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發明的過程??????????????

2015-01-21 6:56 am
FAST!!!FAST!!!FAST!!! PLZ

回答 (3)

✔ 最佳答案
詳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B1%86%E8%85%90

豆腐發明歷史[編輯]相傳豆腐是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1]。劉安在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鹵水點豆汁,從而發明豆腐[2][3]。袁翰青以為是五代才有豆腐[4]。日本學者筱田統根據五代陶穀所著《清異錄》「為青陽丞,潔己勤民,肉味不給,日市豆腐數個」,認為豆腐起源於唐朝末期[5]目前關於豆腐發明人的記載,最早見於五代謝綽的《宋拾遺錄》「豆腐之術,三代前後未聞此物,至漢淮南王亦始其術於世。」宋代朱熹則作詩說:「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帛布。」並自註:「世傳豆腐本為淮南王術」。南宋詩人陸遊記載蘇東坡喜歡吃蜜餞、豆腐和麵筋[6];吳自牧《夢粱錄》記載,京城臨安的酒鋪賣豆腐腦和煎豆腐[7]。目前關於豆腐的傳統製法的記載,最早見於北宋。寇宗奭《本草衍義》:「生大豆,又可磑為腐,食之。」元代.鄭允端「豆腐」詩中有「磨礱流玉乳」。在由漢到明的過程中,豆腐製作方法的記錄,完全不予正式書面記載。《齊民要術》、《夢溪筆談》和《天工開物》中都全無豆腐製作方法的記載。明李時珍首次比較完整記載傳統豆腐生產過程。《本草綱目》谷部卷25"豆腐」:「凡黑豆、黃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綠豆之類,皆可為之。水浸,磑碎。濾去渣,煎成。以鹵汁或山礬葉或酸漿醋淀,就釜收之。」其生產過程是:選豆一浸豆→磨豆→濾漿→煮漿→點漿→成型,這也就是傳統豆腐生產的基本過程。生豆漿有毒,必須煮沸(「煎成」)使蛋白質變性才能消去其毒性而可食用。《本草綱目》中亦說:「豆腐之法,始於前漢劉安」。1960年在河南密縣打虎亭東漢墓發現的石刻壁畫[8],再度掀起豆腐是否起源漢代的爭論。《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六卷第五分冊《發酵與食品科學》一書的作者黃興宗,綜合各方見解,認為打虎亭東漢壁畫描寫的不是釀酒,而是描寫製造豆腐的過程。但他認為,漢代發明的豆腐未曾將豆漿加熱,乃是原始豆腐,其凝固性和口感都不如現在的豆腐,因此未能進入烹調主流[9]。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中發現花崗岩豆腐水磨。《漢書》記載劉勝死於漢武帝元鼎四年(前113),比劉安晚10多年。日本傳統的觀點,認為唐代鑒真和尚在公元757年東渡日本時把製作豆腐的技術傳入日本,日本人視鑒真為祖師,不過,學者們至今還沒有找到日本在唐代有豆腐的證據。1183年日本朝廷管員神主中臣佑重的日記中記載有「唐腐」,約半世紀後,有一封日本僧人日連上人的書信中出現「磨り豆腐」(すりどうふ,suridofu),可能是一種豆腐。到十四世紀,日本文獻中多次出現「唐腐」、「唐布」等詞,而「豆腐」一詞,遲至1489年才出現於日本[10]。天明二年(1782年),大阪曾谷學川出版了一部名為《豆腐百珍》的食譜,書中介紹了100多種豆腐的烹飪方法。豆腐在宋朝時傳入朝鮮,19世紀初才傳入歐洲、非洲和北美[11]。如今豆腐在越南、泰國、韓國、日本等國家已成為主要食物之一。1665年多明我會會士閔明我(Domingo Fernández de Navarrete)在《旅行記》中最早向歐洲人介紹一種在中國上自帝王下至平民多食用的食物:豆腐「teu fu」,還介紹豆腐製法[12]。隨着中西文化交流,以及素食主義和健康食品日趨重要,在20世紀末期廣為西方食用。現今,在西方的亞洲產品市場、農產品市場、健康食品店和大型超級市場都能買到豆腐。

豆腐現代作法[編輯]黃豆乾燥儲存備用,浸水之前可以去皮,也可以不去皮,去皮之黃豆製成之豆腐較白。使用電動磨加水磨細,再將此初漿添加熱水於有細濾網之攪拌機中攪拌過濾豆渣,以萃取出微熱生豆漿。過濾之後的豆渣亦可煎炸入菜,或餵給豬吃。將微熱之生豆漿引至蒸氣加熱之鍋中煮沸,再引入容器中與石膏水充分混合,等待其凝固成豆花。再用抽吸方式將打碎豆花引入鋪好細布木製底座與邊框之長方體組合模型中,高度較長寬較小,適當之大小與高度的模具可以於製造與運送時重疊,增加效率。底座有格紋使豆腐成型後表面更加美觀,並銷售給小販後供其沿格線手工切割,以零售不同大小給不同客戶。木模使用是因為木製模型可以迅速排水,且耐石膏解離後之硫酸根水,木模的材質影響排水的快慢。再將木製上蓋置於用布包好之碎豆花之上,使用油壓驅動之加壓器擠壓包在布中之豆花,持續加壓,將水逼出至一定量後即成豆腐。再逼出更多水後即成白豆乾,尚須上色後方成黑豆乾或黃豆乾。現代大量製造之豆腐,有些好像並未將之逼出水來,僅僅盛於容器中待其凝固而已。豆花受壓出水成豆腐或豆乾之型,即可移除上蓋與邊框木模具,用機器切割豆腐成小塊。
2015-01-26 10:01 am
Sorry!....我又發鷂盲投錯咗呀TT
2015-01-21 6:59 am
豆腐的歷史 
圖片參考:https://s.yimg.com/lo/api/res/1.2/kjXk0b3TwvlWM46smIE2KA--/YXBwaWQ9dHdhbnN3ZXJzO3E9ODU-/https://hk.knowledge.yahoo.com/hzce/images/hzce_les-t2.jpg

