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煩請念佛有成的大德幫忙
白話解釋印光大師防心火上炎句子
圖片參考:
https://s.yimg.com/lo/api/res/1.2/P2sURFJlxrL3FeIf9sH57g--/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img.itc.cn/photo/orkPCd86Jjx
懺雲法師開示—念佛三昧摸象記 (擷錄 )
現在講講念佛三昧摸象記擷錄。
這個方法尤其要緊。
「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
這是功夫的話。
那個感受呢?
「透體清涼,中懷悅豫。」我們怎麼體驗呢?
閉了關、專心念佛,專心念佛又聽《阿彌陀佛疏鈔》,就是很契機了,
一聽之後,舉起佛號再一念,妄想都消除了,透體清涼啊!
徹底的清涼而沒有煩惱→悶哪、熱惱。中懷就是中心;
悅豫→歡喜。簡直像甘露灌頂,觀音菩薩的甘露灌頂一樣。
醍醐沃心 ,就像佛給我們說法 ,說到最高那個法就是醍醐,
我們心哪,泡在滋養的醍醐裡頭,
那多好,多滋養呢!
其為樂也莫能喻焉,這個樂簡直沒法說、沒法比呀!沒法形容。
「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
就在念佛的時候要觀照,
觀照什麼呢?
觀照這一句佛號,專注這一句佛號,
毋使外馳,心不要往外跑,就觀照這一句佛號。
念念照顧心源,這一句佛號就是心源,
念念相連、照顧心源。
念念,從開始就專注在一句佛號,開始一念那是心源。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
那個心,
一去念佛,那是心的本源。
心心契合佛體,
一念一念那個心都契合阿彌陀佛的本體→無量光明、無量壽命。
這是我契合阿彌陀佛那個本體,
那麼念念照顧心源,
念念觀自己那一念無生,無生而生再念佛,
念念的心就心心契合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本體→本覺理體。
「返念自念,返觀自觀」,
這個諸位體會,返念自念,
返過來念頭自己念佛;
返觀、自己觀自己念的這一句萬德洪名,
觀自己念佛的心,念出來這一句萬德洪名→佛號。
「即念即觀,即觀即念」:
在念的時候就要觀;
即觀即念,觀的時候還要念,不要不念。
「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
務必使全念佛的這一心,同時就觀我念佛的佛號;
念外無觀,我念佛的心以外沒有觀,就在念中要觀。
下兩句呢?
「全觀即念」:
我全付的精神,全心在觀,
同時我全心就在念 ;
我觀我念佛以外,沒有別的念頭→「觀外無念」。
觀和念,這時候就像水和乳一樣,
「尚未鞫到根源」,還沒有到家。
這個水乳,普通說,
大家和合一同修行像水乳一樣,
那個意思,是水和水合,不是水和乳合。
水和水合,還是如此;
乳和乳合還是乳。
要講和合,大家六和合修行,
增加多少人,都是一樣,
沒有第二個意見,心裡都像水一樣,同見、同行、同願。
乳呢?添在乳裡頭,也都是乳,
不是水和乳合。
那麼,觀和念這時候還沒達到根源,
須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上,
重重體究→體會、參究,切切的下功夫。
「越究越切、愈提愈親」:越去追究、參究,
越覺得懇切、親切,愈提起來,愈覺得親切,如母憶子。
「及至力極功純」,到了用功用到極處,
功夫純一不雜的時候,「豁然和念脫落」,
忽然間,這一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
無念,沒有能念所念;
無不念,任運自然地,念念都在念,
證入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個意境。
「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
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我想著百丈禪師的法語是「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啊,
這個妄緣,就是過去的妄想,
現在念佛的時候,又從心裡帶出來了,
這個妄想就是虛妄的因緣,從心起來了。
要說是妄念呢?
我但有念佛這一念,不要其他的妄想雜念,
離開妄想雜念,
當下就是如如不動的佛。
如如佛,頭一個如也可以說是「像」,就像如如不動的佛。
「此之謂也」,就是這樣。
功夫至此呢?
「念佛法得」,得了念佛的方法。
「感應道交,正好著力。」還往前念不停。
圖片參考:
https://s.yimg.com/lo/api/res/1.2/n9Lt8SOc3uKYWVokZzQ2xg--/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www.fodizi.net/uploadfile/201304/24/1726266625.jpg
懺雲法師開示—如母憶子、憶念彌陀 (擷錄 )
那麼,這樣子念佛,
一定眼不觀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身不感觸、舌不嚐味,
就這麼一心念,都攝眼、耳、鼻、舌、身,
以至於攝意根,
不打妄想,
這才能徹底報父母恩、報佛的恩。
那麼,佛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後說:
都攝六根、不被六塵所染,這一念心,
就是清淨心,叫做「淨念」;
淨念,但有一念不行,
淨念得念念念去,叫做「淨念相繼」,
這才好。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繼、又繼,繼續又繼續,繼到深入了,
凝固了、不搖動了,會歸一處了,
得三昧、得禪定、得著一心不亂,
斯為第一!
