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歷史

2015-02-11 12:34 am
請問一下春秋戰國歷史 ~!!
我要重點.
要寫在A4紙上
所以不要太多 ~
甘溫 !!

回答 (2)

2015-02-12 1:02 am
✔ 最佳答案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a/15a01/15a0101.htm
平王東遷與東周開始
鎬京陷落、幽王被殺後,原來被廢的太子宜臼,在外祖父申侯及部分諸侯的支持下,終於登上了國王寶座。他就是周平王。當時鎬京經歷戰火的洗劫,宮室殘破,王畿荒蕪,一時不易恢復,加上犬戎仍散居鎬京附近,對周室構成嚴重威脅,因此平王只好在晉、鄭、衛、秦等諸侯擁衛下,將首都遷至東都洛邑。因洛邑在鎬京的東面,所以歷史上把此後的周朝稱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以別於從前定都鎬京的西周。
自平王東遷,周朝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虛名,由此歷史也開始了一個列國紛爭的大動盪、大分裂時期。東周實際上包括了前後兩個大的歷史階段:前段叫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前403年),因孔子改編的魯史《春秋》而得名,其特點是天下權力重心由天子下移到諸侯;後段叫戰國時期(公元前403年-前221年),因西漢劉向所編《戰國策》一書而得名,其特點是權力重心繼續下移,由諸侯而卿大夫而士,布衣即平民階層興起。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b/15b01/15b0101.htm
春秋五霸相爭
春秋時代政局的突出現象,是霸政的形成。由於周室王權日趨式微,各諸侯國內則篡弒迭生,外則互相兼併,加上夷蠻、戎狄等異族時常侵擾中原,全國局勢非常紊亂。一些勢力強大的諸侯,不僅想吞併小國,而且想取代天子的地位;但在列國競爭之下,一時無法君臨全國,只能爭得「霸主」的地位,「挾天子以令諸侯」。春秋初年,大小諸侯國見於經傳者有一百七十多國,但其中會盟、征伐事蹟之彰彰可考者,不外齊、魯、楚、秦、晉、宋、衛、燕、陳、曹、蔡、鄭、吳、越等十數國。在春秋前期與中期,先後參與爭霸的著名諸侯有五個,即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史稱「春秋五霸」。
五霸之中,齊桓公首倡「尊王攘夷」,曾在召陵等地多次主持諸侯盟會,阻止南方楚國對中原的進侵。他死後,宋襄公圖謀稱霸,但在泓水之戰被楚國所敗而不成。不久,晉文公於城濮之戰大敗楚軍,成為繼齊桓公之後的著名霸主。當時西方秦穆公也想參加中原角逐,但受晉國阻止,只好向西發展。到了春秋後期,楚莊王終於在邲之戰擊敗晉軍,一度成為霸主。此後一段時間,晉、楚兩國互有勝負,各霸一方。

http://www.china10k.com/trad/history/1/15/15d/15d01/15d0101.htm
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
春秋末年,霸政局面近於尾聲,中國逐漸進入一個新的時期,即七雄競爭的戰國時代。本來春秋初年之大小諸侯國有一百數十個,後經不斷兼併,小國漸被消滅。戰國初期,大小國家只餘下二十來個,其中又以韓、趙、魏、楚、燕、齊、秦最為強大,號稱「戰國七雄」。燕、楚、秦是春秋舊國,韓、趙、魏則由瓜分晉國而形成,齊國之國名依舊但國君卻已易姓為田。「三家分晉」與「田氏代齊」,正是由春秋進入戰國時,政治權力重心從諸侯下移到卿大夫的典型表現。
晉國本是春秋時代之強國,長期稱霸於中原。但至春秋末年,其政權逐漸操於卿大夫之手。晉國之卿原有十餘族,到公元前458年,只餘下智、趙、韓、魏四家,而智氏獨擅朝政。公元前453年,韓、趙與魏聯合起來攻滅智氏,三分其地。從此晉君成了韓、趙、魏三家之傀儡。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賜趙、韓、魏皆命為諸侯」,韓、趙、魏三國正式形成。
齊國原係周室分給功臣姜尚之封邑,在桓公時曾盛極於一時。到了春秋、戰國之交,姜氏之國亦大權旁落,漸為卿大夫田氏所控。公元前386年,周室冊命田和為侯,過了幾年齊康公卒,姜氏遂絕其祀,齊國全部為田氏所統治。史稱「田氏代齊」,因僅國君易姓,國名未變,故戰國時代之齊國往往被稱為「田齊」。
韓、趙、魏三家分晉和田氏代齊,使春秋末期大夫專政奪權的局勢發展到一個高峰,而他們的「篡逆」居然被周天子所承認,說明封建秩序及其觀念已蕩然無存。因此我們將公元前403年的三家分晉作為戰國時代的開端。
2015-02-11 2:19 am
好~的,要寫在A4紙上的資料,字體需要用新細明體,跟字型12唷~XD

