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前的基本功夫「見佛」

2014-08-20 5:16 pm

<前言>
大乘佛法,不是先立一個佛、先立一個涅槃、先立一個究竟義才來學
法,大乘佛法是不立真的。

大乘佛法一切以如實觀察為基、以如理做意為依歸,這樣的行為,符
合科學精神、符合三皈依,故智者皆能身體力行。愚人不明,以為僅
是立場不同、假設不同、方法不同,所以各執己見、空守禪法、盲目
瞎修。
試問,一切科學研究,哪個不是以原始數據(如實觀察)為基、以邏
輯推論(如理作意)為用、以佐證資料(以經為證)為結尾;三皈依
是完全符合科學方法的,與神教乩童是不可等同的,大乘不是要你盲
目的信仰,而是要你智慧的判斷。
大乘佛法,並非假設有一個佛,然後去修佛;而是見到了佛,才去修
佛。故說,唯論見性。故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一切以如實觀察為基礎>
見到了自己「明與思」,故才會去觀察這「明與思」;
觀察到這「明與思」具有不變的現象,也有隨緣生滅的現象,這兩者
是矛盾的,卻都是具體的被觀察到的。你不能否定不變、也不能否定
隨緣生滅。
承認具體的觀察,是誠心;為了法門的立場或信仰,隨便否定被觀察
到的現象,是沒有真誠心,沒誠心就不必學佛,浪費時間。

<一切以如理做意為依歸>
必然另有本體:
合理的解釋,這「明與思」並非本體,必然另有本體,否則不會同時
具有矛盾的兩種現象被觀察到。好比左手不是右手、右手不是左手,
必然有個身體,才能同時存在左手與右手。
如果否定另有本體,就不能解釋為何兩種矛盾的現象都被觀察到了。
無常不是常、常不是無常,錯亂思維,於理無益。

本體必是不生滅性:
本體若不是不生滅性,「明與思」就不會被觀察到「不變」;而不生
滅性用來解釋隨緣生滅也說得通。就好比鏡子隨鏡前物品顯示影像一
樣,這影像雖然隨緣生滅,但鏡子能照的特性,卻是不變的。
若解釋這本體是隨緣生滅的,就必須否定對「明與思」不變的觀察,
因為隨緣生滅的本體,是不可能出現不變的現象。這種否定如實觀察
的作意方式,不以如實觀察為基,選擇性失憶,無有是處。

本體顯然並非色身:
本體既然是不生滅性,根本不可能是色身,因為色身會老會變會死。

------------------------------
問:如果您的結論,不必然有本體、或本體不必然是不生滅性。請解
  釋一下為何「明與思」同時可以被觀察到「不變」與「隨緣生滅
  」兩種現象並存?
(能解釋的通,也是功德一件,嘉惠佛版眾生。如果實在無法解釋,
為何不信?是甚麼東西遮蔽了您!)

回答 (18)

2014-08-20 6:07 pm
✔ 最佳答案
學佛前的基本功夫,當也可從『靜觀』著手。
2014-08-22 7:02 pm
意見077,殘天朋友,

對星洲個人有意見,可以、無妨。

但不要濫傷星洲的指導老師。

星洲先師承玄覺一脈,講究教、觀雙美;

後承水金一派,講究律、定、慧。

此二脈,雖教理有別、宗脈不同,

但皆傳承淵遠,有律、有教、有觀;

並非如同朋友止於無師自學自說。

星洲所說,皆引述水金一派的說法,側重依律依法、依四大教示而說;

沒有個人發揮創意的餘地,只有奠基在律與法的唯一原則。

朋友不曾師學、教理難免混淆、不知止觀正脈;

建議可以不聽,

但,切勿隨意指責他人座師。

請謹慎切記。
2014-08-22 5:56 am
隨緣吧~!

