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是實?是虛?性!是實?是虛?當於何處得見 ?

2014-08-29 4:11 am
一連串的問題,或者 ! 所存在的就是ㄧ個理見?
法與性 ! 是ㄧ ? 或者是二 ? 或者 - - - -
是學問,更可以是理義的見現。
來 ! 來 ! 來 ! 試試一下功夫。
這兒 ! 無有後學自我的定見。
最終會選幾位不打廣告,並 ! 充分舒發自得理見的師兄與師姊。
由佛版的參予者,在法理的見證中,投下各自所認同的票選。

回答 (22)

2014-08-31 3:45 am
✔ 最佳答案
法!是實?是虛? 性!是實?是虛?當於何處得見 ?法,概分有為法與無為法。無為法,理體也,但且名《性、自性、法性、佛性、智、涅槃、真如、如來、如來藏、大圓鏡智、一切道種智、真心、般若、法身、等等》。有為法,事相也,但且名《相、諸法、法相、眾生、識、阿賴耶、妄心、翠竹、黃花、等等》。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隨處出生、當處寂滅,如夢幻故,即實即虛。無為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具足圓滿性德,能幻生萬法,非實非虛。華嚴經云:『理無礙、事無礙、理事無礙、事事無礙。』理無礙,畢竟空故。事無礙,如夢幻故。理事無礙,不二故。事事無礙,一如故。何處得見?青青翠竹無非般若,鬱鬱黃花盡是法身。
2014-09-03 4:36 am
法!是實?是虛?性!是實?是虛?當於何處得見 ?

答~

法=法界=真如=如來藏,本無動搖,無實無虛

性=自性=佛性=如來藏,本無動搖,無實無虛

隨緣認得性,法自緣中生,當見原來路,勿忘緣起時

2014-09-03 21:11:53 補充:
12因緣法並非詳盡法,而只是概說~

無明其實就是無智、癡,所以說般若能破無明暗,智慧能對治無明就是在此~

因為無智所以認為生命的"業有"是實質,所以對於六境貪愛,才有一連串生生不息的輪迴

而緣起法是真如,意義上來說就是真相,在有為、世間上來說,他就是世間呈現的真實樣貌,您能說您碰到的一切人事物都是假象嗎?答案是不能,因為真實的體驗到了這六識,但這六識是常嗎?當然也不是常,所以說是真如,非常非非常~

在出世間來說,還滅這緣起的因,就能到達出世間的果,是滅諦,而能還滅的這個五蘊是常嗎?也不是,所以說是真如,非常非非常~

真如是本來如是,佛陀只是發現它然後說明出來罷了~
2014-09-02 3:43 am
回覆104 牧朋友,

意見102只是要初步了解朋友宗法脈絡而已。

以下是略答朋友反問。

1. 是誰把風與幡連結.稱為風動、幡動?

答: 沒有人、也沒有誰。

無論觀察者知不知道、風動、或是幡動,都是客觀現實。

2. 是誰在動呢?

答: 沒有誰。只是緣起。
外色蘊、與內五蘊的緣起而已。沒有主導者、也沒有承受者。

如果朋友能夠回答出意見102的問題,就不會這樣反問。

朋友應屬自修而非屬特定傳承。

此問就應該到此了,感謝朋友撥冗回復。

管見

2014-09-02 00:54:19 補充:
諸友,小路尊者的故事,一般人都把過程簡化了。

~ 小路尊者,並不是光念著掃把,就解脫。
(巴利經典,記載的是毛巾、深入禪定禪觀;北傳則是掃帚、只敘述觀禪。)

以下節錄北傳經文:

爾時,尊者朱利槃特思惟五盛陰成者、敗者:所謂此色、色習(集)、色滅,是謂痛、想、行、識,成者、敗者。爾時,思惟此五盛陰已,欲漏心得解脫....生死已盡,...尊者朱利槃特便成阿羅漢。

所以小路尊者,是在禪修中,逐步了解名色法、聖諦。

掃帚,只是一個契引。

其次,四聖諦。

引證巴利經文,
諸比丘,由於不能澈知四聖諦,你我長久以來皆迷失於生死輪迴之中。

因此,要達到解脫,就應該要親證四聖諦。

以上勸說

2014-09-03 00:26:02 補充:
原本以為結案,牧朋友看來還有教問。

妙有。就在朋友沒有回答、沒有閒家俱之處,那一問是關於地水火風的關聯。

更上一問是點到,遍、依、圓。

而且,朋友不也引述了嗎?

