剎那生滅的謬論之下

是無法得見如來正法

2015-04-06 19:41:51 補充:
那,確實是分別觀、但更是 佛陀甚深緣起觀法,亦有經典出處。

覆:
分別觀即非佛陀正統教導
亦不會如此而得見緣起
因為那是依『常見』而作觀,一開始就錯,一開始的方向就不對,不會到目的的。
經典的出處是後世部派的增新

只是與一般口語上的概念理解,迥然迴異。
扼腕的是,星洲沒有能力更深入而已。
覆:
朋友非常努力的修,current也非常讚歎,但是怎麼也修不起來,why?


朋友尚未理解之前,也不應斷然否定,不是嗎?!
覆:
毫無疑惑的跟朋友如實的告知,分別觀一開始就錯,一開始就煮沙成飯……
終不得飯

2015-04-06 19:47:03 補充:
這世間的因緣呈現,與四大毫無關聯。

貴部派的修法卻偏偏要扯上四大,第一步就錯。

四大與剎那生滅的禪觀法,皆屬於一種哲理與思想,歸類於假想觀。

假想觀不是成功,註定失敗。


佛陀教導的因緣觀,是真實之觀。

如實的觀察「根、境」的因緣之下,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才是正確的第一步。

第一步對了,方向對了,才有機會到達彼岸。

2015-04-06 19:53:22 補充:
人生的經驗當中,全在以下的禪法之中。

緣[眼] 及[色] [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緣[耳] 及[聲] [耳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緣[鼻] 及[香] [鼻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緣[舌] 及[味] [舌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緣[身] 及[觸] [身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緣[意] 及[法] [意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 ,緣觸生[想]、緣觸生[行]。
2015-04-07 1:08 am
應是,不斷不斷的升起、壞滅、滅去。

這樣一個循環,為一個心識剎那。

每一個心識剎那,又包含所有色、受、想、行的所有連鎖反應。

為什麼?

因為,色塵 不斷地衝擊眼淨色。

一個色法,一旦撞擊眼淨色 (色蘊),當下就產生了一種心 (識蘊,但有善、不善之別),

而這個心,同時俱起7支遍心所 (受想行蘊)。

而看一眼,有幾個心識剎那? 幾百萬的幾百萬以上。

大約如此,若細說,則篇幅過大。

但連星洲自己也不清楚更深入、真實的來龍去脈。

2015-04-06 19:34:49 補充:
意見028,Current朋友,

朋友確實誤解,

那,確實是分別觀、但更是 佛陀甚深緣起觀法,亦有經典出處。

只是與一般口語上的概念理解,迥然迴異。

扼腕的是,星洲沒有能力更深入而已。

朋友尚未理解之前,也不應斷然否定,不是嗎?!

2015-04-07 16:03:02 補充:
本來,以為題主朋友在意見035,以5或7支遍一切心所導問,可以引出令人驚艷的觀法。

這裡,倒是有一個關鍵, "觀的目標" 。(觀業處)

1. 有取概念法為觀業處,而得解脫的案例嗎?

2. 若有,請舉出該案例,可以一起研討。


註 1:

許多經典中,出現的蘊、處、界等語,有些是專指究竟法、而非概念法。
如果沒有分清楚,就很難入門。

這會產生一種常見狀況.....沒有一個字不懂、也正確解析該偈文義、但卻無法如經偈中人物一樣解脫。


註2 : 概念法,是相對於究竟法,

凡不屬於心法、心所法、究竟的色法、涅槃,皆為概念法。


註3:

認為不需要觀,就能解脫者,也建議不要浪費版面。

2015-04-08 09:50:28 補充:
很遺憾的說,或許不中聽,但可能是事實。

當然,這純粹只是個人的觀察,不代表甚麼。


真實見到五蘊的究竟狀態、而證實染著、過患、而客觀地厭離,這是如理作意。

沒有見到究竟狀態,而自己告訴自己,應該厭、離、滅盡,這是偏向心理暗示。

不知五蘊內涵、東拼西湊,自行演繹出離之道,是狂躁、心理補償、打發時間。


或許有些朋友不贊同,那就換一種說法.........


