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腳跟痛是因為腳跟長期承受重物負擔,以致造成腳跟部位的慢性疼痛。腳跟痛之所以會造成許多人的困擾,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們每天日常生活活動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腳底。由於腳底係步行時身體重量的傳遞所在,所以腳底(尤其腳跟附近)有厚厚的脂肪墊來作為重量的支撐。在脂肪與跟骨之間有滑液囊存在,腳底蹠腱膜及屈趾短肌附著於跟骨結節前方,跟腱,俗稱「腳後筋」,是身體最厚且最強韌的肌腱,它是由小腿肚的腓腸肌及比目魚肌所形成的共同肌腱所構成,並與附著在腳底的蹠肌腱及蹠筋膜聯結。下肢關節的跑跳等活動皆須由上述提及的軟組織等結構來分散消除身體活動時的震盪力及來自地上的反作用力。腳跟痛多為慢性的損傷性疾病,所以腳部腫脹不明顯,外表也不紅不熱,有時可在腳底跟骨內側結節處有明顯壓痛,有時疼痛沿腳底蹠腱膜向前足部腳趾放射,走在不平的路面或踩在碎石路時會產生劇痛。腳跟疼痛較嚴重的病患甚至在休息或夜間時也會疼痛,又稱「靜止痛」,一般認為這是由於長期的重力負擔導致跟骨內壓增高有關。
腳跟痛的治療主要是要有詳細的理學檢查及診斷為根據,許多病患只要少走路、減少患足承重,減少站立及行走,穿厚底有彈性的氣墊鞋,或吸震力佳的矽膠材質鞋內腳跟墊,或鞋墊正對痛點處挖洞以減輕或避免對患部壓迫。另外也可藉助物理治療的超音波、低週波電療、熱水浸浴、大腿後肌及跟腱的拉筋伸展運動、對疼痛部位注射類固醇與局部麻醉劑...等。 若經過以上的治療仍無法取得很好效果時,這時就得考慮腳跟痛的原因是否來自骨盆或脊椎軀幹的問題,常常很多久治不癒的腳跟痛患者,其疼痛的病因是由於軀體兩側及兩下肢的肌肉張力不對稱所致,例如脊柱側彎、腸薦關節損傷、長短腳、腰椎間盤突出症、頸椎病...等疾病,所以兩腳負重比例不均勻,才有一腳的腳跟長期承受過重的負擔而發病。足見,腳跟疼痛是一個看似簡單,其實病因多元化的一個毛病,腳跟痛僅是表現出來的基本症狀,其確實病因仍須詳細的問診與身體檢查才能查知是否有其它關節部位的問題,如此才能有最好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