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英的管治表現如何?及得上董建華嗎?

2014-06-17 5:59 pm
梁振英的管治表現如何?及得上董建華嗎?

回答 (5)

2014-06-17 7:22 pm
✔ 最佳答案
房屋問題,關乎市民的生活質素。香港居住條件普遍比較狹窄,人均住房面積僅15平方米,少於上海的18平方米和深圳的29平方米,經濟發展水平和香港相若的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為30平方米。為了改善香港市民的居住條件,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曾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八萬五計劃」,即每年建房屋8萬5千個單位,可惜碰上亞洲金融風暴,結果董特首的八萬五成了摧毀香港樓市的罪魁禍首。作為當年有份參與八萬五決策的梁振英,對這段經歷遭遇當然不會不引為教訓,因此上台後一方面推出辣招壓抑熾熱樓市,另方面千方百計增加土地供應,終令近年樓市只升不跌的神話結束,與此同時樓市暴跌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事實證明梁振英房屋政策方向正確,措施有一定成效。

不過,在保育概念高唱入雲年代,施政報告提出的填海、改變綠化土地用途等計劃,如何爭取民意,如何遊說立法會各黨派支持,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換言之,要實現10年建屋47萬伙的目標、每年增加3000伙公營房屋供應等等,仍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非特區政府所能決定。除此之外,今年全球經濟形勢出現新的變化趨勢,美國聯儲局量寬貨幣政策正在收縮,超低利率時代隨時可能結束,特區政府在推行上述房屋政策,包括繼續實施壓抑樓市炒風的辣招時,應該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概括而言,今年施政報告在扶貧助學方面,決心大、出手大,措施比較到位,充分體現梁振英的管治哲學:關懷弱勢,梁振英今次開倉濟貧,連反對派也難找到反對的理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施政報告發表後當晚,成功以電話訪問1017名巿民,梁振英的民望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支持度明顯上升3.3分至48.9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主要官員的民望也普遍上升,這對梁振英以及整個管治班子無疑是一項好消息。

在國民教育問題上,梁振英進退失據:先是冒險主義,對《中國模式》小冊子爭議引起的「蝴蝶效應」缺乏警覺,輕兵冒進;後在「反國教」的喧囂中不敢以公開辯論明辨是非,誤把民粹當民意,以投降主義告終,致國民教育胎死腹中。這一管治「滑鐵盧」,令「雙普選」前景堪虞。因為現今在校的年輕學生,不少在五年後成為普選特首的選民,大部分在七年後成為普選立法會的選民;國民教育的夭折,使可塑性最強的年輕一代未能根植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情和使命感。且在整個教師隊伍中,與民主黨、支聯會互為一體的教協佔了八成幾優勢,所教畢業生到頭來一批批成為反對派「薪火傳人」,「雙普選」投票取向不問而知!「雙普選」如何保證管治權落在愛國者手中,實在令人擔心!

梁振英管治用人不當也是對「雙普選」相當不利的因素。就以國民教育流產為例,梁毫無理由選用具民主派背景的行會成員胡紅玉出任「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當「學民思潮」、教協圍攻政府總部的緊要關頭,胡紅玉竟然大肆吹捧「反國教」的搞手「好叻」、「運動好成功」,為反建制行為拍手叫好,結果反對勢力受到鼓舞,聲威大振。如此立場,豈有此理!如此用人,是何倫理!

常言「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一個壞的開始」會否「是失敗的一半」?若梁振英沿着半年來的管治軌迹走下去,未來「雙普選」的政治生態實在不容樂觀!
2014-06-30 10:11 pm
最近打聽到一個超殺的房地產投資秘技,是房地產暢銷書作者派宏老師的分享
1. 想買房自住卻不會看屋技巧的小資族
2. 是企業老闆想讓自己的企業立於不敗之地
3. 即將畢業,還在找尋未來出路的學生
4. 對目前工作不滿意,想找更好出路的上班族
5. 想擁有除了工作以外的多重收入
6. 想創造每月收入增加到20萬以上, 存款達到500萬以上
免費加贈4樣超級大禮:
建物謄本一份
《賺錢秘密財商講義》一份
房地產暢銷書一本
數十條最新賺錢秘密分享

剩餘 8個名額,趕緊把握!!
http://www.jieliku.com/?action=user_product&id=RP1j15Io
2014-06-23 3:26 am

差很遠,董生好很多,不過智慧奸詐沒有!所以不成功
2014-06-17 7:45 pm
問既係管治問題,民生問題唔關事.

2大任務,第一係政改,但已經交哂比林鄭,第二係23條立法,未見真章.
以控制能力計,梁會較董為佳,因為出手強硬.

作為市民,睇既係一面;作為中央,睇既又係另一面,只要23條成功立法,香港就可以完全管治,能成此事之人,則屬管治上之成功.
2014-06-17 6:20 pm
差好遠,老董一句八萬五,講完做乜都冇做過,樓價即刻冧,樓價同市完全無關係。

收錄日期: 2021-04-15 15:46:35
原文連結 [永久失效]:
https://hk.answers.yahoo.com/question/index?qid=20140617000051KK00024

檢視 Wayback Machine 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