彈弦調的越緊,越容易斷。

法盡在緣一字裡。

供參考。
2014-08-21 8:28 pm
題主所發題目為:「學佛前的基本功夫『見佛』」,意即如內文所說的:「大乘佛法,並非假設有一個佛,然後去修佛;而是見到了佛,才去修佛。故說,唯論見性。故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實際上就是一個「不識本心學法無益。」問題,可是講得頗為晦澀難解,易令人誤會。
聖祖教誡說:「沒證悟第八識如來藏本心、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意指沒有悟見真心、本心,就無法契入佛旨,無法進入佛內門修學;就是說,第八識為佛法中心內涵,如不能證得第八識,無從觀察證知祂的種種無量法性,就無法如實理解經典文字所揭示的真實義,就不可能往上進修佛道。也因此,佛才有「法四依」開示,要學人「依義不依語、依智不依識、依法不依人、依了義不依不了義。」此中教示旨意,只有已開悟證道者有能力成辦。
這種現象,可從當今諸大名法師、老師身上得到印證,因為他們未開悟證真,所講佛法不是錯會、誤解佛旨,就是將佛法淺化、世俗化,徒留佛教表相,使得佛法命脈危如懸絲;若真善知識值世開演如來正法,學佛人的法身慧命就要斷滅了。
回到標題,「見佛」應改為悟見第八識自心如來或真心、本心,才較適當;但此「見佛」雖是進修佛道的前提,卻不能說是「學佛前的基本功夫。」應講:「學佛的首要追求目標」才符實際。
而欲求開悟見道,若不依止真善知識修學,無有是處。至於內文所說及問答,大多是從自意思維想像而來,與真實佛法證悟之正道,少有相契符者,看看就好。

2014-08-21 12:51:09 補充:
強調如實觀察的見解是正確的,可是要依 佛開示的五陰、十二處、十八界這些現象上可見的法,去觀察其生滅不已,緣起性空,虛妄無實;可是又不能落入斷滅空。於是從而起心探究現象界法所依的、背後的實相法。
證得法界實相心後,才能如實對五陰十八界等法觀察,也才能對第八識本心實相心漸作增上觀修,令般若慧增長不已;這時,才算進修佛道。
可是若未能追隨真善知識修學時,這些佛道內涵永遠是渺渺茫茫,沒能自行摸索得出來的。

2014-08-21 14:28:26 補充:
「殘天」說:「佛教文字名相 , 我無從自創 。若您(菩提之道師兄)費解,自是您自身的問題 。」
=========
其實末學也很想找機會對「殘天」師兄講一些如「菩提之道」師兄所說的話
對佛法義理的表達,雖不求文詞之美,可是也要以約定成俗的共通表義原則來作溝通
如果有基本的文字運用能力,對佛法法義表達,應該不成問題
可能是師兄對佛法般若的修學,尚多窒礙不通,故講來令人有二二六六之感,可說都是跳躍的思維與說詞,也多罕見名詞,真無法理解說了啥東西?
恐怕要請師兄在發表回應前,自行省視清楚,將想表達的理念,用通順的文句顯示出來。
量可以少,回應也可以慢,可是要有通順的表達,才有交流溝通效果。

2014-08-21 14:33:10 補充:
一、有師兄說:依中道義,如理作意,即見諸佛法身。
============== 
中道性唯第八識如來藏實相心具備,中道心即指如來藏真心
唯開悟證真,才能證知領會「不一不異、不常不斷」等中道之性
非憑意識思維想像離兩邊法,就可以認為是在中道性裡
故「依中道義,如理作意,即見諸佛法身。」說法有本末顛倒之虞
應屬自意思維想像結果,非如實如理正說
如對佛法尚未真修實證,很容易出現如是現象。

2014-08-21 14:33:46 補充:
二、有師兄:「佛法的如實觀察是在透過如實觀察,契入清明無念的當下,…知道本性…,明本體不生不滅。」
=============== 
不論二乘法或大乘法,應都不是這種法教
「能如實觀察,契入清明無念的當下。」也不過是意識心境界,不出五陰身心,連「我見」尚且不斷,三縛結具在,何況能進斷我執?
又何況大乘開悟見道?
如今學佛還落入這樣的知見裡,可見不是自修摸索走入岔路,便是跟錯了法師、老師
學佛,真的要尋真善知識為依止,否則都學得唐捐其功了

2014-08-21 16:50:13 補充:
to 殘天:
「菩提之道」師兄與末學的提示,不過都是事相上明顯呈現者
這情形,不會是一、二人的偏見
只是多數人不會予以點說破,不理就好了嘛!
若不是見「菩提之道」有此中肯發難,末學大概也會鄉愿下去。
「約定成俗」是指語言文字使用原則,如果缺此規則,就不能說法、傳法了
推銷第八識如來藏實相心嗎?人人本自有,也不增不減,如何推銷?
不過,不知不識此心,不要期待懂得佛法大意,也不宜論法說法
不知可有自知之明?

