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英國人點不滿

2015-01-20 5:18 am
鴉片戰爭英國人點不滿,星期五前要!!!!!

回答 (2)

✔ 最佳答案
除了以下外交, 貿易及鴉片問題外, 叩頭文化及林維喜事件引發的司法分歧也是重要原因: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8%80%E6%AC%A1%E9%B8%A6%E7%89%87%E6%88%98%E4%BA%89

英國外交挫敗[編輯]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浙江科稅提高,未能收到阻止之效,乾隆皇帝正式宣佈,以後不准洋船再來,只許在粵交易。[2]:36清朝關閉江、浙、閩三海關。清朝對海上貿易城市限制於廣州作一口通商,並規定外國商人銷售商品和購買上貨都必須通過特許「行商」之手,此舉標誌着清政府徹底奉行閉關鎖國政策。[3]:6在當時歷史條件下,此政策保護封建經濟,抵制外國掠奪之自衞手段。[3]:6清朝進一步限制外人來華貿易。英國東印度公司代表洪任輝明知有此禁令,1759年(乾隆二十四年),復隨英船收泊定海,為地方官所拒,即攜預先備好之呈文,逕去大沽,上北京申訴。[2]:36洪任輝通過直隸總督向乾隆皇帝遞交訴狀,希望清朝開放多個通商口岸。呈文中所控條款有關廣州海關勒索陋規,行商拖欠貨銀,保商制度多弊。[2]:36-37乾隆皇帝以洪任輝「勾結奸商,代為列款,希冀違例,別通海口」罪名,圈禁澳門三年。[2]:37自1759年起,廣州是唯一通商口岸。[2]:37以往廣州有「稽查管束夷人條例」,至是兩廣總督復訂立「防範外夷規條」五事,主要用意在制止外人與人民往來。[2]:37一為嚴禁外商在廣州住冬,如屬必要,可去澳門,次年必須返國。[2]:37除來華貿易外,規定武器、米糧、硝磺、鐵鍋、廢鐵和各種鐵器不准出口。蠶絲、綢緞也有出口數量規定。1760年,恢復公行,專辦對外貿易,對外商嚴加限制,不准外商與官員直接接觸,指定須由公行與外商聯繫,使公行成為外商與中國官府聯繫的中介[4]。對外局勢緊張[編輯]1802年,英國兵船在廣州外伶仃洋面試探清朝防禦力量,試圖登陸,[3]:3被兩廣總督勸阻。1808年,清朝水師擊退13艘侵擾清朝東南沿海、闖入虎門之英國兵船。[3]:31825年,英國爆發第一次資本主義經濟危機。[3]:3為擺脫經濟危機,英國資產階級在國內加緊壓榨工人,在國外掠奪殖民地,鼓吹戰爭。[3]:31827年,馬地臣在澳門創辦《廣州記事報》,公開鼓吹侵略。[3]:31832年2月26日,英國在廣州商館派遺間諜林賽改名胡夏米,冒充阿美士德爵士號(英語:Lord Amherst)船主,和郭士立竄到南澳、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威海衞等口岸測繪地形,搜集政治、經濟、軍事情報,遞交英國外交大臣帕麥斯頓。[3]:3-4胡夏米報告節錄如下:「上海地理位置的重要僅次於廣州,它的商業十分活躍,如果歐洲商人准許來上海貿易,它的地位更能大為增進,外國商品在上海的消耗量很大,這樣大的商業活動區域以往一直被人忽視,實在太令人奇怪了。清國全體海軍船隻,不能阻止一隻商船進口,真是怪事,南澳是廣東第二個海軍基地,一半位在廣東,一半位於福建,它是總兵或提督的駐地,在他的指揮下,共有軍人5237人,其中4078名屬廣東,1159名屬福建,但是這些軍隊的存在, 除了在花名冊中以外,是很值得懷疑的。」[6][7]鴉片貿易[編輯]英國完成工業革命後,需要一個廣大的市場作為貨品出口地,而清朝剛好符合此條件,能成為英國廣大商品的傾銷地。但是十八世紀的廣州貿易順差嚴重地偏向於中國一邊,由於清朝出產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奢侈品在歐洲市場十分受歡迎,而英國商人帶來的對西方的工業產品中國人卻無所需求。西方商人來購買茶葉、生絲、大黃和其它貨物,是需要用金銀來支付的。東印度公司駛往中國的船舶經常裝載90%--有時高達98%--的黃金,只有10%的貨物是商品。1781-1790年間,流入中國的白銀達1,640萬兩,1800-1810年則達2,600萬兩。1827年以前,英國多次在廣州試售英國印花布、剪絨及天鵝絨,虧本達百分之六十以上;1826年輸入棉布,也虧本百分之十左右。[3]:618世紀,英國開始實行金本位貨幣政策,而清朝則以白銀作為貨幣,由於與清朝的所有貿易需以銀兩折算,令英國需要從歐洲大陸購入白銀作貿易用途,金銀一買一賣,英國利潤受損。稅率方面,清朝對英國進口貨物需要抽百分之二十的稅率,同時由於海關官僚腐敗和貪婪,使得除稅率之外還產生許多不可預估的費用。[8]

2015-01-22 13:58:44 補充:
2樓沒說林維喜案帶出之司法觀念分歧, 內容不足!
2015-01-21 1:50 am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index.html
「鴉片戰爭」前,英國在對華貿易一直有大量逆差。為了抵償巨額的貿易逆差,英國不惜從事可恥的「鴉片」貿易。十八世紀六十年代,每年輸入中國的鴉片一般不超過二百箱;六十年代以後上升到一千箱;1786年達二千箱。19世紀後,增長更加迅速。1800至1801年,為四千五百七十箱;1830至1831年,驟增至二萬一千八百四十九箱;1838至1839年,竟高達三萬五千箱。除英國外,法、美、俄等國也向中國走私鴉片。


1838年底,一直被「鴉片」問題困擾的道光皇帝痛感煙患氾濫,政府財源枯竭,軍紀廢弛,於是決定嚴禁。1839年1月,道光帝命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在廣東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查禁措施。同年6月,他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然而,滿朝文武在討論禁煙問題時,都未能充分考慮禁煙運動的最大阻撓者──英國──如何反應。道光帝希望林則徐做到,既杜絕鴉片,又避免戰爭。而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大難題,任何人都無法執行。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後,不久就爆發了「鴉片戰爭」。


收錄日期: 2021-04-20 15:25: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119000051KK0009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