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各位師兄指導,五蓋五支五蘊四念處

2014-06-19 4:23 pm
感恩諸位師兄指導

昨日刪提問,是怕個人不正確的觀念影響其他新學。
再次感恩各位師兄指導。

回答 (11)

2014-06-19 11:39 pm
✔ 最佳答案
煙花易冷

其歌詞故事背後之典故出處源於《洛陽伽藍記》。

2014-06-19 15:45:23 補充:
是藥三分毒...........用藥請找大夫拿處方簽。

2014-06-19 15:49:47 補充:
譬如:

李玉剛在開講啦自己一個人唱男女聲~~(我現在正在看~播放中)

李玉剛正在我打字的時候唱一段溫柔婉約的女聲:泥巴裹滿褲腿,汗水濕透一背.........

突然就變成雄壯威武的男聲:我不知道你是誰,我確知道你為了誰....

2014-06-19 16:07:14 補充:
李玉剛曾在霍尊表演京劇版的流行歌曲完畢後....

感嘆的說一句話.....
我不在孤獨(德)了............(對於一個走在時代尖端的前衛者而言)。

2014-06-19 16:42:40 補充:
來一起分享!心(分)想(享)一下"李玉剛"唱的"花滿樓"。

(男女聲版)。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Tglvd_iDS4

咱不要去理會臉書故障半小時(愛搞怪讓她搞怪)........

