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大陸真的會來攻打台灣嗎?
回答 (8)
不會
有人問為什麼要中國武力恐嚇台灣?
前中國國家主席楊尚昆就回答:
「我們不是用來對付國民黨的,這句話是應付其他黨派的,是怕將來國民黨招架不住的時候,有個後備解決之道。」
有此可見,大陸攻打台灣,必要條件為「台灣獨立」
但在台灣,支持「台灣獨立」的最大黨,敢提嗎?
這是我個人分析。
參考: 新聞
nypa 靠你太会捏造事实了吧。什么叫大陆侵略台湾。
你知道站在我们大陆人的角度怎么看台湾人的吗,你们台湾人不喜欢共产党 却连自己的祖国都不喜欢。 日本人假如不喜欢他们的政党 会不喜欢日本吗。(任何国家恐怕都不会吧)
说什么侵略 你这完全是挑起是非!我们大陆人不喜欢共产党的多的是。但是他起码不会说他不喜欢中国。 共产党 只不过是个执政党。你们在不喜欢共产党 解放军有丢过一颗炮弹 到你们台湾岛上吗 有到你们台湾杀死过一个人吗?
你们台湾人连共产党都不如 共产党不喜欢国民党 起码他们不会不喜欢中国!
而且你这完全是挑起民族仇恨 !
你们台湾对内不知道有多凶 菲用 小日本欺负你们 你们就谴责两下
2014-10-06 01:31:20 補充:
日本武力殖民你们 又抢你们台湾的钓鱼岛 菲用杀你们台湾的渔民 都没见你们这么这样!
要看狀況:
1.若"維持現狀"太久 是有可能攻過來
2.台灣方面宣布獨立
會用武統 但是打下去=第3次世界大戰開打
打一個地方 別的地方也會有漏洞的.
而且 不是所有東南亞都與中國關係很好
參考: 書本資料
我就是大陸的,我站在我的角度回答你吧
請問大陸真的會來攻打台灣嗎?
不到萬不得已不會的,打仗是要死人的,哪個當兵的不是爹媽生的,而且都是手足同胞,我覺得不會,除非台灣宣佈獨立,那就是另一碼事
攻打的原因是什麼阿?
除非台灣宣佈獨立,要不然不會打,只會合作,共同發展
不會的,中國軍力早就超過台灣,要打中國早打了。
鄭氏東寧王朝只有短短的22年,康熙皇帝政局穩定了,就來拿下台灣。
今日有外國勢力盯著,中國不敢侵略台灣,中國怕外國。中國仇美,是因為美國不讓中國侵略亞洲,跟當年日本一樣,只是中國不敢偷襲珍珠港。
中國攻打台灣,是侵略台灣,擴張領土,中國是法西斯政權。
侵略併吞台灣,是中國目前侵略世界的目標。中國已完成侵略併吞西域,侵略併吞西藏。-------希特勒侵略全世界,也是一個一個來,一次只侵略併吞一個國家。
這里很不錯999shopping。com老婆很喜歡
儻咅厗
.
問題:大陸攻打台灣的原因是什麼阿?
回答:妳以為共匪是吃素的嘛
問題:請問大陸真的會來攻打台灣嗎??
回答:您們這樣子評論現在的國軍實在未盡公允
一個 團體/社團 要有強大的 精神戰力(士氣高昂), 團體/社團 要有堅強的領導人(包括領導人的智囊團也得允文允武), 團體/社團 的成員在 選、訓、用、考 方面的機制,都必須花心思 下功夫。(俗語說,強將手下無弱兵;總不能 團體/社團 的指揮官很強,麾下步卒 盡是些老弱殘兵)
可是 現在的國軍 精神戰力低靡,是基層小兵的錯嘛
政府 話事人(統帥)(包括地下統帥 金溥聰)就是個二百五,帶頭在妖言惑眾,瓦解心防,張顯耀案快滿一個月,沒進度,王郁琦說檢方若不起訴張顯耀,王郁琦願公開道歉,唉,領導人的文臣武將 搞得 離心離德,眾叛親離
基層的小兵兵 看到領導層無心對匪(共匪)抗戰,國安局長李翔宙說:「我們不能對負責情蒐的中國共諜 繪聲繪影」
調查局竟對外透露張顯耀恐涉及「共諜」,將朝「外患罪」方向調查 .... 可是,台灣駐美軍事代表團長黎賢聖與1名在美負責情蒐的中國女共諜,有「非常密切」的男女關係,測謊3次未過
政府 話事人(統帥)別在挖國民政府牆角了,加速 眾叛親離 的速度
共匪全殲 张靈甫的国民党王牌師 故事又要重演
馬英九 金溥聰 還真是共匪 開台功臣
.
參考: 元首和地下元首 搞得離心離德,眾叛親離
不會,台灣不會法理台獨,也沒資本搞法理台獨。聯合國法案台灣都過不了,獲得周邊三個主權國家的認可台灣也得不到,這樣國際社會也就無法承認台灣的獨立地位。台灣經濟上是大中華經濟圈,而不是獨立的經濟圈,經濟上台灣無法和大陸切割。台灣海峽就那麼寬,台灣也移不到太平洋。政治上,台灣很多大的企業,政黨仍然是中國或中華開頭的,要完全去中國化基本上不可能。軍事上,台灣常備軍20萬,而大陸常備軍260萬,再加上常備駐守的武裝警察部隊190萬,總常備戰鬥軍力450萬,兩岸的科技也是嚴重向大陸傾斜,台灣獨立資本不夠。
2014-09-28 10:37:37 補充:
同時大陸也不會攻打台灣。未來兩岸會簽署和平協議,兩岸互助協議,結束政治敵對狀態。種種的種種只是時間問題
收錄日期: 2021-04-15 16:41:03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927000010KK03873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