2014-08-21 16:52:30 補充:
Sam對「『能如實觀察,契入清明無念的當下。』也不過是意識心境界,不出五陰身心。」之說,疾速所作的回應,就是這句老得不能再老的調調:「連六根五蘊無自性都不知 。」
此回他倒是沒再貼經文了。
此佛版之前有個專貼阿含經文的「日月大師」,不知何故終於離開了,卻出現了一個自命學完般若,專貼般若經文的道友,經常如「日月大師」一般不問題旨為何,不管貼文對不對題,反正就以自意認知貼上一些自以為是相應的經文。
可是,貼經文是要為解說義理時作為佐證用的,是用來輔助闡釋法義的,他卻反客為主,貼了大堆經文,而往往只有少少幾字說明評論;有時純以貼文當回應內容。若偶而對他請教經文的意旨,就從不見回應。

2014-08-21 16:54:28 補充:
這樣子,自己不知經文實義,猛貼一番,於己於他,何曾有半絲益處?
又,末學說「『能如實觀察,契入清明無念的當下。』也不過是意識心境界,不出五陰身心。」有任何過失嗎?
他所回應的說詞:「連六根五蘊無自性都不知 。」不就是末學質疑「分享」師兄所說的相似內涵嗎?難道不知自己所說內容意思?也看不懂人家所說道理?
自以為學完般若竟是這個模樣,要奉勸他好好檢討自己身口意行,不懂事實的話語不要說,不懂旨意的般若經文也不要貼。
若問如何自知懂不懂經文實義?就請自問:「曾學禪宗參禪門道而破參開悟了否?」若否!鐵定就是般若門外漢,還是別提為妙!

2014-08-21 17:29:28 補充:
探討一些題主的論議:
一、【以為禪法學一學就比別人快、就是實在;諸不知一切禪法都只能修你那發心後的種種過失(病)】查學佛人對禪法認知意然這麼偏差,也真是可憐!禪宗的存在興盛不會沒道理,禪門開悟可說是佛法唯一入門,且別忘禪宗也是世尊的教外別傳,怎會是「只能修你那發心後的種種過失?」學佛若不從禪法入手求悟,都不識本心,無非都是心外求法外道。
二、【若親見佛性,並無礙你原來學習的禪法,反而更踏實,…。】查修學參禪法才有機緣悟見佛性,豈有「親見佛性而無礙原學習的禪法」之理?可見不懂禪法,也不知何謂見佛性。

2014-08-21 17:29:46 補充:
三、【可惡的行為是否定他人宗門,壞人功德、斷人慧根。】查如實如法否定他人宗門者,乃是具備慧根與佛正法相應的人,乃救護眾生法身慧命的大功德,豈有予以藏否之理?只是題主自身無緣契入正道,正邪不分,才有此胡扯說吧!會斷人善根與法身慧命的,小心招來不善業果。

2014-08-21 17:56:57 補充:
TO Sam:
一、請問:講「『能如實觀察,契入清明無念的當下。』也不過是意識心境界,不出五陰身心。」是「連六根五蘊無自性都不知 」的現象嗎?請如實回答!

二、「佛 隨宜說五陰。」是指 佛開示的「五陰」是不存在的現象嗎?指眾生沒有「五陰」乎?
如果不是,請開示其真實義為何?又與「不知佛 第一義。」的關係如何?

三、不要假裝不見問題,也要「說 夠清楚」。

2014-08-22 12:59:28 補充:
悟見佛性是有次第的,當先識本心(明心)悟入佛知見,方得見性。修學參禪法,是無法悟見佛性的。
====================
要先聲明:此處所講「佛性」是指「具有使人修行成佛之性的第八識自性心。」「悟見佛性」即是大多數禪門祖師所稱的「見性」。
佛來人間的大事因緣,就是開示佛知佛見─真如佛性,令有緣人悟入。
由參禪而悟見第八識真心、本心,就是開悟明心,悟得真如佛性
不就是悟入佛知見嗎?
禪宗法道,即為直指第八識如來藏的妙法,乃源自 世尊的「教外別傳」
由參禪而開悟明心,從而識得本心,就是悟入佛知見,不就「已得見性」嗎?
再者,所謂「中道義、第一義空」都是從「本心」的法性來說的

2014-08-22 13:01:30 補充:
故需悟得本心,能現觀本心體性、自性等時,才能證知何謂「中道義、第一義空」
所說:「第一義空」不是用意識心所能理解的。」確是正理。可是又說:「第一義空是能覺觀的。」就令人不知所云了。因為能覺觀就是意識心的功用,豈有對第一義空能覺觀,卻不能理解之理?
復又說:「任何人時時都在觀見(第一義空),只是不知道而已。」既然「不知道」,又是「時時都在觀見」,這就玄了!要請詳加開示。
第八識真心人人本自具足,因為能生諸法故,稱之「法身」、「法」
那有誰的專利問題?討論法義非得大冒情緒乎?

