煩請念佛有成的大德幫忙白話解釋印光大師防心火上炎句子

2015-03-29 7:01 pm
學佛之人,一舉一動,皆須留心。至於念佛,必須志誠。或有時心中悲痛起來,此也是善根發現之相,切不可令其常常如是,否則必著悲魔。凡有適意時,不可過於歡喜,否則必著歡喜魔。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必須調停適中。大聲念,不可過於致力,以防受病。掐〖音恰〗珠念,能防懈怠。靜坐時,切不可掐;掐則指動而心不能定,久必受病。

麻煩得念佛三昧的大德幫我白話解釋這句或回答我的疑問:
「念佛時,眼皮須垂下,不可提神過甚,以致心火上炎,或有頭頂發癢、發痛等毛病。」
1. 我念佛的確有念佛都集中在腦頂附近(或腦背近腦頂之處),會有點癢或很少次發痛的狀況,但我是閉眼默念,這樣是提神過甚嗎?
2. 接上題,若說是提神過甚,小弟不解,念佛不是要很專心去念嗎?還是應當如修禪定一樣,諸念放下,一念輕輕提起?(但如此卻又像有口無心在念,因不起其它心)
3. 眼皮須垂下。但我實在學不會,眼皮7分閉到最後總會自然的閉上,請教到底是怎樣的垂下? 單單眼朝下看手或看鼻又會分心
4. 我念一念會覺得好像進入狀況,外在聲音即使聽到,就好像念順了一樣,自然而然有個牆壁擋著,心思不會跑去想那外界聲音,這是正常的嗎?
5. 請教大德是怎麼念佛的? (只請教持名念佛大德, 恕我看不懂其它方法)
感恩!!

回答 (13)

2015-03-29 9:22 pm
✔ 最佳答案
煩請念佛有成的大德幫忙
白話解釋印光大師防心火上炎句子


圖片參考:https://s.yimg.com/lo/api/res/1.2/P2sURFJlxrL3FeIf9sH57g--/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img.itc.cn/photo/orkPCd86Jjx


懺雲法師開示—念佛三昧摸象記 (擷錄 )

現在講講念佛三昧摸象記擷錄。
這個方法尤其要緊。
「從茲念佛,愈覺親切。佛號一舉,妄念全消。」
這是功夫的話。

那個感受呢?
「透體清涼,中懷悅豫。」我們怎麼體驗呢?
閉了關、專心念佛,專心念佛又聽《阿彌陀佛疏鈔》,就是很契機了,
一聽之後,舉起佛號再一念,妄想都消除了,透體清涼啊!

徹底的清涼而沒有煩惱→悶哪、熱惱。中懷就是中心;
悅豫→歡喜。簡直像甘露灌頂,觀音菩薩的甘露灌頂一樣。

醍醐沃心 ,就像佛給我們說法 ,說到最高那個法就是醍醐,
我們心哪,泡在滋養的醍醐裡頭,
那多好,多滋養呢!
其為樂也莫能喻焉,這個樂簡直沒法說、沒法比呀!沒法形容。
「予曰:「若論其法,必須當念佛時,即念返觀」,
就在念佛的時候要觀照,
觀照什麼呢?

觀照這一句佛號,專注這一句佛號,
毋使外馳,心不要往外跑,就觀照這一句佛號。
念念照顧心源,這一句佛號就是心源,
念念相連、照顧心源。


念念,從開始就專注在一句佛號,開始一念那是心源。
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生心,
那個心,
一去念佛,那是心的本源。


心心契合佛體,
一念一念那個心都契合阿彌陀佛的本體→無量光明、無量壽命。
這是我契合阿彌陀佛那個本體,
那麼念念照顧心源,
念念觀自己那一念無生,無生而生再念佛,
念念的心就心心契合無量光明、無量壽命這個本體→本覺理體。


