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 解脫煩惱 心不隨境轉 過著自在的生活?

2015-03-20 4:40 pm
如何 解脫煩惱 心不隨境轉 過著自在的生活?



末學剛發表了 一篇文章 "如何 解脫煩惱 心不隨境轉 過著自在的生活?"

也想聽聽您的指教

感恩!

祝福!

回答 (17)

2015-03-23 9:31 pm
✔ 最佳答案
如何 解脫煩惱 心不隨境轉 過著自在的生活?

題主法安!善知識法喜~
欲求解脫煩惱,應當先知煩惱從何而來?
世間煩惱皆由念頭起,但念頭都有自己的生滅,思維是無法控制它的,
但卻可以時時培養覺知,於當下覺察念頭的虛假(煩惱虛妄相)!

因為對時間產生了概念,總想到「過去擁有的、現在缺乏的、未來恐懼的...」
心智慣用思維(時間概念)因此產生煩惱,才障礙我們無法好好的活在當下,
於是佛法說:三心不可得,正有此意。

如何過著自在的生活,這個「想」就是問題所在,何處不自在?
凡是「想」正代表現在沒有(舉例:我想快樂,代表我現在不快樂;
我想要幸福,代表我現在不幸福;我想要發財,代表我當下只能貧窮...)
如果您完全接受現實生活所有現況,不再需要更多或更少,您就是自由本身。

持戒也只在當下修,學佛、念佛、持戒、修行都不是為了要去更美好的地方,
而是在提醒我們:當下是否處於平靜?因此古大德言: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如何解脫煩惱?知幻即離,不假方便。~阿彌陀佛!合十
參考: 自己
2015-03-24 4:35 pm
性,謊言,喇嘛教

提醒網友,千萬小心!

務必遠離[墮無間地獄]的喇嘛淫魔四大派邪教垃圾教邪惡無比"人剝切""活猴""喪屍""法亡"淫賊淫蟲是也,與同路人星雲、心道、盧勝彥、妙天、海濤、聖輪ㄚ師等等。

務必小心!當遠離之!


網友,

為了網友您自己與您的家人生生世世幸福,請務必認識清楚西藏淫魔喇嘛四大派邪教垃圾教本質,


網友,

請務必詳細恭閱

藏密辨析 http://books.enlighten.org.tw/book2.aspx?kind=9

偽藏傳佛教真相

http://www.360doc.com/userhome/13746149
2015-03-22 1:46 am
我都是念可以穩定心境、「定」的咒語
沒有多想,沒有必須要定下心來、沒有想如何解脫煩惱
事情就是做、咒語就是念
久了之後,就知道不斷功課後,你的收穫是什麼。
2015-03-21 9:24 pm
我覺得,如果你是在辦不到的,就求求大慈大悲觀世菩薩 幫助加持 最靈。然後多念心經 ,念之前,說:求大慈大悲觀世菩薩 幫助加持 開智慧 開心境。就行了。

感恩!
2015-03-21 8:44 pm
Be still. Be still, and you will understand, because with all the movement in this world, there is a magnificent stillness inside of you. You don’t have to give up anything. You don’t have to give up your religion or your family or your job to find peace inside. It’s already within you.
Prem Rawat
2015-03-20 9:14 pm
確實,若能如實考察五蘊,

就能暫伏、乃至解脫煩惱,過著自在的生活。

但是,實際上,總不是那麼愜意。

為什麼呢?

為了如實知見,而須要定,

須要定,就必須有樂,

需要樂,前面有輕安,

要輕安,得先要有喜,

具備喜,則要先愉悅,

要愉悅,就先要無悔,

能無悔,就得先具戒。

一般而言,嚮往解脫、自由無桎梏的生活,古今皆然;

但是,能有智地親近善士、聽聞正法、開始學戒、練習住戒、艱難地學定、學習如理作意地學觀,最後乃至達於至上的人,就很少了。

就算是星洲也不例外,

謹此此說,當為自省。

也祝願諸友,

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法隨法行。

2015-03-21 01:33:06 補充:
意見 014,C朋友,

星洲的敘述,是根據AN10.1

初五十經篇 、功德品 、解脫何因 (AN 10.1),而說的。

星洲看不出來,在哪一點有觸犯戒禁取的邪見?

..........

