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5022203557
佛法的發源地為何今日至此
千里一賢猶如比肩
萬代有知不殊朝暮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Tri6Rf4rVU
先秦儒家的人文思想運動,以道德理性取代了對天神的信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65GSQPRhhw
中國在周代末期,天神已轉化為天道,因此在哲學傳統裡,向來沒有像西方哲學家那樣,為「上帝存在的證明」這個問題,而大費周章。
2015-02-27 08:27:38 補充:
中國在周代末期,天神已轉化為天道,經周末人文思想的洗禮,在人心靈中.祂的性質早已起了變化,祂不在是支配人間的絕對權威,而是正義、公道的化身。原始天神權威的衰落,終導至儒家人文思想運動的興起,在這一運動中,天神經由人的自覺,轉化為形上學意義的天命,天道,天命、天道既是儒家人性論的形上基礎,又是人生目標的終極境界。這一步轉化,決定了中國文化的路向,也使中國永遠脫離了以恐懼和信仰為基礎的宗教控制,哲學上也從無因人與上帝之間的困擾帶來的種種問題。這自然不是說,自秦、漢以後就沒有神的信仰,有的,不過信神祇是工具性的和娛樂性的,神靈如果不靈,人是可以棄置的,在這意義說中國文化『理性早啟』的確很有見地。
2015-02-27 08:28:28 補充:
天神經轉化為天道,這也許是少數哲人的自覺活動,對絕大多數的人民而言,天神的觀念,依舊普遍存在,其根深蒂固的程度,一如往昔。不過原始天神經過周末人文思想的洗禮,在人心靈中.祂的性質早已起了變化,祂不在是支配人間的絕對權威,而是正義、公道的化身,至善的象徵。這一點從民間流行的諺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來。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人心厭亂,天道好還」,「天從人願」,「國正天心順」,「天地父母心」,「天為一大天,人為一小天」。天與人之間有著親合的感應,他們之間完全是同質的,經過人文化的天神或天道,也沒有西方上帝那種性質。
2015-02-27 08:30:04 補充:
『信』在中國,主要涵義是誠,聯繫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不是指人對神的皈依。
『信仰』一詞在文獻中大量運用,是佛教傳入中國以後的事。像傳統基督教那樣視上帝為「永恆不變的基石」的堅定信仰,在孔子以後的中國是很少見的。先秦儒家的人文思想運動,以道德理性取代了對天神的信仰。孔子以前,西周末期天神的權威已衰落,春秋時已有『夫民,神之主也 ,是以聖王先成民 ,而後致力於神』, 和 『國將興 ,聽於民;將亡,聽於神。
2015-02-27 08:30:15 補充:
神、聰明正直而一者也,依人而行』的思想,這思想一方面反映出和早期一些基督教思想家相同的想法,認為信仰與理性相衝突而難以並容;一方面又有以理性取代信仰的傾向,這與西方大神學家奧古斯丁和阿奎那,以為理性需要宗教信仰的昭示與支持,才能獲得真理的思想,正好相反。
2015-02-27 08:31:02 補充:
在通俗佛教中,信仰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信仰不是對神,是指對佛、法 、僧的虔敬而言。 就中國佛教禪宗看,入道的法門,不論是由理入或由行入, 最後都是要達到內心自證的目的,與其說它是信仰的宗教,不如說它是理性的宗教,或者說,佛教是將信仰建立在理性上,因為佛教非常重視見、知與了解。
也許世界上並沒有真正理性的宗教,但是佛教卻是最接近的一種,因為佛陀傳教時,不但允許批評、懷疑,簡直可以說態度是十分的開放的。
2015-02-27 08:31:37 補充:
佛陀曾告訴他比丘們,不要盲信權威,應該運用自由思想,只有當你自己確知某事是善良的、美好的,那時你再信受奉行。包括世尊佛陀自身,也要審查,這樣弟子才能充分的相信他所追隨的師尊的真正價值。
佛為人袪疑解惑,素極熱切。就在祂圓寂的前幾分鐘,還數次要求祂的弟子們,如果對他教誡仍有所疑的話,應把握最後的機會說出來甚至說:『假如你們因為尊敬你們的師尊,而不肯提出問題的話,甚至有一個人肯告訴他也好。』
2015-02-27 08:32:07 補充:
佛陀在傳教生涯中,有時會遇到其他教派的門徒質疑問難,結果往往內心的悅服,要求佛收為弟子,佛總是要求他們繼續恭敬他以前的宗教導師。他尊敬其他宗教,認為誰都可以相信他所喜愛的,有一次他勸告婆羅門的弟子們:『護法的智者,不應作如是結論:『只有這才是真理,餘者皆假』。』
2015-02-27 08:32:52 補充:
佛陀對多元真理的肯定,以及開放的精神,在佛教大帝阿育王時代充分表現出來。阿育王遵照世尊佛陀寬恕諒解的精神,他在一篇誥文中宣稱:不可只尊重自己的宗教,而菲薄他人的宗教,應如理尊重他教。這樣做,不但能幫助自己宗教的成長,而且也對別的宗教進了義務。反過來做,則不但替自己的宗教掘了墳墓,也傷害了別的宗教。………因此合諧才是好的,大家都應該諦聽,而且心甘情願的諦聽其他宗教的教義。
想來這是人類宗教史上最具智慧最有價值的文獻之一。只有儒家『道並行而不相悖』的精神堪與媲美。在中國文化裡長出的禪佛教,那種灑脫開放的精神,就正是融化了這兩大優良的傳統,而培養出來的智慧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