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是不是早就想出兵攻打劉備呢???

2015-03-01 5:58 pm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是不是早就想出兵攻打劉備呢???在赤壁之戰前,雙方合作,齊心抗曹,赤壁之戰後,從孫劉聯姻,積極想奪回荊州,不難看出孫權早想對付劉備,如此推論,截江救阿斗也是一個前兆,有吳國郡主在,孫權出兵蜀國有所顧忌,所以先把郡主召回來,否則怎會那麼巧,郡主在蜀國,吳國並沒有出兵,但郡主一召回,吳軍就開始侍機而動了;而更巧的是,蜀國的內部,對此完全沒有防範,這都不太合理;郡主一召回,蜀國就應該要考慮到這可能是決裂的前兆,就應該要採取對策防範了,例如修補關係...等,有大大可以針對這些疑點提出解釋嗎???吳蜀同盟,雙方應該在赤壁之戰後,但還有派遣使者這類的來往,怎麼會一點跡象都沒發現呢???
更新1:

回應魅影:〔而劉備顯然也不打算再仰孫吳鼻息,所以才會將孫夫人還回建業,而孫夫人也顯然想為孫吳多爭取點政治籌碼,所以才會想帶走劉〕單憑這一點,我可以想像孫.劉已經決裂了,甚至可以預料,這給了曹操很大的可趁之機,但若如此,我覺得孫.劉集團錯估了曹操的實力

更新2:

回應各位大大:在爾後的東吳對曹魏的〔陸戰〕來看,敗北,甚至慘敗的戰役太多了,我覺得孫吳想跟曹魏一爭天下,〔陸戰〕是必要的,但偏偏陸戰不是他們的強項,但曹魏則反之,平馬超.遼東公孫氏,北伐烏丸...等戰役,曹魏的〔陸戰〕實力是比較強的,我只舉一部份,早期曹操討伐群雄的戰役就不談了,所以就這個觀點來看,孫吳還是要跟劉備聯手才有機會,一翻臉,就比較沒有勝算了,例如合淝的戰役,最後向曹魏求和來止戰,要把戰功全部歸於張遼的奮戰嗎???

回答 (5)

2015-03-03 6:42 am
✔ 最佳答案
你是想以演義的角度解讀還是正史?因為你所說的都是演義內容,正史可不是這樣的

2015-03-02 22:42:34 補充:
我以正史的角度回答

赤壁之戰其實劉備起的作用不大,最多就是輔軍,因為劉備在赤壁之戰時,只是劉表的客卿,連塊自己的根據地都沒有,手下雖有一些將領文官,但兵其實是劉崎的,也就是說,劉備在此時其實還是劉崎的客將。不要太誇大劉備在赤壁之戰的影響力,劉備自己的兵力,連樊城都守不住,長坂一戰,劉備甚至要其手下拋妻棄子以求能逃得快一點,演義說長坂帶老百姓一起跑是仁德之心,我的解讀卻是劉備打的就是廢城戰法,讓曹軍不得不在襄樊留下兵力駐防,而且還可以讓十多萬的百姓遲滯曹操的追兵。劉備在赤壁之戰的最大貢獻,就是帶走了襄樊不少人口,然後屯兵夏口,讓曹軍必須分兵駐守,曹操令曹仁守江陵、樂進守襄陽、徐晃守樊城,初步估計,曹軍留守襄樊江陵的兵力有一萬多人,還去掉3名大將,而且這批兵力是曹軍的核心部隊,戰鬥力與參加赤壁之戰的劉表降軍不同,這也是赤壁敗後,周瑜率3萬兵力卻無法突破襄樊防線的一大主因,但也是因為曹軍分了這些兵力在襄樊,因此只能以屢敗於孫家的劉表舊荊州兵為主力,因此在赤壁之戰時,孫權與周瑜根本不把劉備放在眼中,連參戰都不讓他加入,要說孫權圖謀劉備,也未免太抬舉他了。

而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本來就有意圖要拿下荊州,這早在赤壁戰前,甚至早於孫策時代,荊揚之戰就不知道有多少次了,更別提周瑜趁赤壁之戰餘威,就是率兵攻打江陵,只是一時攻不下,周瑜還受了箭傷,而劉備在此時上表向漢朝廷申請讓劉崎當上荊州刺史,有趣的是,此時的漢廷根本是曹操在管的,居然准奏,可見得除了檯面上的軍事角力,各方的權謀計略也是相互在操作,但從上表這一個動作也可看出,劉備在此時,名義上的君主還是劉崎,孫權不是不想對付劉備,但此時孫吳與曹操的對峙局勢已成,所以孫權乾脆讓劉備去荊南搞點事,免得曹軍趁機拿下荊南,劉備也因此策反了荊南四郡,還能出兵幫了周瑜一把(兵不多,但物資應該不少),這時候的劉備,只能算是個名義上奉劉崎為主子,實際上當孫吳馬前卒的外包商,要說孫權此時就有想解決掉劉備,也太過抬舉他。

