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朝山有何感覺?

2015-02-20 6:58 am
一位分享達人:分享「朝山的感覺」朝山實在很歡喜,每次朝山也都有不同的感覺如果我對沒朝山的人,說朝山很歡喜,他可以理解到,但無法感覺到如果我對朝山過的人,說朝山很歡喜,他可以感覺到,同時也就理解到因此感覺比理解還重要。什麼是感覺?就是透過我們的感官(通過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來覺知事物的存在。簡單說就是覺、覺知、覺察。我們朝山就是來發展這一塊,所以沒事不要想,該覺即覺。 譬如:1覺知聲音:聽佛號的聲音是暫以佛號這一念來制其他的妄念,以佛號這一念來發展我們的覺。覺知佛號的快慢,動停(頓),字與字,句與句聽的清清楚楚,平常念佛也是如此。 2覺知呼吸:(稍微)覺知呼吸的長短,快慢,當發現呼吸有點急時,請放穩動作 3覺知動作:禮拜時覺知手,腳的彎,蹲,移,動,拜,停種種的感覺,甚至是磕頭,痛的感覺,而又不作我痛的語言文字思唯念頭想 4覺知大自然:覺知花草樹的形狀,紋路等等感覺就好,而不作任何的思唯分別想-名稱,大小,高低,好壞等等,就只是單純的覺知就好 我們為何要發展覺,因為覺裹面就含有辨識,抉擇,反應的能力,而這抉擇無對無錯,只是最適宜當下而已。(譬如我們的手碰到高溫熱水時,直覺覺知立即作出適當的反應,並不須要想我的手很熱,我命令手趕快伸回來) 但是我們卻常常用思唯,分別來做種種念頭想,而念頭卻又常編許多虛幻的情境使自已陷於困惑,兩難,憂慮,生氣不覺的境地,所以當我們感到憂慮生氣時,我們所要做的即是離開種種的念頭想,讓覺作主,如實覺知當下。 因此來朝山不僅是消業障,增福德,更是發展覺知的好場所,當我們有清楚的覺,即可體會佛法所說的:直覺 (心)是道場,處處是道場了。 以上這位分享達人所說,你是否有同或不同的回答意見,感覺;請加以表達說明,謝謝你的分享?

回答 (18)

2015-02-23 5:08 am
✔ 最佳答案
對朝山没什麼意見和感覺
八萬四千法門
個人喜好不同
歡喜自在就好

講白話就是
高興就好
2015-02-24 2:08 am
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人半路當羅馬,有人到了羅馬問羅馬,天生少了哪一味,就會喜歡那一味,老想羅馬忘了Why,沒法度!
2015-02-23 4:47 pm
【以上這位分享達人所說,你是否有同或不同的回答意見,感覺;請加以表達說明,謝謝你的分享?】
==

末學意:

不知散亂是無記

知<覺知對治散亂>是妄覺

為何說知<覺知對治散亂>是妄覺?

因<會生此覺知>是因<有個散亂>而有,是生滅法故還是妄覺

<覺知與散亂>是二法是二見

二法本不住慎勿追尋~~~~ 一空兩同也
管見

2015-02-23 22:51:11 補充: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

此處所言<覺>是絕待的

是離心意識所作意生起的相對覺(尚是能覺所覺)

這是入不二法門的因地知見

管見
2015-02-22 6:42 pm
朝山,並非是 佛陀直接教授的解脫之法。 但也不否定,若學習得宜、掌握要點,確實也有暫伏煩惱的功用。

整個朝山過程,一言以蔽之,就是威儀路明覺。

現代的翻譯,就是大家常聽的 "正念、正知"。

每一步伐的踏、離;
每一叩首的跪、起;

都需縝密地觀察腳步、肢體四大的強弱變化,等等。 這就是威儀路。

從朝山整體過程,

知道何者有益、(指: 要能守護根門)
清楚何者適宜、(要避免梵行之刺)
隨時把握威儀、(此威儀,是指將心全部貫注在每一動作的變化)
令心專注清晰,

把握此四個要點,就是明覺;也就是正知。

合起來,就是正念正知。

這就是常聽的四念處之一的 "身念處"。

2015-02-22 10:43:44 補充:
至於題主舉例的~ 聲音、呼吸、動作、大自然等四個覺知。

實際上,是盡量不要混淆、攪成一團。

應該盡量專一。

1. 要覺知聲音,就不要嘗試以一個聲音鎮壓其他聲音,這是常見的瑕疵。

因為,禪以聲為刺。(AN.10.72)

