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近的媒體亂象,有一些疑問,懇請大大們解惑!

2015-01-31 5:25 am
針對最近的媒體亂象,身為台灣人民的一份子,提出一些淺見與疑問,拋磚引玉,希

望各位高手、大大們幫忙解惑以及闡述您們的高見!~^^

(1)為什麼最近媒體在報導政治人物時,多帶有政治色彩,並不完全客觀?

(2)媒體有可能也受政治色彩影響、被施壓?

(3)為什麼不多多報導其他各縣市長有何政績?

(4)為什麼不多多關心社會議題,以專業的角度、用語分析議題(例:教育方針、弱勢族

群、民生需求、國際重大現況等等)?

(5)媒體有可能和財團、富商勾結嗎?

(6)難道媒體可以為所欲為,沒有法制或單位可管嗎?
更新1:

不好意思,再補充一個小問題: (7)怎麼讓媒體多多報導好人好事,激勵民眾正面思考,振興良好的社會風氣? 請大大們也幫忙回答一下補充的問題,謝謝!!

更新2:

先謝謝三位大大 : Ashin 、孤夜寂、DarkMan 的回應及解惑!!~感恩!!

更新3:

至於前兩位大大 : Ashin 、孤夜寂 所提到的「因為觀眾愛看,媒體才報導」這一點 小的也有些看法想回應兩位大大~ 如果就因為觀眾愛看而報導,那不是更惡性循環,讓下一代看新聞反而得不到正向的資訊?! 身為能夠影響大眾的媒體,不是更應該以傳播專業資訊來培養觀眾吸收新知?! 媒體可以也應該 : (一)針對社會事件,太過離譜的,該譴責就譴責;針對天災,正確的防範資訊,該提供就提供。 (二)針對政治人物: (1)不要有政治色彩亂抨擊;犯法的,就追根究柢,讓他受輿論和法律制裁。 (2)政策方面,有缺失,該批評就批評。

更新4:

應該是讓媒體「培養」觀眾對社會的關心,以及提升觀看新聞的素質,而不是一味地把責任推卸 給觀眾,說是觀眾愛看才報導,也有民眾想要有「知」的權利,想要關心台灣的社會發展,但轉 到新聞台,卻在報導一些網路上的訊息、正妹?!! 新聞台自己將報導的內容素質降低,才來怪人民愛看?? 這樣不是很不合理嗎? 這是小的我,一些小小的淺見。 很高興也很感恩三位大大,加上意見裡的大大:月兒彎彎 您們熱心的幫忙提供高見!! 希望未來能得到更好的媒體資訊,改善媒體亂象,讓我們的下一代新聞素質越來越好!! 再次感恩各位!!謝謝~^^

回答 (4)

2015-02-05 12:04 pm
✔ 最佳答案
一、有派系、有社群,就不會客觀!

二、媒體需要生存,當然會被施壓!

三、報導其他縣市長?沒有油水!台北市有編列「文化費用」。

四、關心社會,就必須長期花費預算,而主政者會失去自由挪用資金的機會。

五、他們不已經這樣做了嗎?

六、媒體並非為所欲為,他們也是受害者!想想有多少壯志雄心,踏入新聞媒體,要公正作為的記者?一個個都「斷羽而歸,生存困難」,而轉換經營方式。

七、報導好人好事?萬一是杜撰包裝壞人,成為好人,就變成欺騙大家了。
參考: http://hr-no.blogspot.com 2014 ~ 2015 年主題經濟貿易!
2015-02-04 7:18 am
媒體從以前就是這樣呀。

如果要客觀的,只有在專討政治或社會的節目。因為媒體也是人,會因為政治立場而有所不同。有可能,但是單一的節目不大會。因為節目不是所有人都會看。
「為甚麼不去報導」這問題基本上沒有答案,只要觀眾愛看,沒有甚麼是可以不報導的。大家總愛看哪一位證人物被罵。(都喜歡看政治人物不好的一面)臺灣整體社會氣氛應該不大會想關注弱勢團體吧,一個國家的新聞可以反映當下社會風氣。想要關注,只有專門介紹這方面的節目可看。
有錢好辦事,施壓的可能性較大。
媒體當然無法為所欲為,法律有管制,再來就是觀眾。

想要改變媒體,先改變自己的態度。媒體可以反映社會風氣。也只有我們先變囉。







2015-02-01 7:30 am
社會價值變質了
以前媒體中立, 只報導不評論

現在媒體整天報, 哪有這麼多東西可報, 爛魚充數 , 地方小車禍. 大陸小事件, 美食....不是新聞的新聞, 通通都來

也被網路聊天哈啦牽著走, 一窩風

現在是" 小孩子不要看新聞喔 " , 教壞小孩子大小
2015-01-31 7:37 am
1.
錢可以解決一切的問題
在政治方面 我深信不疑

2.
被施壓是有可能的
但更多情況是.....
記者出個門 回來後西裝口袋裡就有現鈔加名片這類的....

3.
因為沒有人要看 + 幾乎每個政治人物都付錢抹黑別人

4.
同第三題

5.
當然可以
但刊了民眾認為"不實"的東西
銷量會下降
通常都划不來

6.

光是 "讀者" 就是最好的法律
淘汰爛的報紙,媒體
就是讀者的首要工作
參考: 我


收錄日期: 2021-04-21 17:44:5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130000015KK04465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