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就你一開始所問的問題,我覺得不會浪費時間
1.唐太宗的三面鏡子第二面就是"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歷史為教訓,對於還未有那麼多人生經歷的我們來說是很有用的,具有一定歷史知識的人,也可以擁有不一樣的文化觀點,如文創產業方面,如果能融合傳統,好好應用也會有一番新意。
所以,重要的是你怎麼把死的東西變成活用的。
2.歷史不只有教你治國之道,歷史上有名的宰相、武士、貿易、文化上的流傳...等,各種不同的面向,他們的智慧、他們所敗之處,如項羽太過驕傲而失敗;劉邦卻能禮賢下士,而翻轉了家世背景所帶來的先天差異。
3.沒錯,我也曾覺得讀歷史課本不如電視歷史劇、宮廷劇來的有趣,但是我有兩個觀點分享:
(1).電視劇大部分都與歷史有所落差或是偏重於大眾偏好的口味,以很夯的陸貞傳奇、後宮甄嬛傳、步步驚心,這些雖都創收視佳績也引起熱潮,但是有些完全背離史事,有些是杜撰情節求高潮、偏重愛情戲。(雖然本人都看過也很喜歡,但是要以這些作為歷史知識的主要來源會比較不妥)
比較正統的歷史劇如你所說的三國(我看過陳建彬演的),不談是否完全符合史實或是有所偏頗,它所依照的劇本<三國演義>就已經是"小說",如草船借箭這些膾炙人口的故事也都是虛構出來的,正史<三國志>是以曹操為正統,但<三國演義>卻是以劉備為正統。
(2).當然課本所學的歷史知識比較枯燥乏味,但是是大多數學者所認同的,所以建議應該先把裡頭的內容當作先備知識,再透過電視劇、小說、甚至是一些探討各種主題的電視報導去做思考,畢竟歷史課本也只是從某一角度出發,不一定完全正確、也不夠全面性。
4.5.雖然記年代在學生時期困擾了不少學生,但是你有想過記年代
(1)其實是方便你記憶事情的先後順序和方便你找因果關系,如同15C左右的文藝復興方言文學造成民族國家的興起、張學良綁架了蔣中正造成讓外或安內政策的改變。
(2)台灣歷史分成台灣史/中國史/世界史,分開學,所以如果有記年代,在對應上會方便很多,我想這點幫助很大,不然在時間軸上會亂掉,總不能法王路易十四和康熙在位差不多時間不知道吧~
而且,考試的時候大部分不是直接把年代這種死背的答案做為選項,"記年代"其實是方面學習和貫徹的一個不二途徑。
6.你說得沒錯,這就像我在3.(2)所說的,歷史課本裡會有當局的觀點在裡頭,像我小學的時候一直認為孫中山、蔣中正是好人,其他是壞人,但是隨著越學越多,會發現根本沒有絕對好壞,但是也不能因此認為學歷史是浪費,本來就沒有人可以顧到全面,所以如何學在我們自己身上。
以上是高中生自己的見解,花了一點時間,因為覺得妳是真的在在認真的討論這個問題,所以就想和分享一下,希望有切入妳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