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小蒙山開始,唱誦「覺林菩薩偈」時要不要合掌?

2014-08-24 5:21 am
放小蒙山時,一開始會唱誦 《覺林菩薩偈》(「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請問這時候到底要不要合掌啊?

我在家裡附近的寺廟參加晚課,是沒合掌。但在福嚴佛學院所示範的這支影片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bV7oIONbw


…是有合掌。

這幾天我到比較大的道場,參加千人以上的地藏法會,法會後留下來做晚課。發現有些人有合掌,有些人沒合掌。因此,我想上來問一下,到底該不該合掌啊?還是說,都可以?

謝謝!

回答 (6)

2014-08-24 7:06 am
✔ 最佳答案
不但誦這首偈合掌
以後只要確定是佛所說的每一句話
都恭敬合掌後說出
日子久了莊重的風範養成
利益無邊

2014-08-24 22:38:23 補充:
沒錯,應該合掌。
譬如站著做早晚課念誦經典,應該合掌。
坐著讀誦,除了翻頁時放掌翻頁,翻好仍然恢復合掌
個人坐車,課餘,或者自修功課時,儘量合掌。
若時地不宜,可以隨俗。
與佛教徒聊到佛陀的開示,一定合掌,請勿懷疑
果報無邊。
與一般世俗人談到佛的道理,要事先觀察聽者的根器
對方若是初學佛法
可以暫免
若是老參,我們合掌,他會理解。
2014-08-25 12:04 am
一心恭敬如是合掌聽聞,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華嚴經》卷一)。三世一切佛 指的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因為一切有情皆本來具足了與過去佛、現在佛平等的能夠具足種種功德法:能出生一切法,本性清淨無漏無為,本來解脫的心。這個心就是三世一切佛的佛心。

如果想要了知真實有這個佛心的存在,要怎麼樣呢?經文告訴我們:要能夠觀法界性。所謂法界指的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六凡四聖,就是六道有情以及聲聞、緣覺、菩薩以及佛,這十法界。還有欲界有情法界,色界有情法界,無色界有情法界。歸納言之,都沒有離開十八法界。十八法界指的就是六根界,也就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塵界指的就是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識界指的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那麼這十八界法,在三界中都要藉因藉緣才能出生,是不能自在的,是會斷滅的。可是這法界諸法,卻能夠在三界中生生不息,從不斷滅。所以依照這個道理以及諸佛菩薩的教導,必然知道要有一個法─要有一個心─能出生這十八界法,而使得這十八界法能生滅不已。那麼這個心就是一切眾生本來具足而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所以說,由如來藏來出生這種種十八界法。

我們從欲界來說,舉例來說:如來藏藉父母之緣,藉四大養分出生了五根,然後再藉五根觸五塵來出生了這個六識。那麼在藉五根觸五塵出生六識的過程,這個五根呢,五塵呢,五塵本身是由如來藏藉五根觸五塵所現起的內相分五塵以及法塵,而六識卻是要由如來藏藉根塵相觸的時候,於這個眼根觸色塵的時候生起眼識來分別色塵,於耳根觸聲塵的時候生起耳識分別聲塵,於鼻根觸香塵的時候生起鼻識來分別香塵,於舌根觸味塵的時候生起舌識來分別味塵,而於身根觸觸塵的時候生起身識來分別觸塵,於意根觸法塵的時候生起意識來分別法塵。十八界法就這樣一一次第出生。

可是十八界法出生了,卻是不自在的,卻是無常的,不能自在、不能常住。而十八界法中六識被藉因藉緣出生以後,六識心卻在六塵中作種種分別、領納、思惟以及造作,所以就有了科學的發明、藝術的創造,以及飲食文化種種萬法出生。可是這些萬法出生,不是僅僅依恃於意識就能出生,因為意識心要能出生,一定要十八界具足,這是以欲界來舉例。也就是說,意識要能出生,得要有因緣才能出生;“萬法不是依止於意識就能出生,而是要依止於意根法塵,以及能出生萬法的第八識。”才能夠把十八界法現前,才能夠輾轉再出生世間萬法。所以萬法的唯一歸納所在,就是能出生十八界法的第八識。

經文告訴我們:你要了知三世一切佛心,要來觀察法界這種因緣生滅的體性。法界本身這種因緣生滅的體性,就是告訴我們:一一法都不能自在,一一法都不能常住,一定要有一個能夠出生十八法界的法,這個心就是三世的佛心。而這個心能出生十八法界,能出生三界一切法。這樣子來告訴我們:三界唯心的心,祂指的是第八識心。萬法唯識的識,指的就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個)識。