次回題主,

確實,用想的是沒有太大效益的。

必須去學、按部就班,有次第地學。

並以此作為互勉,

親近善士、
聽聞正法、
如理作意、
法隨法行。

2015-03-21 11:16:53 補充:
看到題主的說法,星洲也認同。

確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有能力辨識佛法、走在正確的息苦之道。

因此,才必須謹遵四大教示,隨時檢驗自己、檢驗自己信奉的法。

有時還必須,以無情的慈悲,檢驗自己的道場、指導座師們。


此外,在尼柯耶的舉證上,一般會使用英文縮寫 :

AN ,增支部
MN,中部
DN,長部
SN,相應部

小部、律藏比較少用到,根據不同的品,有不同的縮寫表示。
2015-03-20 8:11 pm
解脫煩惱只是放棄逃避,當下對五蘊六入處的覺知的觀察==>凡夫之心思,怎是真正修行

印度未接觸真正修行,怎知什是真正修行,唯以"心幻"

大德受其影響,終無學自慰

2015-03-20 18:55:41 補充:
意見者:芳大德,吾是「東道主」,東降亦是,.....人人皆是

==>做自己的「東道主」,勿受虛無不實想像迷惑心志,腳踏實地才是

2015-03-21 00:01:25 補充:
東道主,是一個漢語詞彙,指負責接待的主人,或指請客的人。出自《左傳》

故 ,.....人人皆是

東降就是居世,素書啟動不了==>自慰

三世因果==>生活在幻想中

末法時期==>未有入修法何來末法,講什傻話

準備好現在千賢的氣象==>基本不立,述千賢的氣象,又一個妄想膨風

2015-03-21 18:35:25 補充:
意見者:芳大德,知問題,佛教以生命體能脫離在世間之中的生死輪迴及其伴隨而來的各種苦

佛教認為解脫就是透過佛法的修行,從較粗的煩惱--五下分結(疑結、邊見結、戒禁取見結、欲貪結、嗔恚結)開始斷,終至斷除最粗的煩惱--五上分結(掉舉結、色界貪結、無色界貪結、我慢結、無明結),達到涅槃的境界、解脫三界生死、六道輪迴之苦

大德不是讚同稱揚佛法,怎還有貴意見023或無法啟動素書,平時生活呢

也就是佛教那一套不行,無明、煩惱仍存在

問題若能迎刃而解

才是真正修行,達到真正解脫煩惱

否則逃避、放棄、想像、文詞發明、自慰、妄想、寄望==>無意義

2015-03-22 09:41:28 補充:
"靈"字.,“雨”為天神之符,天神口令之口會意就是霝,上帝、天神、先王的這種口令聽不到而只能是心靈的感應

當通霝感應降臨在巫師身上時,巫也是霝即靈

霝的意思便全部融入靈中,霝是靈的本字,天神之令是零,也是霝

但依大德所述,並無法達此

《楚辭•九歌》漢王逸注:“ 靈,巫也。楚人名巫為靈(霝)

”遠古時代,一個小集團和一個部落的首領,往往就是巫師,王者就是巫師,到國家雛型形成時,才分工為專職巫師

2015-03-22 09:46:08 補充:
話歸原題,"會存在這種情節",主因無法解無明,條件問題外,就是方法錯誤

依法修之,一年不行,可能資質問題

依法修之,二年不行,可能資質或所依之法問題

依法修之,三年不行,可能所依之法問題

書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活用

"法",就在那,條件適合,方式正確,即可得"法"
==>無法解無明,沒有借口
2015-03-20 7:27 pm
見有種種見

傲慢最難自見

找不到固定不變的經文可貪愛PO文而離貪無貪

找不到固定不變的真可貪愛而離貪無貪

找不到固定不變的大可貪愛而離貪無貪

找不到固定不變的佛教史可貪愛而離貪無貪

找不到固定不變的奧義書可厭而離厭無厭

2015-03-20 11:39:52 補充:
別小看 能否覺知到的能力
能覺知到 才能觀察到
==
如是 如是
2015-03-20 5:33 pm
覺知根塵相觸的狀態....隨時觀察面對生活上的境所引發心的變化.

會引發煩惱的就是惡,能煩惱不生的就是善.

由四念住入四正勤....

讓存在五蘊身心中,相互滋養堅固長大的狀態減少

雖尚不能時時自在....卻知走在正道上....愈來愈輕而少掛礙.

每覺知一次[色生心法]就是一次生命的經驗......一步一腳印的進步.

就是這樣修習多修習!
2015-03-20 5:32 pm
一個人若想智慧成長,不可能在"無憂無慮"之中成長,適當的"煩惱",可砥礪吾人心智,讓智慧成長。話說回來,若您對於所謂的"煩惱",甘之如飴,心隨境轉的將"煩惱"當作享受,那您自然沒有所謂的"煩惱",您說是不是?
人生在世,有非常多的課題與挑戰,重點在於您是否知道,人生在世的意義?也就是人生的真相為何?若想進一步了解,建議您可閱讀張國松的著作--人生大挑戰,網址
http://blog.xuite.net/heroic.figure/life/172618432-%E3%80%8A%E4%BA%BA%E7%94%9F%E5%A4%A7%E6%8C%91%E6%88%B0%E3%80%8B%E7%AB%A5%E5%B9%B4%E7%9A%84%E5%9B%9E%E6%86%B6-%5B1%5D
這是1本有關張國松親身經歷的著作,非常好看,也非常精采,希望您能看完。
祝順心
參考: 張國松的著作


收錄日期: 2021-04-15 19:00:17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320000015KK0267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