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首先,要瞭解「五蘊」是什麼?我不預設這裡是佛教版,不預設立場來這裡閱讀的都是修習佛法有年的佛子;不預設立場這裡大家都看得懂「文言文」。所以我盡量用「淺白易懂的方式」,並將原文翻譯之。 在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8%8A_(%E4%BD%9B%E6%95%99) 道:佛教將蘊分析成五種基本元素,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五者,又稱五蘊(梵文:पञ्च स्कन्ध,pañca skandha),舊譯五陰、五聚、五眾或五受陰。 五蘊是指以下五種:色蘊,總該五根五境等有形之物質。受蘊,對境而承受事物之心之作用。想蘊,對境而想像事物之心之作用。行蘊,其他對境關於嗔貪等善惡一切之心之作用。識蘊,對境而了別識知事物之心之本體也 其他解釋可以連結去維基百科看看,或網路自行搜尋之。 想蘊 我個人比較有感觸的是「想蘊」的部分。想,就會有能量,無論是正面想、負面想,都會散發出能量,並造成因果。為什麼呢?以前我生氣,因為客戶沒有將話講清楚、沒有報清楚他們地址在哪,造成我跑錯地方,找到一模一樣的地址才知道走錯了。那時我很生氣地打電話過去,並向客戶抱怨、丟出憤怒的心情。客戶因也是做服務業,淡淡地、心平氣和地回應我:「你有輸入**市嗎?」我聽了更火了,我說:「你們沒有講啊!那時我和同事查就是在XX市。」 這起事件,間接地讓我對朋友抱怨、對朋友丟出憤怒的能量。如果容易被你牽著鼻子的人,就會因為你丟出憤怒的能量,跟著你一起生氣、一起對白目的人叫罵,或者因你丟出憤怒的力量被傷害到。(即便你不是在攻擊他、罵他) 所以,《心經》說的「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在照顧自己的心,整個經文重點,圍繞的、講的是「心」字。 識蘊 簡單來說就是「認知真、認識真」的意思。《維基百科》說:「包括「識」的過去、未來、現在、內外、粗細、優劣、遠近等等[24]。與「受」類似,佛陀依據「識」所涉及內容分為六類。「識蘊」依據其生之因、與其同時生起的「受」、是否與智見或邪見相應等特點,被細分為悅俱邪見相應無行心、憂俱嗔恚相應無行心、舍俱疑相應心等八十九心。」 簡單來說,就是學習做人處事的道理、就是學習道德、知識、社會經驗等等......。因為學習,有一定程度的知識、智慧、經驗,你才懂得如何有是非判斷、黑白判斷(簡單來說是這樣)。如果你不經歷、不去學,你就不會有「識」之。 當然《心經》的識與我現在說的識是不太一樣的。只是,每個人本來就是在不斷地生活學習、宗教修持不斷地向前走、不斷地領悟與充實自我而已。就像《心經》一開始說的:「觀世音這一類的有情眾生啊,歷經智慧(磨煉)很久啦!所以所望一切皆空,感情為空。所以能下凡來救眾生啊!不被凡夫俗子喜怒哀樂牽引自己的情緒,所以能度一切苦厄啊」----菩薩也是藉由來人世間學習、歷練,才能晉升「佛果」啊! 以上分享,不再贅述。
2015-03-22 10:20:52 補充:
一般人就是被五蘊帶著走的,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
2015-03-22 22:33:15 補充:
我因為工作關係,幾乎天天進醫院
也進過加護病房、呼吸****的(忘了那個名字)
看到病人一直躺在病床的樣子,沒有多想,就是東西交到手,人立即離開
沒有任何情緒、想法
無論他是為了什麼而躺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