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為 觀世音
玄奘法師翻譯為 觀自在
即義為聖觀照自在
接下來要讓你了解//這個觀世音
到底這個//觀世音菩薩是什麼人
現在來看//星雲法師一個解釋
但是最後一個不用趕
因為最後就是要解釋//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
因為黑板限度的關係//沒辦法一次寫
現在來看//星雲法師這一段的解釋
觀音的這個名詞//有種種不同的翻譯
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為 觀世音
稱為舊譯
玄奘法師翻譯為 觀自在
稱為新譯
這些不同的翻譯//那一種是正確呢
玄奘的翻譯
似拘泥於原語
羅什的好像是意譯
觀世音的梵音本來是
阿黎耶//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
現在逐字解釋如下
阿黎耶華言譯為聖
阿縛盧枳多是觀照 的意思
簡稱為觀
伊濕伐羅是自在的意思
從上面的幾個解釋
即義為聖觀照自在
略稱觀自在
玄奘所翻譯較為正確一點
現在星雲法師//的解釋這樣說
說觀音這個名詞
有很多種不同的翻譯
鳩摩羅什法師//這個翻譯叫做觀世音
稱呼叫做舊的翻譯
玄奘法師的翻譯為 觀自在
稱為新譯
因為鳩摩羅什法師//是南北朝的人
玄奘法師是唐朝的人
鳩摩羅什法師的年代//比玄奘法師較早
所以呢
鳩摩羅什法師的翻譯//才說是舊的翻譯
玄奘法師的翻譯//才說是新的翻譯
這兩項不一樣的翻譯
那一種才是正確的
那是玄奘法師的翻譯//比較固執原來的語文
羅什法師好像用意去翻譯
沒有照字翻譯//用那個意去翻譯
觀世音這個梵音
梵音 就是原來在//印度所說的音語
本來要叫做什麼
叫做阿黎耶//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
現在逐字來解釋
就是這樣說
阿黎耶你若翻譯成//中國話就是叫做聖
聖人這個聖
阿縛盧枳多翻譯中國話//就是叫做觀照的意思
但是這個觀照//現在都簡單說是觀
伊濕代羅翻成中國話//叫做自在的意思
從上面這幾個解釋
意思都是叫做聖觀照自在
我們中國人簡單說
不要囉哩囉嗦說一大堆
所以這個聖沒說
這個照也沒說
所以才說這個觀自在三字
所以玄奘法師//所翻譯比較正確一點
所以只要是經
玄奘法師//翻譯的經都說觀自在
像般若波羅蜜心經//就說觀自在
因為般若波羅蜜心經//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現在這個法華經//是鳩摩羅什法師翻譯的
所以才叫做觀世音
二個人翻譯法不同
現在看下段
看鳩摩羅什法師//翻譯觀世音的原因在那裡
現在繼續的說
現在看星雲法師//下半段的說明
那麼 羅什翻譯的觀世音
難道就錯誤了嗎 那並不是
我們從羅什的譯風來看
從經文所說//這位菩薩的誓願來看
就可以知道他是不錯的了
這如本品的經文
釋尊開始就說
善男子
若無量眾生受諸苦惱
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
觀世音菩薩
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觀世音的名詞
就是從這段//音聲的文字而來的
而且這段文字在普門品中
又特別佔有重要的意義
羅什法師所以要把//這位菩薩譯為觀世音的理由
是因為這位菩薩
觀察聽聞眾生的一心稱名
而來救諸世間憂惱的緣故
現在接下去這段文就是說
剛才玄奘法師說//照這個文字翻譯這是正確的
那羅什法師所翻譯的//觀世音就不對了嗎
並不是
他並沒有錯
我們就羅什法師//翻譯的風度來看
就經文所說//這位菩薩的誓願來看
我們就知道//他所翻譯是沒有錯的
這就像本品
本品就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這個經文
釋迦佛祖開始就說//你們這些善男信女
假使有無量眾生
受到很多苦惱
你若聽到觀世音菩薩//一心稱著衪的名
觀世音菩薩//即時來看到你的痛苦
聽到你的音聲的求援
全部都能夠解脫
觀世音這個名詞
就是你這段音聲
這個文字來的
而且這段文字在//普門品的裡面
有特別佔了很重要的意義
羅什法師所以把這位菩薩//翻譯叫做觀世音的理由
是因為這位的菩薩來觀察//聽聞眾生這一心稱名
要來救諸//所有世間憂惱的緣故
要再說清楚一點
什麼叫做觀
觀就是看
看什麼
看這個娑婆世界
眾生來受生老病死之苦
音就是聽
聽什麼
聽到娑婆世界眾生//來哀怨叫苦的聲音
我看到你的苦惱
聽到你哀叫的聲音
我即時要來救你//所以才叫做觀世音菩薩
李老師講解
這位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這位網友你好
我本身也有遇過這問題
急需用錢 找銀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壢仁寶當舖 有在幫人代辦二胎
估價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詢問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裡借過 服務態度好 辦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週轉的好幫手
放心啦!仁寶當舖是政府立案合法當舖
網路上的風評也非常好
在 中壢YKK對面 03-4520077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求證真實佛法
如是這時,《佛藏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自2013/12/17 開講,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 朝奉大夫 試光祿卿 傳法大師 賜紫臣施護 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
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圍繞
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 宣說 正法三摩地。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在佛會中。