「返念自念,返觀自觀」,
這個諸位體會,返念自念,
返過來念頭自己念佛;
返觀、自己觀自己念的這一句萬德洪名,
觀自己念佛的心,念出來這一句萬德洪名→佛號。

「即念即觀,即觀即念」:
在念的時候就要觀;
即觀即念,觀的時候還要念,不要不念。


「務使全念即觀,念外無觀」:
務必使全念佛的這一心,同時就觀我念佛的佛號;
念外無觀,我念佛的心以外沒有觀,就在念中要觀。


下兩句呢?
「全觀即念」:
我全付的精神,全心在觀,
同時我全心就在念 ;
我觀我念佛以外,沒有別的念頭→「觀外無念」。

觀和念,這時候就像水和乳一樣,
「尚未鞫到根源」,還沒有到家。
這個水乳,普通說,
大家和合一同修行像水乳一樣,
那個意思,是水和水合,不是水和乳合。

水和水合,還是如此;
乳和乳合還是乳。
要講和合,大家六和合修行,
增加多少人,都是一樣,
沒有第二個意見,心裡都像水一樣,同見、同行、同願。


乳呢?添在乳裡頭,也都是乳,
不是水和乳合。
那麼,觀和念這時候還沒達到根源,
須向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上,
重重體究→體會、參究,切切的下功夫。

「越究越切、愈提愈親」:越去追究、參究,
越覺得懇切、親切,愈提起來,愈覺得親切,如母憶子。


「及至力極功純」,到了用功用到極處,
功夫純一不雜的時候,「豁然和念脫落」,
忽然間,這一念脫落,「證入無念無不念境界」,
無念,沒有能念所念;
無不念,任運自然地,念念都在念,
證入不念而念、念而不念這個意境。


「所謂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
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


我想著百丈禪師的法語是「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啊,
這個妄緣,就是過去的妄想,
現在念佛的時候,又從心裡帶出來了,
這個妄想就是虛妄的因緣,從心起來了。


要說是妄念呢?
我但有念佛這一念,不要其他的妄想雜念,
離開妄想雜念,
當下就是如如不動的佛。

如如佛,頭一個如也可以說是「像」,就像如如不動的佛。

「此之謂也」,就是這樣。
功夫至此呢?
「念佛法得」,得了念佛的方法。
「感應道交,正好著力。」還往前念不停。


圖片參考:https://s.yimg.com/lo/api/res/1.2/n9Lt8SOc3uKYWVokZzQ2xg--/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www.fodizi.net/uploadfile/201304/24/1726266625.jpg

懺雲法師開示—如母憶子、憶念彌陀 (擷錄 )

那麼,這樣子念佛,
一定眼不觀色、耳不聽聲、鼻不嗅香、身不感觸、舌不嚐味,
就這麼一心念,都攝眼、耳、鼻、舌、身,
以至於攝意根,
不打妄想,
這才能徹底報父母恩、報佛的恩。


那麼,佛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最後說:
都攝六根、不被六塵所染,這一念心,
就是清淨心,叫做「淨念」;
淨念,但有一念不行,
淨念得念念念去,叫做「淨念相繼」,
這才好。

「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繼、又繼,繼續又繼續,繼到深入了,
凝固了、不搖動了,會歸一處了,
得三昧、得禪定、得著一心不亂,
斯為第一!

真能報親恩,也能報佛恩。
諸上善人!
至誠懇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如母憶子、憶念彌陀。
  念起!聽起!

西方極樂世界大慈大悲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2015-03-31 19:33:55 補充:
。在下~是十念法!

。【。。。 。。】~(意識上面,五句)

。【。。。 。。】~(意識下面,五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共(十)句,再按計數器!

。總之~

。可從,3句,5句,10句(再撥珠或暗計數器)

。一句一珠,易散漫心,三句以上易『攝心』!


。僅供參考。。。
2016-04-10 7:28 pm
哈囉 ! 大大

我可以建議你去仁寶當舖哦!!

