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樓主的症狀有可能是敏感性牙齒喔!需要多多注意
一般而言,敏感性牙齒的形成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刷牙方式不當:
牙刷的刷毛太硬或太用力刷牙,尤其橫向來回的刷法,都易造成齒頸部的磨損,顏色較黃的牙本質小管就可能裸露出來。
飲食習慣不正確:
常吃高酸性食物,也可能造成牙齒表面琺瑯質的脫鈣,導致牙本質小管的暴露而敏感。
過度咬合磨耗:
吃檳榔、夜間磨牙等行為都會使咬合面過度磨耗,引發敏感症狀。
牙周病治療:
包括深層洗牙、刮除牙根或牙齦手術後,都會有敏感情形發生,但這些症狀都是短暫的,除非有嚴重齒槽骨破壞,使大量牙根暴露出來。
美白處理或牙齒修磨:
根據國外統計,大約六成的人在牙齒漂白後會變成敏感牙。但只要術後牙齒塗氟,或使用降低敏感性的牙膏即可恢復正常。
值得注意的是,「敏感性牙齒」須與牙齒缺損或牙齒疾病造成的刺激疼痛感有所區別,包括齲齒、牙齒外傷斷裂、牙齒裂痕、牙齦萎縮、牙周病、不密合的套、牙齒發育溝(如腭齦發育溝)等,都可能引發不適,若當成敏感性牙齒處理,不僅沒效果,還會延遲就醫時機。
※敏感性牙齒的治療
治療敏感性牙齒,首須判別其疼痛是否為短暫性的刺痛,以有別於齒髓炎的冷熱性疼痛、牙周病的咀嚼性疼痛、及顳顎關節障礙的悶痛。如果確屬短暫性刺痛,接下來要與其他牙齒疾病作鑑別診斷,在排除其他病因後仍感刺痛,很可能就是「敏感性牙齒」。治療上可分診間處理及居家照護兩部分。
◎ 診間處理:可以氟化物、硝酸鉀、草酸鹽、磷酸鈣等防水性藥膏塗在牙齒表面;或以樹脂類填補齒頸磨耗的部位,但缺點是較易脫落,可能得經常回診;也可製作牙冠或護牙膠托,以免牙齒咬合面的磨耗功能;而雷射治療、牙周牙根覆蓋手術、咬合調整等也都具療效。
◎ 居家照護:首重預防,盡可能排除會刺激牙本質小管的因素,例如,早上起床勿用冷水刷牙,選用刷毛柔軟的牙刷,且刷牙時力量放輕;若力道拿捏不準、擔心刷不乾淨,不妨改用電動牙刷;而有研究顯示,吃完酸性食物2~3小時後才刷牙,較易有牙齒敏感現象,所以最好養成進食後潔牙的習慣。
飲食方面,應避免酸性高的食物,如柑橘類、碳酸汽水、酸乳酪、紅酒及白酒等,以免牙齒受到酸蝕,並應檢查有無腸胃道逆流造成酸性物質的刺激。同時,避免咀嚼堅硬食物如花生米、甘蔗、芭樂、檳榔、骨頭、硬殼類等,以免琺瑯質受損。而充足睡眠及適量運動,可舒緩緊張情緒,有助減少磨牙。
如果不確定自己的生活習性是否有問題,建議敏感性牙齒患者,不妨填寫飲食日記,紀錄一周內所有攝取的食物、飲料、刷牙時間等,以供牙醫師分析飲食、刷牙方式有無不當。
※如何使用抗敏牙膏
市面上非藥用的抗敏感性牙膏品牌眾多,使用簡單、可廣泛解決多顆敏感性牙齒,且不具侵入性,也是預防牙齒敏感不錯的選擇。
目前抗敏牙膏成分主要有兩種:
◎「硝酸鉀」:可釋出鉀離子與波動負離子中和,降低牙本質小管的通透性,減少敏感程度。
◎「氟化物」(包括氟化鈉、氟化亞錫、單氟磷酸鈉、活性氟化物):利用氟與牙齒的鈣離子產生化合物,閉塞牙本質小管,提高牙齒抗腐蝕能力,降低敏感。
研究顯示,以抗敏牙膏刷牙,直接吐掉泡沫會比漱口有更好的去敏感效果,使用這類牙膏的民眾不妨一試。
雖然,市面上的抗敏感性牙膏已不像過去含氯化鍶(阻塞牙本質小管功能)、甲醛(破壞牙本質小管內活性)等成分,不具藥效,但仍應在牙醫師指示下使用,且使用2~4周便應回診,重新評估牙齒敏感程度,若無改善須由牙醫診間處理。
由於「敏感性牙齒」多半偶爾發生,易被忽略,若能早期發現、早期診治,就不會形成「經常性牙齒敏感的恐慌」。須強調的是,這種毛病往往與生活習慣有關,患者應有耐心與牙醫師一同找出可能原因,改變不當習慣,再配合診間治療及居家照護,相信不難找回牙齒健康,重享品嘗美食的愉悅!
還有你如果吃冰或喝冰水..表是你神經壞ㄌ喔..所以才會痛
所以你快去給牙醫師看一下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