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明思宗即位之初,誅魏忠賢、客氏和閹黨,欽定了『逆案』,恢復了東林黨人的名譽,舉國寄以莫大的希望。其時雖然外患已熾,內政的積弊亦深,但東北有袁崇煥的坐鎮,局面已漸穩定;內則元惡已去,政事也頗有轉機;如能大刀闊斧的積極改革,則國事依然大有可為。
但思宗為人剛愎多疑,仍然是忠奸難辨,疑神疑鬼,在位十七年間,更換五十三名內閣大學士。閣臣之賢者,如孫承宗、文震孟,都旋用旋罷;而殘餘的東林黨人反而門戶之見更深,使朝廷黨爭不已。在這風雨飄搖之際,崇禎帝又回過頭來寵信宦官,以之提督東廠、京營及出任監軍等。一般士大夫也只知意氣用事,作門戶的鬥爭,置天下興亡與人民福祉於不顧,在與清軍作戰期間,因明廷內部黨爭而導致主帥易人者數四,熊廷弼、袁崇煥這樣對遼東戰事有貢獻的指揮官反而被殺。
另一方面,在清軍對明朝發動攻擊之際,明朝內部正苦於接連不斷的叛亂。此時,陝西、山西一帶,災荒頻仍,許多人民的生活已陷入絕境。明朝為了對付清軍,籌措軍費,實施加稅的措施,即所謂「遼餉」。因此政治積弊,始終未能徹底改革,思宗較為信任的,如溫體仁、周延儒等,又皆迎逢取寵,無所樹立,遂至盜賊蠭起,國內大亂,許多軍人逃亡,參與農民的暴動。
因為重稅和沉重軍費負擔,生活困苦的農民們在崇禎一年於陝西發動叛亂,叛亂迅速擴大到華北一帶。
除了因盈廷紛議誤事,漢奸之外附也是一因,洪承疇、吳三桂部下,皆禦外之精卒,掃數十萬人外附,中國何以復守?甚後如劉良佐、高傑等軍隊,陸續降者尚數十、百萬人。
崇禎十五年,兵部尚書陳新甲主和,思宗命其秘密進行。既而謀洩,言官譁然,思宗怒誅新甲,議遂不行。崇禎十七年,李自成逼京師,太監曹化淳啓城門納之,京師遂陷。思宗登煤山自缢死,后妃亦皆自盡,大學士范景文以下,死者數十人。明朝的亡,思宗不能不負責任,但他的壯烈殉國,又引起後世的無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