~ 外色蘊、與內五蘊的 "緣起" 而已。~

緣起,不是妙有嗎 ? (除非朋友認為那是幻有/假有、而非妙有。這要看朋友是站在哪一宗脈而論?! 先定義名詞,以免誤落於詭辯。 )


雖然星洲並不贊同;但套句漢傳大乘某宗派的說法~ "即" 畢竟空的緣起,不就是妙有嗎?

還是~ 朋友要一論風動、幡動、心動的四大、內外五蘊的緣起? 彰顯妙有妙用?

朋友應該對此沒有太大興趣,因為這將深入四聖諦之中。

以上簡答

2014-09-03 13:34:09 補充:
牧朋友,

即非、是名。這個說法已傳頌千年。

他可以表面解釋假名、假有、幻有、甚至妙有。

但是,就是沒有解釋風動與翻動過程中的四大變化。

也無法進入四聖諦的教法中。


因為,這是有教無觀的遺憾。
2014-09-01 7:59 pm
風動.幡動.於法界實相而言.皆是法爾如是.沒有對錯.好壞.虛實別

只因學人於本心起妄見.將風動.幡動.執為實有.故就落入對錯.好壞.虛實別了.

緣境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管見

2014-09-01 12:57:35 補充:
星朋友

我家沒有這些閒傢俱.

緣境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

上句是站在生滅現象界的方便說.

成一切相是心.但心不言心..因色有心.但色本空.心何曾有生.?

彼心恒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風不知吹.幡不知動.

星朋友.是誰把風與幡連結.稱為風動.

星朋友.是誰把風與幡連結.稱為幡動.

星朋友.你說是誰在動呢?

管見

2014-09-01 14:02:39 補充:
法界實相非自然非不自然

因我,我所的取捨而有自然法.不自然法

因自然.不自然是生滅的時空相

能體會~~~雲在青天.水在瓶嗎?

管見

2014-09-02 16:48:33 補充:
覆:131意見 星朋友

1. 是誰把風與幡連結.稱為風動、幡動?

答: 沒有人、也沒有誰。

無論觀察者知不知道、風動、或是幡動,都是客觀現實。

2. 是誰在動呢?

答: 沒有誰。只是緣起。
外色蘊、與內五蘊的緣起而已。沒有主導者、也沒有承受者。
==

覆:只言<空>.不見言<不空>.~~~~請問妙有(用)在那裡?

[空而不有是頑空.有而非有是妙有]

2014-09-03 09:39:49 補充:
一切眾生於無生中.妄見生滅

風動即非風動是名風動

幡動即非幡動是名幡動

用而非有是真空

管見
2014-08-31 9:58 pm
後學常在想一個問題 - - 那三個動,風的動,幡的動與仁者心動,是三個動?兩個動?三個動?於法見上,義境上,有甚麼差別?
= = =
風與幡之動,動由其動,自性善分別故!曰性見。是實。非非法。

若風與幡之動,作分別想,則是心動,心動則法生,法生即無明生。是虛。非法。

法即心義,無量心具無量義,非三個動?兩個動?而已,一法動,已動全身(法界身)。

當於何處得見 ?
善分別中見,第一義中見,無生中見,正見中見!皆是性見。眾生具足圓滿此見。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31 21:30:20 補充:
Current 兄
不存有見、無見,此見非有、非無,乃為中道。
諸法乃因緣生,因緣烕、心緣識而生。
中道義乃心緣識而顯,曰性見。

如汝所言,依因緣法,行於中道,乃真學佛法,何有疑義?


合十!

2014-08-31 21:46:17 補充:
Current 兄
如實正觀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即是生滅法。無常!
中道是不生不滅,即是無生。無生則見第一義。無斷!

無常、無斷是觀十二因緣智,亦是中道。


合十!

2014-08-31 23:01:27 補充:
Current 兄

中道義不只「不生不滅」而已!
《中觀論》:「不生亦不滅,不常亦不斷,不一亦不異,不來亦不出。」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至於你說,心緣識而生,Atman出現了,這問題,是一種簡答方式。

比如,自性能生萬法。這也是一種簡答方式。

我們不在枝微末節上找答案。

若真要論起,中道不二,則具無量義,則具無量戒。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31 23:06:08 補充:
Current 兄

正見因緣法的集起與滅盡

正知正見諸法因緣生,五陰因緣生
= = =
此「正見因緣法的集起與滅盡」如何滅苦呢?

