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1. 因為林則徐禁煙及把鴉片銷毀,斷英國人財路。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b04/0118b04.html
1838年底,一直被「鴉片」問題困擾的道光皇帝痛感煙患氾濫,政府財源枯竭,軍紀廢弛,於是決定嚴禁。1839年1月,道光帝命欽差大臣林則徐南下廣東禁煙。林在廣東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查禁措施。同年6月,他將收繳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然而,滿朝文武在討論禁煙問題時,都未能充分考慮禁煙運動的最大阻撓者──英國──如何反應。道光帝希望林則徐做到,既杜絕鴉片,又避免戰爭。而在當時,這無疑是一個大難題,任何人都無法執行。林則徐禁煙的消息傳到英國後,不久就爆發了「鴉片戰爭」。
1839年3月,林則徐抵達廣州,立即開展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會同兩廣總督鄧廷楨、廣東水師提督關天培整頓水師,加強海防,嚴緝煙販,還一再曉諭吸食者限期戒煙。同時,他一改清政府只強調查拿「國人」販售的老方法,將矛頭對準「外商」。3月18日林則徐要求外國商人交出鴉片,外商早習慣了廣東當局雷聲大、雨點小的恫嚇,並未當作一回事。3月24日,林下令斷絕貿易,包圍商館,斷絕供應,迫使以英國為首外商繳出鴉片二萬二百八十三箱(合二百餘萬斤)。6月3日至25日,下令將繳獲的鴉片在虎門全部銷毀了。
2. & 3. 鴉片戰爭時中英並沒有任何條約,鴉片戰爭後中英簽署《南京條約》及《虎門條約》。條約簽署後,中國把`香港割讓英國,賠款英國,與及開放口岸通商等作為戰後結果。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c25/0118c25.html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伊里布、牛鑒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港譯:砵典乍),在英國軍艦「華麗號」上簽署《南京條約》,這是中國歷史上在外國逼迫下簽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該條約共有十三款,內容包括將「香港島」割讓給英國;中國向英國賠款二千一百萬銀元;中國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地為通商口岸(進行中外貿易的城市);英國商人從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需要重新商議等。「割地」和「賠款」對中國來說也是第一次。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c26/0118c26.html
《南京條約》簽訂後,英國全權代表璞鼎查(港譯:砵典乍)又向清政府代表耆英提出重定關稅,另訂條約等要求。1843年10月8日,耆英和璞鼎查分別代表中英兩國,在廣東虎門簽署《虎門條約》。該條約規定:中、英兩國貿易中的一百六十餘種貨物的關稅率,由兩國協商議定;在中國境內英國人的司法審判權屬英國所有(即「領事裁判權」);英國享受「片面最惠國」待遇;英國軍艦擁有進入和停泊在中國通商口岸的權力;英國人在通商口岸擁有居住權和租地權。
http://www.chiculture.net/0118/html/b09/0118b09.html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這件事對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戰前,中國領土完整,清政府獨立行使主權;戰後,香港島割讓,部分司法和關稅權力轉讓給外國。戰前,清政府嚴格限制中外貿易,中國經濟的主體是「自給自足」的農業和家庭手工業;戰後,外國商品大量湧入,衝擊這樣的經濟模式。戰前,中國人學習和研究的是中國傳統學問,他們不了解西方,以為中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戰後,中國人逐漸了解西方,也學習西方先進的科技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