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治維新後,日本積極西化,甚至有何種理論出現,試圖將日本推上西方列強之林,與東方切割?
2.1920 年代,日本正值什麼時代,使日本和臺灣在此時的自由民權思想都十分風行?
3.在某本臺灣史著作中論及:「後,於 1898 年發布具有超級殺傷力的匪徒刑罰令。這裡所說的匪徒,指的並不是打家劫舍、十罪不赦的土匪,而是指拒不合作、以武力抗爭的抗日分子。依照這項法令的規定,不問目的為何,凡是糾合群眾,以暴力或脅迫達到目的者,都以匪徒的罪名治罪。」使臺灣總督「獲得逕行發布命令的獨裁大權」的法源依據為何?日本帝國議會議員反對此法的原因為何?
4.日本統治臺灣前後有半個世紀之久,在此時期,曾先後採三階段統治政策。請問:(1)日本占領臺灣後,首任總督為何人?採取那一種統治政策?(2)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採何種統治政策?主要是受那種思潮的影響?採用這種統治政策的目的為何?(3)中日大戰爆發後,日本全力推行那一政策?
5.哪一事件的出現,使得日本政府察覺宗教發展與殖民統治政策的相關性,因而展開全島性的宗教調查?
6.1895 年是決定臺灣命運的一年,4 月份的臺灣,春天降臨,然而卻充滿了惶恐與不安,因為清帝國在戰敗後,已將臺灣割讓給日本,面對新來的主人及臺灣未卜的將來,臺灣巡撫在撫衙中一籌莫展。(1)所謂戰敗是指那一戰爭?(2)1895 年臺灣更換新主人是根據那一條約的規定?(3)臺灣人民於臺灣割日之初成立臺灣民主國,推舉何人為總統?
7.日治時期的理蕃事業,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任內,北臺灣的某原住民族因為槍枝擁有率達 37%而成為首要圍剿的對象。請問該原住民族是哪一族?
8.有一諭告文如下:「大明慈悲國旨,本臺征伐天下大元帥余示諭三百萬民知悉:古今中華主國,四夷臣卿,邊界來朝,年年進貢。豈意日本小邦倭賊,背主欺君,拒獻貢禮,不遵王法,藐視中原,侵犯疆土。實由滿清氣運衰頹……可惜中原大國,變為夷狄之邦。」請問:(1)此諭告文由誰發出?(2)其發起的抗日事件為何?(3)日本總督府根據哪一項嚴苛的法律來處理此一抗日事件?(4)文中所指日本小邦侵犯疆土,應是指那一場戰爭?
9.一位老先生回憶說:「小時候,記得祭祖時,在老家大廳的廳堂中,放置神主牌(祖先牌位)的供桌的背後牆上,有一個以紅色紙封起的方形洞。基於好奇心,問起在旁的父親。父親說:『這是爺爺藏神像用的。』為什麼要藏呢?『日本人會抓。』那麼神像到那裡去了?『供到田寮村秀峰寺去了。』」請問當時正推行何種政策?
10.日本政府在 1930 年代起在臺灣推動工業化,是為了配合當時的何種政策?
11.臺灣電力株式會社之設立意旨即指出:「今後電氣事業之目的在供給廉價豐富電力,振興大工業,為歷來僅以農業為中心之臺灣產業界,劃一革新時代,增進其財力而成為南進之真正基地。」臺灣經濟發展重心一向在農3業,但為何在日治後期,臺灣總督府開始重視工業發展?又,臺灣工業化的開始,與那一建設完成有關?
12.「值今之秋,作為帝國南門鎖鑰的本島使命愈為重大,實乃無庸待言。此須上下一致確認本島之特殊地位,大力刷新庶政,以圖充實國力,並居南支、南洋之間,宜敦親睦鄰,努力增進經濟關係,期以保全帝國之國運……。」這一段施政方針的講話,講述者是哪一位日本總督?
13.配合戰時體制,總督府的皇民化運動鋪天蓋地式全面推動,但其中有一項政策遭臺人的反對,使總督府不得不緩減實施。請問此政策是什麼?
-
翻過課本,也尋找過網路上的資料
跪求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