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創作反映時事的新題樂府,始於這首《兵車行》。所謂新題樂府,相對漢魏六朝的古題樂府而言,指學習漢魏樂府「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即事名篇」的創作傳統,用詩歌反映當代時事的一種詩體,不一定配樂歌唱,而題目則是唐代起的新題。這種詩體的名稱是中唐李紳提出來的,後來白居易進一步將此稱謂確定為「新樂府」。杜甫雖然沒有明確提及「新題樂府」的體裁,但是他首先開創了這一詩體的寫法,成為白居易學習的榜樣。《兵車行》寫作的起因很可能與楊國忠征南詔有關,但詩中所寫的內容卻不限於一時一地,而是集中反映了天寶年間唐王朝多次發動邊境戰爭所引起的一連串嚴重社會問題。如果對詩裏所指之事的解釋過實,反而低估了詩歌高度的藝術概括力。
詩一開卷,那悲壯的聲情和巨大的場面便令人震撼。詩人選擇咸陽西邊的渭橋,以這一西行必經的送別之地為背景,先從兵車的滾動聲和戰馬的嘶鳴聲落筆,再給行人腰間的弓箭一個特寫,然後對家屬們奔走攔道、牽衣頓足而哭的情景稍作幾筆速寫,以大筆暈染出漫天黃塵,讀之便覺車聲、馬嘶、人喊,在耳邊匯成一片紛亂雜沓的巨響。這就通過提煉少量最典型的細節概括了統治者多少次徵丁所造成的百姓妻離子散的悲慘場景。漢樂府敍事詩往往以片斷情節和單個場景表現某一類社會問題。杜甫自覺地運用這種表現藝術,構成典型化的具有巨大歷史容量的場面,正是其新題樂府學習古樂府又加以再創造的結果。
在展開宏觀的出征場面之後,詩人又借用漢樂府常用的對話形式,吸取了建安詩人陳琳《飲馬長城窟》用對話展開故事,將數萬民夫的命運集中體現在一個太原卒身上的手法,將武皇開邊以來人民飽受的征戰之苦集中在一個老兵身上,設為「道旁過者」與他的問答之詞,借他自述生平的談論,概括了從關中到山東、從邊庭到內地,從士卒到農夫,廣大人民深受兵賦徭役之害的歷史和現實。「信知生男惡」四句還活用陳琳詩將秦代民謠完整地嵌入詩中,將生男生女的害處和好處加以比較,發揮了秦代民謠中所包含的言外之意。令人想到自秦到漢無休止的戰爭和徭役奪走大量男子的生命,竟使封建社會向來重男輕女的傳統意識變成了重女輕男。而在號稱盛世的天寶年間,人們竟然又將求生的希望寄託於性別的選擇。這就更加發人深思。
從大段的對話裏還可以看出杜甫吸收漢樂府古詩的用心,如「行人」十五去防河四十又戍邊的經歷,令人想到漢古詩「十五從軍征」裏那個十五從軍、八十始歸的老兵。又如「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同漢樂府《戰城南》裏的「禾黍不獲君何食?」一樣,問得絕望而又極其有力:即使替統治者吃飯收租着想,也不能不考慮讓勞力都去送死的後果啊!這都是用最起碼的道理,鞭辟入裏地抨擊了統治者的昏庸和各級官長的殘忍。
這首詩雖以敍事為體,但自始至終充溢着沉痛憂憤的激情。詩人不是一個冷眼旁觀的路人,而是和「行人」的感情完全打成了一片。歷來解釋此詩,往往在「行人」答詞究竟到哪裏為止這一點上有爭議。就是因為「行人」的回答幾乎變成了詩人自己感慨萬端的議論。特別是結尾以青海邊幽淒的鬼哭與開頭的人哭相呼應,以「古來無人收」的白骨為證,將眼前的生離死別與千百年來無數征人有去無回的史實相聯繫,使這首詩從更為高瞻遠矚的角度,暗示了秦漢唐幾代統治者窮兵黷武的歷史延續性。這種極其強烈的抒情色彩和高度的歷史概括力,又與客觀敍事的漢樂府迥然不同。
2014-11-23 20:25:47 補充:
此詩採用雜言歌行的形式,句式韻律隨感情的起伏奔瀉而抑揚頓挫,讀來詞調宏暢,氣勢充沛,節奏分明。除了三五七言的交替以外,還融合了民歌的各種修辭手法,如「或從十五北防河」四句,一層意思分兩層遞進,便產生了類似北朝樂府民歌用疊句往復詠歎的節奏感。又如「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道旁過者問行人,行人但雲點行頻」,以頂針格蟬聯上下句造成語如貫珠的效果。「爺娘妻子走相送」,「被驅不異犬與雞」採用通俗口語入詩等等,凡此種種,均可見其對民歌表現手法兼收並蓄而又變化無跡的功力。全詩渾成質樸,平易曉暢,深得漢樂府及北朝樂府之遺意,而懇切淋漓,沉厚雄渾,則是杜甫長篇歌行的本色。