在中壢往桃園方向中華路二段 YKK對面

我也是去那裡借的 店長很好商量 會給你方便的

保密 利息也很低 !服務態度也很親切

我也是我朋友介紹我去那的

而且她們在網路上的評價也很好哦

你可以去網路上搜尋 仁寶當舖

他們很專業 過件率也很高 評估完你的條件馬上放款

事後你有什麼問題 打過去給他們 他們都會盡量配合你

你可以去了解看看 !祝你好運~~~
2015-03-31 11:04 pm
弘一大師念佛,是每5句佛號撥一顆念珠,以防散心.

僅供參考.
2015-03-30 5:07 pm
南無阿彌陀佛

>1. 我念佛的確有念佛都集中在腦頂附近(或腦背近腦頂之處),會有點癢或很少次發痛的狀況,但我是閉眼默念,這樣是提神過甚嗎?

你這情形,
是[念強]而[覺弱],
也就是認知強而覺知弱,
所造成的現象。

>2. 接上題,若說是提神過甚,小弟不解,念佛不是要很專心去念嗎?還是應當如修禪定一樣,諸念放下,一念輕輕提起?(但如此卻又像有口無心在念,因不起其它心)

念佛的定,
有攝心為定,
有以信代定,
你是採用攝心為定。

認知性的念佛,
就是有口無心,
覺知性的念佛,
則是純情念佛。

>3. 眼皮須垂下。但我實在學不會,眼皮7分閉到最後總會自然的閉上,請教到底是怎樣的垂下? 單單眼朝下看手或看鼻又會分心

從這裡就可推知,
你認知強而覺知弱,
也就是對生起的現象,
常以[名言概念]去認識分別。

>4. 我念一念會覺得好像進入狀況,外在聲音即使聽到,就好像念順了一樣,自然而然有個牆壁擋著,心思不會跑去想那外界聲音,這是正常的嗎?

隨緣現起的心理現象,
就像是電腦中的一個資料訊息,
不用去分別[概念]它,
你只要知道了別,
就可以了。

>5. 請教大德是怎麼念佛的? (只請教持名念佛大德, 恕我看不懂其它方法)
感恩!!

這一聲佛號,
就是阿彌陀佛佛果的總持,
不須要在念佛過程中,
對念佛或佛號作出任何的理解(認知),
一聲直入彌陀本願真如海。
2015-03-30 4:32 pm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19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3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620
2015-03-30 6:02 am
1. 我念佛的確有念佛都集中在腦頂附近(或腦背近腦頂之處),會有點癢或很少次發痛的狀況,但我是閉眼默念,這樣是提神過甚嗎?
--- 提神過不過甚,其實自己可以覺察,這就是所謂的"掉舉和昏沉"之間的調適
過甚的話好像比較容易胡思亂想,如果到了發癢發痛,應該早就過甚了吧!


2. 接上題,若說是提神過甚,小弟不解,念佛不是要很專心去念嗎?還是應當如修禪定一樣,諸念放下,一念輕輕提起?(但如此卻又像有口無心在念,因不起其它心)
--- 念佛這一念也是妄念,但是它是一種淨念,也可以稱之為輕妄,
就算你有口無心,念久了之後,有精神了,身心端正了,
也會慢慢把清淨心念出來,諸念放下一念單提這不就是專心嗎?


3. 眼皮須垂下。但我實在學不會,眼皮7分閉到最後總會自然的閉上,請教到底是怎樣的垂下? 單單眼朝下看手或看鼻又會分心
--- 你的問題,正好顯現出你的心火上炎,因為這些問題根本就不是問題...
自然而然就好了,只是眼皮垂下有一種放下的姿態,當你真的做到萬緣放下,
ㄧ念單提,你外面的姿態是怎樣重要嗎?
只是這個姿態就會慢慢跟著你的心去改變,
眼皮放下正好象徵你把外面的環境放下了,何必去管閉了七分還八分?