2014-08-22 13:06:39 補充:
你的真主第八識,本自存在,不從因緣生,開悟的菩薩能現觀祂的「自在」性
既然是本「自在」的,觀不觀都同樣自在;「不觀自在」應是未悟凡夫也可理解的
唯有心地扭曲的無智學人,才誤以為有縫可插針而大插特插
恐怕只會插向自己的法身慧命而已
再者真善知識都依 如來教示開講,不會自創佛法。請問(包括無心是道):
«心經»云:「無受想行識、無智無得。」在說啥?
「心經」是講那個心?請自己好好端詳端詳看清楚了再說!!! 
2014-08-21 5:42 pm
靜修 兄
見到了自己「明與思」,故才會去觀察這「明與思」;
觀察到這「明與思」具有不變的現象,也有隨緣生滅的現象,這兩者
是矛盾的,卻都是具體的被觀察到的。你不能否定不變、也不能否定
隨緣生滅。
= = =
觀察到這「明與思」具有不變的現象Ans︰不變是自性體不間斷的作用,曰無斷。不空(妙有)。
也有隨緣生滅的現象,Ans︰這是諸法如空中花,虛幻不實,曰無常、空。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無常無斷乃名中道。無常無斷即是觀照十二因緣智。
如是觀智是名佛性。」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這無常無斷是當下可見到的,沒有矛盾之處。

2014-08-21 10:22:19 補充:
靜修 兄

《大般涅槃經》卷二十七:「十二因緣,不出不滅,不常不斷,非一非二,不來不去,非因非果。」

以上為十二因緣(緣起)的中道義。
能理解這中道義,即是見十二因緣(緣起),見緣起即是見法(法身),見法即是見佛。
如理(中道義)作意,即能見緣起。

諸佛法界身(一切法真如)具中道性,曰︰常與無常。
諸佛法界身因佛性無斷之常性,故常住。

佛性者(自身真如)常恒無有變易。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21 10:32:45 補充:
若見自本性,你大可大膽的說「三世諸佛必然一樣」,因為這佛性,完全一樣,連不同文化的科學都一致了,何況同文化的佛學,不可能不一致。
= = =
這是正知見!

善哉!善哉!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21 11:04:32 補充:
靜修 兄
這個題目,是見佛前的觀察與思辯。
= = =
兄請見吾意見070

依中道義,如理作意,即見諸佛法身。



阿彌陀佛 感恩 合十!
2014-08-21 6:34 am
<一切以如實觀察為基礎>
見到了自己「明與思」,故才會去觀察這「明與思」;
觀察到這「明與思」具有不變的現象,也有隨緣生滅的現象,這兩者
是矛盾的,卻都是具體的被觀察到的。你不能否定不變、也不能否定
隨緣生滅。




雖然不能否定不變 但也沒有人可以印證不變
不變是無法印證的 但隨緣生滅卻是可以印證的
佛陀會去說一件連他自己都印證不了的事嗎

即使有人認為理論上所謂的不變是存在的
但與佛陀教導苦的止息有關嗎
別忘了所謂的解脫還有知見上的解脫

2014-08-20 23:16:36 補充:
問:不變是無法印證的?
答:有道理,因為你無法永恆的全部觀察,故無法由這方法說不變。
  沒道理,面對永恆的觀察問題,就好比一條線,你看不到那盡頭,
      但數學上的弧度可以讓你知道,這條線會不會變。
      並非沒有方法,而是要花時間去觀察。


因為你無法永恆的全部觀察

幾仟年可以代表永恆嗎

2014-08-20 23:30:25 補充:
別忘了所謂的解脫還有知見上的解脫

此題到這為止 感謝
2014-08-21 2:37 am
祝學佛者----覺性清楚,覺性圓滿---吉祥自在
2014-08-20 11:02 pm
這是最後一題了,末學不太喜歡獨戰群雄,感覺好像唯我獨尊。
===
每一朵花都是美麗的

花不會開到唐朝就結束

花也不曾戰群花

如實的開

但他卻是唯我獨尊

他不需戰 就已是唯我獨尊

若能轉物即如來 春暖山花處處開 自有一雙窮相手 不曾容易舞三台
2014-08-20 6:46 pm
常見學人於所修法門上用功作工夫

但往往落入 止.作.任.滅四個修行病而不知

知見不真.果遭迂曲 可惜啊.枉受辛苦..