2014-06-19 22:54:00 補充:
你去查一下諾貝爾獎~有幾個人不去領獎~~都哪些人不願領獎~~每個人的原因是什麼


~~~~

2014-06-19 22:54:29 補充:
根本問題不解決~~~~~不可能會回宗門啦~~~~~~

2014-06-19 23:06:01 補充:
說太快了~~~得慢慢來~~~緩緩圖之。

2014-06-19 23:11:03 補充:
法國作家、哲學家讓·保羅·薩特.........."作家應該拒絕被轉變成機構"聲明

2014-06-19 23:11:54 補充:
從客觀方面說,他的理由是:當前文化戰線上唯一可能的鬥爭是東方和西方兩種文化的和平共存。他完全意識到它們的對抗必然會採取衝突的形式,但這應該是人與人之間、文化與文化之間的會談,而不應該是機構之間的事情。因此他不能接受來自官方機構的任何榮譽,無論是東方的還是西方的,即使他能夠很好地理解它們存在的理由。例如,雖然他同情社會主義者,如果人們要授予他列寧獎——當然事實上沒有——他也會理所當然地拒絕。

2014-06-19 23:12:09 補充:
薩特還說:「我不接受一切官方給予的榮譽,當我創作我的作品時,我已經得到了足夠的獎賞,諾貝爾獎並不能對它增加什麼,相反的,它反而把我往下壓,它對那些找尋被人承認的業餘作家來講也許是好的。我已經老了。我已經享受夠了,我喜愛任何我自己所做的,它就是它本身的最好的獎賞,我不想要任何其他的獎賞。因為沒有什麼東西能夠比我已經得到的更好!」


http://news.sina.com.tw/books/know/barticle/6657-3.html

2014-06-19 23:19:39 補充:
五蓋也是就這些原來的因素...........根本問題一直懸而未決(一職懸而未覺)。

2014-06-19 23:20:04 補充:
父母恩或怨。

2014-06-19 23:31:32 補充:
面對五蘊無理取鬧的打壓或生氣.......
我們只能堅守和平的信念,默默的承受..........直到感覺整個都放空為止。

來吧!一切都寧靜了.......

有什麼招儘管使出來吧!五蓋大人。

2014-06-19 23:33:38 補充:
承受歸承受~~~我們還有能力可以表達........


心隨萬境轉,轉處實能幽。 隨流認得性,無喜亦無憂
六根不惡,還同正覺 一種平懷 泯然自盡
迷實六根如六賊 悟時六根六波羅

2014-06-20 15:50:17 補充:
您知道陳報理論嗎~~~塵暴理論啦~~~

擬實驗看看~~你實驗看看啊~~不過我不建議你拿自個身心開玩笑。

我只是建議你在地下室弄一個密閉式空間,然後一包一包的麵粉灑滿整個地下室。

都實踐好了嗎?


那你只剩下一個契機~~~一個引爆的燃點~~~~~~碰!!

我告訴你~~這還沒完~~~~如果說這樣就玩的~~完的~~一定沒有親身經歷

因為還有~~~回歸的過程!!

天地重置~~幻日浮空的經驗

2014-06-20 15:55:27 補充:
涅槃先不論

好~~~

13:02:05
15:50:17

差多少時間~~時間都去哪兒........

一共相差2:48:12=168分鐘又12秒=10092秒

這是一個監控數據。

五蓋很嚴重.....比過去都嚴重。

2014-06-23 00:39:18 補充:
師念教作落空

失念叫作落空(斷滅空)~~~我們要防止念頭在見聞的世間的行走中(宇)~因為矛盾(傲慢)產生的質疑(碰撞)~~落入(湮滅)兩端偏邪的暗空間。

嘿嘿嘿!就是這樣的意思~~~~這種念頭~~很明顯的特徵就是附魔的念頭(還會滋養長大變成魔頭)。

2014-06-23 00:40:59 補充:
魔念有深有淺~~~就像地下層的河流般......各有各的層次鬼道。

2014-06-23 00:47:20 補充:
問題就在於一般人的意識無法免疫~~念頭無法抵抗這種負面的侵蝕~~

因而沾染暗能量的氣息所以稱之為魔念。

2014-06-23 00:50:40 補充:
十五而志~~~發大願~~念佛~~~學三昧定~~~

宗教都是為了端正受覺~~不受魔的感染而腐蝕。

其實魔沒有這麼可怕~~~只是我們一般人的意識太脆~~念頭太弱。


三閻魔都能陪伴大慧到處去伴遊~~~魔怎麼會可怕呢~~是可愛吧。

2014-06-23 00:51:33 補充:
人家魔~~在那邊可是人人愛的~~反而是你們這人世間對他們來說才是傷害~~可怕。
2014-06-20 9:01 pm
簡單回覆題主之問:

題主 : 是以放開所緣,純粹的無隨前念,直到完全無五蘊感知,或許沒有察覺而以為沒有。

覆:
這一段,在定學之中,稱為失念。
念根渙散。代表五根沒有調鼐。
不知苦、樂、不苦不樂、無喜、無輕安、無柔軟、無適業。代表....


題主: 此時如同面對星空,....此狀態能住2-3小時。此時依舊 "沒有被五蓋影響",不才想請教師兄五蓋的確切原因。

覆:
五蓋的原因,除了無明之外,如理作意是重要因素。記得之前已說過。
