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孟子道德學的問題

2015-03-10 7:34 am
我想問孟子道德觀係講述緊D咩
求詳述~~~!!!!!!!!!!!!!!!!

回答 (2)

2015-03-10 8:58 pm
✔ 最佳答案
好簡單,同聖經中十誡差不多,以下是有關的,所謂道德就是公認的,在人們面前,或面後,都不能做的規範,尤其第三,第六項。

當孝敬父母。不可殺人。不可姦淫。不可偷盜。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不可貪戀人的房屋;也不可貪戀人的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
2015-03-11 2:19 am
性善論


孟子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凡人都有不忍人的心,這種不忍人之心即是惻隱之心,就是仁的開端,還有義之端、禮之端、智之端,這都是善之端。孟子認為每個人都有為善的念頭 (善端),關鍵只在於要有一個良好的環境去培養。因而他重視人在道德修養方面的自覺性,以抵禦惡劣的環境影響。一個人如能把關懷自己父兄之善心推及別人的父兄,愛護家中的兒女之善心推及別人的兒女,便是王道了。

此外,孟子認為要使人心服,便須依憑德能,需行之正道。應把仁心與政權結合起來,推行仁政,通過仁政取得民心去統一天下,而不是用兼併戰爭去霸佔天下。所謂仁者無敵,君子以德服天下。「仁者無敵」的理論也就是「道德力量」,進而強調對人民的教導、教育和教化的重要性。

孟子又認為成事在於上下同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得民心就要行仁政。「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簡單說,得民心在於安民,安民在於富民,國以民為本,國家的富有在於民眾的富有,國力的強盛也全賴民眾力量的壯大。

孟子說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他認為人民是最重要的,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做天子。他更以舜和傑、紂為例,指出舜因為能走仁義的道路而取得天下。反之傑和紂因失去百姓的支持而失去天下,引証了奉行仁政的人便會無敵於天下。

總括而言,孟子的仁學是貫串他整套學說。首先,他認為天是個義理之天,既是個義理之天,所以天道生出的人性是有善端的,這是孟子義理的天道觀和性善的人性論。再者,人既有善端就要存養它,存養好心性,則行仁的人道便與義理的天道合一,這是他的天人合一觀。最後,天人合一則「萬物皆備於我」、「與天地同流」無所虧欠,便會有一種配合正義與天道的「浩然正氣」。仁政學說是孟子道德觀與政治觀的結合,施行仁政便達致「仁者無敵」。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31:4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309000051KK0011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