豆干是由豆腐發展過來的,如果想了解豆干,就要先了解豆腐,而豆腐的祖先有好幾種說法,如下:
   淮南子 談到豆腐業的祖師爺,最早是以淮南王劉安為祖師爺,其史料所記載可考為: (一)在《中國民間神像》中則列有豆腐神為淮南子,內容云:「相傳淮南王發明了豆腐,所以豆腐房多供其像,淮南子劉安。他和門客共者《 淮南子 》一書,故在漢代畫像石中曾刻有當時豆腐房的樣子,說明我國最早在漢代就開始生產豆腐。」 (二) 《行神研究》引 《綺翁憶梅庵雜記》記豆腐業淮南王劉安云:「 相傳農曆九月十五日,為淮南王劉安誕辰,內地豆腐業者均於本日舉行之公祭,祭畢聚餐。」劉安為西漢人,具辯才,善屬文,好讀書鼓琴,天下方術之士多歸之,在其在發明豆腐時,蜀人名曰「黎祈」,故陸游詩有「洗釜煮黎祈」句,惟何時名為豆腐,則不可考。(三)明、李翊《戒庵老人漫筆》卷七豆腐詩條謂:「豆腐起於淮南王劉安之術。」

(四)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集解》豆腐:「豆腐之法,始於前漢淮南王劉安。」(五)宋、朱熹《豆腐詩》,其內容云:「種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淮南術,安坐獲泉布。」(六)《瑣談》一書中有云:「豆腐作坊祀淮南先師」。(七) 《地方志,西南卷合江縣志、新繫縣志》 皆記云:「豆腐業祀淮南王。」 又李喬的《中國行業神》有云:關於劉安是否為豆腐的發明者,研究者大致有三說:(1)劉安不是豆腐的發明者,至多是個嗜好豆腐,推廣豆腐製法的人。(2)劉安招方士煉製長生藥,煉丹與鹵製豆腐都用化學方法, 故將劉安附會為豆腐發明者。(3)劉安修煉時身邊有僧道,僧道吃素,向劉安獻出了豆腐的製法,劉安一嚐 很好吃 ,便下令大量製作,於是豆腐發明者之名,便安在他名下。
    杜康妹妹   
她的傳說是:「淮南很孝順,老母親嚼不動黃豆,淮南便把黃豆磨碎,黃豆磨碎後生出豆漿,豆漿盛在碗裏,便結成了豆腐。」 樂毅 此說傳自《金華地方風俗志》所載,《中國風俗故事集》亦有記載,並是由中國大陸豆腐老師傅傳虞金壽所口述,其中說到樂毅因父母年老嚼不動黃豆,樂毅就把黃豆磨成豆漿,把鹽鹵灑進豆漿,結果成了豆腐。又說醫生開了石膏,樂毅把石膏放進豆漿,結果做出的豆腐比放鹽鹵更好。

歷史上的樂毅,是戰國時代燕國大將,此豆腐祖師樂毅,當由其附會而來,但不知其附會的緣由為何? 孫臏和龐涓 
傳說係鬼谷子為考驗孫、龐二徒弟而佯病,孫臏為讓老師吃點新鮮東西,便磨了豆漿,正巧他晾的鹽,被露水化成鹽水流進豆漿,豆漿變成了豆腐。龐涓嫉妒孫臏,把鹽水換成石膏水,沒想到也成了豆腐。以上是屬中國大陸包頭地區的傳說。
 關公 
關羽為祖師爺的說法,在台灣民間流傳己經久,它與前所列的理由是關公在名氣不彰時,相曾賣過豆腐,與小說及謎語等的傳說仿。
   平民老百姓 最後一種說法為,豆腐既不是劉安所發明,也不是孫臏與龐涓,而是平民老百姓,所以民間流傳者「妻逗夫」的故事,而豆腐最初的名子也叫「逗夫」。據說,古時候,在人們會把豆子磨成豆漿喝時,有一家人發生了這樣一則故事。有一家三口,夫妻倆陪著母親同住,但婆婆在日用上非常苛刻。一天,婆婆外出,媳婦逮著機會,變動手磨豆子,煮起豆漿,當水正沸騰時,突然院子裡傳來走動聲,媳婦情急之下,便端起熱鍋往灶邊的罈子裡到,順手蓋上罈蓋。出門瞧一瞧,原來是丈夫回來了,才放心拉著丈夫的手 ,往內走:「 來,喝豆漿。」誰知道打開罈蓋一看,豆漿卻變成了雪白的凝固體。「別在逗了,這怎麼是豆漿呢 ?」原來,這罈子泡過酸菜,裡面殘留些酸湯,豆漿到進去便凝固了。夫妻倆一嘗,質嫩為美,這種食品要叫做什麼名字呢? 阿!就叫他「逗夫」吧。後來,因為豆腐是黃豆做的,人們乾脆稱「逗夫」為豆腐了。 總結 
以上所述,豆腐業祖師爺應以淮南王劉安所據的史料最多,成為行業祖師爺的可信性高,其它地區以傳說為述,地域上的衍傳而已。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14330226/ancestor/anc.htm


收錄日期: 2021-04-15 17:59:54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120000051KK0009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