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 自性皆空
爾時 尊者舍利子 承佛威神。前白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
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樂欲修學者。
當云何學
2014-07-21 08:09:50 補充: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
汝今諦聽 為汝宣說。
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 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
當觀五蘊 自性皆空。
何名 五蘊自性空耶。
所謂
即色是空 即空是色。
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
此一切法 如是空相。
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
舍利子。
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
無眼耳鼻舌身意。
無色聲香味觸法。
無眼界。無眼識界
乃至 無意界。無意識界。
無無明。無無明盡。
乃至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
無智。無所得。亦無無得。
2014-07-21 08:12:29 補充:
舍利子。
由是無得故。
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 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罣礙。
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
=======================================
心無所著。亦無罣礙。
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
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
這本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比玄奘心經翻的好
學這本 才不會學成 正覺會搞笑版心經
2014-07-21 08:20:28 補充:
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罣礙。 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即是觀自在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 西天譯經三藏 朝奉大夫 試光祿卿 傳法大師 賜紫臣施護 奉詔譯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在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苾芻眾千二百五十人俱。并諸菩薩摩訶薩眾。而共圍繞 爾時世尊。即入甚深光明 宣說 正法三摩地。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 在佛會中。而此菩薩摩訶薩。已能修行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觀見五蘊 自性皆空 爾時 尊者舍利子 承佛威神。前白 觀自在菩薩摩訶薩言。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 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 樂欲修學者。當云何學 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諦聽 為汝宣說。若善男子善女人。樂欲修學 此甚深般若波羅蜜多法門者。當觀五蘊 自性皆空。 何名 五蘊自性空耶。所謂即色是空 即空是色。色無異於空。空無異於色。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舍利子。此一切法 如是空相。無所生。無所滅。無垢染。無清淨。無增長。無損減。 舍利子。是故空中 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無眼識界 乃至 無意界。無意識界。無無明。無無明盡。 乃至 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苦集滅道。無智。無所得。亦無無得。 舍利子。由是無得故。菩薩摩訶薩。依般若波羅蜜多 相應行故。心無所著。亦無罣礙。 以無著無礙故。無有恐怖。遠離一切顛倒妄想。究竟圓寂。
觀自在 真實義應化 是非黑白 皆然自止應 業塵無吾 相自然
何謂「觀自在」真實義?=======================般若心經 觀世音菩薩 以毘缽舍那 如實觀見 諸法皆空 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自在 參考經文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七具壽善現復白佛言:是菩薩摩訶薩 云何 觀察諸法皆空? 佛告善現:是菩薩摩訶薩 於一切法 如實觀察 皆自相空,如是觀察 諸法皆空。 是菩薩摩訶薩 以如是相 毘缽舍那 如實觀見 諸法皆空,都不見有 諸法自性 可住彼性 證得無上正等菩提。 所以者何?