記得燃燒經中,這麼記載,色在燃燒。(雖然一切都在燃燒,但只舉色為例)

大家都知道色法無常、貪嗔癡火燃燒、生老死、憂悲苦在燃燒,

但是,實際上沒有。沒有見到燃燒。

2015-04-08 09:50:47 補充:
好一點的,相信經典,強迫告訴自己,這一切在燃燒,實際上是一種心理暗示。

另外一種,自行演繹,幻想燃燒中的不燃燒、無所謂燃燒不燃燒等等心理戲法。


諸友,佛陀說 ~ 一切都在燃燒。(三界如火宅之說的來源)

我們是在燃燒宅中嘆燃燒?

還是不知燃燒真滋味、只是賦閒說燃燒?

或是人間自是有燃燒,此恨不關妳我他?

.........

會後隨筆,純屬個人觀點,也無影射甚麼。

2015-04-08 21:47:59 補充:
原本朋友,

應該算是接續上一次四大的議題。

如果,朋友看到一塊 "無暇翡翠", 但是朋友也沒有升起貪欲、也不討厭,

請問,這塊 "無暇翡翠" 也在燃燒嗎?

若是,為什麼?

若不是,為什麼?

朋友隨意即可、只是隨筆研討而已。

2015-04-08 23:58:25 補充:
原來朋友,

如果有空,可以參閱原始的這12特相出處~ 法集論。

第一,雖然,地界、或火界、乃至風界,可以從觸覺為起點,而開始學習辨識。

但是,獨獨水界不行。這是必須提醒的。

第二,白紗為四大所造,是客觀的事實。

就算朋友不觀察那白紗,白紗依然有四大。

第三,地界六特相,只是幫住學習者能熟悉地界的特性,並且當成所緣。

這六特相,依然是概念法。

第四,硬粗重、軟滑輕的修學法,與 "螞蟻蓋白紗" 的類比,毫無關係。

第五,辨認白紗,確實應先從自身開始,稍有能力之後才觀察白紗。

所謂內住慧、外住慧;一時內觀、一時外觀。

2015-04-09 00:00:01 補充:
第六,觀察順逆步驟繁複,不在此處贅言。多說目前也無益。

第七,這是額外對朋友所說,成功的里程碑,就是 "藥師如來琉璃身" 的起源。

藥師者,四大調合之能師。

因此,藥師法門不在其他,而是能觀四大。

而觀四大成就者,在意門中,自己的身體將為明淨剔透如琉璃一般。

這樣就成就了嗎? 遠遠沒有。只是...終於開始修學而已。

後語,

無論白紗、翡翠;都是四大合成之物。觀法是一樣的;沒有類比、臆測;只有直接觀察而已。

以上隨筆

2015-04-09 00:59:24 補充:
朋友,真的認為四大...是用眼、耳、鼻、舌、身根觀察的嗎?

四大,是究竟法,很抱歉,眼睛、耳朵、鼻子乃至身體,都看不到。

眼睛、乃至身根的用處,只是一開始選取所緣之時,勉強堪用。

意見104 105已經略為提到,只是朋友還沒有抓住他的實際意義。

四大的觀察,與朋友意見106所說,還真的沒甚麼關係。

只能建議朋友,尋求合格的業處導師,

他會一步一步地教導、小參、修正、再回業處、再小參、再用功。

終有一天會對自己現在所說,莞爾一笑。

沒有進一步的說明了。

願吉祥
2015-04-06 10:54 pm
凡俗就是一直在『十二因緣法的集起』的階段
因為不修因緣觀
不知五陰是愛不到也無法擁有
也不知無法重覆的經驗那曾有過的喜樂經驗而追逐不停
=
也不知無法重覆的經驗那曾有過的喜樂經驗而追逐不停

不知所云

2015-04-06 16:29:08 補充:
一直要重覆那第一口的好吃經驗………

==

真的是鑽牛角尖

感覺非常幼稚

會令人著迷是因為喜歡

喜歡不是因為重複

而是因為吸引

即使知道經驗不重複

還是會繼續喜歡

有人說改就改

說戒就戒

不用想這些似是而非的說法

證明這些說法不只是脫褲子放屁

甚至連屁都放不出來

2015-04-06 19:57:37 補充:
對四大根本不懂 卻說這世間的因緣呈現,與四大毫無關聯。
==
這種心態跟紅衛兵蠻像的

明明連須陀洹都遙不可能

為什麼卻一再評論各家

這不是智慧高

是佛教史五取蘊的病又發了

唉 這病怎麼這麼難治啊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03: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406000016KK023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