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佳答案
房屋問題,關乎市民的生活質素。香港居住條件普遍比較狹窄,人均住房面積僅15平方米,少於上海的18平方米和深圳的29平方米,經濟發展水平和香港相若的新加坡,人均居住面積為30平方米。為了改善香港市民的居住條件,回歸後首任特首董建華曾提出一個雄心勃勃的「八萬五計劃」,即每年建房屋8萬5千個單位,可惜碰上亞洲金融風暴,結果董特首的八萬五成了摧毀香港樓市的罪魁禍首。作為當年有份參與八萬五決策的梁振英,對這段經歷遭遇當然不會不引為教訓,因此上台後一方面推出辣招壓抑熾熱樓市,另方面千方百計增加土地供應,終令近年樓市只升不跌的神話結束,與此同時樓市暴跌的情況並沒有發生。事實證明梁振英房屋政策方向正確,措施有一定成效。
不過,在保育概念高唱入雲年代,施政報告提出的填海、改變綠化土地用途等計劃,如何爭取民意,如何遊說立法會各黨派支持,絕對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換言之,要實現10年建屋47萬伙的目標、每年增加3000伙公營房屋供應等等,仍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非特區政府所能決定。除此之外,今年全球經濟形勢出現新的變化趨勢,美國聯儲局量寬貨幣政策正在收縮,超低利率時代隨時可能結束,特區政府在推行上述房屋政策,包括繼續實施壓抑樓市炒風的辣招時,應該保留一定的靈活性。
概括而言,今年施政報告在扶貧助學方面,決心大、出手大,措施比較到位,充分體現梁振英的管治哲學:關懷弱勢,梁振英今次開倉濟貧,連反對派也難找到反對的理由。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在施政報告發表後當晚,成功以電話訪問1017名巿民,梁振英的民望在施政報告發表後,支持度明顯上升3.3分至48.9分,特區政府管治團隊主要官員的民望也普遍上升,這對梁振英以及整個管治班子無疑是一項好消息。
在國民教育問題上,梁振英進退失據:先是冒險主義,對《中國模式》小冊子爭議引起的「蝴蝶效應」缺乏警覺,輕兵冒進;後在「反國教」的喧囂中不敢以公開辯論明辨是非,誤把民粹當民意,以投降主義告終,致國民教育胎死腹中。這一管治「滑鐵盧」,令「雙普選」前景堪虞。因為現今在校的年輕學生,不少在五年後成為普選特首的選民,大部分在七年後成為普選立法會的選民;國民教育的夭折,使可塑性最強的年輕一代未能根植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情和使命感。且在整個教師隊伍中,與民主黨、支聯會互為一體的教協佔了八成幾優勢,所教畢業生到頭來一批批成為反對派「薪火傳人」,「雙普選」投票取向不問而知!「雙普選」如何保證管治權落在愛國者手中,實在令人擔心!
梁振英管治用人不當也是對「雙普選」相當不利的因素。就以國民教育流產為例,梁毫無理由選用具民主派背景的行會成員胡紅玉出任「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主席,當「學民思潮」、教協圍攻政府總部的緊要關頭,胡紅玉竟然大肆吹捧「反國教」的搞手「好叻」、「運動好成功」,為反建制行為拍手叫好,結果反對勢力受到鼓舞,聲威大振。如此立場,豈有此理!如此用人,是何倫理!
常言「一個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麼「一個壞的開始」會否「是失敗的一半」?若梁振英沿着半年來的管治軌迹走下去,未來「雙普選」的政治生態實在不容樂觀!