而孫劉聯姻發生於赤壁戰後, 我的看法是孫權此時已經開始忌憚劉備,但也想攏絡他為己用,在赤壁戰後,劉備對孫權是有利用價值的,因為荊揚之爭日久,孫吳之人想入主說服荊州人的難度,會比曾任劉表客將,而奉劉崎為主的劉備要難得多,所以孫權就使出聯姻這招,因為這招過去是有效的,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陸遜,陸遜的盧江陸家在孫策時代是跟孫家敵對的,但後來孫家把孫策的女兒嫁給陸遜,成功地化敵為友,孫權應該是認為可以靠同一招把劉備變成自己人。劉備與孫權開始決裂是發生在劉備入主蜀地,真正有了自己的根據地(荊州是借來的,而且名義上的荊州刺史是劉崎,故不算是劉備真正自己的地盤),而劉備顯然也不打算再仰孫吳鼻息,所以才會將孫夫人還回建業,而孫夫人也顯然想為孫吳多爭取點政治籌碼,所以才會想帶走劉禪。

從正史的角度來看,不難看出各方的權謀角力,暗潮洶湧的程度,其實比演義所寫還要更加精采


2015-03-06 21:51:35 補充:
我不認為孫劉錯估了曹操的實力,我反而認為是劉備高估了關羽以及低估了孫吳想要荊州的決心。

因為劉備得到益州之後,雖然送回了孫夫人,但並沒有正式與孫吳決裂,兩家之間的關係還是同盟(只是關係降到冰點),而劉備的戰略方針也調整為北攻東防,當樊城之戰的前後,劉備正率大軍與曹操的主力在漢中對峙(包含了定軍山之戰),因為對劉備來說,漢中有著很大的戰略與政治利益,但問題出在關羽

2015-03-06 21:58:54 補充:
確實,在此時,關羽是劉備手下最全能的大將,不論是步戰、騎戰甚至水戰都能打,從演義與正史中,都出現過許多次關羽率領水軍的紀錄,荊州為三水匯集之地,派劉備軍中最擅長水戰的關羽為帥,在戰術面上來說並沒有錯,但關羽的性格卻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史書上說「羽剛而自矜」,「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陵人。」,關羽確實有本事,但他的目中無人,注定並不適合當一個需要高度政治判斷的防守要地的主將。

2015-03-06 22:04:18 補充:
但劉備手下不缺猛將卻很缺謀士,幾個能用的也都跟在劉備身邊,或者說龐統死在落鳳坡的後續問題之一就是讓劉備原本就極度缺人的參謀本部更是沒有夠份量的謀臣,可以同時兼顧漢中與荊州兩條戰線,假使龐統還在,劉備的戰略布局可以帶法正與龐統在身邊,讓諸葛亮去荊州,武事委付關羽,文略由孔明統籌,這樣孫吳與劉備之間或許可以維持微妙的均勢,不至於破臉到兵戈相見
2015-10-10 6:54 am
當然囉!尤其是孔明
2015-03-08 6:58 pm
版大

您說的 在赤壁之戰後,孫權是不是早就想出兵攻打劉備呢?

應該是在劉備集團爾後壯大後相形之下孫吳集團才產生的矛盾喔

而且是周瑜魯肅等相繼辭世與鷹派(如呂蒙等)將領慢慢掘起後產生的政軍影響下的結果

2015-03-08 11:03:28 補充:
事實上 孫吳集團在赤壁之戰後 其實力甚至無法獨自吃下勝利的果實

劉備集團在荊州的掘起有很大部份是在周瑜(演義純屬抹黑)的主導下完成的

因而才有借荊州一說(事實上只是部份荊州靠近曹軍邊界領土或換或借

讓劉軍駐紮分擔孫吳部份壓力)

2015-03-08 11:11:20 補充:
簡單說 赤璧戰後 吳軍的實力尚不足以承受 兩面開戰(東邊本土防線與荊州)

因而才在周瑜魯肅等的主導下進一步鞏固與劉軍的政治結盟

在此背景之下"借荊州"成為孫吳集團的"必要之惡"

其目的是在軍事上讓劉軍分擔荊州方面的曹軍壓力 在政治上進一步綁在

同一戰車上

2015-03-08 11:15:31 補充:
但政治本來就是瞬息萬變

至於之後雙方的矛盾

當時或許如孫權 周瑜等 或許不是沒有政治敏感度

但即便當時再有遠見

甫打完赤璧之後的孫吳集團也只能"不得已而為之"了
2015-03-03 3:12 am
三國演義是唐朝傳說作品,如果你是我的傳說,作者是會把劉備寫的如同正義化身,皇帝老子,開創出開皇之治,非傳統手段取得絕對權利,神格化後之「皇帝」,故事的結束,劉備沒有皇帝之相,確有「王」相

2015-03-02 19:28:53 補充:
正義視為好人的一種美德,連好人都沒有壓倒性,一個人如果生病了,會去看醫生而不是江湖郎中,因為醫生是健康議題的專家,(一般平民)雖然強大但喝醉酒,正義又能說一般平民同生共死是當然,若且唯若,雖然強大但喝醉酒,只有張飛是最值得信賴,若且唯若,雖然強大但喝醉酒

2015-03-02 19:37:48 補充:
架空人物,就會變成這樣張飛是傳遞者,支持者主”張”正義。
2015-03-02 6:55 am
在正史上,腰弓姬處處防範著劉備,要回去時也挾持著劉備,不過失敗了
你的角度比較像是三國演義,而非三國志


收錄日期: 2021-04-30 19:24:3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301000015KK0170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