春秋:
歷史:
●平王遷都洛邑
●周鄭交質→使天子地位下降
●繻葛之戰,鄭敗王師→諸侯爭霸的時代來臨
●春秋五霸→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齊桓公:相管仲,廢除井田,按土地確定賦稅,設鹽、鐵官和鑄錢,寓兵於農,增加兵源和作戰能力。後來打起「尊王攘夷」的口號。
宋襄公:楚國北進。宋襄公效法齊桓公,以抵抗楚國為名,大會諸侯成為霸主,宋楚兩軍交戰於泓水。宋軍大敗,楚成王稱雄一時。
晉文公:政經改革,整軍經武,安定王室,友好秦國。楚軍包圍宋都商丘。隔年,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然後會盟於踐土,成為中原霸主。
秦穆公:向東發展,被晉阻擋,只有轉而向西發展,吞併了一些部族,稱霸西戎。
楚莊王:城濮大戰後,楚國向東發展,改革內政,興修水利,改革軍制。楚晉會戰於邲,楚勝。楚圍宋,宋求救於晉,但晉不能救,宋楚言和,尊楚。這時中原各國除晉、齊、魯之外,盡尊楚莊王為霸主。
●吳越稱霸→東南方的吳、越開始發展
吳王闔閭重用孫武、伍子胥等人,吳王以伍子胥為大將伐楚。後再南進伐越。越王勾踐率兵迎戰,吳敗。吳王夫差為父報仇,興兵敗越。勾踐求和,吳王接受越國求和,轉兵向北攻擊,大敗齊軍,成為小霸。勾踐臥薪嘗膽,後消滅吳國,夫差自殺。勾踐北上與齊晉會盟於徐,成為最後一個霸主。
●三家分晉
韓趙魏三家滅智氏,分晉土,周威烈王冊立韓趙魏三家為侯國。
政治:
●封建變郡縣
大國吞併小國,並以其地為縣,因滅國而置縣,因置縣而命官,封建制度逐漸變成郡縣制度。
經濟:
●鐵制農具開始普及
●牛耕漸趨普遍
●大量使用貨幣
文化:
●儒家的孔子創辦私學,首開私學風氣
藝術:
●青銅器
●楚國木雕

戰國:
歷史:
●通常說始於三家分晉
●民族融合
中原民族與四周民族的交流。
●變法與改革
鐵器的出現,跟貨幣的發展,布衣卿相。
魏文侯:任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
趙烈侯:用公仲連進行改革,政治、財政用法家,教導用儒家。
楚悼王:用吳起實行變法。
齊國:用鄒忌實行改革,國力大增。齊國以孫臏為軍師,發動桂陵之戰、馬陵之戰,戰勝魏國。
韓昭侯:任用申不害。
秦孝公:任用商鞅,兩次進行變法。
●修建長城
●合縱連橫
公孫衍向齊國、楚國、燕國、韓國、趙國、魏國提出合縱計。
張儀向秦國提出連橫計。
●秦統一
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秦國攻入雒邑,周朝滅亡。先後再滅韓、趙、魏、楚、燕、越、齊。
文化:
●百家爭鳴
法家:李悝、吳起、商鞅、申不害、慎到、樂毅、韓非。
墨家:墨子。
縱橫家:張儀、公孫衍、蘇秦、范雎。
儒家:孟子。
農家:許行。
名家:惠施、公孫龍、鄧析子。
道家:莊子。
陰陽家:鄒衍。
雜家:呂不韋。
經濟:
●土地私有
●農業生產工具進步
●水利
都江偃。
●手工業
●商業
鑄造金屬貨幣。趙國、韓國、魏國的布幣,齊國、燕國的刀幣,秦國和周使用中間有圓孔的圜錢。

好啦~我想這樣應該也就差不多惹~至於版面的安排
就交給大大自行處理囉~
標●的是要點,下方文字是補充或解釋用
(竟然比我的歷史講義還要更簡略!?
好的~如果大大還有疑問的話,請洽即時通:max86916 或 LINE:yaup916313
參考: 要上好幾堂課的歷史講義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26:1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210000010KK0373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