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50年中期,即有抗精神病的藥物使用,並且大大地使精神分裂症的治療變得頗為樂觀,這些藥物的治療能減少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症狀,且使患者能更適當、更有效率地發揮其功能 。事實上,抗精神病藥物為目前最佳的治療方式,但是它們並不是”治癒” 精神分裂症、或確保精神病不會再復發。藥物的選擇和劑量是由受過精神病藥物治療方面訓練的合格醫師來決定,每位病患的治療劑量須個別化,因為病患對藥物能減輕症狀而不會產生過多副作用的需求劑量大不相同。
絕大部分有精神分裂症的人在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後,其情況會呈現大幅度的改善,但是,有些病患從藥物治療所獲得幫助有限,有些則是一點作用也沒有。那些病患是屬後兩類,而非大部分能從抗精神病藥物獲得助益的前者,很難事先判斷出來。
1990年以來,已經先後發展出許多新的抗精神病藥(也稱為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首先是clozapine (Clozaril),已經證實為較其他抗精神病藥更為有效的藥物,但它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副作用-特別是稱為顆粒性白血球減少症(對抗感染的白血球減少)的副作用-因而治療時,需要每1到2週檢測病患的血液。更新的抗精神病藥物,如risperidone (Risperdal) 和 olanzapine (Zyprexa),較舊藥或clozapine 來得安全,副作用也易較忍受。但是效果不見得和clozapine 一樣有效。此外還有一些抗精神病藥正在發展的階段中。
抗精神病藥通常對治療某些精神分裂的症狀非常有效,特別是幻覺和錯覺,不過這些藥不見得對其他症狀有幫助,如動機的低落和情緒表達困難。事實上,較早的抗精神病藥物(也稱為神經病藥),如haloperidol (Haldol)或 chlorpromazine (Thorazine)甚至會產生一些與更難於治療的症狀相似的副作用,通常降低劑量或更換藥物之後,這些副作用會獲得舒緩。較新的藥物,包括olanzapine (Zyprexa)、 quetiapine (Seroquel)和 risperidone (Risperdal)較少有這方面的問題。有時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現憂鬱症狀時,其他症狀也會跟著惡化,但這些症狀會在加上抗憂鬱藥物治療後改善。
有的患者和家屬會對用來治療精神分裂症的抗精神病藥感到憂心,除了是擔心副作用外,他們也擔心劑量增加的問題。事實上,服用抗精神病藥的人不會產生”亢奮”或成癮的行為。.
另外一項關於抗精神病藥物的誤解是,它們被當作是控制心理的藥物、或被稱為”化學束服”,其實抗精神病藥在使用適當劑量的情形下,並不會”壓制”病患、或奪去其自由意識。這些藥物的確具有鎮靜作用,而且患者剛開始的激動狀態可以由這些藥物獲得良好的控制,但在治療精神病的考量上,使用這些藥物並不是因為它們鎮靜作用,而是它們是否具有消除幻覺、亢奮、驚慌和妄想等精神病症狀的能力。因此,抗精神病藥應該是以協助精神分裂症患者活在更真實的世界為目的。
此文出自於
http://scc.yuntech.edu.tw/column/AA/a/a_04/a_04_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