真能報親恩,也能報佛恩。
諸上善人!
至誠懇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母憶子、憶念彌陀。
念起!聽起!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2015-03-31 19:33:55 補充:
。在下~是十念法!
。【。。。 。。】~(意識上面,五句)
。【。。。 。。】~(意識下面,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十)句,再按計數器!
。總之~
。可從,3句,5句,10句(再撥珠或暗計數器)
。一句一珠,易散漫心,三句以上易『攝心』!
。僅供參考。。。
學佛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只相信一位法師所言.
應要多看淨土三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唸佛要唸南謨阿彌陀佛.
不是南無,是南謨,南謨二字,是皈依之意.
加上此二字,唸佛之力,便由頭頂,頂門灌入中脈,便得佛力加持.
至於發癢,發痛問題,這應是業力未消的問題,如業力較重之人,也有人一唸佛,便不舒服,或受業力干擾,一唸便想入睡.
靜坐之法,跟唸佛不同,靜坐乃是打坐禪定之法,與唸佛不同.不適合配合一起來做.
正確靜坐,一入定,經年累月不醒.
唸佛可口唸,小聲唸,不宜大聲唸,日久功深,就算心裡默唸南謨阿彌陀佛,一樣可得佛力加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的就是此理,心念佛,口不唸,也算念佛.
唸佛也不限唸南謨阿彌陀佛,其它唸南謨藥師琉璃光如來,南謨觀世音菩薩,南謨文殊師利菩薩,南謨地藏王菩薩,南謨釋迦牟尼佛,其它種種佛號,只要加上南謨二字,來唸佛,都可得各種一切佛菩薩加持.
佛力不可思議.
2015-04-01 15:29:36 補充:
所有正統的佛經,都會記載在大正新修大藏經裡,古往今來的正統佛經,都會收錄在大藏經裡,而大藏經共有三千多種佛經,淨土三經,只是滄海一粟,只是佛法的一小部份.
唸佛雖然殊勝,但很多佛號只能幫助往生淨土,消一部分業障,但大多數的佛號,無法滅五逆重罪毀謗正法的大罪,大多數的大藏經咒語可消五逆重罪.
還有,五樓講的,釋迦牟尼佛是第七位來人間的佛,這是錯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已有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來人間成佛的,下一位來人間成佛的是現在的彌勒菩薩.這個世界這時期叫賢劫,過去時期叫莊嚴劫,未來時期叫星宿劫.
此三大時期的佛,才是我們一般講的三世諸佛.
真的唸佛身體不適,還是先找醫生,不要一直迷信唸佛的
2015-04-01 15:32:17 補充:
效力,人該生病還是會生病的.
還有一種佛要是必學的,就是南謨藥師琉璃光如來,當你真的病治不好時,就要天天唸此佛號,求佛幫忙,希望可以找到對的方法治好病.因本人曾生了皮膚病,一直治不好,後來唸此佛號幾個月,終有人介紹對的醫生治好我的病.
我念佛的確有念佛都集中在腦頂附近(或腦背近腦頂之處),
剛開始念佛時 , 這樣確實會較快集中意念 , 進入狀況 , 我稱他為五雷轟頂 , 是很好的方法。
但 , 切記....這只是暫用方便的方法 , 相對弊病很大 , 長期亢奮, 心火上炎,
會得頭痛, 失眠, 高血壓 , 中風...等等問題。
只能暫用10分鐘以內 , 一定要移轉位置 , 音源轉下沉, 到鼻頭呼吸 或腹區
當念佛念到昏沉想睡時 , 偶而又轉至到頭頂 , 幫忙提神 , 但不行當常態使用。
念佛常說到萬緣放下 , 是放輕鬆的
3. 眼皮須垂下後 , 容易收攝身心, 更 要忘記它的存在 , 老想眼皮對不對 , 這就在打妄想了。
我念一念會覺得好像進入狀況,外在聲音即使聽到,就好像念順了一樣,自然而然有個牆壁擋著,心思不會跑去想那外界聲音,這是正常的嗎?
反常 , 外在的聲音也跟著你的心而轉 , 全都是念佛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