但自懷中解垢衣.誰能向外誇精進.

就如開題版大所言.如不識本體本自不生今亦不滅.則學法無益也.

用砂能煮成飯嗎?~~~~以泥為器.則器器泥

因的心.果地覺~~~~~~以金為器.則器器金

管見

2014-08-20 10:52:39 補充:
學人常欲斷妄念求真我.

殊不知真妄是相依相因而有.是生滅法.

當知妄念其性是本空的.妄念既本空.何有真可立呢?

管見

2014-08-20 11:16:44 補充:
如何是大乘不生不滅見解:(摘壇經)

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

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在聖賢而不增.

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

不斷不常 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

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為道.


如何是外道(末學沒指何人)所說.不生不滅見解:

將滅止生 以生顯滅 滅猶不滅 生說不生


毫厘有差 天地懸隔.

管見
2014-08-20 6:42 pm
個人愚見如下

大小二乘不離四聖諦12因緣八正道,此是就道諦的角度而言。

也因此如實觀察、如理做意等修道法,本不分大小二乘,亦非所謂大乘專屬。

又大乘的定義,據後學所知,並不完全如題主所言:「大乘佛法,不是先立一個佛」。(ps.若先不立佛,則破壞稱名佛號方便)

經查法華經譬喻品曰:「若有眾生從佛世尊聞法信受,勤修精進,求一切智、佛智、自然智、無師智、如來知見、力、無所畏,愍念安樂無量眾生利益天人度脫一切,是名大乘。」

能愍念一切眾生、利益一切眾生,而修如實觀察、如理做意等佛法,方是大乘精神。是故欲入大乘,應具大乘心。

2014-08-20 10:54:48 補充:
題主提到:「本體」存在論、「不變與隨緣生滅兩種現象並存?」

個人愚見(2)如下

建議可以查「緣起性空」的解釋。

「緣起性空」不是二種現象,而是如同蘆束般互依,單舉其一,則墮一邊。

又,緣起法是佛陀與諸外道最大不同之處。而一般邪見外道:略分斷見、常見。

此是學人應慎重去思辨,以免落入武斷而不知。

佛法精要也是盡在「緣起性空」。

「本體」存在論或許可以去參考「中論」。
2014-08-20 5:27 pm
無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脫知見嚴重短缺,何況能證?乃至號稱為導師之台灣佛門有名法師,竟於書中宣稱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說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則證涅槃之緣即告斷絕。今者平實欲令末法時期佛門四眾皆具正見、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脫生死之 釋迦如來正法得以久住,廣利人天,自應寫作此書以廣利之。無智之人謂佛門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則屬此書之所不論。然而末法時代佛門之中今已凡夫處處,大眾既已歸投佛門之中,上焉者,則我實證涅槃之菩薩當令諸人滅愚生智,此世得證大乘本來涅槃;下焉者,則能因斷我見故得聲聞初果,未來無量世中常離三惡道,最後終得解脫生死,以此第二因緣寫作此書。

詳細,請恭閱:

