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雖然你的問題看似很理性去尋求"真理",不過背後其實本意是認為聖經的記載或人物都是一種"人版(辦)",理解為上帝透過"人版(辦)"的經歷給後人模範,從而去學習上帝理想的規則和典範。
假如你仍以這種方式查看聖經內容,你會失望而回,因為裏面的人物就算是義人也有失敗甚至是離開神(埋怨神或與神討價還價等等人性的表現),你舉所羅門王例子,同樣你認為他有智慧,那只是某一事件的結果(果效),而不是他的本質,那事件當中從人的本質講他可以說是謙虛或者有自知之明,向神求要管理國家的智慧,由此看那智慧是神賜的,作用"可能"是給他用以管理國家,因此未必是能讓他管理後宮的智慧,又或者因為他從神而得管理國家的智慧而變得自大,你假如留心記載,當示巴女王到訪,他便心裏自大把全國和聖殿的金銀器皿帶人去參觀,最終便因為這傳聞引致埃及和亞述相繼的侵略;當然娶得數千各國美女作妃嬪可能大部份都是政治婚姻,又或者有些評論指是他年老時變得俗世,所以才會晚節不保,但假如綜觀所羅門的人生和本質,他是大衛王的死剩仔,王位是在萬險之下而搶先一步得來的(要靠他阿媽和一位大將生死關頭急謀)....作王後卻短時間內遠近馳名;傳道書表面上是說世事循環卻又無新事,他在富貴中或死亡裏亦看不到意義,窮人和富人的結局都一樣,但不是說對神失望,反而是想告訴大家假如生命中每樣事和經歷都只是看到表面的狀況(無論是富人得劫窮人受欺的不義,還是生死有命富貴由天的天意,還是日照窮人也照富人人人終有一死的公平),他的評價其實是要在每件事當中體會神的主權和用意。簡單如你今天賺到幾多,你因為明白這是神的祝福而食得開心與家人同樂,還是只是看見賺得不夠而怨天尤人,那便是人把神的祝福消滅了。另外還有一點要注意,傳道書標題引言指明是作者(假設是所羅門)寫給他的子孩的教訓書,不是傳記或回憶錄,所以當中的內容並不是一個父親叫兒子看我作榜樣跟住做,書中有些細節反而是叫他的子孫明白我縱使用各種方法做對做錯都有後,給你的結論是有生之年尊崇上帝耶和華你的神(即是你自己要找和抓住神)。
你十八歲時跟三十八歲時對自己和信仰的體會和實踐都會有不同吧,到你五十八歲時可能體會更充實的信仰,但亦可能成為老油條只會投訴年青人的不濟,所以聖經不是一部樣版書。
每個人都有本質上的優缺點,你信仰神並不能消滅這些的,唯有信靠祂是唯一有能力的,在祂合適的時候和條件下祂便會改造,你的責任只能夠是忠心留心。可能所羅門跟大衛一樣就是因為有認知並且能坦誠地伏在神的審判下(就像你所說明知犯了錯但仍承認神的主權而接受所要承擔的後果),他們才能成為聖經中舉足輕重的人物,那些全無過犯的(例如:以諾與主同行三百年被主接去便不在了)和或者那些沒有認識神的(猶大就把錢丟在殿裏出去吊死了)在聖經中都只是一句去兩句止。
所以從上所綜合...背叛(或不信)上帝跟所謂的犯罪並非必然的同義,只是今天現代人以理性邏輯討論便按理把兩者結合,從而羅列出"信仰"的規則來監察和確知信徒的狀況,並且可以建立教義中的義與惡的二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