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我舉出台灣三點開港後的變化~幫幫我!!

2014-07-07 11:23 pm
1860年英法聯軍後,是清領時期貨易型態的分界結果,促成台灣開港通商。請問:

1.台灣西元1860年後,開放哪四姑港口為通商口岸。

答案:安平.打狗.基隆.滬尾

2.試舉出三點台灣開港後的變化?

幫我解第2題幫幫我~求求大大幫我解第2題

回答 (1)

2014-07-08 4:43 pm
✔ 最佳答案
臺灣開港除了影響進出口貿易外,對社會經濟亦產生許多深遠的影響。
1. 增加就業機會 
茶、糖、樟腦取代原來的米、糖成為台灣的出口大宗,台灣的貿易對象也由之前以中國大陸為主,轉而拓及全球。

開港前臺灣以米、糖生產為主的產業,面對可耕地有限及人口增加的情況,已逐漸形成地少人多的壓力。茶、糖、樟腦的增產、輸出,提供不少工作機會,正可緩和人口壓力,並容納陸續由中國來臺的新移民。

2. 政府稅收增加 
在十九世紀以前,臺灣的稅收以田賦為主,開港後,茶、糖、樟腦的出口,使關稅的收入大為增加,對清末新政建設的經費挹注不少。 

3. 市鎮及港市的變遷 
開港以後,臺灣的市鎮也由於因應貿易發展而有所變化,如大稻埕即因是茶葉集散地而繁榮,大嵙崁(今桃園縣大溪鎮)、南庄(今苗栗縣南庄鄉)、東勢角(今臺中縣東勢鎮)等即因提煉樟腦而興起。同時,因開港的影響,南北四個通商口岸日益發達,傳統河港因未開放通商,或港口淤塞,地位大不如前。

4. 水土遭破壞 
茶的栽植與樟腦的生產都在山區,大舉在山區開發使水土受到破壞,造成有些河川日漸淤積,有些河港如艋舺,在二十世紀初已無法行船。 

5. 原住民的東移 
為了植茶及開採樟腦,漢人不斷往山區開墾,使原住民的生存空間受到壓迫,漢「番」關係更趨緊張,最後被迫遷往深山或臺灣東部。

6. 買辦的興起 
開港以後,由於外國資本進入臺灣,為處理外國洋行與本地商人的商務,遂產生具有仲介機能的「買辦」角色。成功的買辦逐漸取代傳統的地主、紳商,成為臺灣新興的社會領導階層。 
7. 客家人經濟地位的提升 
早期客家移民多居住在山地邊區的丘陵地,土地利用價值較低,因而經濟力無法與漳、泉人競爭,但由於茶、樟腦的產區均在丘陵地區,隨著茶、樟腦的大量出口,客家移民的經濟地位亦隨之上升。 

8. 西方傳教工作積極
西方國家遠渡重洋東來,固然主要著眼於經濟利益,傳教也是重要目的。臺灣開港後,西方傳教士可以自由進出臺灣,在通商口岸建立傳教據點,西洋文化也因而再度傳入。

在西方各教派中,以基督教長老教會的影響最大。以臺中大甲溪為界,南部以隸屬英國長老教會的馬雅各(James L. Maxwell, 1836-1921)等人為主,北部則屬於加拿大長老教會的馬偕(George Leslie Mackay, 1844-1901)等人的傳教範圍。兩人皆透過醫療及教育進行傳教事業。天主教則以道明會為主,郭德剛(Fernando Sainz,1832-1895)深入臺灣南部和原住民部落傳教,並擴及到彰化一帶。





參考: 網路資料整理


收錄日期: 2021-05-04 01:57:20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707000010KK05430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