十方論壇 

正覺電子報第97期第1篇

涅 槃
-大菩薩 平實導師-

自 序
常見外道、斷見外道等邪見滲入佛門已久,若欲促令佛門四眾廣得實證涅槃而復興佛教者,當務之急即是教育佛門四眾普皆捨棄常見、斷見等邪見,不墮五陰十八界有中,方能生起智慧,爾後欲求三乘菩提之實證,斯可期冀。是故解說涅槃之種種義,令當代佛門四眾週知而生起真實了知涅槃之聞慧,而後如理作意思惟,方可生起正確之思慧,遠離不如理作意之思惟;爾後修學三乘菩提時方有實證之因緣,此乃本書寫作之初因。
二者,無智之人不知涅槃,解脫知見嚴重短缺,何況能證?乃至號稱為導師之台灣佛門有名法師,竟於書中宣稱涅槃是不可知、不可說的,下焉者又何有稍知涅槃正理之可能?則證涅槃之緣即告斷絕。今者平實欲令末法時期佛門四眾皆具正見、知涅槃故,促使助人解脫生死之 釋迦如來正法得以久住,廣利人天,自應寫作此書以廣利之。無智之人謂佛門凡夫也,世俗法中之一切凡夫則屬此書之所不論。然而末法時代佛門之中今已凡夫處處,大眾既已歸投佛門之中,上焉者,則我實證涅槃之菩薩當令諸人滅愚生智,此世得證大乘本來涅槃;下焉者,則能因斷我見故得聲聞初果,未來無量世中常離三惡道,最後終得解脫生死,以此第二因緣寫作此書。
然而縱使能知涅槃之理,能否實修而證之?端賴各人離苦之意願與了知離苦之道,然後付諸實修,方能證得涅槃。復次,若是心躁不止之人,性障深重而未曾實修五停心觀,莫說定力未充,其實本無絲毫定力;雖然依此書中正理精心實修,以無伏障得止之故,至多只得乾慧而無證涅槃、獲解脫之實質,於初果之實證依舊絕緣,更恐其犯下大妄語業而致下墜三塗,以是緣故另立專節強調定力之重要。乃因眾生我見、我執、我所執等煩惱極為深重,單憑智慧無以實證初果解脫,更不能得證涅槃,是故經中明載「先以定動,後以智拔」,是之謂也。若是無智之人及以懈怠之者,即無實證涅槃之分,殆無論矣!譬如《別譯雜阿含經》卷1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我涅槃法,終不為彼,懈怠無智,之所獲得。猶如良馬,上大丈夫,斷除愛結,盡諸煩惱;除祛四取,獲于寂滅;能壞魔軍,住最後身。
由此證知必須實修獲得定心以為依憑,然後斷除見結、有結,方能實證初果解脫乃至二乘無餘涅槃,並非聞已而知或觀已而知即得謂證,是故本書中特地說明:必須對三乘菩提所說涅槃,得有證轉之能力與功德,方名實證。證轉者,謂已調心而生定力,證得三乘菩提時方能運轉所證智慧而得涅槃。又如《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
今為有情結習所蔽,敬受邪教、誹毀大乘,於「空、有」經如言計著,隨印所解互生厭希。設希出要,親依善友,由各迷方邪亂授學,懼廣文海,初不趣求;雖樂略經而不能了,於真、俗諦競說有無,心、境法中遞生取捨。
已屬像法時代之常態,何況今值末法之際,更屬常事。凡此類人,皆屬聰明伶俐之人,世間學問亦佳,然而並未發起菩薩性,仍非菩薩種姓之人,是故今時諸方大師於空經、有經妄生謬判,錯將如來演述法空之唯識增上慧學經教,誤判為有經;於心有境無、心無境有等說競相諍論,至今未得決定之說;故於涅槃之中道法性屢生誤會而爭空有,尚不解涅槃之為何法,何況證之?是故每墮想像之中而強行解義,誤人無數。
又佛菩提道中之涅槃正義及其實證之理,乃我佛 世尊為菩薩種姓者說,不為聲聞人說,更非為不肯一一實修六度之未發起菩薩性者說。三十年來,每見末法時期之大師,率以學羅漢作為學佛,亦以聲聞解脫道誤認為佛菩提道;諸多學佛人迷於大師之世俗名聲等表相而盡信之,錯將凡夫大師所知之聲聞羅漢道誤認為佛菩提道;復因諸大師悉以錯會之羅漢道誤認為正確之解脫道,致諸學人連解脫道之修學都落入錯知錯修中,更何況佛菩提道而能實證?皆坐假名善知識之誤導所致,非關學人。但學人之廣被誤導,實亦廣有自過;以要言之,則迷信諸方假名大師所營造之名聲、道場、僧相,又復自身多劫以來不曾廣修福德、不曾親近真善知識所致,是故 窺基大師責之:...


請續恭閱:

十方論壇 http://a202.idv.tw/discuz/forum.php

正覺電子報第97期

2014-08-20 09:27:53 補充:
21世紀的跳躍: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走進台灣佛教正覺同修會(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19


弘揚傳統中國文化特色佛法(新浪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730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分享學禪智慧 開釋佛法精義(中國網對正覺的採訪)

http://foundation.enlighten.org.tw/newsflash/20140620


收錄日期: 2021-04-15 16:16:1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820000016KK02852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