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平聲→一聲、二聲,一聲為陰平,二聲為陽平。
仄聲→三聲、四聲、入聲,三聲為上(唸作ㄕㄤˇ),四聲為去。
入聲→一聲、二聲、三聲、四聲。判別入聲字的方法:用粵語、客家話、閩南語、贛語、桂柳官話、壯語、日語、越南語以及漢藏語系唸,唸出來為「短促而急收」者,就是入聲字(不會唸可以用參考資料的網站看看入聲字的判別方法)。
詩歌依照平仄交替安排,形成抑揚起伏的節奏,歸納出共同的格式,稱為「聲調譜」、「平仄譜」或「詩譜」。聲調譜以每兩字為一個節奏,平仄遞用,如「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詩作依首句第二字平仄,可分為「平起格」與「仄起格」,首句有入韻,亦有不入韻者,格式各有不同。
五言近體詩有:「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等四種基本句式。七言近體詩則有「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等四種基本句式。所有聲調譜則由這些基本句式組織而成。一篇之中依其順序,第一、第二句為一聯;第三、四句為一聯,以次類推。一聯之中,前句為「出句」,後句為「對句」,「出句」末字為仄,「對句」末字為平,兩句平仄相對,如「平平平仄仄」對「仄仄仄平平」;又如「仄仄平平仄」對「平平仄仄平」。
相鄰兩聯中,前聯的「對句」與下聯的「出句」平仄則要相近,稱為「相黏」。依「相對」與「相黏」便可組成聲調譜。如「五言絕句平起格,首句不入韻」格式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又如「七言絕句仄起格,首句入韻」格式如下: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必須特別留意的是,近體詩押韻句,率押平聲韻,故偶數句末字需用平聲,首句則依入韻不入韻,入韻者末字用平聲,不入韻者末字用仄聲。而律詩、排律格式也依此,可按照相對相黏的模式推演出來。
中間兩聯是指頷聯(第3、4句)、頸聯(第5、6句),對仗就是兩句中,第一個字和第一個字、第二個字和第二個字(以此類推)詞性要相同。
以版主提供的詩為例:
清溪鳴石齒,暖日長藤芽。
形名動名名,形名動名名。(形→形容詞,名→名詞,動→動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