4. 我念一念會覺得好像進入狀況,外在聲音即使聽到,就好像念順了一樣,自然而然有個牆壁擋著,心思不會跑去想那外界聲音,這是正常的嗎?
--- 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

5. 請教大德是怎麼念佛的? (只請教持名念佛大德, 恕我看不懂其它方法)
--- 怎麼念佛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
....
...
..
.
南無阿彌陀佛

 

2015-04-02 20:54:25 補充:
補充說明:

--- 眼皮下垂..也可以代表"向內看",即是迴光返照,以便於收攝身心
大勢至菩薩說:"都攝六根 淨念相繼",這就是念佛的指導原則!

--- 有時候念佛我會問自己.."為甚麼念不下去?"
因為心裡有事,所以念不下去
但這些事重要嗎?
如果有很重要的事,可以先把它處理好,然後再專心念佛

--- 黃念祖老居士說:以般若為前導,以淨土為依歸
念佛也要有智慧,例如:要察覺自己的狀態,是不是心火上炎,適不適合繼續念下去
越念佛也會越有智慧,希望能真的對你有幫助!

 
隨喜星洲師兄所言

合十

不才曾念佛,至日夜不斷…
非快非慢,非默非響,
一心知口出耳入,
字字無有,
只有佛意。

終日見紅日…
2015-03-29 11:20 pm
學佛要依法不依人,不要只相信一位法師所言.
應要多看淨土三經,觀無量壽經,無量壽經,阿彌陀經.
唸佛要唸南謨阿彌陀佛.
不是南無,是南謨,南謨二字,是皈依之意.
加上此二字,唸佛之力,便由頭頂,頂門灌入中脈,便得佛力加持.
至於發癢,發痛問題,這應是業力未消的問題,如業力較重之人,也有人一唸佛,便不舒服,或受業力干擾,一唸便想入睡.
靜坐之法,跟唸佛不同,靜坐乃是打坐禪定之法,與唸佛不同.不適合配合一起來做.
正確靜坐,一入定,經年累月不醒.
唸佛可口唸,小聲唸,不宜大聲唸,日久功深,就算心裡默唸南謨阿彌陀佛,一樣可得佛力加持,大勢至念佛圓通章,講的就是此理,心念佛,口不唸,也算念佛.
唸佛也不限唸南謨阿彌陀佛,其它唸南謨藥師琉璃光如來,南謨觀世音菩薩,南謨文殊師利菩薩,南謨地藏王菩薩,南謨釋迦牟尼佛,其它種種佛號,只要加上南謨二字,來唸佛,都可得各種一切佛菩薩加持.
佛力不可思議.


2015-04-01 15:29:36 補充:
所有正統的佛經,都會記載在大正新修大藏經裡,古往今來的正統佛經,都會收錄在大藏經裡,而大藏經共有三千多種佛經,淨土三經,只是滄海一粟,只是佛法的一小部份.
唸佛雖然殊勝,但很多佛號只能幫助往生淨土,消一部分業障,但大多數的佛號,無法滅五逆重罪毀謗正法的大罪,大多數的大藏經咒語可消五逆重罪.
還有,五樓講的,釋迦牟尼佛是第七位來人間的佛,這是錯的.
現在賢劫千佛名經已有講.釋迦牟尼佛是第四位來人間成佛的,下一位來人間成佛的是現在的彌勒菩薩.這個世界這時期叫賢劫,過去時期叫莊嚴劫,未來時期叫星宿劫.
此三大時期的佛,才是我們一般講的三世諸佛.
真的唸佛身體不適,還是先找醫生,不要一直迷信唸佛的

2015-04-01 15:32:17 補充:
效力,人該生病還是會生病的.