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及 一切法,皆以 無性而為自性, 所謂色 乃至 識 皆以 無性而為自性,眼處 乃至 意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色處 乃至 法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眼界 乃至 意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色界 乃至 法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眼識界 乃至 意識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眼觸 乃至 意觸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眼觸為緣 所生諸受 乃至 意觸為緣 所生諸受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地界 乃至 識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因緣 乃至 增上緣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從緣 所生諸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無明 乃至 老死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布施波羅蜜多 乃至 般若波羅蜜多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內空 乃至 無性自性空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真如 乃至 不思議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苦\集\滅\道聖諦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四念住 乃至 八聖道支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四靜慮、四無量、四無色定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八解脫 乃至 十遍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空、無相、無願解脫門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淨觀地 乃至 如來地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極喜地 乃至 法雲地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一切陀羅尼門、三摩地門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五眼、六神通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如來十力 乃至 十八佛不共法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三十二大士相、八十隨好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無忘失法、恒住捨性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一切智、道相智、一切相智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預流果 乃至 獨覺菩提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一切菩薩摩訶薩行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諸佛無上正等菩提 亦以 無性而為自性。 如是無性 非諸佛作,非獨覺作,非菩薩作,非聲聞作,亦非 住果、行向者 作, 但為有情 於一切法 不知不見 如實皆空故。諸菩薩摩訶薩眾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 方便善巧,如自所覺 為諸有情 如實宣說,令離執著 解脫一切 生老病死,得般涅槃 究竟安樂。
能不能觀自在是修行的境界
跟觀自在與觀世音菩薩的翻譯有什麼關係!
能【觀自在】表示能知本心的聖人!
不能觀自在>>>只是一般平凡人!如此而己!
怎麼只見在名相上辯論!
河確實
何謂觀自在,一般必須確實懺悔,,確實修行五戒十善,也就是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發大菩提心,清淨身口意 ,才是真正觀自在,然後行深六度般若波羅蜜多行,從意發光,才能照破五陰魔皆空。
觀自在, 不是一張嘴說說就自在了 , 連執著打廣告的心態都放不下 ,
這是自在的眞義嗎 ?
.
〔體驗發覺一切都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宇宙天地萬物何有 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空幻想像不切實際
〔佛陀說:行者修行必須生法攝心,由定生慧跟滅法攝心,由慧入定的定慧雙修,定跟慧猶如車子的兩個輪子,缺一不可
所以修行的過程是般若(慧)禪定(定)波羅密(到彼岸)〕
==>汝認為三藏十二部是偽經,又何來佛陀說
修行的過程是般若(慧)禪定(定)波羅密(到彼岸)==>空幻想像不切實際
2014-07-19 00:04:30 補充:
按玄奘法師譯本譯作觀自在,乃是“看世間自主存在(本就存在)的東西)
本為一個男性形象,隨著佛教文化的東向傳播,唐朝後逐漸變成觀音娘娘的形象
佛教為了學理辯論上取勝,編列大自在天、商羯羅天、伊舍那天等種種名稱...更吸納大梵天二十守護神(發源卻比佛教早受崇拜)
商羯羅將耆那教婆羅門教韋陀教....通通收入了印度教的體系之內,也把大乘
法中的中觀、唯識思想都吸納進去............佛教絕跡
印度宗教紛爭,編撰神話故事相互吸收貶低對方
真實義?
與大德而言無關重要,重要的是什對自己最有幫助,不是呼口號寄託想像
2014-07-20 08:30:52 補充:
能【觀自在】表示能知本心的聖人?還是剩人(剩下來的無路用人)?