因此,不是覺知字與字的快慢間距、而是透析聲音(四大)的緣起。

2. 要覺知呼吸,那就摒除其他雜事,專心安般。 鍛鍊安般之時,是禁語、不能走來走去、更避免瞄向大自然。要守護根門。

3. 覺知動作。 極好。上述已說明。

4. 覺知大自然。 "單純的覺知" 是保持正念,若要加上正知,則需再奮力向前,充分把握業處、與無作者無受者的認知。不容易,但應學。

2015-02-22 10:44:36 補充:
小結,

發展覺知,朝山是選項之一。是否最適當?則因人而異。

但是,掌握正念正知的要點,卻是發展覺知的主要關鍵。

至於消業障、增福德,則又是另一個領域了。

願諸友於羊年道業增上。
2015-02-22 1:49 am
這一位分享達人所與眾人分享的「朝山的感覺。」闡述他對覺知聲音、覺知呼吸、覺知動作、覺知大自然的心境。其實,只要他自己感覺良好,吾人就隨喜讚賞;不過,若以為這就是佛法的意旨,那就大錯了!這些心無旁務地對六塵的直覺感受,實質上就是吾人第六識意識心的一種定境,或是一種變相境界,仍然是意識心的作用; 如果在日常生活裡熟習地運用這種所謂「正念」,雖具有身心安定、修養的作用,不失為善法,但是卻不可誤會為佛法的宗旨、意境。因為佛法的核心要義,是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妙法,不是一般人所能容易了知的第六識意識心境界。那些「朝山的感覺」在實質上,即為意識心的離念靈知或無念靈知,就是古時錯悟的禪宗祖師所墮的境界。這些錯悟祖師講起佛法來,乍看有模有樣,像似佛法,卻與佛旨悖違; 因為所悟非第八識真實心,對於法界的實相誤會錯解了,所說佛法都似是而非,不堪真悟者檢驗拈提。當吾人有事、無事時,總有種種妄念紛飛,無法停住,而使自已陷於困惑、憂惱不安的境地;若能經常修習這種離念、無念靈知功夫,或稱「提正念」,則意識心在不需思維、考慮某些事物時,如走路、候車、靜坐等,能隨時專注於不攀緣言語相、不起眼前境界相關妄想念頭,使意識心安住、不妄動,而能作主於如實覺知當下。但是,佛法所說的是「直心即道場」,不是【直覺 (心)是道場】;第八識心才是「本來、永遠」的「直心」,意識心不可能是此直心,多少會有扭曲之時,故不可能就是直心道場。誤會大了! 由是,可見學佛要以尋求、追隨真善知識修學為第一要務,才能有機緣如實熏學如來正法,而不唐捐其功。

2015-02-22 20:41:45 補充:
題主謂:「『直心是道場』一向是貴單位的說法,末學不予置評。」此言差矣!
«維摩詰經»菩薩品 第四:
「光嚴童子問:『道場者何所是?』
答曰:『直心是道場,無虛假故。』」
以上有經典為憑,反而是題主所講法句,不知出自何處。
要請舉示相告才是。

2015-02-23 12:46:39 補充:
一、有師兄說:<會生此覺知>是因<有個散亂>而有,是生滅法故還是妄覺。
=========== 
「覺知」的功能作用,是由吾人識陰六識心而有
「散亂」或「專致」是意識心的狀態,即所「覺知」對象複雜不定、不清楚
這些還是屬於意識心的覺知狀況
所以,所說「<會生此覺知>是因<有個散亂>而有。」實在是個離譜的講法
應是所以會有「專注的覺知」之說,是由於有相對的「散亂性覺知心」而言
是指第八識如來藏實相心所生的現象界諸法,皆是「有二法」,非「不二法」
這些都是識陰六識的事情,當然是有生滅的妄覺

2015-02-23 12:46:57 補充:
「專注」與「散亂」才是二法,不是<覺知與散亂>為二法
因「散亂」即「意識心」的狀態之一,乃「不一亦不異」、非為二法
要講法界事實時,也是佛法,是必需說清楚、講明白的
否則所說含糊混淆的現象,可能就是對法界事實未有如實知的結果

二、有人說:直覺是指覺知不斷的訓練發展,清淨的直覺。
=================
無論怎麼講「直覺」,終究還是吾人的識陰六識心
此「直覺心」日日睡熟時中斷,遇緣復生起,生滅無實
顯然非不生不滅、真實常住的第八識如來藏真心、本心
當知此心不是道場,不是菩提心

2015-02-23 12:48:20 補充:
«維摩詰經»云:「寂滅是菩提,滅諸相故。」、「不觀是菩提,離諸緣故。」、「不會是菩提,諸入不會故。」、「無取是菩提,離攀緣故。」又云:「法不可見聞覺知; 若行見聞覺知,是則見聞覺知,非求法也。」
「直覺」則不離六塵諸入、諸緣、諸相,有攀緣,當用此直覺心來尋求、探究菩提道場──第八識如來藏真如心,而勿誤以此「直覺」為道場。
「直覺心」是工具、利器,證悟得「道場」才是「標的」,學佛人不宜將「工具」當作「目標」,以免錯失修學悟見菩提道場的機緣。

2015-02-24 22:48:23 補充:
題主「清楚覺詹當下」:【從自已的覺心出來自是無虛假,從自已的妄心出來自是虛假。】
題主將『直心是道場』誤會、錯解為「直覺心是道場」於前
現又硬拗說:「從覺心出來是無虛假,從妄心出來自是虛假。」
這種講法,正突顯對佛法基礎的八識心基本知見都尚欠熏修
題主所謂「覺心」或「直覺心」就是「妄心」啦!都是生滅不已的六識心
都是「虛假」、「有虛假」的心
如果學佛學得如此「二二六六」,可真要好好省視檢討何以學成這般樣才好!

