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教下行門.都是先立個<我>在修行..有<我>在犯過.有<我>在持戒.
然後發覺,因有<我>,才有<我>在持戒與有<我>在犯過.這樣不對的
那就修個<無我>吧..枉受辛苦.或許修個身解脫.但心未解脫.更不用談一切處解脫.
宗門的自性戒.是離持.犯二法.因持.犯本無生. 因自性不因持戒而增.更不因犯過而減
證道歌云:勇施犯眾悟無生.早時成佛于今在
意是說有一勇施比丘.犯了淫殺戒..遇一尊者說<罪性本空.了不可得>
言下大澈大悟,悟無生.
管見
2014-06-24 10:07:04 補充:
有些行者.於空中妄見<有.無.>更以妄為實
不了<有.無,>其性無二.故妄執兩頭.如眼有翳.
如此見.則涅槃轉疏轉遲.
管見.
2014-06-24 14:40:32 補充:
緣境無好醜 好醜起於心
心若不強名 妄情從何起?
損法財 滅功德 莫不由斯心意識.
是以禪門了卻心 頓入無生知見力.
持.犯其性本無二..愚人被它盡繫.智者造作皆空.
管見
2014-06-26 11:15:49 補充:
末學意:
整部六祖壇經,六祖說法皆不離自性,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般若為用。學人若離自性本體而說法、聞法是不解六祖意的,若如此則與六祖意疏遠了。
吾人自性雖俱足一切智,但因迷悟的不同,法門的不同,見法的遲急,故領悟理解就有不同。
三乘學人,以戒定慧為三增上學,來滅卻三毒。故神秀師言:「諸惡莫作名為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六祖對神秀師所說的戒定慧,直誇說:「實不可思議」。
那六祖是如何演義自性戒定慧呢?
『心地無不好心念,是從自性上持戒的。』
『心地無愚痴,是從自性上起般若用的。』
『心地不散亂,是從自性體現真定的,』
『自性如金剛般若體,從不動搖、生滅、增減。』
『色身如何的來去,自性本體恆住於三昧正定。』
六祖宗門;以直契本心,頓自本性來接引學人。故學人欲與六祖契應,當不能滯於現象界、修道位的知見。當以得義忘言,得漁忘筌、一物不為、一法亦不立的知見行深。此知見行深是為般若為用也。
管見
==被牧的牛==
2014-06-26 11:37:41 補充:
末學意:
整部六祖壇經,六祖說法皆不離自性,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以無相為宗.無念為
體.無住為本.以般若為用。
學人若離自性本體而說法、聞法是不解六祖意的,若如此則與六祖意疏遠了。
吾人自性雖俱足一切智,但因迷悟的不同,法門的不同,見法的遲急,故領悟理
解就有不同。
三乘學人,以戒定慧為三增上學,來滅卻三毒。故神秀師言:「諸惡莫作名為
戒,諸善奉行名為慧,自淨其意名為定」。
六祖對神秀師所說的戒定慧,直誇說:「實不可思議」。
<接下>
2014-06-26 11:37:58 補充:
那六祖是如何演義自性戒定慧呢?
『心地無不好心念,是從自性上持戒的。』
『心地無愚痴,是從自性上起般若用的。』
『心地不散亂,是從自性體現真定的,』
『自性如金剛般若體,從不動搖、生滅、增減。』
『色身如何的來去,自性本體恆住於三昧正定。』
六祖宗門;以直契本心,頓自本性來接引學人。故學人欲與六祖契應,當不能滯
於現象界、修道位的知見。當以得義忘言,得漁忘筌、一物不為、一法亦不立的
知見行深。此知見行深是為般若為用也。
管見
2014-06-26 11:39:45 補充:
整部六祖壇經,六祖說法皆不離自性,一切萬法皆從自性起用.以無相為宗.無念為
體.無住為本.以般若為用。
以上補充
2014-06-26 12:19:42 補充:
諸佛與一切眾生.唯是一心.更無別法
此心即是佛.佛即是此心.~~~即心即佛也.
若不識此心即是佛.累劫修行.枉受辛苦.
管見
2014-06-26 23:12:54 補充:
宗門的自性戒.是離持.犯二法.
因持.犯本無生. 因自性不因持戒而增.
更不因犯過而減
2014-06-26 23:14:41 補充:
<無非>意是<沒有不好的心念>,換句話說是<沒有壞的心念>.
<好與壞>是兩頭.請問真如本性有<好與壞>二法嗎?
當然是無生.
<好與壞>與<持戒與犯戒>同是二見.當然同理了.
愚人為戒所盡繫.智人造作皆空.
那六祖宗門有否持戒?
末學意::戒而無戒.無戒而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