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房價不公不義的唯一禍首是建商. 不是可憐有屋族/仲介/投資客...
建商每推新案就調高單價. 有屋族賣屋當然比價跟進. 不然換屋高買低賣豈不慘賠?
房地合一稅比房價高漲更不公不義.
有屋不是罪惡.
打房不打罪魁禍首建商. 卻剝削有屋族.
象牙塔中的學者/大官呀. 有房有罪嗎?
...................
每10年蓋50萬戶合宜住宅/社會住宅才是房價回歸合理的唯一方法.
房租至少漲幅在二成以上。一般中古屋,每坪要價一百二十萬至一百五十萬,新建大樓每坪至少二百萬起跳。台北市區已經很難找到每坪百萬以下的房屋,即使周邊如板橋、三重、新莊、永和、中和、新店等地,每坪要價也在五、六十萬左右。交通便捷,固然可帶來人潮、錢潮,但獲利最大的還是房地產擁有者。一般受薪階級,只能望屋興嘆,充當路人甲。國民黨祖師爺孫中山一再強調,都市發展,土地增值,是眾人努力的結果,應由全民共享,「漲價歸公」、「稅去地主」、「住者有其屋」。但其徒子徒孫,自蔣介石以下,雖然表面尊崇,實際上卻背道而馳。權貴巨賈霸道橫行,強取豪奪,最後終於被掃地出門,倉皇辭廟,以悲劇收場。中華民國流亡政府來台,在黨國威權體制下,壟斷所有資源,「乞丐趕廟公」,全憑統治者個人意志支配,恣意妄為,權與錢密切結合,拉關係、走後門是發家致富的不二法門,社會資源分配極度不公。國營事業民營化後,有權有勢者更是得天獨厚。財團、建商整併銀行、壽險,金控公司,掌握龐大資金,以錢滾錢,利用市地重劃、區段徵收、都市更新、地目變更、道路開闢等機會,大舉圈地、養地,炒作房地產,使房價短期內漲了好幾倍。1989年「無殼蝸牛」露宿忠孝東路,抗議高房價政策。二十幾年過去,情況未見改善,反而變本加厲。台北盆地到處大樓林立,空屋率甚高,年輕人買不起,財團、建商仍能囤積居奇,房價居高不下,持續狂飆,沒有降價求售的壓力。空屋稅、空地稅、豪宅稅、奢侈稅、實價課稅等打房措施只是虛晃一遭,玩假的,因為八成首長擁有二筆以上房產,怕打到自己。以頂新魏家為例,借「鮭魚返鄉」,利用TDR政策,募資一百七十餘億,不按規定投入製造業,卻拿來入股101大樓,購買帝寶豪宅,修建台灣第一林園,還能享受九成九的銀行超額低率房貸,幾乎不用本錢就可坐擁豪宅。這是因為以黑心混油,高價賣給消費者,謀取暴利,被媒體揭發的冰山一角。類似這種「買空賣空」炒房手法,司空見慣,遍地都是,若說其中沒有官商勾結、縱容包庇,享受特權,實在難以置信。這種特權、官商勾結共犯結構,本是國民黨的深層文化,與中華民國外來殖民體制密不可分。具有流亡心態的統治者,利用權勢,除了官僚自肥(如老賊配房、眷村改建低廉配售、公家宿舍廉價承租等),也放任權錢交易,以不公不義的法令、稅制、政策圖利少數財團,並且開放中資大舉炒房,財團則回饋政治獻金與其他實際利益。可以說,不公不義的體制,就是房價狂飆的原凶。現在年輕人求職困難,薪水倒退十六前水準,整年所得不吃不喝,不夠買半坪房屋,即使勉強存有自備款,房貸負擔就要超過大半薪水,變成宅奴、青貧族、月光族,強烈感受到無錢、無房、沒有未來的痛苦。上下交征利,吃乾抹淨,不留給家無恆產的新鮮人生存發展空間,階層流動停滯。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既是富人的天堂,也是窮人的鬼島。權貴階級榮華豪奢,受薪階級窮酸潦倒。熱血的年輕人,應聯合起來反抗,把不公不義的政黨與政客趕下台,不可默不作聲,坐以待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