觀自在是修行的境界==>佛具備三明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獲得多少
2014-07-20 18:22:44 補充:
未有如實修行,要開悟見道幾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開悟,無法證知第八識的「自在」性
證知第八識無路用,為何?
開悟明心的學佛人,已證知所悟的第八識心,乃是原來就在、不生不滅的「自在心」
《大乘密嚴經》指出「阿賴耶識恆與一切染淨之法而作所依」,但其本體藏識卻是「性常圓潔不增不減」。
==>目前宇宙天地萬物尚無"ˇ不增不減",(含心、性、意、身....)
面對自己之修行,先證得三明、六通、十力、十八不共法、再說吧
瞎想皆無用,巄是假
2014-07-20 18:35:34 補充:
世尊開示的諸法義理,不宜以自意揣測==>佛教五道輪迴為什麼變成六道輪迴
世尊這一尊稱源自耆那教,佛教是耆那教支派,還是婆羅門教部派
從被尊稱為諸佛、仙聖(isi)或耆那教婆羅門教那些人
-->釋迦牟尼的弟子並沒有特別地認定釋迦牟尼是一位佛
==>溯歸原始,釋迦牟尼未成佛,
-->特別傑出的人方稱佛
-->越加被奉若神明
-->勝過一切眾生包括諸神之上者
諸法義理是:隨時間慢慢改變,至不切實際膨風付予嗎
2014-07-20 18:46:48 補充:
意見者:就是這樣大德,在菩提樹下覺悟==>為什連這一故事都要模仿耆那教
佛陀說真相是無常、無我,心是緣生緣滅的
依照佛陀定慧雙修的次第,行深般若禪定細細的察覺觀照自己內在世界
==>所以汝才會說現行三藏十二部經是偽經,何來佛陀說
我=心,也=知覺
然而我卻是活生生的可聽、可視、可嚐、可聞、可觸、可主宰我所能主宰的一切,還能接受宇宙間所謂「無形」的指示
==>汝當宇宙間所謂「無形」魁儡
2014-07-21 10:08:32 補充: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當觀五蘊自性皆空
五蘊: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在印度諸宗教中,自性(梵文:स्वभाव,svabhāva,巴利文:sabhāva,藏文:རང་བཞིན,威利:rang-bzhin)是個哲學術語,指所有事物自身擁有、自體形成的性質。
五蘊自性皆空==>無意義,應當是使用運用
《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蜜多經》:佛說此經已,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并諸苾芻,乃至世間天、人、阿修羅、乾闥婆等一切大眾,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神話
行者要直接面對的是未知的恐懼...........而不是生成恐怖分子來不得不去面對。
真心話大考驗。
2014-07-19 00:46:29 補充:
注意流串的每個對象......有規律可尋覓出劇情發展的目的.......通常都離不開套路情節
不管它是否匿名或顯稱或轉換各種姓氏....不管發表內容如何九拐十八彎。
從蛛絲馬跡中......就可以看透隱藏在心深處的意圖......
再由意圖反解出立場的根本屬性....
因為
屬性注定了發展程度...決定了未來的目的。
2014-07-20 18:19:21 補充:
幻想(妄想/理想)(統稱想法))~~~~可以改變!!
現實則~~~~~~~~~~~~~~~~~~~可以確定(認/實)!!
歷史則~~~~~~~~~~~~~~~~~~~可以一層不變(萬般變化)。
2014-07-20 18:21:40 補充:
觀自在~~~又有一層免疫時間性(超光)的意涵。
2014-07-20 18:22:35 補充:
觀自在~~~又有一層免疫時間性(超光)的意涵。
2014-07-20 18:24:05 補充:
也就是突破時間與空間(時空法則)雙重的束縛........但涵蓋在時空(時間與空間)的背景當中
2014-07-20 22:29:40 補充:
不用揣測~~~現實就是一塊**布(時空背景)。
2014-07-22 14:32:45 補充:
又是老套情節
蛛絲~~跟~~~馬跡
觀自在簡單說就是內觀自在.在內觀中捡視內心被甚麼綑綁.執著甚麼.使你無法自在.面對自己.面對自心.處理它進而放下它.解脫自在.
