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大德吉祥:
修 四念處,在日常生活中開發明覺性----即可.看好自己的內心.令"不起是非
四念處:身念處/心念處/受念處/法念處
身念處開發:清楚察覺每一個明顯的"動",動作的"動",在哪裡,就把注意力在上面,一切動作要領為"清柔明覺",包括"舉手/抓癢"明覺每一動作小細節,活在當下. 心念處開發:動作之前都有意念在引導,你要清楚看到每個念頭,能看見每個念頭,即是做到"念念分明".對妄想/心散亂,不要自責/只要你覺察後,以數息法(深呼吸),回到當下,回到現在. 法念處要領:觀六根與六塵接觸後是否有打結/(貪嗔痴慢疑)無明/照見十結,解結.證果越高身心越柔軟/知足/安詳,輕柔明覺. 受念處安置:一切身心的苦樂覺受,如實觀察,不迎不拒.仁慈對待自己的人才有能力慈悲眾生的不圓滿.以慈悲包容為原則,承受得住就覺察它,承受不住就改變並明覺一切的變動.酸/痛/脹/麻,是苦受-會增加你的嗔心. 舒服享樂,是樂受-會增加你的欲貪.不苦不樂會造成愚痴. 四念處(1)動態:覺察慢步時雙腳的"提移落觸",(2)靜態:以手代腳或觀呼吸(3)行住坐卧時的覺察動作先由慢再加快,清楚覺察每一個"動"的過程,不夠明覺就再放慢動作,在"提移落觸"的意念前,去發現每個指令前的"起心",去觀察每個小動作前的意識之流.覺察每個動作都是體力/能量的消耗及內含的苦樂.一個明覺的人,他會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心中五慾起伏的情況,以及有沒有無明.當心胸狹窄時身體會產生苦受.靜坐時一切覺受,能覺察就繼續覺察,如果不能需要變換姿勢時,你也知道這些變換的過程是為了減少世間苦/為減少眾生苦而動,在動的過程,你要保持明覺.可以不規律地動指頭或有目標地動身體,去覺察它."當你身心越來越明覺時,可默念這句話"念念分明",念時要清楚地覺察到那起心動念的念頭,去覺察它並提醒自己要"念念分明".全然地活布每個當下,放鬆/放鬆,保持客觀明覺,歡喜心地接受一切境界,法喜無限地活在每個當下,對苦覺和妄念,不要去譴責它,虛空不礙白雲飛,虛空也不礙烏雲飛.你只要保持明覺,心像虛空一樣,念頭是白雲是飛鳥,讓那些念頭穿流而過,不要去譴責它.一切的讉責只是拿劍砍影子而已.重點是要清醒明覺.它就會自然生滅變異.活在每個當下"深呼吸",靜下來覺察/融入,當下正要/正在做的每件事/每一個動作,你要的不多,只要當下明覺,只要感謝你能呼吸就夠了.四念住的明覺可使人活在當下目的:念念明覺/明行足/身心柔軟/身心苦痛覺察後改變它身念住:用清淨心活在當下.練習方法(這些是的練習,熟習後可融入生活,使生活之中念念明覺,避免做錯事而不自知.):A.覺察腳:借由慢步時每一個腳步的"提移落觸",每個移動/每個觸碰,去覺察它.B.覺察手:,念念覺察,動作不要有慣性,覺察才不會麻木.(動作不按牌理,五指可各自活動)C.覺察呼吸:每一個呼吸吐氣,去覺察它,但不要控制它,意念集中在人中(或鼻頭/或丹田)法念住:覺察為什麼而行為,用六度去行,過瀘不必要的行為.心念住:覺察每一個念頭,及念頭引來身心的變化,每一個念頭\慾望\心念,用平等心/慈悲喜捨包容,不迎不拒,去覺知它.受念住苦樂無常無我的覺悟:一切的苦/一切的樂,本是大自然循環的現象.無我相.一切的苦/一切的樂,有來有去,是大自然本來的道理,也如夢幻泡影.大自然的循環中有我,無常即是常,不執取,一切苦樂生滅,何需執著,我當下自然無我.
觀一切覺受,一切苦樂,去覺受它,不迎不拒的覺知.修四念處時,精進的同時,也要放鬆,每日的歸零,讓每天都是新的開始,讓學習的瓶子不會滿。
祝大德成功--開發明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