從敵對法來看,就很清楚了。

為何觀禪,一定要以現實、事實作為基礎所緣?

如果不是,那就是幻想。

如果是,就叫作如實。

2014-06-20 13:02:05 補充:
但是,真正的事實、現實,一般初學無法作觀,
因為他們對於所緣一無所知。只存在字表意義。
所有的所緣只歸類4種: 色法、心法、心所法。(涅槃先不論)

這是真正的現實、事實、是五蘊、是緣起、是集、是滅。

又,一般初學,也很難體認五蓋。
因為對於五蓋的特徵毫無所知,只以字面意義而解。

所以常認為已先開五蓋,但又無法確認自己到達初禪。

其實,只是被五蓋,蓋到無法判斷而已。
2014-06-20 4:50 am
仁者開題
起心動念

一門薰習
信心堅固
多門紛紜
難止貪著
2014-06-19 10:16 pm
一堆自以為開悟的人拿著佛經做的假搶
到處要槍決別人
自決後想決他
一句白痴…卻如同真實子彈
貫穿他的心
自覺後才能覺他
所以五祖說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到處拿佛經在槍決別人
造業阿…~~!

2014-06-19 14:41:52 補充:
眾生執著這身體,以為他就是真實的我!

因著相所以會有我!有我就會執著色身的知覺!

就讓他隨其轉!子彈來了閃過就好了!幹什麼要用身體去擋!

所以無我是建立於空性!
空性就是一種輕盈如氣球,又能轉動的心!
而能感覺這一個輕盈如氣球,又能轉動的心!
就叫覺性!
這心又會因依止於佛的信心,產生無恐懼心!
無恐懼心進而又會轉變為清淨心!

這一切就只能在 淨罪狀態下產生!
強求便是執著! 愈是執著嬰得到這念心!
愈是得不到!
2014-06-19 9:47 pm
那身呢?
是什麼?用完就丟?過渡的船?還是…
=====

^_^

這就要自問了.. " 過去 , 未來 , 裝載了這麼多的法種 , 只是自用 ?
還是.. 隨順佈施以解眾結 ?

善哉諸佛~

2014-06-20 03:32:21 補充:
不才在尋找過去所承學是哪一宗門
===========
答 : 一切佛語心 門 !

可見自言如下 :
此便是佛,心,眾生
有沒有心喜樂之塵,不樂之塵
因為什麼都沒留在眼裡,甚至心裡也沒有。
不知舍利裡佛的功德還在嗎?
我用心帶著今天的陽光,去供養佛舍利。
當下細心體察,因而發現法的無常性、無我性和不生不滅的法性。

而如下這.. 與我的意見 :
身受心法,也是如理作意地觀察自身的事實。
但,若是,觀察的對象..並非現實,又如何呢?
浪費時間事小,枉墮生死事大。

亦成 五蓋。
合十
2014-06-19 7:26 pm
大德您好:禪修與一心念佛一樣。念佛念到無念而念,即能進入無我之境,他是沒有任何雜念。禪修亦同,行於坐,立,臥間,也是沒有任何雜念在心。講經說法亦同,心中無任何雜念,自性自然隨處皆是妙法。唸佛有雜聲隨聲而應,前功盡棄也!坐禪隨想,隨意,隨識而行而究者,亦前功盡棄呼!如此將會面臨離本心性越來越遠,講經說法心中有雜念,所說之法亦離自性之妙法,請深思之,,,,,,,11懺悔,,,,,阿彌陀佛

2014-06-19 13:00:55 補充:
大德您好:身若還能動,就回來吃飯或是看您自己要去那裡?隨您自在行。若無法移動便作休息之態,好好休息。,,,,,,,11懺悔,,,,,,阿彌陀佛
2014-06-19 6:46 pm
版大師兄:

莫忘初伐心

以金為器,器器金。

以泥為器,器器泥。

管見
2014-06-19 6:25 pm
《華嚴經》卷四十六云:【善知識者,出興世難,至其所難,得值遇難,得見知難,得親近難,得共住難,得其意難、得隨順難,故須虔恭合掌一心求。】

應一心恭敬求正法求證法

如是這時,《佛藏經》正法殊勝因緣難值遇:


《佛藏經》

正覺台北講堂即日起每週二晚上由大菩薩 平實導師親自宣演《佛藏經》,依於道種智證量闡釋大乘真實第一義諦妙法,建立佛子們未來能於諸 佛座下親聞正法之勝因,竭誠歡迎大眾前往聽講。

全省每週二晚上講經時間──目前大菩薩 平實導師開始講授《佛藏經》:自2013/12/17 開講,時間是18:50~20:50;歡迎已發成佛大願的菩薩種性學人,攜眷共同參與此殊勝法會聽講。
2014-06-19 6:17 pm
1.數息觀 數息之目的 「數」,即數數字;「息」,指個人鼻息、氣息。修數息觀,是將心念靠在氣息與數字上,藉以停止心念的遷流與昏闇。一般人的心理,通常有四種病態:第一是妄想心,第二是昏沉,第三是無聊,第四是無記。若將此諸病態去除,不僅可使身體健康、壽命延長,進一步更可使人心智清明、超凡入聖、達到定心、淨心、明心之境界,此即為數息觀之目的。 數息的方法 入坐時,調整身體姿勢,保持身心平靜,安祥自在。並且調勻氣息,使出入息微細,通順、均勻。其方法是先由鼻孔吸氣至丹田,再從口中將腹部濁氣徐徐吐出,如是返覆三次,氣息調勻之後,即可進行數息。 修數息時,數出息或入息皆可,然以數出息較佳;但不可出入息同時並數,否則易導致腹中氣結。