2014-11-23 20:26:32 補充:
《兵車行》譯文:
車輛隆隆響,戰馬蕭蕭鳴,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
爺娘妻子兒女奔跑來相送,行軍時揚起的塵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見橫跨渭水的咸陽橋。
攔在路上牽著士兵衣服頓腳哭,哭聲直上天空沖雲霄。
路旁經過的人問出征士兵怎麼樣,出征士兵只是說按名冊徵兵很頻繁。
有的人十五歲到黃河以北去戍守,有的人四十歲到西部邊疆去種田。
去時裡長給有的壯丁裹頭巾,他們回時已經白頭還要去守邊。
邊疆無數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開拓邊疆的念頭還沒停止。
您沒聽說漢家華山以東兩百州,百千村落長滿了草木。
即使有健壯的婦女手拿鋤犁耕種,田土裡的莊稼也長得沒有東西行列。
2014-11-23 20:32:48 補充:
如下譯文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sharingchinesepoems.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參考資料: , 如下譯文請參考以下網頁:
http://sharingchinesepoems.blogspot.hk/2014/11/blog-post.html
Silverstar630 · 2 年前
0
真好
0
真差
意見
發問者的評分 5,共 5 個
舉報濫用
Uyhnyt
語譯
戰車叮鈴響不停,戰馬聲聲嘶嘯;
遠征的壯丁,個個把弓箭背在腰。
爹娘呵妻兒呵,都匆匆跑來相送,車馬揚起的塵埃,遮蔽了咸陽橋。
拖的拖抱的抱,攔路頓腳放聲哭,悲慘的哭聲,一陣陣衝上九重霄。
有一個行人,同情地問一個壯丁,壯丁只輕輕說:頻繁地點名徵兵。
有的人十五歲,就徵去駐守黃河,到了四十歲,還編入屯田的軍營。
當年出發,還是村長替他扎頭巾,歸來頭白了,還要再去衛戍邊境。
邊境上的戰士,鮮血已流成海水,皇上拓邊的雄心,仍然沒有休止。
你沒聽說嗎?
漢朝的華山以東,有二百多個州,千村萬落,處處長滿野草和荊棘。
雖有健壯的婦女,把握鋤犁種地,但是莊稼雜蕪,阡陌也難辨東西。
再說關東士兵,素以苦戰稱第一,如今被人驅趕,與狗雞並無差異。
要不是你這個老人家來問究竟,我怎麼敢把心中怨恨向你提起?
且說象今年已經是冬天了,關西守卒沒一個回家休息。
縣官衙役急匆匆追逼租稅,無人種地租稅從哪去籌集?
早知生男孩招來許多麻煩,倒不如生女孩還來得適宜。
生女孩可以嫁給隔壁鄰居,生男孩屍骨埋在戰場草地。
你沒看見嗎?就在青海頭的那邊,自古來白骨堆成山,沒人去料理。
新鬼含冤煩惱,舊鬼不停地哭泣,倘若是陰天雨天,更是啾啾咿咿。
【評析】:
這首詩是諷世傷時之作,也是杜詩中的名篇,為歷代所推崇。詩旨在諷刺唐玄宗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莫大的災難,充滿非戰色彩。
詩的開頭七句為第一段,寫軍人家屬送別兒子、丈夫出征的悲慘情景,描繪了一幅震人心弦的送別圖。 “道旁”十四句為第二段,通過設問,役人直訴從軍後婦女代耕,農村蕭條零落的境況。 “長者”十四句為第三段,寫征夫久不得息,連年徵兵,百姓唯恐生男和青海戰場屍骨遍野,令人不寒而的情況。全詩把唐王朝窮兵黷武的罪惡,揭露得盡致淋漓。
詩寓情於敘事之中,在敘述中張翕變化有序,前後呼應,嚴謹縝密。詩的字數雜言互見,韻腳平仄互換,聲調抑揚頓挫,情意低昂起伏。既井井有條,又曲折多變,真可謂“新樂府”詩的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