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楞嚴經從識見培養到修行路,都有完整的說明(但不夠精細,還需要其他經典
的協助),本經的結構上:
識見培養:
菩提涅槃:明心見性。七大、六入、十二處、十八界本如來藏妙真如性,
棄因緣、和合、自然說。因地心、果地覺,為同為異。
生死根本:瞭解結(認是賊),識、六根、五蘊、五取蘊、業,這些是如
何產生的。審詳煩惱根本。此無始來發業潤生。誰作誰受。
修行路:
菩提涅槃:選擇圓通→地獄妄起(欲界)→四禪(色界)→(開始分歧)
(分歧一)→四空天(無色界),入解脫道。
(修滅盡定,直入涅槃。)
(分歧二)→迴心大阿羅漢,入菩薩乘。
(正修真三魔地、達五蘊解脫。)
生死根本:以三漸次成就五十五真菩提路。(乾慧地、十心、十住、十行
、十迴向、四妙圓加行地、八地、法雲、等正覺,共計五十五
。)
此題要探討的,是菩提涅槃的課題中,四禪之後的分歧走向。
<經文>
復次阿難。從是有頂色邊際中。其間復有二種岐路。
(ㄧ)若於捨心。發明智慧。慧光圓通。便出塵界。成阿羅漢。入菩薩乘。
如是一類。名為迴心大阿羅漢。
(二)若在捨心。捨厭成就。覺身為礙。銷礙入空。如是一類。名為空處。
諸礙既銷。無礙無滅。其中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
如是一類。名為識處。
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無攸往。如是一類。名無所有處。
識性不動。以滅窮研。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
如是一類。名為非想非非想處。
此等窮空。不盡空理。從不還天。聖道窮者。如是一類。名不迴心鈍阿
羅漢。
若從無想。諸外道天。窮空不歸。迷漏無聞。便入輪轉。
阿難。是諸天上。各各天人。則是凡夫。業果酬答。答盡入輪。
彼之天王。即是菩薩。遊三摩提。漸次增進。迴向聖倫。
所修行路。
阿難。是四空天。身心滅盡。定性現前。無業果色。從此逮終。
名無色界。此皆不了。妙覺明心。積妄發生。妄有三界。
中間妄隨。七趣沈溺。補特伽羅。各從其類。
<問題說明>
解脫道與菩薩道,是兩種不同的專業;解脫道好比是居家照護的專業;菩薩道
好比是志工團的專業;此題不是要比高低,而是要釐清,解脫道與菩薩道在識
見培養與修行道次上的差異。關於識見培養的差異,之前已經討論過了,故集
中問題在修行路上的不同。
問:如您所學、所知,解脫道與菩薩道在修行的道次上有何不同?
問:五蘊解脫與四空定,這兩種分歧有何不同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