「觀自在」三字,可以隨人意而說,難講有啥真實義;不過若是指«心經»裡「觀自在菩薩」中的「觀自在」,就具有獨特的意義,不能憑自意胡亂解釋。
「觀」者,觀察、觀照,是意識心的「能觀」功用;被觀者則是「自在」的「心」。«心經»講的「心」,既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則此「心」必非意識心,而是不生不滅的真實心。
由是,此「自在」就是指第八識真心、本心「不生不滅」的自在性──自己本來就在、能獨自存在,不需藉由他因緣而生;另則表顯祂對六塵境「無受想行識、無智亦無得。」而無任何拘繫,「自在」無礙。
這就是指禪宗的開悟證道者所行境界,能觀察自他第八識真實心的「自在」性,成為「觀自在菩薩」。
2014-07-18 11:39:12 補充:
有人說:【禪宗~能知能覺的這念心,能察覺自己行為…起心動念﹏是善,是惡的這念心。】
禪宗所證悟的真如心,就是«心經»講的真心、本心,經典中明明揭示祂:「無受想行識、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那還有「能知能覺」、「能察覺自己行為及起心動念是善,是惡」這回事!
這些經典文字淺顯易懂,學人還要以自身錯誤知見硬抝,就是分不清第六識意識與第八識真識的錯「悟」者。
2014-07-18 15:49:10 補充:
[自在]=[無礙]....則[無礙]已經是[透徹法爾如是]...何需[觀]??
===============
「自在」者,法爾如是的「自己本來就在」第八識真實心
也是離六塵覺觀的、不受拘繫的,自在無礙的第八識真如心
不是指學人的五陰身心已經是自在無礙
學佛就是要悟見祂,從而能觀察祂的體性、法性、功德…
於是發起般若實相智慧,而能漸通達經典文字實義而入佛法內門起修
成佛的內涵,就在此心。
先要能悟得祂,而後能一再觀行與轉依祂
不能「觀」祂,就是不識本心者,不能悟後起修者
則學佛無益是千真萬確身之事。
如果是二乘學人,信有此涅槃心就可,不需證得祂、觀察祂
2014-07-20 11:00:30 補充:
有師兄說:【般若心經 觀世音菩薩…,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自在。】
查觀世音菩薩乃 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護助 釋迦世尊弘法,並非來人間示現成佛,豈有再從證悟第八識「自在」心成「觀自在菩薩」起,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至成就佛道之事相示現必要?
何況「觀世音菩薩」乃以「觀音」法門成就佛道,眾所皆知;不能說:「觀世音菩薩以毘缽舍那 如實觀見 諸法皆空,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自在。」這種與觀音法門無關的言語。
又,«心經»內容以揭示第八識真實心、自在心法性、功德為主,非針對某一菩薩而說,亦不宜將「觀自在菩薩」定位為「觀世音菩薩」。
2014-07-20 11:01:00 補充:
有師兄說:【般若心經 觀世音菩薩…,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自在。】
查觀世音菩薩乃 正法明如來倒駕慈航護助 釋迦世尊弘法,並非來人間示現成佛,豈有再從證悟第八識「自在」心成「觀自在菩薩」起,嗣行深般若波羅蜜多至成就佛道之事相示現必要?