2014-08-31 23:47:41 補充:
Current 兄

其實中道義的種種說法,只有一個目的,就是「令心如如不動」而已!

因為眾生的心,太複雜、放不下,三毒赤盛。

而佛法主要目的,在令眾生熄滅三毒。

所以佛法學得再好,理論懂得再多,三毒未熄,則無有是處。

檢驗佛法的正確性,先觀察自己,三毒到底熄滅了多少再作評論。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9-01 11:02:20 補充:
current 兄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 = =
自知自覺。此「自」不是自性嗎?或者有其他見解!

以何為等?

以何為正?

該有個標準吧!

雜阿含經有說明嗎?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9-01 13:35:08 補充:
current 兄
這個「自」,是指緣起的五蘊。
= = =
這個「自」,是指緣起的五蘊。

也就是說!緣起的五蘊成等正覺嗎?如果眼瞎色蘊沒了,豈不成四蘊成等正覺嗎?

以四蘊為「自」嗎?若連四蘊也沒了,這「自」又是什麼?是誰成等正覺?

成等正覺!

以何為等?

以何為正?

該有個標準吧!

雜阿含經有說明嗎?

這標準尚未說明!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9-01 13:45:34 補充:
current 兄
今日最後一則意見用完,明日再與各位朋友討論。
= = =
兄!可再多申請1~2個帳號!

以滿足諸學人的求知欲啊!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30 7:12 am
法!是實?是虛?

法是因緣法,緣生法。

觀十二因緣法,修因緣觀。

如實正觀世間集者,則不生世間無見
如實正觀世間滅,則不生世間有見
迦旃延!如來離於二邊,說於中道




性!是實?是虛?

性是因緣法、緣生法

當於何處得見 ?

六根緣六境的當下

2014-08-30 18:02:45 補充:
六,六,六共十八招的功夫,學的時候是分解動作。真耍上了可就是ㄧ套真功夫了。

時下佛教界只知十八招,其實那完全不知不明不解...............釋迦佛陀所教授的因緣法,緣生法。

2014-08-31 12:41:30 補充:
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集者,對世間不存虛無的觀念(無見);
以正確之慧如實見世間滅者,對世間不存實有的觀念(有見)。

星洲朋友分享這段經文是佛陀非常重要的開示宣說

時下佛弟子有幾個能深明經義呢…

2014-08-31 19:46:28 補充:
後學真是礙惑叢生了

如實正觀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才可不落入有無二邊

修十二因緣觀就是佛陀所說的中道



佛陀觀十二因緣而正覺

因緣法緣生法是釋迦佛陀正覺之本

佛弟子要學佛

當然要學習佛陀教說的因緣法緣生法

才是學佛,對吧…

2014-08-31 22:15:35 補充:
心緣識而生

Atman出現了


釋迦佛陀正統教說的因緣法 緣生法不是這樣教說的



緣眼及色而眼識生,三事俱足生觸,緣觸生受,想,行

所以在眼觸入處就一組五陰

緣六根及六境而六識生,如是六觸,六觸緣生六受六想六行

這六組五陰就是佛陀說的世間,也是禪觀的對象。

2014-08-31 22:30:37 補充:
中道亦是法相

這種說法是後世佛子不知不明十二因緣的集與滅

自己亂解釋一通,拚拼湊出來的。



非生非非生也不是佛陀的教說

佛陀真實正統的教說即是........