還有一種佛要是必學的,就是南謨藥師琉璃光如來,當你真的病治不好時,就要天天唸此佛號,求佛幫忙,希望可以找到對的方法治好病.因本人曾生了皮膚病,一直治不好,後來唸此佛號幾個月,終有人介紹對的醫生治好我的病.
2015-03-29 8:38 pm

我念佛的確有念佛都集中在腦頂附近(或腦背近腦頂之處),

剛開始念佛時 , 這樣確實會較快集中意念 , 進入狀況 , 我稱他為五雷轟頂 , 是很好的方法。

但 , 切記....這只是暫用方便的方法 , 相對弊病很大 , 長期亢奮, 心火上炎,
會得頭痛, 失眠, 高血壓 , 中風...等等問題。

只能暫用10分鐘以內 , 一定要移轉位置 , 音源轉下沉, 到鼻頭呼吸 或腹區

當念佛念到昏沉想睡時 , 偶而又轉至到頭頂 , 幫忙提神 , 但不行當常態使用。

念佛常說到萬緣放下 , 是放輕鬆的

3. 眼皮須垂下後 , 容易收攝身心, 更 要忘記它的存在 , 老想眼皮對不對 , 這就在打妄想了。

我念一念會覺得好像進入狀況,外在聲音即使聽到,就好像念順了一樣,自然而然有個牆壁擋著,心思不會跑去想那外界聲音,這是正常的嗎?

反常 , 外在的聲音也跟著你的心而轉 , 全都是念佛聲
2015-03-29 8:32 pm
只是路過,隨筆。

1. 所謂提神過甚,一般、可能是指~ 太偏重於五根之中的精進根。白話地說,就是太急躁、太用力於專心。

而一般初學習時,常常會不由自主地用 "腦" 去拼命專心,所以常常感覺頭部會麻、腫、脹、痛、癢、刺..等感覺。

2. 專心,是須要五根平衡,偏向任何一方,都會有程度不同的狀況。

五根的平衡,大約如此 :

念根,把念置於佛號,也就是念念於佛號,一個字都不放過。

精進根、定根,是一對平衡組;精進是提起、鞭策;定是穩定;專心。

也就是,不要太急、太猛,但也不要太沉滯。

信、慧2根又是一組,這裡的信,不是指相信阿彌陀佛,而是感性地沉浸在 佛陀的功德。

2015-03-29 12:33:06 補充:
而慧根,無須陳義過高,在這裡是指~ 整個念佛過程清楚明白。(簡單比喻:正知)

整體來說,五根平衡,須要保持輕鬆、不要太用力。

訣竅在於,不要用口念、也不要過於側重在用腦部專力於佛號。

至於用哪裡? 看到最後再說。

3. 眼睛閉著比較好,但無須用力閉緊,輕鬆自然垂閉即可。

為什麼? 因為人的眼門最容易抓取影像,非常敏感、快速而令人分心。

4. 應屬正常。但無須理會、繼續正確的繫念。

5. 選擇自己最適合的功德名號,然後再好好瞭解這個名號的意義,

然後背熟他。要熟到不能再熟。

採用的方式是數數隨念。

2015-03-29 12:33:25 補充:
就是~ 不緩不急地,把全部的注意力投入到 "名號意義"。

這就是,繫念。"名號意義" 就是所緣。注意力就是 念。

正確的繫念, 也就是常說的 "正念"。

接下來,是以念根為軸心,然後平衡其餘四根。

把全部的身心,沉浸到 "名號意義" 之中,就像泡在水裡。

要注意的是,

不需要刻意出現聲音,
不需要刻意產生影像,
沉滯時,就鞭策一下,
急躁時,就舒緩一下,
太過感性,就稍為加強正知清晰度,
太過理性,就再擁抱一下功德意義。

以上,是念佛的隨念法。屬於六隨念之一。

2015-03-29 12:33:39 補充:
在定的功德來說,

雖然無法真正到達上位,但可以非常非常接近初禪。

雖然未到地,但其定的深度,依然難以測知。培養智見的基礎。

在慧的角度來看,

讓無痴、無貪、無嗔三支善根茁壯發展,

為現法樂住、為正知正見,紮下深厚的基礎。

以上略說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53:06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329000016KK031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