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甚麼有趣的成語故事?

2015-01-20 3:21 am
有甚麼有趣的成語故事?
*兩個就夠*
請寫清楚**成語和故事內容**
謝謝!

回答 (3)

2015-01-27 5:40 pm
✔ 最佳答案
完壁歸趙
西元前八世紀時,楚國的珠寶專家卞和,在深山發現一顆石頭,他以專業知識確知其中蘊藏壁玉,於是呈獻給酋長【一任楚王--武王的爸爸】,但是酋長左看右看,怎麼也不相信這裏面有壁玉在裏面,認為他詐欺,於是將卞和砍掉右腳。武王就任後,卞和又前往呈獻,武王仍認為他詐欺,再砍掉他的左腳。等到二任楚王--文王就任後,卞和每天抱著這個石頭,在荊山下哭泣。文王得到消息,派人去問他,他說:「我並不是為我自己的雙腳而哭,而是,明明是壁玉,卻把他當作石頭,明明是一片忠心,卻硬被認為奸邪,這是我的悲哀。」文王叫專家鑿開,果然得到壁玉,因此命名為「和氏壁」。

西元前二八三年,此塊和氏壁輾轉讓趙國國王趙何得到。秦國國王嬴稷得到消息,企圖佔有,於是要求用十五座城市交換。趙何本來打算拒絕,可是又怕秦國的強橫,打算交換,又怕受欺騙,於是徵求藺相如的意見。藺相如說:「秦國用十五個城市交換,大王如果不答應,是我們理虧,如果我們送出和氏壁,秦國不給我們十五個城市,那就是他們理虧。權衡輕重,我建議我們應該答應,而使秦國擔負理虧的後果。我願送它前往,假定秦國不肯割讓十五個城市,我保證完壁歸趙。」

趙何派藺相如當護玉使節,護送和氏壁至秦國。到了秦國,藺相如發現嬴稷根本沒有誠意要交換。藺相如使用詐術,將和氏壁討回【向秦王說有壁上有瑕玼,要指給他看,到手後作勢要往柱子上砸,說,需等大王齋戒五日後,公開儀式中呈獻,如果不從,就要把和氏壁砸碎,秦王只得同意】,派隨從密秘從偏僻小徑趁夜送回楚國,而藺相如則留下等候秦王的處置。嬴稷認為藺相如是一個奇才,不但沒有殺他,反而禮遇他,讓他回國。

毛遂自薦

毛遂是戰國時代的人,在趙國公子平原君家做食客。

趙惠文王九年,秦國侵略趙國,大軍已經把趙國的都城邯鄲圍住,情勢十分危急。趙王就派平原君到楚國去談判合從(亦稱合縱,是聯合抗秦的意思。)請楚王派兵救趙。

平原君奉命之後,就想在門客中挑選文武全才的人二十個你隨員,以便在必要時,文的辦法不行,便用武的辦法,平原君家裡本來有食客數千人,可是選來選去,只選出十九人,再也選不出合格的人湊足二十人。這時,毛遂就自告奮勇的向平原君說:「聽說你要到楚國去,還缺少一個隨從,就讓我去吧!」

平原君對他沒有什麼印象,就問:「你在這裡幾年了?」「三年了。」毛遂回答道。

平原君說:「一個賢士的處世,就像錐子放在袋子裡,錐頭馬上會穿破袋子露出來的。你在我這裡三年,我都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長處,你不能去的,還是留在家裡吧!」

毛遂說:「我是今天才請求放到袋子裡去的,如果早把我放在袋子裡,那我早就把錐頭伸出來了。」

平原君聽了,就決定把他帶去。其餘十九個人都看著他笑,誰都不相信讓他跟了去會有什麼用處。

到了楚國,平原君讓隨員們留在殿堂下,自已去進見楚王,分析利害關係,想說服楚王和趙國訂盟合從,從早上一直談到中午,還沒有得到結果。

十九個人就對毛遂說:「談了那麼久,還沒有談妥,毛先生,你去看看怎麼了?」

毛遂便帶了寶劍上了殿,對平原君說:「合縱的利害,兩句話就可以解決,為什麼談到現在還沒有談妥?」

「這是什麼人?」楚王聽他口氣,很不高興。

「這是我的隨從。」平原君不安的答。

「還不下去!我和你主人談話,你來幹什麼?」楚王很不客氣的斥責他。

毛遂聽了,非但不曾退下,而且手按寶劍,上前一步,很嚴正的說:「大王這樣斥責我,是不是以為楚國人多?現在十步之內,大王可不能依賴人多,性命都在我手裡呢!為什麼當著我主人的面前斥責我?我聽說商、湯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地而臣服諸侯,他們難道也是靠人多嗎?現在楚國地廣五千里,雄獅百萬人,這是做霸王的資本,像楚國這樣強大,應該是天下無敵的。可是前次秦國派白起率領了幾萬人,和楚國交戰,一戰攻下了鄢郢,再戰又燒了夷陵,三戰而使得大王的先人受辱,這種百世的怨仇,趙國都覺得羞恥,而大王卻不在乎。現在我們建議兩國聯合抵抗秦國,實際是為了楚國。為什麼當著我主人的面斥責我?」

楚王慚愧的無話可說,只得連聲道:「是,是,我們決定和趙國立盟,共同抗秦。」

毛遂就叫楚王的左右拿了一盤雞、狗、馬的血來,請楚王和平原君歃血為盟。一面又招呼那十九個人說:「你們也在堂下歃血罷,你們這些隨從,都是因人成事的。」

事後,楚國立即發兵救趙。平原君回國後,稱讚毛遂說:「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於是待他為上賓。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毛遂自薦」這個成語,比喻自告奮勇,自我推薦。
2015-01-20 4:29 am
1.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裡。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收錄日期: 2021-04-15 18:00:1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50119000051KK00081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