那麼已經知道意識祂是識蘊所含攝的,祂是不自在的,祂是會斷滅的。所以意識絕不能出生五蘊,祂也不可能出生自己。所以說祂不是三界唯心的心,也不是萬法唯識的識。那麼第八識呢,祂能夠出生三界六道五蘊諸法,祂能夠出生識蘊六識,祂是三界唯心的心,祂是萬法唯識的識;祂出生了十八界,藉眾緣現起了六識心,六識心再作種種思惟、種種造作,在造作的過程裏面才有萬法出生。所以依照這樣的理論,我們知道玄奘菩薩所弘傳的唯識,絕對不是以意識心為主的識蘊六識,而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論。

我們再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證明:玄奘菩薩所弘傳的唯識是以第八識為主的八識論正法。因為玄奘菩薩造作一首頌,叫作《八識規矩頌》。這《八識規矩頌》已經告訴我們有八個識:有八個種類的識。各個識有祂自己的行相,有祂自己的功能範圍,而不是由意識的細心來假稱第七識,由意識的極細心來假稱第八識。

假如說是由意識的細心或者極細心來假稱(如來藏),那應該只有六個種類的識啊!應為都歸屬於意識嘛!可是玄奘菩薩卻說是八識,(說)八識各有規矩。所以從名稱來說就已經知道:是八個識,各有各的種類,而不是哪一識來假名所稱哪一識的。而在頌中對第八識有說到:“受熏持種根身器,去後來先作主公。”(《八識規矩頌》)。說第八識能夠持一切種受熏,而且能夠按照所持的一切種來出生有情的五蘊身,同時能執持所生的五蘊身。五蘊出生了以後,一直到最後捨報毀壞了,要以第八識捨離五蘊,來說五蘊毀壞。那麼在七、八二識入胎的時候,因為有第八識所以就有了命根,有了命根五蘊才能出生,所以說這個五蘊的主人就是第八識;...


詳細,請恭閱:

佛教正覺同修會全球資訊網
三乘菩提綱要第54集─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三乘菩提綱要第54集
由 正德老師主講 :「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2014-08-24 16:10:58 補充: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求證真實佛法

如是這時,《佛藏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自2013/12/17 開講,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2014-08-24 9:16 am
佛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得恭敬合掌

反觀..........燈下黑原理


「覺林菩薩偈」時要不要合掌.............處處何來處處長(處處合來處處掌)

2014-08-24 01:17:14 補充:
白話的意思......該對每一個人.........都必需存有......合掌的........準備心態了..........

2014-08-24 01:17:33 補充:
因為整部金剛經都是釋迦摩尼佛與須菩提的對話啊。

2014-08-24 01:17:49 補充:
完備!!整句....

2014-08-24 17:45:19 補充:
五法!三自性!二無我!!

包含正在意識文字的你我他(執著)~~~~~本來就公開平等~~同在一條線上的蚱蜢。

2014-08-24 17:46:08 補充:
雙手合掌........合十!

就不該猶豫不決出:何時或核實........

2014-08-24 17:47:16 補充:
因為:何時或核實....不管你是不是猶豫不決....本來就在如來掌的手心。

2014-08-24 17:47:33 補充:
覺林菩薩偈

2014-08-24 19:11:12 補充:
假說:空觀

2014-08-24 19:14:17 補充:
X叫做叫做交互作用~~~擬人化的分別叫顛三倒四

譬如:

假說:空觀
XXXXXXX
較真:好色
2014-08-24 7:17 am
謝謝橙前輩的指導與鼓勵。末學了解了。這樣,作晚課時,也就不會有那麼一點點罣礙了。
2014-08-24 6:54 am
慈悲的孝心版主法安,入境隨俗,但若是沒有規定時則>>合掌<<

>>身恭敬。口恭敬。意恭敬<<。

祝福您身體安康,幸福如意。南無阿彌陀佛,末學合十。
2014-08-24 5:53 am
合掌以示莊重

【 覺林菩薩偈 】




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說偈贊佛。爾時覺林菩薩。承佛威力。遍觀十方。而說頌言:



譬如工畫師。分佈諸彩色。虛妄取異相。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譬如工畫師。不能知自心。而由心故畫。諸法性如是。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收錄日期: 2021-04-15 16:14:48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823000015KK0671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