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政府派留學生到美國當時美國是男主外女主內男尊女卑社會嗎

2014-07-23 1:31 am
清末民初自強運動當時清廷派出留學生去美國留學當時西方國家像美國英國社會是個男尊女卑社會嗎?清末民初時候西方國家像美國英國當時也是男主外女主內社會嗎?當時西方女人只能窩在家當家庭主婦相夫教子不能外出工作?清廷派出留學生到美國留學當時西方美國女人能接受教育念大學嗎?

回答 (2)

2014-07-24 12:37 am
✔ 最佳答案
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該運動從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當時清廷洋務派官員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和目的,派遣留學生前往歐美各地學習軍事技藝。洋務運動引進了大量西方18世紀以後的科學技術成果,引入譯入了大量各類西方著作文獻,培養了第一批留學童生。

而此時的西方國家女性在社會上的地位為何?女性在社會上扮演何種角色?
要探究這一點則要從西方的女權運動說起:
隨著對自由、民權的追求,十八世紀啟蒙運動時期女權運動也逐漸展開。但一開始啟蒙運動只注意到社會階級和等級間的不平等,卻把性別問題排除在外。例如:1789年法國大革命後的《人權和公民權利宣言》定義了法國公民資格,卻明顯地沒有談到婦女的法律地位。

直到工業革命開始之後,十九世紀的歐洲發生了技術、經濟、社會的劇烈變革,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發展,對婦女勞力的需求和生產專業化的要求也提高了,婦女地位開始了決定性的轉變。廣大的下層階級婦女從鄉村湧向城市,使得婦女得以參與生產,家庭對婦女的束縛漸漸鬆綁。在這歷史的巨變之中,受形勢的影響婦女教育也跟著被推動了。

1848年英國創辦了第一所女子學院;到了1900年,歐洲70%的高等院校實行了男女同校。至於美國婦女在接受高等教育進程的步伐則較為緩慢,並且一直受到父權文化統治下社會上各種傳統勢力的攻擊和阻撓,常見的一條理由就是女性在智力上低於男性,既然如此,她的位置也就只能是家庭,1860年大多數中產階級家庭的子女進入公立學校系統,但是,只有不到10%的學生得以進入中等學校繼續就學。而這些學生中的絕大多數是男性,多數年輕女性的學校教育只到小學畢業為止。

大多數的大學對女性接受高等教育持反對意見。既然上帝的 意圖是讓她們結婚和生兒育女,那麼就不必給婦女深造的機會。對於一個提倡家庭崇拜的年代——成為聽話的女兒、忠貞的妻子以及細心周到的母親,毫無疑義是女性職責的主要目標。對於19世紀的婦女來說,接受中等教育的機會也微乎其微,因為專為婦女開設的中等學校始出現於19世紀20年代。那些有幸在這些學校就讀的年輕女子,大多數只在課堂裡念上一至兩個學期,然後返回家庭,為今後順利進入自己的家庭角色作好準備。

美國婦女正是在19世紀後半業,也就是約略中國發展洋務運動的時期,才通過高等教育的途徑,獲得參與社會活動的更多機會。美國婦女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通過三種不同的辦學途徑實現的,其中包括女子學院的建立、男女同校模式以及男女分院制的辦學方式。美國女性終於盼到了和自己的兄弟一樣接受教育的時刻。1836年佐治亞女子學院獲准成立,因此應該算是第一所女子大學,成為女子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美國一些優秀的私立大學,如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一直拒絕接收女性學生。但是它們也無法對於日益高漲的要求男女同校的呼聲坐視不顧,1874年,哈佛大學在成立200多年之後終於同意婦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要求。在哈佛大學的表率作用下,類似的發展在國內的其他地方也相繼出現。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婦女對於平等權利的追求,美國女性高等教育在自我意識覺醒了的婦女 的日益高漲的呼喚中,在社會上教育改革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最終成為歷史發展的必然。它衝破了男性社會傳統觀念男尊女卑的世俗枷鎖。女性高等教育是使婦女最終與男人站在社會同一起跑線上的基本條件。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2014-07-30 12:28 am
這里很不錯aaashops。com老婆很喜歡
匓佖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40:59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722000016KK07208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