何況「觀世音菩薩」乃以「觀音」法門成就佛道,眾所皆知;不能說:「觀世音菩薩以毘缽舍那 如實觀見 諸法皆空,所以心無罣礙 心得自在。」這種與觀音法門無關的言語。
又,«心經»內容以揭示第八識真實心、自在心法性、功德為主,非針對某一菩薩而說,亦不宜將「觀自在菩薩」定位為「觀世音菩薩」。
2014-07-20 11:23:33 補充:
有師兄說所見如是:【心動注意,便離自在;分別欲知,攪亂自在;觀心悟空,始得自在。】
================
«心經»所講的心,是不依他因緣生的、原來就在的第八識「自在心」,祂也具有離六塵覺觀、無六塵拘繫的無礙「自在」。
祂本來「自在」,不論你的心是否大動特動,或在「分別欲知」、「觀心悟空」時,祂都是真實如如地本來就存在、本來就自在無礙。
學佛就是要追隨真善知識探求 世尊開示的諸法義理,不宜以自意揣測、想像經典文字的意思,因百分百會落入錯會、誤解法義裡去。
2014-07-20 11:50:16 補充:
能不能觀自在是修行的境界,跟觀自在與觀世音菩薩的翻譯有啥關係!
=============
開悟明心的學佛人,已證知所悟的第八識心,乃是原來就在、不生不滅的「自在心」,也能觀察祂的無六塵拘繫的無礙「自在」性;所以,翻譯為「觀自在與觀世音菩薩」,不能說與修行的境界無關。
因為未有如實修行,要開悟見道幾乎是不可能的;若不開悟,無法證知第八識的「自在」性,而不知證悟者即是「觀自在菩薩」。
講得:【能「觀自在」表示能知本心的聖人! 不能觀自在>>>只是一般平凡人。】這句話,也是具正知正見者,容易分辨「觀自在」與「觀世音」了。
[觀自在]...複雜的佛學名相.
1.若[觀自在]=[觀世音]....則用[觀世音]解....單純,清楚明白.
2.[自在]=[身見,真我常存]...則觀察[惡]->未生惡令不生,已生惡令斷除.
3.[自在]=[無礙]....則[無礙]已經是[透徹法爾如是]...何需[觀]??
所以...
1.是最大眾化的解釋[慈悲善法人人喜愛].
2.是修持中眾生,內觀的範疇....四正勤的修持方向.
3.自在無礙無需觀...本來如是!!
趙州禪師……喝茶的人是【誰】
禪宗~能知能覺的這念心
能察覺自己行為…起心動念﹏是善,是惡的這念心
而真正修到開悟﹏
能感覺到…清淨…【無煩惱】的這念心
如楞嚴經﹏心能轉境,即同如來
念頭轉…但這念清淨心不變
也就是【觀】﹏即是_能感覺
自在~自由自在…無侷無束
觀自在~即是﹏能感覺自己無侷束的清淨心
現從觀照自己念頭修起
不必想麼多, 就依字面瞭解, 看看真正的我. 真正我找到後就成功一半.
參考: 修悟所得
能觀, 所觀, 均自在
這不就是在說你嗎?
每個依此法(觀)的(所有眾生)
你沒有不自在
是你自以為自己不自在
若謂「觀自在」真實義,則為《自心》所秘而不在語言文字。
今隨喜大德開題之緣起,方便拾啜一番:
《觀》為【意根】之《平等性智》,因無分別偏頗,如鏡照五蘊無餘。
《自在》為【心】之《大圓鏡智》,六塵如影顯隱,心如鏡寂靜自在。
2014-07-17 22:02:42 補充:
這也就是佛陀在【楞嚴經】裡教我們日常生活中觀照一切事務:『用根,不用識。』
這也就是佛陀在【心經】裡告訴我們:『觀自在 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 照見五蘊皆空』。自在如鏡;五蘊如影。
慈悲偉大的觀世音菩薩!
我要以您的解脫自在為榜樣,
從今以後,
我要遠離顛倒妄想,觀人自在;
我要遠離分別臆測,觀境自在;
我要遠離執著纏縛,觀事自在;
我要遠離五欲塵勞,觀心自在。
.
就是無所障礙的自如自在
不需要使用匿稱發問的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