五陰因緣生
諸法因緣生
一切法因緣生

2014-08-31 22:41:42 補充:
中道也不是不生不滅

佛陀說的中道即是觀十二因緣的集法與滅法

如此的簡單

但後世佛弟子就是把中道一詞擴大解釋

什麼法相,不生不滅等等一些莫須有之詞

把學佛的佛子搞的昏頭昏亂

真是誤己誤人

2014-08-31 22:53:58 補充:
性見或見性之說

那是佛陀滅度數百年後才出現的新名詞

佛陀在世時只說見法

見什麼法,就是見因緣法,緣生法

佛陀一生皆在宣說因緣法緣生法

讓佛子能正見因緣法緣生法

正見因緣法的集起與滅盡

正知正見諸法因緣生,五陰因緣生

如是菩提度苦之道才正式開展

2014-08-31 23:27:27 補充:
B朋友,中觀論是論師的教法,不是佛陀的教法。

朋友愛學論師之法,請便,我沒有意見。

至於涅槃經的經文內容是否是佛陀所教

朋友相信就照涅槃經去修吧!我也沒有意見。

2014-09-01 00:29:19 補充:
此「正見因緣法的集起與滅盡」如何滅苦呢?

這個問題問的好

先反問朋友一事,佛陀如何成等正覺的?

提供經證讓朋友參考

請詳看雜阿含287經

要多看幾次才能看到佛陀禪修次第

一開始佛陀先觀察老病死如何發生!如何集起!

接著正見十二因緣的發生集起

接著再正見十二因緣的滅法

接著才正見古仙人道,也就是八正道

2014-09-01 00:37:58 補充:
我從彼道見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滅、老病死滅道跡,
見生、有、取、愛、受、觸、六入處、名色、識、行、行集、行滅、行滅道跡。
我於此法自知自覺,成等正覺


詳看287經文即知,正見十二因緣法是佛陀正覺之本

2014-09-01 00:42:48 補充:
佛性?種性?

古典奧義書的思想與理論

那個Atman又出現了^^

2014-09-01 00:44:26 補充:
因體而言?

那個體也是Atman的同名詞^^

2014-09-01 01:29:27 補充:
奧義書就是講那個清淨的本性或本體


我在意的是釋迦佛陀到底說了什麼法?

探尋佛陀的原說,跟隨佛陀足跡而行的佛子。

2014-09-01 12:58:01 補充:
自知自覺。此「自」不是自性嗎?或者有其他見解!

B朋友

這個「自」,是指緣起的五蘊。

2014-09-01 13:02:36 補充:
觀因緣,如理作意修因緣觀,就知道真實的境界是動或不動!

後世佛子不知不懂不會觀因緣,而為了動或不動而爭議

2014-09-01 13:05:51 補充:
動或不動.........
真實明確的答案有一個

觀因緣的當下,答案就出來了。

2014-09-01 13:14:06 補充:
一切法是因緣生

一切相是因緣生

風,幡,人,心皆是因緣生


諸法因緣生

佛陀教說的正知正見..........諸法因緣生

後世佛子遺忘或捨而不用

而喜歡用心生或自性生來取代緣生

2014-09-01 13:39:10 補充:
我們在對談或看幡或打字以及風吹身體的覺知,那一樣是能夠離開六根對六境的因緣而說呢?


今日最後一則意見用完,明日再與各位朋友討論。

2014-09-03 09:54:20 補充:
無明如何緣行?
根境為緣的當下不如理作意(不修因緣觀)
而有無明

因無明而生起貪愛跟我見

行如何緣識?
行是我見之意,識是六識
六根六境為緣生六識

因無明而生起貪愛跟我見
妄見緣起的五陰是我我所
貪愛緣起的五陰是我我所

坐起貪愛及我見的眾生自以為愛的是六境
其實真正愛的是六識而不知
誤以為愛的是六境
2014-08-30 6:28 am
意見者:殘天 ( 實習生 5 級 )
您這..< 就當佛菩薩在考驗你!你就念個【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叫佛幫你找新工做! >

別逗我笑了~

你才題在對佛祖開玩笑!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

【當佛菩薩在考驗你】...結果你對經典毫無信心!

你知道嗎?當覺性現前時!魔就會盯上你!