2015-02-25 11:51:40 補充:
「知幻即離,離幻即覺」意即要尋找、探究那個不生不滅,真實常住的「本覺」第八識如來藏,其要領就是需在吾人五陰十八界法中,將所有能察知為暫有、假有、幻有的部分,全予以排除; 如果能這樣,就有機緣悟見「本覺」──本來自己就對六塵境界外的法,具足覺知明了性之真心、本心。
心是「能覺」者,有生滅性的前七識所覺對象為六塵境; 第八識為不生不滅的本覺心,祂所明覺者,是六塵之外的法。
如是八識真妄心和合運作,才有眾生生命存在;能如是證知、觀察,才是證悟實相者,才是學佛的首要目標。
故「覺」有「本覺」與「妄覺」;「本覺」即第八識如來藏,祂是自己本來自行存在、不依、不相待他因緣出生的心,故為「絕待」心。

2015-02-25 11:51:58 補充:
有人只知祂是「絕待」的,卻無法交代此心如何絕待法,則非為真知、實知者;乃至是將意識心的「離念靈知妄覺」誤解、錯會為「本覺」者;因對此「離念靈知」日日生滅、虛妄無實現象,無有正確觀察認知故。 
又所謂【離心意識所作意生起的相對覺(尚是能覺所覺)。】實非如理說。因「心、意、識」即念蓋吾人八識心全部,離開了「心」還有「作意」及「相對覺」等可言乎?
如果學佛多年,還是講這些不如實、不如理的因地知見、見解,鐵定是需要檢討自身所修所學是否契符如來正法?否則一誤再誤,全付之枉然。
2015-02-21 10:12 am
版主善德法安,在此末學先祝福所有大德們~~~羊年洋洋得意,心想事成,

財運順利,身體安康~~~。。

~~~~~~~~~

你對朝山有何感覺?~~~守護神的微笑~~~。。

對於回答者: Current 大德所說,是否有人有其不同的意見?謝謝。~~~

噯呀,隨她吧,偶只能說答非所問,偶該講的都講了,粉累人咧,可以不

講嗎?,哈哈哈~~~,晚安了,版主善德。

祝福大家身體安康,幸福如意。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5-02-21 11:54:52 補充:
山中有紫氣 必藏邪氣?????。

紫中藏金哈哈哈,幽默的(走跳江湖)師兄。


--淺見--

2015-02-21 19:21:03 補充:
有道是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哈哈哈,偶了偶了,

回家的路有您真好~~~。。

--淺見--
2015-02-21 5:36 am
感謝各位佛友來做有意義的分享。新年吉祥。

2015-02-23 20:52:44 補充:
對於意見者: 星洲大德所述

實際上,是盡量不要混淆、攪成一團。應該盡量專一。

末學倒是非常認同,但是在朝山方面,聲音與動作是必須互相配合,這方
面是無互相妨礙。至於呼吸,因為不是在打坐,或跑步,此時有無覺知呼吸,就不是那麼重要。

2015-02-23 22:10:16 補充:
對於意見者: 被牧的牛不二見地行深為般若用 大德

末學以為如圓覺經所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

既是覺,何來妄覺,覺來,妄走,本就是如此的圓覺那來的妄覺

2015-03-18 21:23:55 補充:
祝願天下朋友:工作舒心,薪水合心,被窩暖心,朋友知心,愛人同心,一切都順心,永遠都開心,事事都稱心!

大家行車平安。人身、車身平安。眾生吉祥平安。^_^
2015-02-21 12:22 am
無妨!無妨!只要不是傷人害人的事不管做什麼事高興就好!
2015-02-20 6:08 pm
體會佛法所說的:直覺 (心)是道場,處處是道場了。

---

所以會發現...很多體證...隨時都可以體驗....不侷限在某一個特殊的經驗!!

有人在法儀時,有人在唸佛時,有人在靜坐時,有人在吃飯時...有人向法師請法時...

有人拜懺時..有人進入深山佛寺中時......


將所以境界發生的人事物加起來....其時就是[生活]也是[生命]的經驗...

無所不在...

只要當下的心念...保持在[正念]上!

並不需要特殊的時空環境去觸動,引動....您的佛法體驗!!
2015-02-20 10:47 am
看人學佛~我也學佛~
朝山前我本歡喜~
朝山過我也歡喜~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17:4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219000016KK04097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