數息不宜緊張,應輕鬆自在,一心專注,將心念依靠在出入息上,隨著出息默數(不數出聲)「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十個數字,字字不斷,綿綿相續,不可夾雜,錯落不清。 若氣息太短,無法數至十,可數至五或七,待氣息較長後,再加至七或十;數字至十為止,即不宜再加,若因妄想而致數字間斷,則重頭再數。若妄想紛雜,心無法收攝時,可將數字從「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倒數,即可降伏妄想。 一般而言,氣息有三種病相,皆不可依之修習: 第一、 喘相:即出入息時,每一息沒有吐盡,尚有部分氣息留滯於體內,產生不平衡、不通暢的現象,而形成上氣不接下氣的喘相。 第二、 風相:出入息如打鐵之風箱,進出作聲。 第三、 氣相:氣息雖無聲,亦不結滯,但出入不微細、均勻。 若依喘相修數,則胸口悶結,頭昏腦脹,不易得定;依風相修數,則心識不能集中,散亂難成,不易得定;依氣相修數,則疲勞心苦,不易得定。故要修數息前,應先調治此三種病相,使氣息通暢、無聲、微細、均勻,再修數息。 若無法數息,則可觀息,就是注意出息和入息,就是要知出知入。所謂知出知入,不是要去記憶出息和入息,只是「知」就好了。知道現在是出、是入,這個知出知入的心要存在。假使不知出、不知入,心就不知跑到那裡去了。知出知入,一定能使我們心得到寧靜、安定。 數息(觀息)可以在靜坐中或睡眠前修,但行動時則不宜修習。數息得定境時,若見一切善惡境界,皆不可執著,此為幻識所生;應不取不捨、不憂不喜,應知所有相皆是虛妄,堅住正定,心念專注於數息上,能數之心必須清楚明白、作主,所數之數字須綿綿密密、無有間斷。心念清楚明白即為「觀」;綿綿密密、無有間斷,即是「止」。若能止觀雙運,修習純熟,心中妄念頓消,定境現前,則身心和悅、輕安舒適。 2.參話頭專注思考法 3.本尊觀想法 即心即佛>>難度很高觀想我念彼佛,喚醒內心佛性,因不起分別人我即是彼佛!這個與淨土宗的持名念佛道理是一樣的!

2014-06-19 13:46:17 補充:
[止]最後終須轉[觀]才能長養[慧]!!....

止觀要同時喔!

止觀分開…妄心就起了!

心怎麼觀
在數息止觀同時!要觀內心雜亂的心思
這是前期…初現覺性

慢慢習慣這些雜音!隨他

之後會有…我如風…但我清楚明白
知道…我不是風

禪只是一種隨心

2014-06-19 13:55:11 補充:
五蘊皆空
隨他轉即是空,
楞嚴經云:「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隨他轉!隨他去,不要執著他的存在!
身是我們現在的船,有一天壞掉了死了當然要丟棄!
隨他來!隨他去!

無我就是本質的我,但有能隨的心!
所以你罵我隨你!你讚嘆我隨你!

感覺他,享受他,但不起分別心!

2014-06-19 14:00:07 補充:
眾身根器很重!
若沒有隨順的心!
如同野地的猴子,棒喝下去!就會跳起來咬人!
若無隨順心!心必起瞋恨!無明!

而棒喝法實為禪宗讓你知道本心的【覺】
但善根不足的人,棒喝下去就掛掉了!
2014-06-19 5:26 pm
sorry!

能否請教一下..所說[五支]....是甚麼法?? 非常謝謝!

2014-06-19 11:11:34 補充:
在下喜歡從[五取蘊]世間來建立正知見!

因為五取蘊也包含在眾生的[心路歷程]中.也包含在12因緣中

佛在大念住經說...為滅苦憂,為得真諦,為證涅槃,唯一趣向道,即四念住!!

實修的法次法向...全部歸納於[[四念住]]的修持法!

在智慧的增長上....聞慧與思慧無法達到究竟的智慧.

唯有親身無數次的體證[如我們碰到水一樣]...習以為常...那樣的修慧才能成就究竟!

五蓋五禪支都是修四念住..過程的產物..必經的道路!

[止]最後終須轉[觀]才能長養[慧]!!....

這也是四念住中在[觀身]法中..釋迦佛教導必須轉向的要點,可惜常被忽視罷了!

2014-06-19 18:42:49 補充:
感謝星洲善德問候!

****是想了解,四念處是否要具備禪那基本才能修習...

在下跟隨師長修學四念住才數年...是以只能提一些皮毛供參考!!相信有實修心得的善知識能提供您更多有用的經驗!

四念住的確是先學[止]後才能在正念,正知中觀照.

一般是說在[近行定]入觀或也可以在[剎那定]中入觀.

當然...有妄就不是[觀]....如理作意是基礎!

***又是否需要了解五蘊因緣才能修習....

正法的道理如果清晰在修持中走錯路的機會自然少!

止觀中能清楚自己當下的狀況,也比較不會起疑或慢而迷失!!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54:31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619000015KK01546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