但不能把魔當阻礙,只能當他是考駕照的考驗員!
2014-08-30 6:20 am
隨喜佛友善知識分享

當下即是-當下即見

祝大家覺性清楚;吉祥自在
2014-08-29 6:47 pm
凡是一切能夠由心念想得到的事物或非事物,都是「法」,一切法都稱為「法」。可是在佛教裡,一切法無非是第八識如來藏而有,故經論中經常可見將「法」表示此眾生的真心、本心、本識;如阿含經中有「見緣起,即見法。」、«金剛經»裡有「法、非法」、«維摩詰經»中云:「法離見聞覺知、行見聞覺知,則非求法。」等等。由是,「法」即有情眾生的第八識如來藏,又名真如、金剛心、識、涅槃心、自性心、清淨心、無住心、阿賴耶識、……。乃法爾如是本來就在,無生無滅,真實常住,當然是「實」無疑。至於「性」字意旨,有表真實之意,祖師也有將「性」表示自性心的方便講法,要看上下文所說意思來判別。如果是表達第八識自性心時,當然也是「實」無疑。此「法、性」雖是指眾生第八識真實常住心,卻是實相一相無相,看不見、摸不著,且感覺不到,所以祖師才有「眾生日用而不知」的開示。要如何見?何處見?經論中相關開示太多了,只是都以烘雲托月的方式間接地說,一般人難會;故 佛世尊另以「教外別傳」的方式,將此心直接指示出來,令緣人悟見。這就是禪宗承傳下來的禪法,依禪法參究至機緣成熟時,自然能一念相應而悟得。實證此心後,就發起般若實相智慧,漸能通達經典旨意,能悟後進修;若未證悟此心,公案所直指的此心及經論所開示的此心種種法義,都只能依文解義、執言取義,十有九九會錯會誤解;這情形在此佛版,可以經常可見。學人若有福德、智慧,就知道學佛的第一要務,就是尋求真善知識修學,追求開悟明心;否則努力學佛的結果,幾乎都要唐捐其功。

2014-08-29 12:04:43 補充:
本題既然問說:「法及性是實或是虛?當於何處得見 ?」學佛人應當要知此「法及性」不是指一般人所認知的意旨。
如果在一切法或瑣碎的世間法上著眼,法門無量,種種法無邊; 而心性、人性、物性、…無量無邊的「性」。這些,如何說起?如何說得完滿?若裁在其中,恐怕離題旨太遠了。 
由是可見一些佛友,實在對題旨沒有正確的認知,所說內容就不免落到佛法實義之外去了,言不及義去了。
同時,也無異表顯一些學佛人所接觸、所修、所學的佛法層面、廣度、深度,乃至真實度,確有相當不足的現象;其原因不外是自行盲目摸索修學,或是追隨了假名善知識學法之故。

2014-08-29 12:05:26 補充:
希望有緣看到本題回應的佛友們,能夠省視自己的修學,是否具有佛法的完整概念?是否對佛法中心內涵有所瞭解?能確定時,才不致枉然學佛一場。

2014-08-29 13:42:05 補充:
「小小」:「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真正修行功夫是~執相而離相。」
==================== 
「執相」就是執取著法相,所謂「執相而離相」實為令人難以理解之說。
不過即使就換成「即相而離相」來說好了,真相又如何?
除了實相法真如心乃無相一相外,其他一切法都有「法相」;如:有形像或有聲或能觸或能感知,或同時有二種相以上。
此被見的法相範圍,則不外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塵相,而相對性的能見法相之心,即眼、耳…六識心。
由佛說:「根、塵、觸為緣,生識。」可見要有能見的六識心存在,必需以六根及六塵為俱有依才能成就;沒有六根與六塵為緣,就沒有能見的六識心生起;

2014-08-29 13:48:14 補充:
意即「離相」就無見聞覺知的心存在了。
由是可知,在現象界法裡,覺知心看一切法全都有相,「即相而離相」是不可能的,對實相無知者才會說得出來。
至於«金剛經»云:「見諸相非相」、「離一切相即名『諸佛』」當然沒錯,因為此離一切相的非相者,是指「此經」第八識金剛心。祂本然如是「離相」,不是修來、修得的。小小師兄他卻說:「真正修行功夫是~執相而離相。」實在錯解、誤會得相當嚴重。
如是錯會佛法,又愚迷堅執,一再於此佛版宣講自己邪知邪見,那就是謗法、謗佛的身口意惡業。不因他不信有第八識如來藏,自身的第八識就不予忠實記錄其惡業行;若不及時懺悔改過,那一天來時,第八識就會任運執行因果律了。是時,就莫怨他人

2014-08-30 14:07:35 補充:
現在的當下,維摩詰經中的[法],是體用還是體性?
======================
其實不應以「現在的當下」來講「法或性」,因為這第八識如來藏、法性、自性心,沒有過去、未來、現在可說,無間心真實常住故,何來今時、當下?
第八識如來藏是有情眾生五陰身心背後的真主,乃是一本來自已就在的「心體」,祂的用、祂的性,可說無邊深廣,唯 佛能究竟。 所以學佛人應以追求悟見此心為第一要務,證悟後自然能漸深入其體性及功德力用。
題主自身若對一些師兄所回應的佛法義理,未有慧眼辨別正訛,就不必予以作評,也無需盲目附和,若弄錯了反而顯示自身智慧程度不足。

2014-08-30 15:11:03 補充:
「殘天」對「小小」所說:「空性現前有一條件,是罪業除盡。」回應說:「還要有個照見五蘊皆空的基本修證。」
「小小」以自己的思維、想像、揣測來講「空性」,除非無巧不巧地恰與 佛開示契合,否則就非 佛世尊旨意;若所說「空性」與佛旨第八識真如法性相違,就是外道法。
不論螞蟻、大象,不論凡夫、賢聖,其第八識空性心分分秒秒分明顯現著,何有「罪業除盡」的條件說?此已十足突顯其對佛法真實意旨,尚嚴重欠缺熏習。
「殘天」還與之應合,可見尚缺慧眼識知如來法道正訛。
«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照見五蘊皆空。」請問:還未能成為開悟的「觀自在菩薩」,那來的「照見五蘊皆空」可說?

2014-08-30 15:29:48 補充:
「小小」:「我只知道我的心沒有名子,但我清楚明白的能感覺到他。」
==========================
未學佛的凡夫眾生,含糊籠統地只知一個心。
學正法者,識知 佛開示八識心,八個識真妄心和合似「一心」
對前七識的認知,只要聽善知識解說就理解,可是衆生日用而不知的第八識,就要藉禪宗參禪法來找出來,才能悟後進修佛道。
無緣修學正法者,有的也知要求證悟,可是錯把第六識意識當成第八識真如心
與凡夫眾生知見相差有限,所有學佛付出,就幾乎都枉然了!
2014-08-29 5:36 pm
[法]只佛依八正道之正見說法,非法則非如實法,非與真理相應之法,如若正法不捨亦成法執,與真如不相應~真如就是緣起法之理性~萬法依緣起法而幻生幻滅~
諸法三分:"為體,相,用,法是軌儀~萬法本體必是空,而無質~却不可言無,即名[性],此乃造作萬法真正本體~一切為心造~
2014-08-29 10:37 am
法與性

波若波離密多,這一法是鬆散多,性、變成墜陷多!
撥惹撥罹密多,這一法是密死多,性、變成僵硬多!

性:原本原來...不變,但接受“變”!
接受“變”,再把他“變”回來,必要行深“般若”【還及、返及】及至“氣流”波若波“行為”撥惹撥羅密多、不可以鬆散多密死多。

般若波羅密多,這一法是還原法。

身體的可朔性非常高,你怎麼朔他怎麼行。
法=體
幾十億人口體態原本一致。
因性情、行為慣性作用
厄運、歹運雖小、意外傷害,
餓運、貧脊匱乏、枯集,
惡運、不當的苦惡操作自身,才有的佝僂、癱瘓等等等不一致,失去為人的尊嚴!

體性仍然不變【旋圓密實無漏能轉能】才有的佛法。

法與性可說是體與性
大體一體其性不變、可變、可朔返、可不變,因此無苦可受逾越輪迴。

這不是一或二的問題,這是“有”跟“無”相關係的問題。

這不是學問,理義可以見現的!因為“朔返”是智慧、自會的問題,只得感受。

連作個好“的”人都沒辦法....好人是什麼、病態的嗎!

2014-08-29 02:46:19 補充:
空:必要自由自在,所以你愛怎麼糟蹋自己、你要怎麼愛護自身,都由得你自己。
你愛怎麼變都可以~沒有任何會理你,休想佛會多事。

最終...不變,因為...起點不變。只是你苦頭吃夠了、受夠了沒的問題而已。

2014-08-29 17:59:56 補充:
無法可度, 必建所起。

2014-08-29 18:01:59 補充:
不是吃飽閒閒見而不建的!見而不建形同未見。

2014-08-31 03:32:09 補充:
法!
是實?是虛?
性!
是實?是虛?當於何處得見 ?

當於神經網路系統感受得到。


收錄日期: 2021-04-15 16:16:0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828000010KK0690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